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你與書法的故事,晒晒你的書法作品如何?

泰和布衣


簡軍海,書法自媒體人,寫得不好,朋友們多包涵!











軍海書法工作室


我是很平庸的,不會畫不會寫,無才歲數大,我說一下李兆生吧。李兆生是當代畫家,尤其擅長畫白菜,他畫的白菜可跟真白菜比,被譽為中國白菜王,現在在宋莊。

李兆生今年63歲,他小時候非常淘氣,六歲時和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打架,跳起來一拳頭將對方鼻子打出血,對方家長領著孩子找到他媽,告了一狀;她媽道歉賠不是,好不容易將對方怒氣平息,等對方走後,他媽拿著木棍將他好一頓打,屁股都快打開花了。並買來紙和筆,叫他學畫畫。那時候上那找老師呀,好在他媽是國高畢業,又買來學畫畫的書;開始是坐不住的,如果他要出門,他媽就用棍子削他,沒辦法只好安心在家學畫畫,時間久了也就坐住了。

後來,上學找工作成家,但一直沒有停下筆,四十左右歲時,他給別人畫了個戲貓圖,並簽上自己的名和主題;旁人看了說:“貓畫的真像,活靈活現,只是字不怎麼地。”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兆生又開始練字。沒事時就練,顏真卿的字帖,柳公權的字帖等等,終於有了成就,現在經常有人找他寫字。

他雖然現在有了名氣,但不忘初心,經常到社區去服務,經常參加公益活動,願李兆生先生身體健康,越活越年輕!




七水三山


我老家煙臺萊陽市,高中畢業(1982年)後,大學落榜,回村務農。跟一個發小天天一起玩,他喜歡寫字畫畫。那時候買不到字帖,只是他家祖上傳下來幾十個字的柳公權《玄秘塔》,他天天練,有時候他練煩了,毛筆一扔,我就撿起來寫。那時候喜歡寫作,也沒把書法當回事。

85年當兵,在北京總後。遇到了一位畫家,一位書法家,一位篆刻家。受他們的影響,逐漸喜歡上了書法。他們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從柳體改到了顏體。買了一本顏真卿的《大字麻姑仙壇記》臨寫。不過那時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是在做文學夢。有時候半年幾個月不動毛筆。

90年退伍後,又回到農村種地,結了婚。雙腳落到了地上,得養家過日子了,於是放棄了文學,但下雨陰天,農閒的時候沒事做,無聊死。於是就正兒八經的練起了書法。所以我真正練書法是從90年開始的。

當時新華書店就有一些字帖賣了。也是很缺乏,後來看書知道顏體最好從《多寶塔》或者《顏勤禮碑》開始,後來又換成《勤禮碑》。

大約1992年,有一次去縣城新華書店,看到一本《懷素草書字帖》,在櫃檯前翻看著,那些跌宕起伏,連綿纏繞的線條,不知道為什麼,看得心蹦蹦直跳!當時手裡沒錢,接下來的幾天一直心裡放不下!於是想盡一切辦法買到手!

當時沒有宣紙毛邊紙(有也買不起),都是在廢報紙上練。什麼《人民日報》,《大眾日報》,《煙臺日報》,《參考消息》……都寫過。最後發現,還是《參考消息》最好使。這份報紙直到現在好象都是用的元書紙。於是專門蒐集《參考消息》練字。有一次去天津二叔家,回來行李袋是空的,二叔家有《參考消息》廢報紙,就裝了一袋廢報紙坐十幾個小時火車回來了。

用廢報紙練字有個問題,《勤禮碑》是大楷,廢報紙洇墨不好,乾的慢。豎著寫,總是髒到手,髒到衣服袖子。於是就懸肘寫。懸肘寫字有個好處,就是不管寫什麼體,給人感覺就是無拘無束,放得開。但也有個缺點,寫不了太小的字。小楷就不用說了,原大的《懷素小草千字文》和《書譜》都不能寫。所以2011年之前都是寫大字。

