怎樣養小雞成活率高些?

用戶8390659453587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我已經養雞子七年多了,就我養雞子的小經驗給你分享一下。

第一雞苗的來源一定要正規的孵化場,因為正規的孵化場設備齊全,種雞比較純,一般種雞的防疫很齊全。種蛋的消毒到位,這孵出的雞子自身會帶一定的抗體。

第二正規養殖場在小雞在小雞剛剛出殼24小時會有專門的技術人員給雞子做馬立克疫苗。有些小型的的孵化場會為了節約成本不會給小雞子注射馬立克疫苗,這樣小雞苗的成活率會降低。

第三小雞子的後期管理很重要,剛剛出殼的小雞子一定要保溫,前四五天溫度一定控制在35℃左右以後每天降一度直到降到常溫20℃左右為止。從孵化場拉到家的小雞子一定要喂開口藥,一般是阿莫斯林、沙星類的藥給雞子消炎。記得一定給從你進小雞的孵化場要免疫程序,按著免疫程序給雞子做防疫,這是很重要的。

這些經驗都是我養自己的雞子總結的希望能幫你。再次感謝你的問題。




子沐媽媽小車


題主您好,這邊根據我的個人經驗給您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小雞仔的存活率對於咱們養殖戶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之一,那麼想解決問題必須從問題產生的根源抓起。


小雞存活率低的原因

  1. 養殖場的基礎設施較差,如溫度、通風等
  2. 雞體素質較弱,自身免疫力較差
  3. 飼料種類單調,營養不全面



措施

  1. 溫度。剛出殼的小雞絨毛稀短,抗寒能力差,太冷會拉肚子,太熱會感冒。一般來說,適宜一週大的小雞的溫度為30℃左右,二週大的就20℃以上,一個月後便可去屋外自由活動。
  2. 空氣。保證新鮮通風,最好讓小雞多在陽光下活動,以防軟腳病
  3. 飲水與糧食。水源要衛生,飲水器儘可能常消毒,
  4. 尤其是剛出生的小雞,最好供以溫開水,可以加一些1%濃度的鹽水;日糧營養搭配也要重視,初期可以喂一些玉米粉、碎米粒,第5天在喂料中添加1%的沙礫,助消化,可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綠飼料
  5. 雞舍。常清潔,保持乾燥,定期清除殘餘飼料
  6. 注意防疫防病,及時接種雞痘和疫苗


生態白蓮鵝


“現在養雞是越來越難養殖了,年年養雞,而藥費是一年比一年多,而且雞兒一旦生病了,就很不容易控制,雛雞更是如此”!一養雞戶如是說。

的確是這樣的,由於各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雞病並不是單純的病毒性疾病或細菌性疾病,而混合型感染疾病是最嚴重的。若要養好雞,首先要把雛雞養好,只有前期把雞養好了,後期更容易管理!供農民朋友們參考:

第一點,引進雞苗的時候,一定從沒有


病毒或細菌汙染的雞場引進雛雞!這一點很重要,舉個例子,我的一個朋友從某種雞場運來的肉雞苗。他貪圖雞苗便宜,所以沒有仔細打聽那家種雞場有沒有汙染。事情來了,他從進雞苗的那一天就沒有安生過,這樣用藥,那樣用藥,直到出欄。最後藥錢比平時多了一倍,而雞的損失率卻是很嚴重!朋友這一批雞最後虧了不少。

所以說,一些種雞場裡球蟲,大腸桿菌或病毒性疾病淨化不好的,引進雞苗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一旦考慮不好,損失的是自己!

第二點,進雛雞前,前期準備工作要做好。比如溫度,溼度,溫開水,開口料等。雛雞適宜的溫度是,頭三天要在35℃左右,而後每天下降0.5℃,直到21℃才正常。進雞苗的頭半天溫度要保持在37℃左右,溼度要在78%左右。引入雞苗前幾天,育雛室內一定要消毒,比如用火鹼和石灰水噴灑地面,再用煙燻消毒,最後用含碘類的消毒劑噴霧消毒。這樣把病毒細菌消滅乾淨,以後雛雞才好管理!

