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在家,與其鬱悶著,不妨做點有意義的事

閒居在家,與其鬱悶著,不妨做點有意義的事

面對困境,及時調整心態,讓生活變得有意義

閒居在家,與其鬱悶著,不妨做點有意義的事

  “等疫情過了,男人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女人坐月子會得產後抑鬱症。”這是這兩天的一句笑話。面對疫情,大家都做著全方位的防禦,而不出門是最主要的防禦措施。而不出門這種生活方式,除了生活物資上的麻煩,大多數人都是受不了這種禁錮的。憋瘋了是很多人的一種狀態,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笑談。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個作家朋友的經歷,在一年前,他回家省親時不小心摔斷了腿。躺在病床上覺得萬般無賴時,就隨意讀書,讀著讀著就有了興致,於是在病床上完成了一本散文集,前段時間出版後,十分暢銷。他說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意外收穫,能算是因禍得福。

閒居在家,與其鬱悶著,不妨做點有意義的事

  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因禍得福誰都不願意,甚至沒人敢去接受自己受傷的現實。就我這位作家朋友來說,如果說給他兩個選擇,斷一條腿出一本暢銷書和默默無聞過一生,他肯定不會選擇前者。但是既然事情遇上了,他就必須面對這樣的困境,在困境中去尋找新的生活方式,從而爭取更好的生活。

  相比我的這位作家朋友,有很多人可能比他經歷的更為嚴重,而成就大事的人也不少,在作家圈裡多,科學界也不少,比如霍金、張海迪、史鐵生等,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或許並不是生活給予他們的挫折讓們堅強,而是不堅強就會走不下去,他們只能迎難而上堅強地往下走。

閒居在家,與其鬱悶著,不妨做點有意義的事

​  我們不能說每個人都能成為逆境中迎難而上的強者,但是當困難來臨時,我們應當各自都能讓自己站直了腰板。在這場疫情中,所有人面臨的危機都一樣,但是同樣是在家中,每個人所呈現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在長吁短嘆憋出一身毛病,而有的人或許正好潛下心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有的人吃了睡睡了吃,而有的人或許正在學習;有的人度過這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彷彿熬過了這段時光,而有的人卻很慶幸這段時光能自己清清靜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活的好與壞是一種內心的感受,面對這種不得不面對的情況,及時調整心態,安排自己的事,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意義,讓自己能夠在逆境中學會成長,或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否則,當疫情過去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一不小心落後別人很多了。

閒居在家,與其鬱悶著,不妨做點有意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