1999年去學書畫裝裱,回來準備開店,買了十幾刀生宣,三尺的,四尺的,五尺的,都有。但店沒開成。剩下了一堆宣紙!這才結束了廢報紙練字的時代。用到13年。後來聽說宣紙越舊越好,當時只有一卷了,就留下來,直到現在還保存著。

也正是2013年後,才把懸著的手放下來。臨寫小一點的字。

關於參賽,98年的時候參加過,當時說裝裱好,不入選會退回來。但寄出去之後,再也沒有迴音。被傷了。後來就再也沒參加過啥比賽。其實我練字就是自己喜歡,空閒時間有個事做,還修心養性,修煉自己的藝術涵養,提高自己傳統文化修養。沒想當什麼書法家。因為這個太難了。全國真正靠賣字謀生的有幾個呢?(現在那些江湖大師們咱就不說了。呵呵)

所以,直到現在也沒獲過什麼獎,也沒參加過什麼協會。

以下是我的一點作品,各位看官懂的不懂的,指點一下,噴一下,沒關係,我自覺心理蠻強大的。😄😄😄











書海馭波


我是一名退休教師,年輕時就熱愛書法,曾經臨過柳公權的楷書,有座由於種種遠原因,沒有堅持下來,到我快退休的時候,家庭境況好轉,有空閒了。偶爾看了田英章老師的書法視頻,又激起我練書法的興趣!我又開始臨田英章老師的楷書。臨了五六年楷書,有空有又臨了王羲之的《聖教序》。自己覺得有一些收穫。下面我把自己臨的幾個字發一下,請書友們指教!我不勝感激!








李令林1


從小就喜歡亂塗亂畫,真喜歡上書法還是過年在集市上買對聯開始,每年過年的時候父親為了省錢,總是買幾張紅紙,找村裡有文化的人寫一寫,我看著別人幫忙寫好的對聯,和買的沒什麼兩樣,心想如果我會寫就好了,於是乎我一有空就拿著樹枝在地上畫來畫去,時間長了,那起毛筆還真就寫下了一排排的字,雖然歪歪扭扭,可畢竟是自己寫的,心裡還真有點高興,在後來過年的對聯就成了我的任務!父親常常高興的說,將來會越寫越好的,等你寫好了也給鄰居們寫寫。

可字還沒寫好,就傻傻的遠嫁他鄉了,從此以後就在也沒有拿過毛筆。就在前些年帶著孩子在公園裡玩耍,看到好多人拿著大大的毛筆沾著水在地上寫的字非常棒,我又動了心,於是又買了毛筆和宣紙,等孩子睡覺了以後就偷偷的練習,今天發出來請各位好友多多指教,千萬別見笑喲[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就這個還有一點樣子,別的真不敢見世了[捂臉][捂臉][捂臉][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人性之殤


夲人布衣.幼年家境貧困,入學自己帶凳子.放假了在搬回家。小學用毛筆寫作業,偶爾看到一冊頁;內容是小楷.人員姓名和“江南支隊"的字,還有許多不認識的字;好奇心驅使我問父親.問奶奶;看看什麼也不知道,(不識字)奶奶想了一會兒說“是解放這兒.…戰死的三爹吧"。那裡面的字實在美.耐看,沉穩且文雅。從此.羨慕.並熱愛寫的好看的字;記得初中時開始寫日記,到現在仍然保持每天寫。硬筆毛筆均學習,先後買了“羲.獻″唐宋八大家等名帖,利用工作之餘天天學,還有篆刻.“芥子園畫譜"等。我的老師就是無聲的教科書;吾乃笨愚,多年來.始終對自己不滿意,大街小巷內.有好看的標牌,往往看不夠…。民族的精典.需要我們學習和傳承,所以.“老牛自知黃昏晚.不用揚鞭自奮蹄"。






崇介子


書法故事,故事書法。凡是學書法者,人人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而且是記憶最深刻的故事。