第三點,雛雞防疫是關鍵。在這裡講一下雛雞防疫方法。第一天,雞馬利克氏病疫苗頸部皮下注射,一般種雞場給打疫苗,小雞場的不敢保證。第七天,雞新城疫弱毒活疫苗28/86苗點眼滴鼻,同時頸部皮下注射流感油苗。第13天,傳染性法氏囊苗飲水防疫,飲水時按照雞苗數量的2倍就可以。第21天,雞新城疫,傳支二聯苗飲水防疫。第28天,法氏囊中等株苗飲水防疫。第35天,新城疫4系苗飲水防疫。每月用新城疫疫苗防疫一次,直到出欄!



注意的是,防疫前後24小時內不能用消毒液消毒,一些細菌性,病毒性藥物也不要用,以免引起防疫失敗!

第四點,養殖雛雞時,一定要仔細。保持溫度的穩定,切記溫度忽高忽低。仔細觀察雛雞的糞便和呼吸道,如果出現異常,要及時對症治療。藥物要交叉用,避免出現耐藥。呼吸道觀察時最好在晚上,糞便觀察時要在下午,這樣才能大群確診。飲水,喂料的時候要少喂勤添,保證每一個雛雞吃到飼料。

若要養好雛雞,一定不要懶惰,不會的要學,不懂的要問。多看書,多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只有這樣,管理小雞才能提高成活率,希望對農民朋友有幫助。


有健康才是財富


1、準備充分,認真消毒

提前10天左右,對雞舍、用具等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在陽光下曝曬墊料1―2天,舍內場地用5%的福爾馬林溶液噴灑,舍內空間用福爾馬林薰蒸消毒:按每立方米25ml福爾馬林或25g高錳酸鉀加水13ml,薰蒸消毒6小時以上。

2、仔細操作,升溫適宜

雛雞1周齡溫度應為33―35℃,以後每週遞減2℃,直至21℃為止。農戶在操作中要通過觀察雞群表現合理調溫。溫度適宜,雛雞活潑,愛動,睡覺分佈均勻,身體舒展,意思是說:舒服極了。溫度下降1℃,趴著的小雞縮頭、縮頸,也就是說,“有點涼”。溫度再降1℃,小雞停止活動,一推一堆的趴起來了,意思是說:太冷了。溫度過高,小雞就會跑到牆邊,小嘴齊刷刷地觸在牆上,嚴重的張口呼吸,意思就是“ 太熱了”。

調節適宜溫、溼度,提高雛雞成活率。

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溼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雛雞適宜的溫度是30-32°C,以後每5天降溫1-2°C,一個月後,外界氣溫在20°C以上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調節溫度的方法有:小群雞可放於紙箱或木箱,箱內鋪墊乾草或棉絮,墊料下還可放置熱水袋,或用電燈照明取暖。大群雞可採取溫室保育。另外,育雛舍(室或箱)適時的相對溼度為55-65%。調節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

3、及時供水開食、搞好日糧搭配

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然後餵給8%的蔗糖水,最後再喂料。飲水供給要充足,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逐漸用新鮮清潔涼水取代溫開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溼羽毛。

幼雛要隨時有飼料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喂料不宜過溼,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以八成飽為宜。

根據雛雞的營養需要:谷實類為50-60%;糠麩類為5-10%;油餅類為20-25%;動物性飼料為7-20%;骨粉、貝殼粉4-5%;食鹽0.3-0.5%。青飼料另外加喂,尤其沒有維生素添加劑時,不能斷喂青料,喂量約為精飼料的30-50%。

營養完全,保障需求

應選擇營養全面、粗纖維含量少、易於消化的全價飼料。育雛過程中,在注重保溫的同時,別忽視了通風換氣。

4、調控適宜光照,促進雛雞發育

適宜的光照可以增溫、增加食慾,利於消化,促進鈣磷代謝、維持正常生長髮育,並能殺菌。但光照強時間又長時,雛雞會過量運動,得不到適當休息而影響雛雞正常發育。因此,應採取遮光的辦法使雛雞得到適當的休息,以利於消化、增重和換羽,同時還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惡癖。

適宜的光照和運動時間為:一週齡內的雛雞可全日24小時光照,並在每次喂飼前後各活動10-20分鐘。一週以後,若天氣晴朗,溫度許可的情況下,白天採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曬一次太陽,頭一、二天曬半小時左右,以後逐漸延長。20日齡前每天可使雛雞活動6-7小時,(包括採食時間),20日齡以後,晴天可整天活動,但中午炎熱時節應遮光休息2-3小時。

