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明知賈氏和李固有私,為啥不早告訴盧俊義?

我是李明皇


若說燕青是忠僕,他明知賈氏和李固有私,卻不告訴盧俊義;若說不忠,在盧俊義發配時,他一路跟隨保護,救了盧俊義的命。

這矛盾的背後,折射出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

他們究竟是什麼關係?

首先,我們來看看書中對燕青的描寫:

如果梁山108位好漢要評選帥哥,恐怕燕青屈居第二,再沒有人敢稱第一。書中是這樣描寫燕青的:

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紀,三牙掩口細髯,十分腰細膀闊。帶一頂木瓜分心攢頂頭巾,穿一領銀絲紗團領白衫,系一條蜘蛛斑紅線壓腰,著一雙土黃皮油膀夾靴。腦後一對挨獸金環,護項一枚香羅手帕。腰間斜插名人扇,鬢畔常簪四季花。

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

小夥生得確實標緻,但細品之下,我們總覺得美則美矣,但少了些男子漢的陽剛之氣。“紅線壓腰,香羅手帕,鬢邊簪花”,分明描摹的似個女人。


小說第81回,為了梁山的招安大業,燕青來走李師師的門路。大宋第一美女李師師,看上了燕青,就用酒灌他。

燕青被央不過,只得陪侍。李師師是個風塵妓女,見了燕青這等人物,倒有心看上他,酒席之間用一些話來招惹他。數杯酒後,一言半語,便來撩撥,那燕青是個百伶百俐的人,如何不省得?

可燕青就是不動心,之後李師師一定要他裸露身體,看他一身的花繡。燕青笑道:“小人賤體,雖有些花繡,怎敢在娘子跟前選衣裸體?李師師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得脫膊下來,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服……”

燕青面對第一美女的挑逗,還能不為所動,這個定力非同一般,他與作者讚道“燕青心如鐵石端的是個好男子,若是第二個在酒色之中的,也壞了大事。


燕青果真如柳下惠一般,坐懷不亂嗎?非也,只因他對女性不感興趣。我們來看看他與盧俊義的關係就會發現其中的蹊蹺。

燕青自小父母雙亡,在盧員外家裡養大。同樣被盧員外收養的還有李固。他們兩個是盧員外的左膀右臂。李固,盧俊義叫他寫寫算算,管顧理家務,後來抬舉他做了都管。

燕青既不跟盧員外外出做生意,也不在家裡管賬目財務,白白養了一個漂亮小夥,成為他的心腹之人,與大都管平起平坐。

盧員外這樣稱呼他:“怎生不見我那一個人?”“我那一個人”,可見二人關係非同一般,再器重他,也不至於這樣稱呼。這稱呼怎麼給人以無盡的曖昧感。

不高興時,又“一腳踢倒燕青,大踏步進城來”,又完全沒有把他當回事。


還有燕青身上的花繡,是盧俊義見他雪練似的白肉,叫一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一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

主人管吃管住,還管你身上的刺繡,這不是太奇怪了嗎?不由不讓人產生聯想,燕青的刺繡,其實就是盧俊義刺給自己看的。就像丈夫把妻子打扮的漂漂亮亮,讓自己賞心悅目是一樣 的。

看到這裡,我們不難聯想到,燕青就是盧員外養的孌童。所謂孌童,也就是被猥褻的美少年,是主人性侵犯的對象,是一種不良的同性行為。

小說中,燕青在李師師處遇到宋徽宗,皇帝讓他唱曲,來看看燕青唱的曲子:

一別家山音信杳,百種相思,腸斷何時了,燕子不來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兒小。薄倖郎君何日到,想自當初,莫要相逢好。好夢欲成還又覺,綠窗但覺鶯啼曉。

連他自己也說:“所記無非是淫詞豔曲。”燕青多才多藝,吹的彈的,唱的舞的,無所不會。但他所會,多為勾欄瓦舍中妓女的才藝,顯得多奇怪啊!

