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越劇,崑曲,豫劇,黃梅戲,評劇,你喜歡哪個呢?

龍之魂解說


『文·羌人山裡漢』

戲曲,我國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歷代戲曲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從遠古到現代,中華民族一直都是一個賦予創造、總結,敢於創新、發展的偉大民族。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璀璨。戲曲就是其中之一,其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各族人民根據各自文化氛圍、習俗習慣、特定區域,產生了如:秦腔、崑曲、川劇、墜子戲、粵劇、淮劇、秦腔、滬劇、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戲等三百多種不同類別的戲劇,劇目更是數以萬計。其中,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最為出名,影響深遠。

川劇,作為中國戲曲中的一員,也是山民除京劇、越劇外最鍾愛的一種曲藝。

川劇俗稱川戲,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川劇分小生、鬚生、旦、花臉、丑角5個行當。尤以小丑、小生、小旦“三小”的表演最具特色,充分體現了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而川劇名戲《白蛇傳.金山寺》在國內外流傳甚廣。

川劇除了唱腔獨特,還有變臉、吐火、滾燈、藏刀、點蠟燭等絕技。其中,變臉技藝最具神秘感,也被世人津津樂道,它已是川劇人表演中的看家特技。據說當年天王劉德華也曾拜師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為師,學習川劇變臉這一絕活。

隨著新時代步伐,川劇在歷代戲曲人的傳承、革新和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從盛到衰,從衰再到興,川劇重新被世人所接受和喜愛,備受戲迷推崇,並遠涉重洋傳遍世界。

2006年,川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重慶大學等高校將川劇項目入選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川人川腔,川音川調,堂鼓嗩吶、大鈸小鑼,川劇,以妙趣天成的表演和獨具特色的樂器著稱於中國戲曲之林。

曲苑百花曲,戲壇萬象新!


羌人看世界


喜歡豫劇。豫劇唱腔或高亢嘹亮,如常派的《拷紅》;或低婉深沉,如馬派《穆桂英掛帥》穆桂英向佘太君陳情不願掛帥的哭訴,讓人柔腸百結。最能體現豫劇聲情並茂的經典劇目,如《朝陽溝》、《花木蘭》、《穆桂英掛帥》、《大祭樁》、《七品芝麻官》等等,中國人早己膾炙人口,耳熟能詳,河南電視臺以豫劇為主打的《梨園春》欄目,更將豫劇在國人中間推廣到家喻戶曉,甚而至於傳播到海外,曾到臺灣、香港、新加坡、奧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作巡迴演出。可以說,在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聚居的地域,基本上都可以聽到字正腔圓的豫劇。


豫東的雲


本人對以上劇種都喜歡,尤其是京劇、越劇、黃梅戲。其次是豫劇,她的音樂很美,粗獷、有板有眼,比較好學。過門一響,你就情不自禁哼起來了。

崑曲高雅,屬於陽春白雪一類。古典、優雅,一般看不太懂,而且拖音依依呀呀太長。

評劇聽慣了也好聽,但唱腔單調。如劉巧兒這曲,只叫到總是“呀哈”、“呀啊”,沒多大變化。

可能我是外行,又是南方人的緣故吧。

總之,祖國的各種曲藝、戲劇都是國粹國寶,應該極力保留和傳承,千萬不能消失了。

各劇種的大師們辛苦了,向您們致敬!


125173750627


我最喜歡京劇和越劇。特別是越劇,是看了傅全香大師和陸錦花大師的《情探》後迷上了越劇,還有就是範瑞娟傅全香的《梁山伯和祝英臺》及徐玉蘭王文娟的《紅樓夢》(唱片版,不是電影版,電影版的唱腔沒有唱片版好聽,而且唱詞少了許多)。京劇是看了史依弘的《霸王別姬》、《貴妃醉酒》、《鳳還巢》、《穆桂英掛帥》等梅派劇目和張火丁的程派名劇《鎖麟囊》喜歡上京劇的。其它戲曲就談不上喜歡了。


鼎泰行1102


我最喜歡越劇,其次是現代京劇,再次是錫劇,最後是黃梅戲。這些都是我們大中華的國粹,在年輕的一代人中間必須好好的推廣,讓他們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





農村淼淼媽


我最喜歡的還是越劇,雖然不看字幕聽不懂,但是它那委婉悠長的韻味,且歌且訴的曲風非常好聽。尤其是老一代越劇藝術家徐玉蘭,王文娟,給我們帶來越劇(紅樓夢)(梁祝)~~等很多優秀劇目的代表作,各個都深入人心難以忘懷!

