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用戶2672408296358


越劇的代表作: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孔雀東南飛,祥林嫂,打金枝,春香傳,忠魂曲,追魚,山河戀,何文秀,沙漠王子,九斤姑娘,踏傘,孟麗君,書房會,王老虎搶親,血手印,西廂記,陸游與唐婉,五女拜壽,賣油郎,寒窯記,西園記,三看御妹,劈山救母,情探,一縷麻,盤妻索妻,盤夫索夫,碧玉簪,雲中落繡鞋,莫愁女,柳毅傳書,北地王,桃花扇,胭脂,玉堂春,穆桂英掛帥,白蛇傳,浪蕩子,菱花鏡,花為媒,紅色醫生。



秋月111264491


我本人喜歡越劇,純屬偶然!

小時,看過一部電影,名字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當時聽不懂屏幕上嘰嘰呱啦的什麼話,但觀看的人卻也哭得稀哩叭汊。

小時不知愛為何物?更不知愛情它也有它的殺傷力!

後來,我在部隊用吉它學彈閻肅老師作詞的碧草青青花盛開,尤其是用G小調很有韻味。再後又欣賞到梁祝小提琴版的葉氏之獨特音魅,與是購買了兒時看過的越劇電影版《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碟片。

都說人生一場戲,我也未把戲當真!我家老輩人大多喜歡聽戲觀戲。像山東梆子,呂劇,琴書,墜子,二夾弦,大鼓,瞎腔……像河南豫劇,越調,曲劇,四平調,花鼓……像黃梅戲等等……我不止聽過觀過,有些戲詞我年少都能背誦下來,像秦雪梅弔孝什麼的……只可惜我那些年保存的一大摞唱片,又因我當兵後搬家而無跡可尋了。

小時,我們老家村子就有一個山東梆子劇團,從鑼鼓笙簫到生旦淨醜,一切刀槍劍戟,樣樣俱備,完整的大戲能唱幾個月。尤其是秋後到正月十五前,那般熱鬧景象,用白雲的話說:人山人海,鑼鼓喧天!O(∩_∩)O哈哈~

如此說來,我對於戲曲的認知,僅僅侷限於山東梆子戲對我的啟萌!而電影版的梁祝,讓我重新感受到戲劇之美,中國之大矣,但越劇更美矣!

祝氏英臺,家境殷實,品貌出眾,志氣軒華。而山伯呢,窮書生,倔脾氣,笨似牛,呆如鵝。如此不搭的一對小冤家,偏偏草橋來相會。從草橋撮土為香,金蘭結義之後,梁祝同窗共學三長載,英臺早已心許梁山伯。可嘆英臺對牛彈琴,牛不懂,梁山伯十八里去相送,竟未發覺英臺女兒身!

只至山伯回十八,樓臺會,這才大夢初醒!英臺許諾黑紅墳碑立兩塊,黑的刻上梁山伯,紅的刻上祝英臺……然後祝員外逼嫁馬文才,英臺披孝為山伯禱墓哭靈,雙雙化蝶而去矣!

該劇是越劇百年傳承中的經典代表作,是民間傳說梁祝版的重要標本禪釋。它更是袁雪芬老師,範瑞娟各位老師的畢生血作!現今傳唱於河南及山東地域的二夾弦,很多梁祝曲目的經典唱段,我認為都受到了越劇粱祝的大力影響!

我為梁祝愛情故事深躬挽嘆之餘,更多地是從該劇頓悟到越劇之美!它不止於形體美,它未止於故事精彩,更重要的是它的旋律美,時而歡暢跳躍,時而激冗高昂,又時而凝噎悲愴……藝術之力,讓我合掌也!

此後,我對越劇刮目相看,獨有一愛也。除此梁祝外,尤其是以下曲目還值得我來推薦:碧玉簪三蓋衣,西廂記琴心,紅樓夢哭靈,盤夫索夫,五女拜壽,雙烈記,祥林嫂等等!

——閒話無所忌,

——但願招您喜!

布衣隨筆,

敬請海諒!



金命布衣


果豐文答【中國越劇,傳統戲劇的藝術典範】



中國傳統越劇,為中國第二大劇種,被譽為“第二國劇”,被世界上稱之為“中國歌劇”,是國內“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是中國“最大的地方戲劇劇種”。

一.中國的戲劇有五大戲劇劇種,排列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和豫劇。



二.越劇又分為多種流派和曲目。

1.範派:代表劇目《梁山伯與祝英臺》、《打金枝》等;

2.袁派:代表劇目《祥林嫂》、《香妃》等;

3.畢派:代表劇目《白蛇傳》、《王老虎搶親》等;

4.張派:代表劇目《二堂放子》、《淒涼遼宮月》等;

5.呂派: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三看御妹》等;



6.尹派:代表劇目《屈原》、《何文秀》等;

7.徐派:代表劇目《西廂記》、《紅樓夢》、《追魚》等;

8.傅派:代表劇目《情探》、《杜十娘》等;

9.戚派:代表劇目《血手印》、《龍鳳花燭》等;

10.陸派:代表劇目《珍珠塔》、《碧玉簪》等;



11.王派:代表劇目《孟麗君》、《西園記》等;

12.金派:代表劇目《盤夫索夫》、《漢文皇后》等;

13.張派:代表劇目《秦香蓮》、《貂蟬》、《相思曲》等。

中國越劇經歷了由男之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轉變過程。

感謝悟空小秘書的問答邀請!


