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那麼多詩人都把酒做了媒介,茶呢?有哪位提到了茶?

秋歌988


唐宋寫茶的太多,簡單舉幾例: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白居易

吟詠霜毛句,閒嘗雪水茶。——白居易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白居易

炰羔煮餅漸宜秦,愁絕江南一味真。——晁補之

修修桐樹林,下蔭茶樹低。——徐璣

今年未識雲腴面,且撥去年官焙芽。——吳則禮

春芽研白膏,夜火焙紫餅。——梅堯臣

我昔不知風雅頌,草木獨遺茶比風。——晃衝之

且留看詩可罷酒,請燒香鼎調茶甌。——熊禾

一段山間奇絕事,會須添入品茶經。——陳巖

少水仍將活火煎,茶經妙處莫虛傳。——逍遙子


夾谷后羿


說到茶,就得了解一下茶文化。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作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茶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茶的發現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東漢華佗《食經》中記載:“苦茶久食,益意思”,就是說濃茶經得起一而再,再而三地衝泡,久也不失其味,可以清醒大腦,提高思維能力,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茶陵”,即是現在湖南的茶陵。茶以其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領域,形成茶文化。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逐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中唐時期,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高度,標誌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釋、道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

唐、宋關於茶的詩詞有很多,下面介紹幾首有關茶的詩詞供大家欣賞。

《茶》

(一字至七字詩)

唐·元稹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譯註:

茶,葉子香,嬌嫩的芽。

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和詩總是相得益彰的。

先要用白玉雕成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做成餅茶。

烹茶時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然後盛在碗中浮餑沫。

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晨也要飲。

不論是古人或今人,飲茶都會感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喝茶有助於醒酒。

本詩有三層意思:一、從茶的本性說到人們對茶的喜愛。

二、從茶的煎煮說到人們的飲茶習俗。

三、從茶的功用說到茶能提神醒酒。

《汲江煎茶》

宋·蘇軾

活水還需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譯註:

要用流動的活水和旺盛的火來烹煮,便親到江邊釣石汲取深處的清水。

大瓢把映有月影的江水貯存入甕,小杓將清流濾淨裝進瓶內。

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煎處翻騰漂浮,沸聲似松林間狂風在煮時震盪怒吼。

清澈醇美使枯腸難以三碗為限,坐著傾聽荒城裡長更與短更相連。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譯註:

暮春時節的清晨,此時山上晨氣清晰,露香猶在,在山寺後面的綠茶叢中採摘形如鷹嘴的嫩芽。(讓人感受到的採摘者幻術般的動作,在露的芬芳中採茶簡直是一件風雅的事。)

老友將新採來的鷹嘴芽封存並遠寄謫居湘江的我,這對被貶謫的我多麼珍貴。

在月圓之夜烹茶啜飲,月光如注,流瀉在茶碗之中,香氣升騰氤氳,與月光照耀交織,只見茶碗中美妙如花。

註釋:

詩人表面寫的是茶,實際是將採茶、寄茶、飲茶三個情景連接在一起,從生活細節這一側面,來表達,人在窮困潦倒時友情的彌足珍貴。


戈壁灘上的駝鈴



茶文化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中,茶元素應占有濃墨重彩的比重。那時,商人們因茶而賺得盆滿缽滿,而在後來,歪果仁得到了種、製茶技術,茶出口利潤因此也風光不再。


茶品即人品。有一個悽美的傳說,一江西老表,因跑船長期打擾一安徽好友,作為答謝,酒酣耳熱之際說是下次來一定要送好友雲霧茶品嚐。過了好久,安徽好友收到了江西老表託別人帶來的一小捧茶葉,又過了好久,二人終於又聚首,說起雲霧茶一事,江西老表放聲大哭。原來,他的女兒為採這雲霧茶,不幸墜崖身亡,只是為了重一然諾,古人重情重義一至於斯。


古往今來,與茶有關的詩詞,可謂是鋪天蓋地、不勝枚舉。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唐白居易說。


北宋大文豪蘇軾不僅是品茶高手,而且有大量詠茶詩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其弟蘇轍亦有茶之作:細嚼花須味亦長,新茶一粟葉間藏。才女李清照鷓鴣天詠茶: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她與相公趙明誠的賭書消得潑茶香則更是膾炙人口,算得上是茶之軼事佳傳了。


雖然,我不懂茶、亦非茶客,卻依然被茶的清韻所折服。


溯路之行2


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李白繡口一吐,盡是酒氣的半個盛唐。唐宋無數詩人把酒言歡,詩與酒如血肉早就融為一體。

那麼同為詩詞伴侶的茶,雖說顯得就沒那麼熱烈奔放,然而以茶入詩,自有其獨特的茗香。酒助興,茶論道,皆唐宋文人時尚雅趣,彰顯著品位的高低。


茶有"精行儉德",歷代詩人品茶論道,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要要構成,在無數詞文詩句中,亦濡染散發出茶香來。