上圖為答主臨摹的漢碑

記得上小學時學寫大字(那時候不叫書法而叫大楷和大字),因沒有臨摹好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捱過教大字的老師的板子,把左手都打腫了,疼了好多天腫才消去。還有就是教大字的老師總是戲弄我,寫大字時,他偷偷的站在身後冷不丁的拔掉我手中的毛筆,弄得滿手是墨,還不讓洗,當時特別恨他。教大字的老師是個臨摹柳公權《玄秘塔碑》的高手,他只會寫楷書,不會寫行書,他的兒子倒是臨摹的王羲之的行書《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行書寫的很棒!四鄉八里的人都知道。據說,教我大字的老師的兒子因為學書法,也沒少挨父親的板子。後來,他兒子也當老師了,還當上了中學校長。

吾以柳公權《玄秘塔碑》入門,之後,卻極少臨柳公權的《玄秘塔碑》而與漢碑打上了“交道”。

上圖為答主創作的隸書作品

近年來,把主要精力放在“玩字”上了。說是玩字,其實是喜歡臨漢碑,把多種風格漢碑幾乎都臨了幾遍,覺得挺好玩的。關於隸書的中鋒用筆,除了圓筆和方筆之外,有時候也用臥鋒寫上幾個字。臥鋒也是中鋒啊!

上圖為答主寫的隸書中堂作品

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寫上一幅或多幅字,自娛效果往往比經意時好。這就叫“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

寫不進時不硬寫。專業術語叫:沒有書寫或創作慾望和衝動時,就不要強著寫。如果沒有書寫慾望和衝動,只能是寫一張扔一扔。

上圖為答主臨摹的漢碑

臨帖或創作,筆畫一定要瓷實,線條質量一定要好,技術含量一定要高,每筆一定要有動作,若用筆浮漂,若用筆滑,寫出來的字就沒力度和厚度,沒力度沒厚度的字,就是俗不可耐的字。

上圖為答主寫的一幅字

上圖為答主臨摹的漢碑,曬曬可否?

上圖為答主臨摹的漢碑

上圖為答主用《禮器碑》的筆意創作的斗方作品

上圖為答主寫的隸書小品

上圖為答主臨摹的《石門頌》選字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我的書法故事非常多,雖然我是一個書法迷四十多年,但是還是繼續臨摹中國傳統書法碑帖終生臨摹《蘭亭序》等法帖!記得我五歲寫字開始第一次是用左手自然地寫鉛筆字,我二哥馬上教我用右手寫字,以後用六體書法古詩懸肘練習楷書,我村廳掛著明朝進士提的"天水一家",以前是"天水世家"的牌匾顏體大字破四舊時我爸爸取下放在我家保護,我從小天天練習書法榜書天水一家。從小就習慣懸肘用毛筆練習書法,每年到春節之前我們十四個生產隊的糧食倉庫的封條都是我用毛筆字寫的!由於我村文化悠久歷史更加悠久,劉秀皇帝的祖宗秦未就在我村東面建成南方最大的舂陵侯城!古石碑的漢文化書法用來就練習毛筆書法。在永州市二中讀初中時學習幾年草書,高中畢業後參加對越防禦作戰五年,在輪戰中利用休息時間學習過龐中華的鋼筆字,參加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函授班》田英章、盧中南等老師的硬筆書法學習。退伍後在廣東省珠海市、深圳市、東莞、中山、廣州市等地打工二十多年利用休息時間臨摹中國書法傳世法帖。











湘順1



無用堂主柏川


我出生在書香門第,爺爺姜子瑜(字慶璋)寫得一手非常漂亮的蠅頭小楷,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字畫裝裱師,他裝裱的名家字畫非常多 ,文革時期一幅一丈二的張大千最大的書法作品就是因爺爺發現才得以保存下來。我小時候就天天都耳聞目染,寖泡在書畫的世界裡。我的父親姜公醉(字左翳,號少繇)從小就受爺爺的影響喜歡書畫藝術,四川美院附中讀書,沒有因為家庭貧困放棄藝術,半個世紀創作了無數個奇蹟 ,86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第475會員)花了34年時間自撰自書自刻自拓21部現代碑詞銘文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其中四部代表作出版了三部,作品分別被《毛主席紀念堂》、《毛澤東韶山紀念館》、《周恩來紀念館》、《魯迅紀念館》、《西泠印社》等機構收藏。所以我的生活都沒有離開藝術,生活在藝術裡,感到自豪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