我們再來看看盧俊義。


“梁山好漢不近女色,一見女色便不是好漢”,水滸中很多英雄都不近女色,盧俊義也是於女色上不十分要緊的人,卻與燕青的關係非同一般。

盧員外27歲結婚,結婚後也很少碰老婆。他娘子也放著高富帥老公不喜歡,偏偏要去勾搭一個下人,皆因盧員外對女人沒有正常的需求,而他娘子又是個正常的女人。

盧俊義對燕青如此看重,為何外出不帶燕青,偏偏要帶上李固,因為他知道,留燕青在家,決不會後院失火。

燕青對主人一片忠心,為何早就知道李固和盧員外的娘子有私情,但他卻不戳破,他不願主人在一女子身上費心。這是同性戀情中對對方的一種變態依戀,主人不近女色,他在家中的地位才高。

水滸傳中,許多好漢的綽號來源於其性格,例如霹靂火秦明,沒遮攔穆弘,黑旋風李逵,浪子燕青等。


燕青綽號浪子,“浪子”指浮浪子弟,一般指不務正業,過著放蕩生活的人,燕青是這種人嗎?一點也不像。

燕青做事一直小心謹慎,忠於主人,是半點浮浪也沒有的,浪子這個綽號用在燕青身上,有點蹊蹺了。

所以,燕青的浪,背後隱藏的是一段不正常的同性戀關係。這種與常人不同的性關係,在常人看來,自然就是浪蕩人生了。


自名秦羅敷


首先得從燕青的性格和他跟盧俊義的關係說起:

1.性格:

燕青是一個不喜歡招惹麻煩,最擅長明哲保身的人,雖然他對盧俊義忠心耿耿,可以為盧俊義拼命,但是他能想到賈氏和李固雖有私但不敢生出謀害盧俊義的大膽念頭,盧俊義本身與賈氏不親近,所以燕青選擇了旁觀。

2.他跟盧俊義的關係:

燕青一個差點餓死的小乞丐,被盧俊義救了一命還親手教導燕青武藝,非常得盧俊義寵信,因此他對盧俊義非常感激,也非常忠心,當盧俊義被暗害的時候,他寧可拼命也要將盧俊義救出。

水滸傳中其他三個被戴綠帽子的男人,被身邊的人告知了妻子出軌的真相之後,結局如何呢?宋江和楊雄都因殺害妻子,背上罪名,無奈走上了梁山;武大郎則更慘——先被姦夫打傷,後被淫婦毒殺,落得家破人亡,唯一的弟弟也因為自己報仇,被髮配充軍,丟了大好前途。

所以燕青為了盧俊義的安全考慮選擇沉默。

3.另外燕青即便發現他兩的私情,但並沒有握在手的證據

燕青在盧府的身份,是盧俊義的小廝,在府中幾乎沒有人脈,他能發現李固和賈氏的事情,純粹是因為生性機敏。而李固身為管家,有很多機會與管理內宅的賈氏打交道,再加上他在盧府的權力非常大,很多知情人願意為他們遮掩。所以沒有足夠的把握能讓盧俊義相信。

4.為了盧俊義的名聲和盧府的安寧

盧俊義被梁山盯上之前,原來一切都非常平穩,李固和賈氏也翻不出什麼浪花,這美好的假象一旦被戳破,以盧俊義的性格估計也會親手殺妻,背上殺人罪名。而且,他身為“河北三絕”之一,是非常有名望的人,如果傳出妻子出軌之事,必然名聲大毀。

鑑於這種原因,燕青不到迫不得已,也不會向盧俊義說出真相。


平頭哥飈知識


分析這個問題應從人物的性格入手。燕青又名燕小乙,綽號“浪子”,何謂“浪子”,在宋代,“浪子”是指遊手好閒、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兒。按照《水滸》中的描述,燕青遍體花繡,善用弩箭,精通相撲,武藝高強,而且多才多藝,吹彈唱舞、諸行百藝,無有不精。這樣一個人,可想而知是一個對江湖浸淫很深的人。燕青也的確是人情練達,聰明穎悟,這從三件事就能看得出來:1、宋江繼任寨主之後,派吳用去賺盧俊義上山,吳用假扮成了算命先生,要給盧俊義算命,稱其有血光之災,當場被燕青看出其就是梁山人士。2、燕青和戴宗去東京探聽消息,再會李師師,李師師卻只談風月,數次撩撥,燕青卻不為所動,與之拜為姐弟。3、宋徽宗來見李師師,燕青通過吹簫,唱曲贏得徽宗賞識,然後贏得赦書,並趁機將童貫、高俅征討兵敗之事告知徽宗,表達了“宋江早願招安”之意。