黃梅戲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劇種。黃梅戲的唱腔,通俗易懂,更好聽!主要唱段還能跟著哼上那麼幾句。特別是以前和現在,在這批優秀的黃梅戲領軍人物中,如馬蘭,韓再芬,吳瓊的表演中,把人物刻畫的更是生動完美!尤其(女駙馬)(天仙配)~~等代表作,百聽不厭!

京劇是我最早接觸和認識的劇種,尤其是文革時期,(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杜鵑山)(龍江頌)(海港)(平原作戰)八個京劇樣板戲,每一部裡面的唱段我幾乎會唱百分之七十的唱段。有的經典唱段至今還不忘!因為那個年代家家都還沒有電視,每天只能聽廣播。但是隻要打開廣播,每天輪放的就是這八個樣板戲!

尤其文革時期又都停課,娛樂場所幾乎沒有。看個電影是當時最大的消遣和娛樂了。天天聽廣播,跟著唱樣板戲等於天天聽課了~~所以從那以後我也漸漸的喜歡上了京劇!

崑劇,豫劇是我最不太喜歡的,可能跟地域省份有關係~~平時從來也不關注。對它的瞭解更少。

總之,很多劇種都是我們的國粹,文化領域的精髓來更好的傳承和光大很重要!所以好的文化劇種,它不但能給人們精神文化素養裡帶來一種痴迷和意境,也能帶來一種更好的情操和陶醉。



石頭55363


平心而論,京劇是國粹藝術,是唱給達官貴人,你看他什麼時候放下身段走到田間地頭去唱給老百姓聽?在去看豫劇,就是唱給咱老百姓聽的,中國第一劇種是豫劇。


今生緣113556041


劇種只是地域性的存在形式,叫地方戲。如京戲,晉戲,呂戲,秦戲,滬戲,豫戲,川戲,紹戲,也可稱京劇,豫劇,秦腔,評劇,川劇,晉劇,黃梅戲,越劇。都是形式,關鍵是好的劇目,這才是我喜歡的,比如八大樣板戲,當時就移植成多種劇目,故,好的劇目是我喜歡的,而不是劇種。😂😂😂😂👏🏻🙏🏻


笑看人生202712927


喜歡的戲曲中,越劇,黃梅戲,以次還有揚劇,淮海戲,還有豫劇,二人轉也不錯,都是喜歡聽的。


我是一片雲151099766


崑曲完全不會,京劇,評劇,豫劇,黃梅戲,越劇的代表劇目經典唱段都會幾段,蘇三起解,乾坤袋,誰說女子不如男,夫妻雙雙把家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些都是傳唱度非常高的,我是七零後,唱這些沒難度。

可要說喜歡,感覺評劇,豫劇,黃梅戲,越劇更接地氣,更親民,崑曲是大雅,牡丹亭那是經典之作。

而京劇呢?說是國粹,這麼多年了,不見普及宣傳,真的是高居廟堂把自己高高在上的供著,一副閒人莫近的拽樣子。個別京劇流派更是翻臉無情,最近聽說還要求積極推廣京劇,帶領幾千名觀眾齊唱鎖麟囊的年輕演員保持安全距離。呵呵,一個靠國家撥款才能維持生活的劇種,哪裡來的底氣?大連京劇院的院長說了一句大實話: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京劇院可以養活自己。可不是嘛,國家給上海京劇院撥款一年一個億,一年演出幾場?票房多少?全國有多少家京劇院,這麼多錢都用來做什麼了?花這麼多錢究竟值得嗎?那些口口聲聲說我們場場爆滿的,有本事也別要國家撥款,自負盈虧敢不敢?不餓的你哭爹喊娘才見鬼![摳鼻]

過去戲曲演員和和很多其他的行業都被叫做下九流,地位極低。是解放後毛主席提高了他們的地位,那麼也請你們對得起國家的培養,對得起給予你們的榮譽和扶持,好好的把國粹發揚光大。別一天天的混吃等死,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藝術搞得烏煙瘴氣,你們將來下去的時候有何面目面對列祖列宗![打臉][打臉][打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