科學育雛能夠使小雞健康成長,降低死亡率,減少養殖者損失。雛雞管理得當也是一個增加效益的重要方面,養雞戶不容忽視

5、提前預防,控制疫病

3―20日齡飲水或飼料中交替使用抗菌素,預防雛雞白痢、慢性呼吸道疾病。用藥一週後,間隔2―3天轉換他藥。

10日齡用新城疫Ⅱ系苗進行首免,方法為疫苗10倍稀釋後用滴管滴鼻一滴。

35日齡用新城疫Ⅱ系或Ⅳ系進行二免,飲水免疫。但要注意,在用疫苗進行免疫前2天,免疫後3天的飼料或飲水中不加用任何抗菌素,以免干擾抗體形成。



千縱電商2019


小雞成活率對於養殖戶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數據之一,小雞成活率低對於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養殖戶們需要學習掌握提高小雞成活率的方法技術。那麼,小雞成活率低是什麼原因?小雞怎麼養成活率高呢?

小雞成活率低的原因

1、散養雞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差

養殖的最根本原理是為養殖對象創造一個最適合的生活環境,進行集體繁殖集中生長,然後產生經濟利益。但是由於部分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建較差,很難到達到適合雞生長的各種指標,如溫度、通風,導致雞無法適應生長環境而患病、最終死亡。如氣溫過低雞患白痢病,通風差廢氣含量過高易得支氣管炎等。特別是對於雛雞來說更是降低了它的成活率。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溼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

2、散養雞養殖戶沒有建立起雞體堅強的抵抗力。

散養雞在養殖階段會被放養到山林、果林中,在這期間由於和外界接觸頻繁,患傳染病的幾率也會增大,做好防禦工作,適當調整飼料中的營養配比,加大對散養雞的健康監督,可以提高散養雞的成活率。防疫措施也能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散養雞的成活率。目前對散養雞沒有統一的免疫程序,而大多散養雞中死亡最多的是雛雞白痢桿菌病、甘保羅病(傳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禽流感等,通過集中育雛,防止白痢桿菌病的發生。

提高小雞成活率的方法

一、嚴把質量,選好雞苗

購小雞時,要選擇絨毛光亮、眼圓有神、活潑靈敏、掙扎有力;卵黃吸收良好、臍部癒合完全,絨毛覆蓋整個臍部的小雞。腹大而堅硬、臍部溼潤、呈紅色或暗紅色的“大肚臍”雞要淘汰。

二、準備充分,認真消毒

在購買小雞前10天左右,對雞舍、用具等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在陽光下曝曬墊料1D2天,舍內場地用5%的福爾馬林溶液噴灑,舍內空間用福爾馬林薰蒸消毒:按每立方米25ml福爾馬林或25g高錳酸鉀加水13ml,薰蒸消毒6小時以上。

三、仔細操作,升溫適宜

雛雞1周齡溫度應為33D35℃,以後每週遞減2℃,直至21℃為止。農戶在操作中要通過觀察雞群表現合理調溫。溫度適宜,雛雞活潑,愛動,睡覺分佈均勻,身體舒展,意思是說:舒服極了。溫度下降1℃,趴著的小雞縮頭、縮頸,也就是說,“有點涼”。溫度再降1℃,小雞停止活動,一推一堆的趴起來了,意思是說:太冷了。溫度過高,小雞就會跑到牆邊,小嘴齊刷刷地觸在牆上,嚴重的張口呼吸,意思就是“ 太熱了”。

四、營養完全,保障需求

應選擇營養全面、粗纖維含量少、易於消化的全價飼料。育雛過程中,在注重保溫的同時,別忽視了通風換氣。

五、提前預防,控制疫病

3D20日齡飲水或飼料中交替使用抗菌素,預防雛雞白痢、慢性呼吸道疾病。用藥一週後,間隔2D3天轉換他藥。

10日齡用新城疫Ⅱ系苗進行首免,方法為疫苗10倍稀釋後用滴管滴鼻一滴。

35日齡用新城疫Ⅱ系或Ⅳ系進行二免,飲水免疫。但要注意,在用疫苗進行免疫前2天,免疫後3天的飼料或飲水中不加用任何抗菌素,以免干擾抗體形成。

以上內容是對小雞怎麼養成活率高的問題的總結,養殖戶在對小雞成活率低的原因有所瞭解之後,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治療,對於提高小雞成活率,增加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夠有效降低養殖場的養殖成本。