據《中國茶文化經典》統計,唐、五代共148首,宋828首,尤其宋代詩人幾乎都有詠茶之作,這大約與宋代文風更配吧。

常感懷憂國的陸游,杯不離手茶不離口,煮字為茶實為真愛。其《雨晴》中有句:熟知倦客蕭然意,水品茶經手自攜。《戲書燕几》中:水品茶經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戲述淵鴻浙遺事》則有言:品茶未及毀茶妙,飲酒何如止酒高。在放翁心中,似乎茶勝於酒的。


其實杜甫相似,在《晚和雜興十二首》詩"置酒何由辦咄差,清言深愧談生涯。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只因無錢買酒,無奈以茶代酒了。(這才是實話麼?)

作為詩家豪放派後蘇東坡,在"把酒問青天","一樽還酹江月”之餘,也寫了《月兔茶》、《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首言"從來佳茗似佳人"把西湖比西子,處處有色乎?

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寫有《晏成續太祝遺雙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詩六十篇》,單看這詩名洋洋灑灑,乃茶博士論文集水準了。

以及歐陽修的《雙井茶》有句:"長安富資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似願長醉不復醒的,並不只有美酒呢。



楊萬里也寫了一首《以六一泉煮雙井茶》,敘說的卻是懷鄉之愁,"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何日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與今之手磨咖啡可有一比?

范仲淹的《鬥茶歌》,和蔡襄的《北苑茶》等,皆為當世文人稱道。相形之下,寂寂小名的詩人胡仲弓的《過山庵》亦可稱茶詩上品,自有清靜淡泊之灑脫意境。

其詩曰:天地一間屋,心安到處家。淡中嘗世味,吟裡足生涯。煨芋頻添炭,烹泉旋品茶。空山無紙帳,夢不到梅花。


唐朝詩人詩酒茶不分家,顏真卿等六人共同原創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元稹有《一字至七字詞茶》,工茶於詩,齊己的《詠茶十二韻》、《謝湖茶》會品會寫茶。

杜牧寫了《題禪院》、《題茶山》茶中參禪。

李太白常醉於花間一壺酒,也有句"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杜甫窮途潦倒,飲酒無佐菜,於是"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無茶不歡的白居易,“遙聞近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

盧仝中年感覺油膩了,才會有"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吧……


這些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繁榮與興盛之況,而喜為後人傳誦的《茶山詩》,"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深動表現了顧渚山人所受貢茶之難,所謂片片皆辛苦的憫農茶詩佳作。

與明代高啟的《採茶詞》異曲同工。該詩中句"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說優品上茶專貢高官,其餘有湘商收購,道採茶人"賣油娘子水梳頭”,捨不得自己嘗新的痛苦,嘆"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歷代為茶寫詩的皇帝不多,高產詩人的乾隆對茶,同樣保持著對好東西一詠三嘆意尤未盡的習慣。

六下江南,五次為貢茶西湖龍井作詩強推,這個金牌代言人真是太盡心了,以致此後龍井名聲大噪,風頭日盛。皇帝的最佳文案是《觀採茶作詩》: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村男接與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地爐文火續續添,幹釜柔風旋旋炒。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尤恐開奇巧。

乾隆皇帝開篇第一句"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朗朗上口,這就是要把軟廣走紅的"杜康”"杏花村”比下去的節奏啊!


元元的天下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

茶中有大道,悟茶通人生。細細品茶,神清氣爽,返璞歸真,超凡脫俗,漸入佳境,可以通神,而窮宇宙之理。

茶中濃縮了大自然,茶中有人世間的宿影!唐宋詩人也有好多關於寫茶的詩,在詩中我們能讀出哲理,能感悟出人生真諦,把幾首關於寫茶的好詩在這裡分享下:

《六羨歌》

陸羽

不羨黃金窯,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惟美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唐代詩人陸羽被譽為茶聖,他也很會寫詩,這首《詩》表明了陸羽的恬淡志趣和高風高節,他不羨慕榮華富貴,他所羨慕的是故鄉的西江水。

《重過何氏五首(選一)》

唐 杜甫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這首詩是寫一個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臺上飲茶。興致來時,便倚著石闌在桐葉上題起詩來。旁邊還有翡翠鳥,蜻蜓與之作伴。此情此景,簡直可以繪成一幅雅緻的“飲茶題詩圖”。

《山泉煎茶有懷》

唐 白居易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皿,寄與愛茶人。

《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宋 楊萬里

犀日何緣似個長,睡鄉未苦怯茶槍。

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只是香。

唐宋茶詩還有很多,這些只是其中的幾首,我們可以細細讀來品味,感受詩的意境,陶冶自己的情操,得到身心的愉悅。讀了一首好茶詩,猶如品嚐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其樂無窮。

茶中有人生,茶中有大道。朋友,若有時間,不妨聞一聞茶香,嘗一嘗茶味,品一品茶中的智慧。






開心一笑128327317


我是白鉛華,出版社的編輯,喜歡詩詞、小說,歡迎來liao!

