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姓氏改漢姓對照表,滿族人為什麼要改漢姓?

徐雪丹


嚴格來講,稱“滿族姓氏改漢姓”,還是不太準確的:

首先,滿族是個近代詞彙,但凡談及清代歷史,當用“女真”“滿洲”“滿人”等稱謂,而不宜採用“滿族”一詞;其次,滿人改漢姓,不僅僅是近代(答友多強調辛亥革命以後)才出現的。

滿洲人是有姓的,但在很快就出現了漢化。

滿洲人的姓,叫做“哈拉”,多是由地名或是部族名演化而來的,其所反映的內核問題便是,某一血族成員在地域和血緣上關係的親疏遠近。這個問題是很容易理解的,與歷史上漢人姓氏的產生和演變並無本質差異。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滿洲八大姓”之說,但實際上所謂的“八大姓”也僅是個概稱,只不過是滿洲比較顯赫的姓氏而已。如深究起來,許多大的姓氏又衍生出了許多氏,例如瓜爾佳氏姓便包括蘇完瓜爾佳、葉赫瓜爾佳等十二個大氏。

歷史上,滿人的習慣是“稱名不舉姓”。舉個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清朝的和珅原本是名,而並非是姓,他的本姓為鈕鈷祿氏。不過,按照稱名不舉姓的習慣,和珅的姓“鈕鈷祿氏”一般不會在見面時被算作稱謂的一部分。

如今滿族人的姓氏中,確有大量漢姓存在,而且由來已久。不少答主一再強調,這其實主要是受辛亥革命的影響,即清亡後滿人為求自保而改為漢姓。但事實上,這僅僅反映了民國後的一段歷史。

滿人改漢姓由來已久,絕非始於辛亥革命

早在明末清初時,便有一些漢人加入到了女真(滿洲)陣營,被編入八旗。當時,一些歸附滿洲的漢軍八旗,也會對自己的本姓進行“加工”——加上“佳”或“爾佳”,比如佟佳氏、王佳氏、張爾佳氏等等。

上述被“加工”過的漢姓,其意思便猶如民間俗稱的“老佟家的”“老王家的”或“老張家的”等等。這類姓雖然看起來像是滿姓,其實也是漢姓,卻存在於八旗組織。

另一方面,上到清統治者,下到滿洲八旗,始終未能脫離漢化的趨勢。在清朝皇帝的名字中,順治帝的名字“福臨”,其實就是漢名,與努爾哈赤、皇太極均有所不同。這種改變雖然尚未觸及到姓氏,卻也反映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漢化”。

中國古代民族史中,有一個避不開的問題,那就是漢化。作為清朝統治者的滿洲,同樣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滿洲人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不再提及自己光耀的本姓,而是使用改後的漢姓。

舉個明顯的例子,到嘉慶年間時,有些愛新覺羅的子孫,平常竟使用了漢姓,對人聲稱自己姓“金”,而有些宗室子弟也自稱姓“趙”。

其實,這些行為倒也很容易理解,試想,在周圍絕大多數都是漢人的情況下,自己的姓有多個字組成,總顯得有些另類。正因如此,有的滿人便截取本姓中的某個字作為單字姓,比如舒穆祿氏改姓舒、富察氏改姓富、董鄂氏改姓董。

當然,滿洲姓氏的漢化過程,也存在著“阻力”,或者說是引發爭議的一面。在清統治者中,康雍乾三帝便比較注重保持“國語騎射”,甚至干預滿人姓氏的改變。比如,乾隆帝就曾要求旗人名字中的第一個字不允許用漢姓,以防止被誤解。

滿人改漢姓,還與滿語的漢譯有關

作為清王朝的統治民族,滿洲雖然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但畢竟要面對一個人口基數龐大的漢民族。這樣,滿洲人有時便需要將滿語漢譯,用漢字來表達其漢譯。在涉及姓氏時,受漢字書寫習慣和漢人姓氏的影響,便很容易向漢姓靠攏。

當然,到了清末,特別是辛亥以後,面對強烈的排滿情緒,不少滿洲人為求自保,也只好刻意隱匿自己本姓,對外改用漢姓,有時甚至連自己的八旗身份都隱匿了。


史海爛柯人


西曆1912年年初(大清國宣統三年年底),大清朝隆裕皇太后對於南方的革命形勢,以及袁世凱的脅迫處於無可奈何的狀態。最終,因民國臨時政府方面的妥協——民國政府表示大清皇帝退位後,會繼續承認皇帝的尊號,並且支付一定的生活費,於是,隆裕太后就坡下驢,大清國由此落幕。大清國的覆滅,在中國歷史上,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幕。

而大清國滅亡後,從大清國的國姓愛新覺羅,到尋常的滿族姓氏,都改姓了漢姓——比如愛新覺羅姓很多改姓了金,他他拉姓則改姓了譚,只是,為什麼滿族人要改姓漢姓?

