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窯頂上往下看了一眼,七旬夫妻一迎一送真暖心,地坑院有故事


疫情來了,偏遠的鄉村如何防控?帶著記錄影像的衝動,來到中條山腳下、黃土地最高處、一個叫頂村的小村莊。頂村,高高在上的村落,與坡下失去喧鬧的村莊相比這裡更寂靜。沿溝路,拐彎處,一座晉南特有的民居地坑院出現。駐車,探個究竟,儘管動靜不大,還是驚動了老鄉。

大過年的,只是因為窯頂上往下看了一眼,老人竟然特意從院子裡走上來,有遠客不期而至就是好兆頭,就一再請客人到家裡坐坐喝口水。真是善良的鄉親,善解人意的邀請啊!

老人說,剛剛送走了來看望她的城裡閨女一大家子,他們跟你一樣都帶著大口罩。你別怕,我這村裡地高人少空氣好,我和老伴兒不咳嗽沒發燒,到屋裡暖和暖和。

折了個彎道便是這座地窨院的大門,青磚箍的門面與厚厚的黃土地渾然一體,紅紅的對聯平添了古樸山村的節日氣息。

穿過過道,透過拱項門洞,小院內景一目瞭然,乾乾淨淨,樸樸實實,座北是三眼大窯,東西兩廂各有兩眼。

男主人聽見動靜早已站在門口迎候,身著一襲略顯肥大的工裝,一看就是晚輩送給他的,老人說他喜歡藍色,羨慕有職業的公家人。

據老人介紹,他今年75歲,姓別,這個姓氏有點生僻,但百家姓裡有,相傳光緒年間祖上從河南南陽過來的。老伴兒姓馬,72歲。他們結婚五十多年,育有三女一子,男孩最小42歲了,大學畢業留在太原工作,三個閨女都在縣城居住。

老別說,他這地窨院年代不長,是古老的民居形式中最年輕的院落。之前他們住在溝裡,也是窯洞,但出路太不方便,於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動土開挖了這座院,同期這裡的村民都開始建平房了,但他孩子多手頭拮据,沒有辦法,只能艱苦奮鬥。於是,他就帶領老伴兒還有三個閨女,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農忙時顧莊稼,農閒時建家園,一鍬一鍬挖土不止,歷時四年之久。

事沒經過不知難,這個院子沁透了我們一家人的辛勤汗水,如今雖然過時了,但我們住在其中感到坦然自在。偶爾也跟兒子在省城小住,但感覺拘束和陌生。


空中開始飛舞著細小的雪粒,老別說不敢讓你久留。村裡已經挨家挨戶通知了,四點鐘就要封村了,通往外面唯一通道就要封閉了。老別堅持非要把客人送到地面。

臨行前,老別說熬過這一陣子,春暖花開的日子,歡迎攝影師再來,他願意做嚮導,願意分享他的故事。 -------------------- 原味記錄鄉土鄉愁,原創圖文盜用必究,頭條號“老寧攝影”期待您的關注,喜歡請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