祥道


以流派來回答會更好一些吧。

袁派:西廂記,祥林嫂。

範傅派:梁祝,孔雀東南飛,李娃傳。

徐王派:紅樓夢,追魚,孟麗君。

呂派:三看御妹,打金枝。

畢派戚派:血手印,王老虎搶親,玉堂春。

金派:盤夫索夫,碧玉簪

張派:貂嬋,春草闖堂

尹派:何文秀,盤妻索妻,沙漠王子

陸派:情探,珍珠塔,劈山救母

竺派:柳毅傳書


飛飛魚的池塘


說起越劇的代表作,自然第一個想到的及時梁祝。梁祝的故事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伴著小提琴協奏曲的奏向世界,梁祝也成了大家都極為熟悉的曲調。其實,這小提琴協奏曲也與越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據小提琴協奏曲作者之一的何佔豪先生說,梁祝的主旋律的得來就借鑑了不少越劇名家的經典起腔和落腔。

第二個自然是,一句成為這個南方劇種的代表名詞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紅樓夢》改成越劇雖然犧牲了原著很多宏大繁複的東西,讓它從一柄仕女手中的精繡團扇變為販夫走卒手裡納涼的芭蕉扇。但這樣的改編並不會折損它原有的美,而是讓它的美更能為大眾所欣賞接受、願意擁有。越劇《紅樓夢》這些年經過發展有過電影、也有過電視劇、傳送門,試過絲竹伴奏,也試過交響樂和鳴。總之,也是版本多多。

還有,呂瑞英先生的《淒涼遼宮月》 “一彎冷月照宮牆”已經成為很著名的越劇段子了。我也是聽過這段之後,才去找了這部劇看的。第一印象還是唱腔好聽,閉著眼睛聽也是很享受的。我有段時間喜歡,一邊幹別的事情一邊放曲子聽,聽到中意的再去找視頻看。這一齣戲曲除了講故事,說人物,顯主題之外,還應有聲腔美來吸引感染觀眾。

事實上,劇團不同,拿手的戲也不一樣,但都是越劇的經典劇目。上越適合看經典戲,最棒的莫過於紅樓夢、梁祝、孟麗君了。浙百的陸游、五女,以及可以嘗試其新編戲,舞美燈光服裝甩別人好幾條街,紹百推薦老版本狸貓換太子、梁祝,芳華代表作盤妻索妻、玉蜻蜓,覺得新編柳永也不錯,清雅好聽,杭越的北地王、紅樓也可以一看。


夏瞄淺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越劇《紅樓夢》、《追魚》、《梁山伯與祝英臺》,特別是王文娟老師扮演的林黛玉、徐玉蘭老師反串的賈寶玉更是深入人心,一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讓幾代人記憶猶新、揮之不去!


氧氣176694975


越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形式之一。清末起源於浙江嵊縣,由當地民間歌曲發展而成。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地,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衷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劇演員初由男班演出,後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越劇有影響的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臺》、《西廂記》、《紅樓夢》《女駙馬》等。