個人認為:

防止迫害

滿清滅亡時候的局勢,和之前的朝代不同。在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王朝滅亡的情況,有隋滅北周、明滅蒙元。但是在隋滅北周之時,鮮卑人和漢人之間的仇怨幾乎沒有。甚至隋文帝父子還委任宇文化及為重臣;而明滅蒙元的時候,大多蒙古貴族逃到了北元境內,即便是明朝想清算,也找不到對象。

辛亥革命建立的民國政權,除了傳統的漢地十八省以外還涵蓋幾乎整個滿洲和蒙古的故地,而早在光緒帝還在世的時候,革命者為了革命需要,曾撰寫大量反滿文獻(按:民國建立後,共和先輩也意識到反滿口號不利於國家統一,而強調五族共和),這就導致整個滿族群體,上到貴族下到平民,都處於惶恐狀態,擔心自己會受到民國當局的迫害。為了防止迫害,很多滿人只好改用漢姓,放棄滿族姓氏。

生計所迫

滿清滅亡後,宣統帝一家子和宗室貴族固然可以靠民國撥付的生活費過活,但普通滿族人的生計卻成了問題。為了餬口,很多滿族人只能靠給人打工為生。但民族歧視這個現象,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始終存在。很多滿人因為姓氏原因,受漢族僱主的歧視而失去工作。為了餬口,滿族平民需要隱藏自己的姓氏,因此,就需要改用漢族姓氏。這也是滿人改用漢姓的原因之一。

追求進步

此外,還有部分滿族青年出於追求進步的因素,而改用漢姓。

根據相關文獻披露,早在孫中山先生籌備共和革命、中華民國成立之前,就有部分滿蒙進步人士認為大清朝廷應該推翻而參與進步組織。這部分進步人士,在民國建立以後,改用漢姓。隨著民國立國日久,很多新生代滿人受共和思想、進步思想影響,而表示和傳統滿族家庭絕了,而採用漢姓。


藤樹先生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不斷變革,特別是清帝退位之後,很多滿族的達官貴人也沒有了後臺,不得不自力更生,很多八旗子弟不得不隱姓埋名獨立生存下去,還有因為“驅除韃虜”的運動讓很多滿族人直接改了姓氏,藏在了漢族人中。

滿族人 滿族姓氏改漢姓對照表 現在看一下滿族姓氏改漢姓對照表,就會發現,漢族人改姓氏的時候其實就是取了原來姓氏的一個字,這個字的諧音跟那個漢姓相同,就用了哪個漢姓。例如愛新覺羅這個姓,就用了金、羅、艾這三個姓氏,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姓氏,改姓人有自己的個人原因。還有烏雅姓氏取了烏的音,改為吳,而吳京就是烏雅姓氏的後人。還要不少名人其實都是滿族人,比如英達,他的祖先就是滿族人,老舍先生,也就是舒慶春,也是滿足的後人,還要著名歌星那英,也是滿足的後人。以下是滿族的對照表,看一下你有沒有可能是滿族的後人呢?
滿族的子弟
滿族姓氏尊貴排名 滿族的姓氏中有八大姓排在所有滿族姓氏的前列,這八大姓主要是佟(佟佳氏),關(瓜爾佳氏),馬(馬佳氏),索(索綽羅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鈕祜祿氏)八姓,這八大姓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佟大為和關悅,他們兩個人都是滿足人,也就是說他們的祖先在當時也是滿族中比較尊貴的人。 滿族八大姓
滿族女人


用戶111176755536


滿族的先民就是女真族。皇太極建號立國之後,將大金(史稱後金)更名為大清,將女真族更名為滿族。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全國性的政權,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912年,宣統皇帝宣佈退位之後,大清國覆滅。作為全國性政權,國祚276年,從努爾哈赤的大金政權算起,國祚296年。

滿清政權覆滅之後,滿族人大多改姓。這也就是為什麼作為全國第二大少數民族的滿族,在日常生活中很難以姓名判別他們的民族。原因是他們早已經改為漢姓。

滿族改姓參照

作為滿族第一大姓氏的愛新覺羅氏,大部分改姓為金、肇、羅、德、洪、依、海、艾、鐵、普

佟佳氏改姓(如佟大為)