說到唐宋詩人的茶詩,很多,我前一段時間編輯了一本書《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的書,裡邊有好多茶詩,分享出來。

有宋一代。

天香分外清,玉色無奈白。——鮮于侁

齊焙白毫先入貢,香風吹出野人家。——江開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陸游

徵西幕府煎茶地,一幅邊鸞畫折枝。——陸游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蘇軾

蜀茶總入諸蕃市,胡馬常從萬里來。——黃庭堅

有唐一代。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白居易

鶯歌蝶舞韶光長,紅爐煮茗松花香。——鮑君薇

淹留膳茶粥,共我飯蕨薇。——儲光羲

一生一別難相見,非思夢中處處尋。——空海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杜甫

閒朝向曉出簾櫳,茗宴東亭四望通。——鮑君薇

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茶十片火前春。——白居易

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韋應物

長安客舍熱如煮,無個茗糜難御暑。——王維。

綜上,還有好多詩詞,我就不一一列舉啦。順帶列出一首我的小詩,大家指正。

圍爐求靜水,秋月釅茶愁。把盞一簾夢,乘風幾葉舟。
沉浮隨飲淡,寵辱伴香稠。始信清風使,顰學不夜侯。


昔時也捧盞茶吟,只道湯茗近富貧。沏水匆匆稍辨味,回頭悻悻不覺津。
方家挈入蘭芝室,野豎得來綠綺琴。始翠山前輕撫樂,一甌一曲一冰心。

喜歡的朋友,可以找找《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這本書。順帶給我提提意見。


白鉛華


喝茶能喝出文化,自然少不了文人雅士的參與,既然參與了,又怎麼可能少得了吟詩作詞呢?以茶入詩,佳作亦多。下面摘錄幾首,以饗諸位看官。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唐】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註釋:

孟諫議:即孟簡,生平不詳。諫議,朝廷言官名。

陽羨茶:產於江蘇宜興,陽羨紫筍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

琲瓃bèi léi :蓓蕾,花蕾。

這首詩是盧仝年輕時所作,時間大約為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當時盧仝隱居於少室山。此詩與陸羽的《茶經》齊名,併為他贏得了亞聖的稱號。



一字至七字詩·茶

【唐】元稹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汲江煎茶

【宋】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楊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註釋:

這首詩是蘇軾於元符三年謫居儋州時所作,詳細地描寫了去江邊取水、煎茶、喝茶的過程。“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和“掬水月在手”一樣,清奇瑰麗,充滿意趣,歎為觀止。



伯堅惠新茶綠橘香味鬱然便如一到江湖之上戲作小詩兩首

【宋】劉著

其一

建溪玉餅號無雙,雙井為奴日鑄降。

忽聽松風翻蟹眼,卻疑春雪落寒江。

註釋:

伯堅:作者好友蔡松年的字。

建溪:水名。在 福建 ,為 閩江 北源。其地產名茶,號建茶。其代表的北苑貢茶聞名於世,是中國御貢史最長的茶。

雙井:茶葉,又名洪州雙井、黃隆雙井、雙井白芽等,宋代名茶,也是貢茶之一。

日鑄:山名,在 浙江省 紹興縣。以產茶著稱,所產之茶即以“日鑄”為名。為我國曆史名茶之一,自宋朝以來列為貢品。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宋】蘇軾

仙山靈草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春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註釋:

曹輔:字子方,泰州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以太僕寺丞權發福建路轉運判官。擅詩詞,有遺作收於《東坡後六客詞》。壑源,在福建建溪,產貢茶。

玉川子:唐代盧仝曾汲井泉煎茶,因自號玉川子。詩中代指作者自己。

武林:是舊時杭州的別稱,以武林山得名。

“從來佳茗似佳人”和“欲把西湖比西子”

有異曲同工之妙。



行香子·詠茶

【宋】蘇軾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 共誇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龍。

鬥贏一水,功敵千鍾。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註釋:

黃金縷:這裡指龍鳳團茶茶外包裝上用黃金鏤刻而成的精美龍鳳紋飾。

密雲龍:茶名。產於福建武夷山,品質優異,曾為北宋貢茶。根據茶種分為密雲龍大紅袍和密雲龍北苑貢茶。

鬥贏一水:比試茶品時以水痕多少分勝負,有時勝負只差一水、二水。計算勝負的單位術語叫“水”,說兩種茶葉的好壞為“相差幾水”。



滿庭芳·詠茶

【宋】米芾

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密雲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玉乳,雪濺紫甌圓。

