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萬寧老街,這些木閣樓的小商鋪,有別海口騎樓老街,銘記著滄桑的歲月痕跡。

萬城鎮上大道往小巷子一拐,似乎是電影中常見的鏡頭切換,眼前的場景猛然把我們拉回到舊日的記憶中,讓人有些回不過神來:依然熱鬧如昔的老街,各式各樣的老店鋪,左右分叉的小巷道……素淨質樸,本色風貌,自然真切,耐人尋味。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萬寧老街,那陳舊深遠的街道,散發著濃濃的海南原始風味;那奇特精巧的民居建築,讓我們耳目一新;那清朝年間留下來的潮州會館,向我們述說著萬寧的歷史變遷;那歷經200多年的萬安書院,仍在向我們展示昔日的輝煌的氣勢;那連接不斷、琳琅滿目的小商鋪,把遠古繁華和現代繁榮恰到好處地容到了一起.......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萬寧縣城萬城鎮,處於萬寧縣域的東部,已有136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海南有數的幾座著名古城之一。也曾遊覽過海南不少的老街,老街典型的建築就是騎樓。而萬寧老街鮮有騎樓建築,老街裡那一排排的當地特色的木閣樓的房子,沒有精心粉飾,向我們展示著這裡的獨特風采。然而,更多的老街已經淡出我們的視野,消逝在歲月的塵煙裡,凝固成那份難以化解的懷舊情結,隱藏在我們心底。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這是我唯一看到的騎樓了。雖已失去昔日的光華,萬寧老街並未敗落,依舊日復一日地延續著昨天的故事,散發出濃濃的生活氣息。貼近這條老街時,商品淋漓滿目,行人絡繹不絕。頗感意外的是,店鋪的牆壁上,一些老店號的名稱還明顯可辨,橫著排列,如“萬寧縣向陽文具店”等。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面對近在咫尺的高樓時,你會覺得那些林立的高樓刺人雙目,而老街的民居卻所呈現的景象是散漫的生活節奏,樸素自然的生活。老太太依舊取下掛在牆上的雞毛禪子拂去上面的灰塵,似乎在拂去逝去的歲月,開始了新的生活。賣香火的、扎花圈的、老式剃頭店……一個個相繼開始了一天的營生。每天打開店門似乎已成了多年的習慣,日復一日重複著老街的情節。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斑駁的紅磚牆上和門楣上爬滿了綠色的植物。走在老街上,你會發現生活中時常出現的一些閒適的畫面會出現在眼簾裡,比如一位老者悠閒地躺在老舊的藤椅上,含飴弄孫,或是幾位老鄰居聚在一起聊一些家常裡短。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木閣上的抱著娃娃的小女孩。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老街光榮人家。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這裡的居民如老街一樣,親切、安詳。在他們的內心,老街不僅是個符號,更是他們內心的家園。他們早已讀懂老街上每一片青磚和瓦片,讀懂了歲月和滄桑。也許,過不多久,老街會面對著拆遷的命運,它終究不能被時間豁免,而那些隨著老街流逝的歲月卻永遠烙在他們記憶深處。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不知不覺就來到位於萬寧市朝陽街的潮州會館。萬寧市文化館原稱為潮州會館,是一間具有200多年曆史的老會館,是由潮州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二年)建成,原建有前後兩坐房子,前坐為正門,並列有三個門進出,房子前屋樑中正方寫有“潮州會館”,屋上土木磚瓦結構,由巨木原料架樑、頂柱,立體浮雕,卷草魚蟲,三大門欄均以花崗岩雕琢而成,工藝精細,非常堅固。1987年,上級曾經拔款十二萬元修葺前坐,但由於經過十多年,現該前坐屋頂上的瓦礫和橫樑已出現嚴重的破壞。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該會館的創建,是由潮州的商人特別多,所以潮州人就集資建了該會館,起名為“潮州會館”。海南解放後,萬寧的商人在此辦了商會。1951年,當時的萬寧縣黨委、人民政府撥出一筆專款,對該會館修葺後,啟開門窗,建立了萬寧縣文化館;1980年,當時的萬寧縣革命委員會把該會館列為文革後萬寧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縣黨委和政府又把其改為萬寧縣圖書館;1999年,萬寧市又把其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老人俱樂部。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紅色的磚、灰色的瓦、老舊的窗格、雕刻精緻的門楣,這些年代久遠的建築物依然在現實生活中發出暗淡的光澤。但依然保持著歲月的蒼桑和歷史留下來的痕跡。現房子只有一間保存比較完好,為老年的棋牌室。旁邊的屋子牆體屋頂被一棵榕樹佔據著,牆體被幾根木頭支持著,殘強斷壁。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幾經尋找,我們終於找到武丁街的萬安書院,更是岌岌可危,萬安書院北棟瓦房被拆除,中間的講學堂有一部分已損毀,寄生樹長滿樓頂,兩側的瓦房考試堂全部損毀,僅剩下南側的學舍還能住人。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據萬寧縣誌記載,萬州書院(萬安書院、萬陽書院)系萬州州學,始建於宋,原址在州治左。明萬曆年間(1573至1619),知州茅一桂遷儒學於州右,以明倫堂舊址重建書院,久廢。乾隆十九年(1754),署州事陵水知縣顧芝將書院遷建於州治東,講學、學舍規制畢備。乾隆五十一年(1785),知州李大根允許紳士請求,改建講堂為重樓,中祀文昌魁星像。州義學在在州城西北,雍正十年(1732),知州應上宛,因書院久廢,捐資重建。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承載著萬寧學子夢想搖籃的萬安書院,已經破舊不堪。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牆體也被榕樹根所覆蓋成圖騰。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萬安書院的前門已經封住。

萬寧老街,那裡有我抹不去的記憶

回望萬寧老街,歲月不曾真的飄走,它只是從眼前消失,卻依舊躲在我們心裡......在破舊的木閣樓和交叉的衚衕裡向來訪為客的我訴說著曾經的喧囂,宏偉的潮州會館訴說著當年的繁華和輝煌,破敗的萬安書院在記憶著曾經這裡的書香文氣…..遵循著記憶的紋理,回到久遠的往昔,撫摸那些穿越過光陰阡陌的事物,彼一時,分明能夠聞得見萬寧往事的醇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