瓜爾佳氏改姓關、白、汪、鮑。(如關悅)

寧古塔氏改姓寧、劉

富察氏改姓為富、傅

依爾根覺羅氏改姓為

納拉氏改姓

那、南

鈕鈷祿氏改姓為紐、郎

完顏氏改姓為汪、完、王

馬佳氏改姓為馬、麻

盛佳氏改姓為

兀扎喇氏改姓為烏、吳

葉赫氏改姓何、赫

尼瑪察氏改姓

索卓羅氏改姓

委赫氏改姓

據考證,滿族姓氏多達600餘個,僅次於漢族。以上為較大的幾種姓氏變更情況。

滿族人為什麼要改姓?

①:漢文化的影響。起初的滿族姓氏多源於官職名稱、地緣名稱、民族習慣、圖騰崇拜等等。經過近三百年的演變,姓氏由多字向單字過渡已經成為必然。康熙時期的近臣佟國維,本姓佟佳氏,但其名諱已經與漢姓無二。

②:社會原因。筆者不是破壞民族感情,客觀來講,這方面的因素也是有的。清政府末期締造了中華民族最屈辱的歷史,百姓怨聲載道。如果沿用舊姓氏,怕是會帶來很多方面的不便。

③:政治原因。滿清政府覆滅之後,中華民國承認五族共和,民族平等。這位滿足改姓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結束語:在現代中國,奉行民族平等,改姓與否是個人事宜,我們不便多談。滿族文化豐富了中國文化,是中國文化多樣性的表現。現今滿族也出現了很多優秀人物,如尚海(書畫藝術家)、楊靜(教育家)、富大龍、黃海波、胡軍、佟大為等。滿族已經成為力中華民族的一支,不應該懷有其他意圖。歷史上的事情,應該交給歷史,而不是整日掛在嘴邊。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我單刀直入,就回答滿族人為什麼要改漢姓的問題吧。姓氏對照表網上可以輕鬆搜索到,沒有重複展示的必要。

我的回答:滿族人改漢姓,歷史由來已久,而決定性的因素,是由於辛亥革命之後強烈的排滿風潮。

下面我分成兩個板塊介紹這個問題,第一個板塊滿族人為什麼要改姓?第二個板塊,滿族人改成漢姓的三種規律。


1,滿族人為什麼要改姓?

首先要指出,滿族人改漢姓,早在唐朝就有過,當時不叫滿族,叫做靺鞨(讀音漠河)族。那時候靺鞨族首領歸順唐朝之後,就被賜姓為李。

到了明朝的時候,女真人中的佟佳氏,也就是後來號稱佔據清朝官場半壁江山的“佟半朝”佟姓,他們和漢族人有著密切的生意上的來往。佟佳氏因為長期和漢族人打交道,說漢語,穿漢服,甚至在明朝朝廷裡面當官,是女真族裡面歷史最悠久,身世最顯赫的大家族之一,後來也成為滿族老八姓的首位。

佟佳氏後來對外就稱自己姓佟。

順便說一句,為什麼佟家在清朝這麼厲害呢?這是因為,努爾哈赤曾經是佟家的倒插門女婿,順治、康熙、道光三朝的皇后,都是佟家的姑娘。

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雍正王朝》裡面,佟國維和隆科多為什麼那麼牛氣了吧。

所以說,滿族人改漢族形式,由來已久。

但是,真正促使滿人大規模改漢姓的,是辛亥革命。

回答歷史問題,不應該避諱類似這樣的問題。當年清兵入關的時候,為了征服漢族老百姓,採取了殘忍的血洗政策,不管是揚州十日還是嘉定三屠,那都是歷史上抹不去的慘烈事實。

同樣的,在辛亥革命之後,席捲全國的排滿行動,也是沒有必要回避的事實。

這裡鐵錘就舉兩個地方的例子,足以證明當時排滿的嚴重性和慘烈。

第一個地方,當然就是辛亥革命的發生地武昌。

武昌起義爆發之後,那些滿族的八旗軍人不是戰死就是被殺掉。武昌城裡面滿族四大姓:包、扎、鐵、布無一倖免,八旗會館也被革命軍一鍋端。有人也許會問,怎麼鑑別滿人和漢人呢?腦門上也沒有寫字兒。