龍城豬立葉


越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如耳熟能詳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追魚》《碧玉簪》《情探》,不僅在舞臺上久演不衰,還被搬上了銀幕。越劇受眾廣泛,在不同時期都有佳作湧現。越劇自1906年從說唱藝術演變成戲曲後,劇目來源主要三方面:一將原唱書節目變成戲曲形式演出,如《賴婚記》、《珍珠塔》、《雙金花》、《懶惰嫂》、《箍桶記》等劇目;二從兄弟劇種中移植,如從新昌高腔移植的有《雙獅圖》、《仁義緣》、《沉香扇》等劇目,從徽班移植的有《粉妝樓》、《梅花戒》等劇目,從東陽班(婺劇)移植的有《二度梅》、《桂花亭》等劇目,從紫雲班(紹劇)移植的有《龍鳳鎖》、《倭袍》、《三看御妹》等劇目,從鸚歌班(姚劇)移植的有《雙落髮》、《賣草囤》、《草菴相會》等劇目;三根據宣卷、唱本、民間傳說的故事編寫,如《碧玉簪》、《蛟龍扇》、《燒骨記》等劇目。越劇前期主要活動於浙江城鄉。自1917年進入上海的劇場後,演出的大多還是以上三類劇目。1920年以後,越劇進入紹興文戲時期,新增許多劇目,如《方玉娘》、《七美圖》、《天雨花》等,又從海派京劇中學來《狸貓換太子》、《漢光武復國走南陽》等連臺本戲和《紅鬃烈馬》等劇目,從申曲(滬劇)、新劇(文明戲)裡學來《雷雨》、《啼笑因緣》等時裝戲。1938年,女子越劇在滬興起,名伶姚水娟為吸引觀眾,除演出傳統老戲外,首聘從事過文明戲的《大公報》記者樊籬編寫新戲,如《花木蘭》、《馮小青》、《范蠡與西施》等劇目。1942年,袁雪芬創始的“新越劇”吸收了業餘話劇工作者參加,並組成“劇務部”,建立劇目編導制,使用完整的劇本。1942年12月8日,袁雪芬在大來劇場演出的《斷腸人》,是於吟根據陸游寫的《釵頭鳳》的故事改編的。這是袁雪芬改革越劇後第一部有完整的唱、念臺詞的戲。此後,凡參與越劇改革的劇團都是這樣做的。1942年冬起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為止的“新越劇”時期,各越劇團編演了數以百計的新劇目,大大拓寬了劇目題材,不僅有反映古代風貌的古裝戲,也有反映近代生活的清裝戲和現代生活的時裝戲,還有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蒙裝戲、回裝戲。在取材上不僅有根據中國古典文學改編的,也有根據外國戲劇和小說改編的。在品類上不僅有歷史宮闈戲和家庭倫理劇,也有神話傳說戲和社會言情劇等,如《香妃》、《祥林嫂》、《石達開》、《國破山河在》、《太平天國》、《沙漠王子》、《浪蕩子》、《山河戀》等,均為這一時期頗有影響的劇目,《祥林嫂》更是被評論界稱為越劇改革的里程碑。20世紀50至60年代前期是越劇的黃金時期,創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藝術精品,如《梁山伯與祝英臺》《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等,在國內外都獲得巨大聲譽,《情探》《李娃傳》《追魚》《春香傳》《碧玉簪》《孔雀東南飛》《何文秀》《綵樓記》《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為優秀保留劇目。在浙江由於較早實行男女合演並側重演現代戲,出現了一批優秀現代劇、近代劇,如《五姑娘》、《爭兒記》、《山花爛熳》、《鬥詩亭》、《楊立貝》、《血淚蕩》、《金沙江畔》等。古裝戲的創作、整理改編也為數不少,如《胭脂》、《淚灑相思地》、《灰闌記》、《庵堂認母》等。根據外國文藝改編的有《沈清傳》。還移植改編了一批來自兄弟劇種與話劇的優秀劇目。其他省市如南京的《柳毅傳書》、《南冠草》,武漢的《毛子佩闖宮》,天津的《雲中落繡鞋》、《文成公主》,西安的《紅梅閣》、《狀元打更》等,都是這一時期產生的優秀劇目。“文化大革命”後,劇目創作上有所開拓和創新,突破了戲曲不能表現領袖人物的禁區,上海越劇院、南京市越劇團以男女合演的形式,創作了具有探索性的現代劇《忠魂曲》、《三月春潮》、《報童之歌》、《魯迅在廣州》等劇目,塑造了毛澤東、周恩來、魯迅等領袖和偉人的舞臺人物形象。20世紀80、90年代,從中央到各省市,都頻繁舉行戲劇節、藝術節、調演、會演等戲劇活動,如浙江確立一年一次的創作年會,兩年一次的戲劇節。在這些活動中設立了劇本創作獎以鼓勵創作,同時一些編劇為振興越劇辛勤耕耘,因而這時期新編劇目空前增加。如在浙江,古裝戲有《五女拜壽》、《漢宮怨》、《唐伯虎落第》、《金殿拒婚》、《紅絲錯》、《西施斷纜》、《梨花情》等;近代、現代戲有《小刀會》、《強者之歌》、《復婚記》、《巧鳳》、《金鳳與銀燕》等。在上海有《漢文皇后》、《光緒皇帝》、《血染深宮》等歷史劇;南京有古裝劇《莫愁女》等。1997年始溫州市“南戲新編系列工程”成效顯著,《荊釵記》、《洗馬橋》等一批名劇推向了社會。隨著電視事業的發展,還不斷創作攝製了《秋瑾》、《天之驕女》、《漢武之戀》、《大義夫人》、《沙漠王子》等一批優秀越劇電視劇。


京劇之家


只看過越劇電影,紅樓夢,實在不懂越劇!


軒曉勇


梁祝,情探,孔雀東南飛,李娃傳,祥林嫂,碧玉簪,杜十娘,柳毅傳書,沙漠王子,何文秀,打金枝,漢文皇后,花中君子,浪蕩子,第一次親密接觸,家,雙槍陸文龍,莫愁女,雙玉蟬,漢宮愁,江姐,忠魂曲,血手印,王老爺搶親,五女拜壽,秦淮夢,報童之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