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全國的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北京也不例外。尋就按要求,踏踏實實待在家裡,哪裡也去不了,也不會去了。但心是關不住的。在家裡,從廚房踱到客廳,從客廳踱到臥室,踱來踱去,就想去北京初雪那天,我在懷柔怡灣酒店飯後踱步,竟然踱出的一段奇妙經歷。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怡灣酒店後院有一大片海棠樹,海棠果仍掛在樹上,雪後的海棠果漂亮極了。我到這裡來,是參加“未來資本領袖計劃”課,老師們講得也漂亮極了。課後,我獨自一人走到酒店外面,繼續消化老師們講的“家辦”。 猛抬頭,看到附近竟然有一家景泰藍廠。來北京二十多年了,聽說過也經常見景泰藍,但這麼美的工藝品,究竟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在此之前,我還真不知道,也從來沒有參觀過景泰藍的製作。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當然不能錯過這樣一個近距離認識景泰藍的機會。於是就走了進去。廠裡有一個很大的展示廳,沒有其他客人,門是鎖著的。服務員跑過來開門,幾個服務員圍著我一個人。心裡有些悲涼。這麼好的工藝品製作現場,竟然沒有遊客。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景泰藍興盛於明代景泰年間,又名“銅胎掐絲琺琅”。展示廳裡擺放著各種美麗又精緻的景泰藍作品,可謂琳琅滿目,奪人眼球。每一款作品都是做工精緻,顏色豔麗,從碗碟茶壺到花瓶,應有盡有。服務員介紹說,由於這種工藝品剛開始時只有藍色的,所以稱為景泰藍,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四大名旦之首,也被列入了燕京八絕之中。它的鼎鼎大名實在是不用再去贅述,但是這麼好的東西,沒有多少人能夠欣賞得了,這讓我感到十分難受。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看著這些工藝品精美而複雜,事實上想要製作一個,也確實不那麼容易。景泰藍製作大致可以分為5個步驟。我們都知道景泰藍是瓷銅結合的,因此在製作之前需要先用紫銅製胎,要將紫銅片按照圖紙的要求剪裁成相應的形狀,然後還需要用鐵錘敲打成為銅胎,經過高溫焊接之後製成最初的銅胎造型。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第二步掐絲,也是非常考驗手藝和細心的一步。需要用鑷子把細紫銅絲掐成各種圖案和花紋,再用鑷子將銅絲掰出花樣,然後在粘到銅胎上面,就好像用鑷子在銅胎上畫白描一樣,是十分考驗耐心和手法的。這一步做好之後就需要高溫焙燒,以便將花紋牢牢地焊接在銅胎上。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第三步就是傳說中的點藍,這一步是最費力的,因為需要用金屬的小鏟子把各種琺琅釉料填入絲紋空隙中才可以,不僅十分考驗耐性還特別考驗眼力,填入之後還需要反覆高溫燒熔才能夠使釉面與銅絲相平,成為一個平滑精美的外面。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但僅僅是靠高溫也是不行的,還需要進行一個磨光的步驟,需要分別用粗砂石、黃石、木炭打磨三次,將外表再次磨平磨亮才算是磨光了。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最後一步就是鍍金了。已經初具外形的景泰藍經過磨光後,還需要經過酸洗、去汙、沙亮之後,才能放到鍍金液糟中,將黃金液牢牢附著在景泰藍金屬部位上,這時候再經過水沖洗乾燥處理,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製作精美且雍容華貴的景泰藍了。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在工業化產品盛行的今天,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機械化大規模生產出來的東西,而景泰藍這種傳統工藝品依然堅持手工製作,原汁原味,十分難得。林徽因彌留之際依然不忘叮囑“景泰藍是國寶,不要在新中國失傳”,可見景泰藍的地位與重要程度,在郭沫若、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的倡導下,景泰藍工藝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原來是一次北京郊區平淡之旅,飯後踱步卻發現寶庫,大開眼界

但是看著展廳的冷清,我不僅心生感慨,是我們對美的追求不如古人?還是審美標準發生了變異?諸如此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深思。 希望國之瑰寶能夠得到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