其實很好分別,因為那時候,漢人和滿人是分開住的。滿族人居住在自己的滿城裡,而且他們的服裝、語言都有自己的特徵。再說,滿族的女人是“天足”,是不裹小腳的,一眼就看出來了。

武昌起義之後,城市裡面滿族人被殺的有多慘?有一位在現場的傳教士回憶說,當時上萬具滿族男女的屍體倒在大街上,極其悽慘。

但是最悽慘的不是在武昌,而是在西安。

1911年10月22日在西安發生了大規模針對滿族人的流血行動。著名的傳教士李提摩太在自己晚年回憶錄《親歷晚清四十五年》中記載了其中的慘烈。

李提摩太可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跟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恭親王這些影響晚清政局的關鍵人物都有密切來往,雖然和曾國藩沒有什麼瓜葛,但是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關係密切,還是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的家庭英語教師!

可以說是最能影響清政府政治的外國人。

李提摩太在回憶錄中稱,當天有一萬五千名滿人被殺死。在回憶錄裡還記載了杭州和河南發生的大規模排滿事件。諸君如果有條件可以翻閱這本回憶錄,對了解晚清中國很有幫助。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在當時劇烈的排滿浪潮之中,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滿族人採取了各種自保的策略。他們剪掉長辮子,穿上漢族的服裝,女孩子開始裹小腳,對外都聲稱自己是漢族人。

但是有兩個地方算是例外,就是北京和東北。

因為這兩個地方的滿漢共存的歷史悠久,滿漢通婚也非常的普遍,互相之間沒有那麼多的芥蒂和仇恨,因此在東北和北京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排滿事件發生。

即便如此,那些以前的滿族老爺也受到了衝擊。旗人沒有了政府給予的特權政策,生活水平急轉直下,社會交往中也經常受到打擊。滿族的姓氏以前是他們的驕傲,現在成了沉重的負擔,備受歧視。

在種種壓力之下,滿族人紛紛改名換姓,成為了假漢人。

一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以前的滿族人才開始重新填報了滿族。

就連相聲大師侯寶林,也是到了1980年才承認自己是滿族人。

2,滿族人改漢姓的三個規律。

第一種,按照滿族姓氏發音的第一個音節或者諧音改成漢姓。

比如佟佳氏就改成了佟姓,演員佟大為就是佟佳氏。瓜爾佳氏就改成了關姓,關之琳和關曉彤這一老一小兩大美女,就是瓜爾佳氏後裔。

第二種,按照滿族姓氏的原始意義改成漢族姓氏。

比如鈕祜祿氏,就是清朝第一貪官和珅他們家的姓氏,在滿語裡面,鈕祜祿的意思是“狼”,可是姓狼太難聽,於是變形一下,改姓“郎”。著名鋼琴家郎朗,就是鈕祜祿氏後裔。

第三種,“隨名姓”,就是取爺爺或者父親名字中的第一個字,作為漢化的姓氏。

比如有個滿族官員名字叫海臣,後來他的後代就改成海姓。

後來還有很多的滿人,隨意取了漢族的形式,改換門庭。據資料統計,在辛亥革命之前有旗人600萬,辛亥革命之後初期,旗人的數量下降到了150萬。但是改革開放之後滿族的人口呈現穩步增長的特點,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滿族人口已經達到了1038萬。

總結一下:滿族人改漢姓,歷史很悠久,但是最大的推動力來自於辛亥革命之後的排滿運動。隨著社會的變遷,許多滿族群眾改回了自己的民族屬性,但是因為多種因素和習慣的影響,大部分滿族群眾還是保留了漢姓。

《滿族研究》2013年第四期《滿族老姓漢化考》

《民族研究》1983年第一期《滿族姓氏述略》

我是鐵錘文史,歡迎關注留言轉發我的文章。


鐵錘文史


姓氏是民族乃至家族的標誌,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姓氏,它是一個民族裡面的血緣分支——家族的一個特有的符號,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族也不例外。姓氏在滿語中叫"哈拉\

歷來現實


不改估計要滅族了[捂臉]


蘭州吃喝玩樂


滿人的先祖就是滅北宋〈靖康恥〉的金國女真人,金國被蒙古所滅,女真人流落於長白山,三江平原,大興安嶺,遠東〈現俄羅斯〉,庫頁島…改姓換名潛伏近500年至明朝中期死灰復燃。滅大明,佔領奴役中國近300百年。被民國所滅,再次改姓,故技重演。滿人太能潛隱忍,漢族為主體的政權不得不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