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奪門之變是不是多此一舉?

答主這種觀點應該是與閣臣李賢對明英宗朱祁鎮說的那番話有關,《明史》大致記載了此事的全過程:

及亨得罪,帝復問賢“奪門”事。賢曰:“‘迎駕’則可,‘奪門’豈可示後?天位乃陛下固有,‘奪’即非順。且爾時幸而成功,萬一事機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審置陛下何地!”帝悟曰:“然。”賢曰:“若郕王果不起,群臣表請陛下復位,安用擾攘為?此輩又安所得邀升賞,招權納賄安自起?老成耆舊依然在職,何至有殺戮降黜之事致幹天象?《易》曰‘開國承家,小人勿用’,正謂此也。”帝曰:“然。”詔自今章奏勿用“奪門”字,並議革冒功者四千餘人。

這裡的重點應該是在李賢說的那兩句話,大概意思是:“說是‘迎駕’還差不多,‘奪門’二字怎能傳於後世?天位乃是陛下固有的,‘奪’就不是順時應天了。當時是僥倖成功的,假使計劃洩露,石亨這些人不足為惜,不知將置陛下放在什麼處境上!”“如果郕王(指代宗朱祁鈺)果真遭遇不幸了,群臣上表請求陛下復位,還用得著當時的騷亂(指奪門之變)嗎?這些人又怎麼去邀功要賞,招權納賄這種事又怎麼出現?老成耆舊的大臣都在朝中,怎麼會有殺戮、降黜(殺于謙、王文等,貶陳文等)這種事以至於干擾天象?《易經》中說:

‘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明英宗奪門之變是不是多此一舉?

明憲宗朱見深(朱見濬)畫像

當然,事情像不像李賢說的那麼順利呢?我覺得在代宗病重後,最大的可能是立朱祁鎮之子、前太子、未來的明憲宗、沂王朱見深(時名為朱見濬)。而在《明史》、《明實錄》中都有關於代宗病重時期眾臣擬疏請立沂王的記載,見商輅、王直、姚夔等傳。可惜的是,因為一時差錯,這封改變歷史的奏疏被留在了禮部,等待第二天上奏,在當天夜晚,就發生了奪門事件。此疏的起草者、名臣商輅在動筆時就有“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當立章皇帝子孫”之語,而章皇帝子孫是誰?此時最大的可能自然就是前太子朱見濬,難道大臣們敢直接上奏讓朱祁鎮復位?故而讓朱見濬復位的可能性更大,而朱見濬復位後考慮其年齡,如果朱祁鎮仍作為“尷尬”的太上皇,或許能代理國政也未必。當然,這些都是推測,未必多靠譜。

明英宗奪門之變是不是多此一舉?

“三元”名臣商輅


而第二個可能,便是再立朱祁鎮,我想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到底當時真正掌權的王文、于謙等人有沒有意願迎立朱祁鎮呢?這恐怕很懸,我想作為朱祁鈺的得力干將,他們對於朱祁鎮的復辟所持的態度絕對不會太主動。

所以我認為,只有通過建議重立朱見濬為太子,繼而為帝,或許才是最保險的一步。而其它的可能,應該更多,可我覺得更加不靠譜,所以不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