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位上班交了社保,離開單位自己交社保,退休金是按單位待遇還是按靈活就業待遇呢?

雷蒙主持人


這個問題有代表性,問的人挺多,比如昨天有朋友問,“我以前是企業單位職工,單位給繳納了11年的社保。後來我離開了單位,辦了靈活就業人員,自己繳納了5年的社保。今年6月份我可以退休了,我退休後享受的養老金,是按照單位待遇發放還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發放的呢?”

現在許多靈活就業的參保人員,曾經都是原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的下崗失業或離職自由就業的人員,曾經都有過原單位給繳納社會保險的經歷,以這位朋友為例,第一,她的繳費年限是夠了,就是單位繳了11年,個人繳了5年,共計16年;第二,她在今年的6月份就50歲,達到女性退休年齡,可以退休,滿足了領取退休金的法定兩個條件了,退休後是可以按月領取退休金的。

那麼關鍵一個問題,需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她問的是“退休享受靈活就業人員的待遇還是企業的待遇”,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是對政策的誤解。

因為不論單位交還是個人交社保,都交的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當你達到領取條件的時候,領取的都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都是按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算方法算的。

在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當中,尤其是養老保險待遇的層面上,沒有把參保人員做這樣或那樣的分類,都是一個政策一個待遇。計發養老金的多少,只是按照國家政策,根據你參加工作時間、繳費年限、你繳費期間的繳費基數的高低、你退休當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的社會平均工資等這些因素來綜合計算。

與你的身份沒有關係,與單位交還是個人交沒有關係。


雷蒙主持人


樓主你好,在單位上班,交了社保離開單位自己交社保,退休金,按單位待遇還是按照靈活就業來待遇呢?首先有一點需要說明的,就是這個退休金的待遇是不區分什麼,單位的待遇還是靈活就業的待遇,他們二者之間是沒有一個區別的。

因為作為單位在職職工也好,還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社保也好,他們參保的都是屬於職工養老保險,所以說自己的職工養老保險在最終計算退休金的過程中,那麼參保是完全一致的,是沒有任何區別。如果出現養老金的一個偏差,那麼是自己養老金的一個條件出現了一個偏差,比如說自己養老保險的一個參保年限,包括養老保險的一個平均繳費指數,都是決定自己養老金最終的一個高低。

所以說按照靈活就業形式擔保的人群,也許他所獲得的退休金待遇,比單位的在職職工獲得退休金待遇要高,這也是很有可能的。那麼自身想要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就要在這個累積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上做文章,也就是說,你只有獲得了一個足夠長的繳費年限,才能夠自己在退休以後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


社保小達人


有接收單位按單位待遇,暫時找不到工作按靈活就業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