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闌。點上紗籠畫燭,花驄弄、月影當軒。頻相顧,餘歡未盡,欲去且留連。



西江月

【宋】黃庭堅

龍焙頭綱春早,谷簾第一泉香。已醺浮蟻嫩鵝黃,想見翻成雪浪。

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無因更發次公狂,甘露來從仙掌。

註釋:

龍焙:茶名,龍鳳團茶。

頭綱:指驚蟄前或清明前製成的首批貢茶。泛指優質春茶。

谷簾:即谷簾泉。茶聖陸羽確認廬山的谷簾泉為泡茶"天下第一泉"。

浮蟻:詩中指茶湯沸騰後浮在上面的泡沫。

雪浪:茶湯白花浮面湧浪如雪的景象。

兔褐金絲玉碗:茶具,福建建盞的一種,即為褐色的兔毫金絲碗。



望江南·茶

【宋】吳文英

松風遠,鶯燕靜幽坊。妝褪宮梅人倦繡,夢迴春草日初長。瓷碗試新湯。

笙歌斷,情與絮悠揚。石乳飛時離鳳怨,玉纖分處露花香。人去月侵廊。



鷓鴣天

【明】徐渭

客來寒夜話頭頻,路滑難沽曲米春。點檢松風湯老嫩,退添柴葉火新陳。

傾七碗,對三人,須臾梅影上冰輪。他年若更為圖畫,添我爐頭倒角巾。

註釋:

曲米春:又名麴米春,是一種酒名。



夢中謝和老惠茶

【宋】蘇轍

西鄰禪師憐我老,北苑新茶惠初到。

晨興已覺三嗅多,午枕初便一杯少。

七碗煎嘗病未能,兩腋風生空自笑。

定中直往蓬萊山,盧老未應知此妙。



浣溪沙

【宋】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翅倦雲


有關茶的詩很多!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蘇軾

食罷一覺睡,醒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白居易

昨夜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李裎


只能想起這些了!應該還有很多,古代文人以琴棋書畫,詩香茶花。為八雅。所以以茶作詩會友是很時尚的事,有關茶的詩自然也不少!


路遙lgy


你可以自己找,沒必要問人。


雲鶴166082174


寫茶的詩詞有很多,下面推薦幾首我非常喜歡的

《山泉煎茶有懷》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喜歡喝茶需要理由嗎?因為喜歡這種悠閒舒適,在山林清溪旁,席地而坐,舀一杯清涼的泉水,靜靜看著細末如塵的碧色茶粉,不知不覺持一碗茶水,將這份情誼寄與愛茶之人。喝茶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生活追求。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暮春時節的清晨,山上晨氣清稀,露香猶在,在山寺後的綠茶叢中採摘形如鷹嘴的嫩芽,喝一口這樣的茶,感受的是春天的清香和露珠的芬芳,這是一種何其風雅的事情啊。手捧著老郎從家鄉寄來的茶葉,趁著月色明亮的夜晚煎茶飲用,月光照在茶碗裡,茶湯的色澤清澈,婆娑的樹影,倒影其中,彷彿碗裡開滿了花。多麼美的畫面,多麼美的詩情畫意。茶因時節而不同,喝茶因環境而充滿了美好的想象。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寒食節過後,酒雖然醒了,但是卻因思鄉而嘆息不已,是繼續這樣自怨自艾,還是振作起來呢?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畢竟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生活還要向前看,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灑脫,豪邁的情感因為一杯茶就能夠體會得到了。

人月圓·山中書事

元·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古往今來的王朝興衰如過眼雲煙、一場幻夢。孔林喬木破敗,吳宮衰草蔓蔓,楚廟寒鴉嘶啞,曾經的尊貴、繁華都會最終成空。對名利早已倦怠的他,隱居於山間,一間淡淡茅舍,幾縷幽幽書香,山中松花簇簇,泠泠泉邊煮茶。家國興衰與我何干?何不在清幽的山林間,喝著自釀的松花酒,用春水煎茶,寧靜恬淡,詩酒自娛,自在瀟灑。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代.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茶仙”陸羽的一生和茶分不開,皎然作為詩僧和陸羽因茶結緣,共同探討飲茶藝術,提倡“以茶代酒”唐代品茗風氣。秋天的僧院之中,風清氣爽。東籬之下,秋菊盛放,與佳友共度重陽。此情此景,添上一盞香茗,可算是最美的意境了。好友見面,大多泛酒,在詩人眼裡,“泛酒”為流俗,“茶香”才高潔。確有俗人多泛酒,而我唯獨醉茶香,“誰解助茶香”一句問話,實含香外之香,味外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