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輸得起,這裡有三招,你不妨來試試

群裡的東東媽媽這幾天很犯愁,說春節出不出,只好在家施展十八般武藝,讓孩子天天接受德智體美勞的洗禮。就在今天早上,她想讓小兒子東東下圍棋,但是兒子很牴觸,從極不情願下,到下到一半直接就放棄了,而且面對再下一局的要求,東東哭著跑回了自己的房間,說再也不想下圍棋了。

聽東東媽媽說,其實東東是很喜歡下圍棋的,而且看到別人在下,他就蠢蠢欲動想去比劃兩手,看到書店裡有圍棋書,也想買,買來還大本大本的做,沒多少工夫,厚厚的圍棋書都做完了。就是遇到下圍棋,孩子就不樂意了,後來想著,東東肯定是想贏但是怕輸,所以,最後直接就放棄了。就這樣,本來想在春節提升下東東的圍棋技術的,但是每次都弄的不歡而散,東媽著急上火了。

挑戰,其實是一個很正向的詞,就看你如何看待它

很多孩子面對挑戰的時候,特別容易的放棄,事實上我們會發現,“挑戰”是一個帶有積極意義意味的詞,大部分人都願意嘗試自我挑戰,包括孩子,也包括上面的孩子東東。

面對自我挑戰,有的孩子內心篤定,不輕言放棄,直到實現目標為止;但是,有的孩子卻非常容易的放棄,他可能會選擇放棄繼續挑戰;有的孩子不但會對自己發脾氣,也會對身邊的大人發脾氣。

面對挑戰,孩子們這些不一樣的反應,是孩子是由孩子天生的氣質所決定嗎?難道是不能改變了嗎?答案是:不是的。


如何讓孩子輸得起,這裡有三招,你不妨來試試

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不願意接受挑戰的原因。

第一點,也是最直觀的,就是孩子壓根就不喜歡做那件事情。

如果孩子真的不願意做那件事情,作為家長就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不能夠把自己主觀意願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比如說,家長們給孩子報的的一些興趣班,要是孩子們真的不喜歡,家長們就不要強迫,大可以不報,或者再為孩子找其他的興趣。比如說,學校佈置的一些作業,即便是孩子不喜歡,畏難,那麼家長也需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積極地去做。

第二點,既然是挑戰,也就意味著和孩子當下的能力是不相匹配的,有的孩子想要放棄也是自然的

原因很簡單,孩子如果去做,他就害怕失敗,而且一旦失敗,他又擔心別人可能會嘲笑他,所以在嘗試之前,他就決定放棄了,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的話呢,我們可以嘗試著培養孩子的想法,帶領孩子從多個一個角度來思考。

國外有一個兒童心理學家斯坦納,他提出孩子在天生氣質上,有的孩子相對於偏向於執拗的,不太容易變通,有的孩子的話,他是樂於在變化中成長的。

性格偏向於執拗的這些孩子,他們總會覺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是比不過人家的,所以他覺得如果做不到的話,那還不如放棄,他們面對挑戰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做容易的事情。而樂於在變化中成長的那部分孩子,他們會覺得越是有挑戰的東西,他們就越能夠使自己變的聰明,所以即便是他們遇到了挫折,他們也是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進行改善的。

人們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孩子,家長是不是沒有辦法可以去改變呢?不是的!我們其實可以嘗試從以下3個方面著將這些性格氣質相對偏向於避重就輕的孩子,培養成為成長型心態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輸得起,這裡有三招,你不妨來試試

孩子不自信?怕失敗?對孩子說“加油,你不可以輸”是沒用的

首先:是家長的信念。

孩子們的信念很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家長的言語的影響的。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實驗,被我們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通過教師的言語,行為,平時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隨機抽取的學生所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實驗前被告知是好學生的人,在跟蹤測試裡按著老師的暗示真的變得越來越好,而相反,被告知品行等不佳的學生,也按照這老師的暗示發生了變化。

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有著什麼樣的信念,對塑造孩子的個性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僅如此,在《如何規劃你的一年》這本書中,也提到了“信念”這個詞,它說到,不光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每個人對自己不同的信念也會造就不同的自己。比如說,我覺得我自己是可以瘦下來的,然後奔著這個目標,我每天堅持鍛鍊,三個月後,我發現自己真的瘦了10斤,我們會發現,除了堅持,信念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其次,家長需要改變讚賞孩子的方式

如果,孩子在寒假裡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正本數學書預習完了,作為家長應該怎麼樣去誇他呢?是直接誇他“哇,你真棒”呢,還是去誇他“完成這件事情,對你來講難度這麼大,你能堅持做,做了這麼長的時間,而且那麼的用心,媽媽真佩服你”呢,大家會在這兩個當中選哪一個呢?我相信當然是後者啦。

又比如,大班的小林在畫畫的時候,突然間把蠟筆塗到了外面,怎麼也擦不乾淨,所以他特別的懊惱,開始對自己和爸爸媽媽發脾氣,看到這樣的情況,作為爸爸媽媽應該怎麼樣說呢,是說“沒關係,沒關係,下次再畫過”嗎,還是說“你特別不希望把“小紅”跑出去,因為這樣看起來你覺得不舒服”呢。我想,當然是後者,先對孩子進行共情了。

再次,可以嘗試著鼓勵孩子們自我挑戰

比如說,每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讓孩子不要嘗試先求助最容易的方法,而是去找最困難的方法,但是卻最能夠給孩子帶來成就感的方法。

比如說,孩子答應給全家人做一頓飯,但是思前想後,他只會做一個蛋炒飯,怎麼辦呢?第一個方法的話,就是直接讓孩子做一個蛋炒飯,但是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可以問一下孩子,除了蛋炒飯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讓餐桌更美味一點呢,我相信孩子可能會說,那麼我再做一個番茄炒蛋吧,或者可樂雞翅什麼的。只要孩子能夠這樣子做,事實上他是對自己進行了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挑戰。

當孩子在準備飯菜的時候,家長們可以給予適度的幫助,但是不要插手過多,等做菜做完的時候,家長可以給予鼓勵,也可以是一個美美享受的表情,甚至是一個的擁抱。相信孩子可以從這裡感受到自己的成功的喜悅的。

如何讓孩子輸得起,這裡有三招,你不妨來試試


事實上,如果敢於挑戰自我,那麼孩子就會不斷的成長,而且也會在不同的生命體驗中帶給自己和帶給別人更對的快樂,然後他就能夠有勇氣面對多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