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孩子怎么办?专家:少去医院“凑热闹”

掌上春城讯在2月1日云南省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中,一例3岁女童的确诊病例牵动了无数家长的心。怎样才能在阴影之下保护好孩子,掌上春城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昆明市儿童医院的相关专家,针对必要情况下儿童前往医院就诊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日常防护措施进行了采访。

贸然前往医院“凑热闹”有交叉感染风险!

相关医护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武汉接触史”,最好不要贸然带孩子前往医院,避免交叉感染。

什么叫武汉接触史?

这是一种医学上的表述,通俗地说,现阶段就是指在咳嗽、发烧等发病症状两周内存在武汉旅游史或武汉发热病人接触史的人。

医护人员也提示,如果必须情况下要带孩子前往医院,请不要怀着侥幸或畏惧的心理隐瞒病史+行踪,一定如实告知医务人员孩子及家长的病史+行踪。

其次认真阅读一下就诊须知:

1.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按照规定路线进入医院:车辆和行人都请从前兴路(西门)进入;前程路(南门)只能出不能进,注意咯!

2.所有进入医院人员请自觉佩戴口罩,主动配合进行体温筛查并如实提供相关信息给医务人员。

3.住院患儿如需陪护,要求一患者一陪护,住院患儿凭腕带、陪护人员凭陪护证出入病区,并请配合做好信息登记。其他人员暂停对住院患儿的探视,恢复探视时间另行通知。

4.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原则上不离开病房,如因特殊情况离院时应向主管医护人员报备并做好登记。

5.请遵守医院电梯乘坐管理规定,分区乘坐。

6.如家长发热请不要陪同孩子来医院就诊!

据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类似,二者都出现发热、感觉四肢无力、干咳,也有症状不明显病例,或者表现为其他系统症状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症状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一旦发现,病程进展快或已错过观察期。

区别方式:

1.对普通人来说,一定要重视这个细节:发现自己在感冒之后,是否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情况;平时身体健康的普通成人,如果有“发热 + 呼吸困难”,也要格外当心。

2.第7天很重要,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为 3~7 天,最长不超过14天,而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什么情况下孩子要立即就诊?

1.出现呼吸急促:婴幼儿或新生儿则表现为张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煽动(鼻孔一张一合),点头呼吸;

2.面色、口唇发青,出现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3.精神状态差:出现嗜睡,对周围食物兴趣降低,反应能力减退;

4.尿量减少,脱水。

孩子应该如何预防感染?

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低,本来就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面对这样的新型冠状病毒,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由于目前没有针对性疫苗,最好的方案依然是切断传播途径。

少出门,谢绝访客

尽量少出门,考虑到目前已经确定可能存在没有症状的感染者,监护人应提高警惕。如果必须出门,回家后需先洗手换衣服,做好卫生措施之后,再接触宝宝。尽可能不要带宝宝出门。

勤洗手,正确洗手

不仅监护人或其他相关密切接触者自己应该勤洗手,宝宝也应该勤洗手。

疫情面前孩子怎么办?专家:少去医院“凑热闹”

戴口罩,但注意宝宝的适用情况

1岁以上儿童出门都应该佩戴口罩,但是家长需要随时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等不适情况。N95口罩虽然阻挡病毒能力最强,但使用时会减少呼吸空气量,导致呼吸费力,因此N95口罩不适合儿童使用,应选用儿童医用外科口罩。

儿童口罩的选择:

条件允许首选儿童N95防病菌口罩,其次儿童外科口罩→儿童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儿童棉口罩。

疫情面前孩子怎么办?专家:少去医院“凑热闹”
疫情面前孩子怎么办?专家:少去医院“凑热闹”

此外,儿童呼吸功能相对成人较差,1岁以下婴儿不适合佩戴口罩。

同时医生也提示,口罩内外不能交替使用,2-4小时需更换1次,当口罩受潮或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丢弃。

孩子与疑似病人接触了怎么办?

家长做到不隐瞒,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害了自己和孩子。

主动在家隔离观察14天,无症状可以解除隔离但尽量不要外出。

儿童病情变化快,一旦有上述症状需立即到就近医院儿科的发热门诊就诊,听从医生建议,遵医嘱治疗。

在疫情面前,昆明市儿童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年三十就已全员取消休假,医院启动最高等级预案,原本在家备班的人也已被调集,全员坚守岗位。“但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带孩子来医院聚集就诊,近来由于疫情扩散,很多人一旦有了感冒症状立马就往新冠肺炎上面去联想,这个季节本身也是流感高发季节,因此更需要家长们冷静观察,避免孩子在医院造成交叉感染。”工作人员表示。

掌上春城记者:刘莹 史晓晖

编审:周婷

终审:钱红兵 李严

戳图片关注更多疫情进展

↓↓↓

疫情面前孩子怎么办?专家:少去医院“凑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