從這三件事就可以看出燕青是個情商極高,相當聰慧之人。分析完了燕青的性格,我們再看盧俊義的性格,當年吳用誑騙盧俊義上山,燕青攔阻,盧俊義不聽,燕青要跟隨,盧俊義仍舊不聽,終於中了埋伏,被賺上了梁山,等到告辭回家,燕青勸盧俊義不要進城,盧俊義偏要進城,結果掉進了李固的陷阱,以勾結叛匪的罪名押進了死牢。從中可以看出“玉麒麟”盧俊義雖然俠肝義膽,武功了得,卻有著剛愎自用,魯莽倔強的一面,怪不得金聖嘆稱他是“上中等人”。正是因為知道主人是這樣一個脾氣,也是因為自身的沉穩性格和江湖歷練使然,燕青雖然早看出李固和賈氏通姦的蛛絲馬跡,但並沒有著急告訴主人,而是在條件成熟,並蒐集到了足夠的證據之後,再讓主人得知。燕青雖然地位不高,但做事實在是四平八穩,難怪其最後能全身而退。另外一點:《水滸》中寫到,燕青被李固被趕出家門後淪落為乞丐,個人覺得這裡有些誇張了,燕青正值壯年,且一身的本事,在江湖中行走多年,怎麼不混碗飯吃,哪裡會到沿街乞討的地步?





劉子還小站


燕青是盧俊義的“男寵”嗎?

——分享有趣和觀點 散打三國與水滸(40)

1、燕青會是“孌童”嗎?

早些天我在回答“燕青綽號‘浪子’……是不是‘浪’得虛名啊”問題的時候(見前“分享有趣和觀點”之38),發現同題有個回答說他是“盧俊義的孌童”,證據一是盧俊義的那句話“怎生不見我那一個人?”;二是燕青出場的讚詞“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

咋看似乎有些道理,不過細審卻是不當。作者為了證明自己說法,卻顯得捕風捉影和斷章取義了——這在其斷言燕青“不會拳腳功夫”、“打鬥能力非常一般”上體現尤為突出。

後面74回“燕青智撲擎天柱”那段精彩,難道不是對他拳腳/打鬥能力的最好說明啊,豈就隨意抹殺了呢?

2、燕、盧關係之謎

不過燕青終究有個疑點,就是他後來親口對盧俊義說的“娘子舊日和李固原有私情”,明白表示出他早就知曉——對啦,他為何不早告訴盧俊義呢、他幹嘛要隱忍相瞞呢?是因為“爭寵”的心理嗎

這倒觸及他和盧俊義的真實關係了。

盧俊義召集家人議事的時候,燕青和李固分列左右兩行之首,李固——大管家,燕青雖無職銜,書中卻也表明是盧家“心腹人”。後面對話也明白表明盧俊義和燕、李二人關係:是“主人和下人”。

在古代等級森嚴,主僕之間固然可以達到交情深厚,但上下規矩卻是不會亂的,主僕——不是平起平坐的朋友

水滸傳中,盧俊義對燕青,平和時稱“小乙”(古代對年輕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稱),發火時叫“你這廝”,一直這樣。只到招安後東征西討、浴血生死一場下來,燕青看破世事,盡最後一次忠心勸盧俊義功成引退時,也許是精誠所至,盧才叫了他一次名字,“

燕青,我不曾存半點異心,朝廷如何負我?”——論機敏睿智,燕青在梁山上也是數一數二;論膽量氣魄,上可以和皇帝溝通而不怯場,下可以和宋江眾人稱兄道弟很自然,但對盧卻終身稱“主人”不敢造次,這一方面是感恩盧過去收養早孤的自己,二乃是在盧面前謙卑慣了。

盧俊義自恃家大業大本領大,在家人面前是說一不二、不可違逆的。他要出遠門消災,老婆和心腹家人都勸阻,但都給他一句話嚇得不敢再說——“哪一個再阻我的,教他知我拳頭的滋味!”