農人小陳


一是選擇健康活潑的雞苗;二是購回後及時用疫苗滴鼻;三是及時供涼開水給小雞自飲;四是採取保溫箱集中飼養15-20天,並以全價飼料為主;五是時常以藥物預防疾病;六是嚴防鼠害和蚊咬。

雞苗養殖技術基本要點:

一、注意飲水:初生雛雞首次飲水叫初飲,初飲水最好用18℃的糖開水或溫開水,初飲應在第一次喂料之前進行;飲水可防止剛出殼後的小雞虛弱或缺水,促進體內卵黃的消化吸收;有條件的,每50只小雞配備1個4.5升自動飲水器,飲水器應常消毒,水要衛生,可在每0.5kg的水裡加入慶大黴素8萬單位,讓小雞飲服,可預防疾病。

二、注意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關鍵。剛出殼雛雞一般要求環境溫度為32—35℃,而後每星期下降2℃,溫度是否適宜,除通過溫度計測量外,還要觀察小雞的精神、活動表現,若小雞堆在熱源中心,發生“唧唧”聲、不安、行動慢、羽毛蓬亂,說明溫度過低;若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大量飲水,說明溫度過高;若小雞分佈均勻、精神活潑、睡眠安靜、睡姿伸展舒適,說明溫度適中。

三、注意喂料:出殼後雛雞第一次喂料叫開食;一般在出殼後12—24小時開食為好,出殼後12小時內,雞體內有5克蛋黃足夠自身能量;用玉米粉、小碎米混和拌溼或乾料開食;開始幾天一般以“少喂勤添八成飽”為原則,將飼料撒在深色的塑料布上,以後逐漸改為食槽飼餵;第5天可在喂料中添加1%的砂礫,以幫助消化,並在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綠飼料。

四、注溼意度:育雛初期,溼度應大一些,有利於腹內蛋黃吸收,以防體內水分散發;10日齡前溼度一般為60—65%,10日齡後為50—60%;因高溫高溼環境下,微生物易生長繁殖,小雞蒸發散熱受阻而導致體溫過高,使雞群發病,特別易發球蟲病,因此平時應注意通風換氣,地面少灑水、勤換墊草。

五、注意光照:隨著雛雞日齡增加,每天的光照時間應保持一定或稍減,不能增加;1—3日齡因雛雞視力弱,為保證採食和飲水,每天採用22—23小時光照,以後每週逐漸減少20分鐘,直到每天光照9小時為止,持續到20周齡;為使室 內照明均勻,燈宜掛在飲水器與食槽上方,育雛6宜的光照強度可按30瓦/10m2計算。

六、注意通風:通風換氣才能保證育雛室空氣新鮮,雞舍內的細菌、病毒、塵埃通過換氣可以排出;一般採用自然通風,利用內外溫度差,敞開部分門窗,使室 內外空氣得以交換。

七、注意分群:依雛雞大小、強弱進行分群,每半月調整一次;若雞群密度過大,小雞生長緩慢、且易發生啄癖。

八、注意防病:“防重於治”是農家養好雞的有效措施;接種疫苗是預防雞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常用小雞免疫程序為:1日齡注射馬立克氏疫苗;10日齡接種雞法氏囊疫苗飲水;15日齡用雞Ⅱ系苗滴鼻或滴眼或飲水;21日齡進行雞痘刺種;35日齡用雞法氏囊疫苗飲水;40日齡用雞Ⅱ系苗和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混合飲水。

只要做好以上八點,既可避免雞場的疾病繁衍,又可以提高雞群的成活率,從而達到更高的經濟效益。對於初次養雞的新手來說,更應該做到以上幾點,不僅能讓你獲得高利潤,還能增強自己養殖的自信心,為以後養殖打下基礎。


鄉下地方人家


第一、最好是選擇母雞孵化的小雞,抵抗力強。

第二、在小雞的飼料和水中放頭疼粉,增強抵抗力。

第三、溫度要適中,外面低於十五度就不要放出去、高於四十度也不要放出去,溫度低於十度高於四十五度就要找個恆溫的地空調屋餵養。

第四、要預防貓、狗、蛇的侵害,找個溫度合適相對安全的地買點鐵網圈著養。




夾子道


注意溫度,注意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