後來燕青捨命去城外讓他避禍,他卻半點不聽,反而怒罵、“一腳踢倒燕青,大踏步便入城來”。

——活脫一個“霸道總裁”形象嘛


3、燕青為何不早告發賈、李私情?

因此可以判斷:賈氏和李固的姦情,必定是做得非常非常小心/隱秘,不會給人逮住“現行”的

。捉賊拿贓、捉姦拿雙。在古代沒有錄音錄像,又沒得偵探社情況下,燕青處於即使有所察覺也找不到真憑實據的狀況——家賊難防。就算他有石秀的機敏,“這兩個”也比“那兩個”條件方便太多呀!

現代人想象一下:當你發現總裁——特別是性格霸道那種——他老婆給他頭上種草的時候,你當然想借機邀功但是,莫得真憑實據你敢去說嗎?你敢不顧忌老闆兒顏面去撕他臉嗎?

十有八九是不敢吧

燕青就處於這種尷尬中。

這很符合他的人生經歷/個人性格:從小寄人籬下,這類人往往敏感而極善察言觀色,絕少莽撞行事。吃點兒虧,忍了;拿不準的,隱了。這是他們的“共性”

4、盧、燕本色是哪般?

後來他敢,是因恩人已到生死關頭。李固的敢,是因在梁山吳用處得到真憑實據——牆上的“反詩”,所以他敢從唯唯諾諾的下人一下翻做了登堂入室的主人,並揮金如土的去斬殺一切擋道石,因為局勢變了:總裁成了朝廷的敵人。他的靠山是朝廷!

盧俊義的操行,他先前對吳用就說了,“生於北京,長在豪富之家;祖宗無犯法之男,親族無再婚之女;更兼俊義作事謹慎,非理不為,非財不取”。出身理法嚴謹家庭,這段話已將他的為人處世交代的清清楚楚了。

要知道有宋一代,最講理學。北宋程顥、程頤最先提出“天理、人慾”理學概念,被用於規範世人。至南宋朱熹進一步闡釋這一概念為“存天理、滅人慾”,但後世謬傳半句,把天理、人慾對立起來。其實朱熹這話後面還有半句——“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他是說,娶妻是“天理”,合規的。三妻四妾則是慾望的過份,所以應該“滅”。

——試問處於這種社會氛圍中的盧俊義,天下馳名的英雄人物,他會在家人齊聚的大庭廣眾下,公開肉麻的“秀”他和燕青是不明不白的關係嗎?除非他腦殼進水!所以那句“怎生不見我那一個人?”完全就是對他心腹信任家僕的一句隨常話,頂多說明他對燕青是青眼有加。當然這話說的比較沒“看相”、容易遭人誤會。

燕青在向他勸稟時說“主人平昔只顧打熬氣力,不親女色”——如若二人情有“曖昧”,這話說的就不合角色,倒像反諷。

很不合邏輯嘛。

盧俊義行事,中規中矩。燕青後來面對大宋頭牌李師師的一番行事,也充分體現了英雄本色。所以盧/燕二人,清清白白,都是頂天立地好男兒。

遠離抄襲 洗稿必究


林武師de文散打


舊這裡是很久之前的意思,那麼宋江騙盧俊義上山留住了好幾個月,而且埋下了伏筆,放了李固,李固回去才開始用盧俊義不再回來留在了梁山做文章跟賈氏勾搭的,這個時候燕青知道了被趕出家門,但是他也沒能力,也找不到盧俊義,當他碰到盧俊義的時候已經是半年後的事,所以說舊有私情,那就是說從李固回來開始而已。


陽光微視野


對朋友自尊的一種保護,同時看清燕青為人處世含養深。靜坐常思自已過,閒談莫論他人非。


石匠秦人


從這裡可以看出燕青情商高,看破不說破,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盧俊義對他有知遇之恩,他們二者既是主僕關係,又情同父子。他不願意去捅破這個事也是出於保護盧俊義。他心知這位既兄若父的性格,肯定不容於此事入懷,那麼就得有血光之災。再者水滸傳裡的人物都是杜撰的,無非是要給這些英雄好漢上梁山鋪一條路而已。所以這個問題問得委實不怎麼高明,望不要介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