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劉邦是“流氓皇帝”,劉邦究竟有多流氓?

史學達人


1.這傢伙會騙吃騙喝。早期,劉邦不喜歡工作,也不事稼穡。成天當個二流子,與一幫狐朋狗友撩雞逗狗,不務正業,沒有人看得起。如此還喜歡喝酒吃肉,時常腆著臉去酒樓大吃大喝,然後賒賬。酒樓老闆知道他有一幫小弟(樊噲、周勃等),也不敢不賒,但他無信用,從來不還賬。

村裡面有個姓曹的寡婦,劉邦時常半夜三更去敲她的門,然後行男女苟且之事,後來生下了劉肥。久而久之,如此下作行為為左鄰右舍所不齒,也把他老子劉太公氣成了高血壓。

還喜歡吹大話,呂雉的父親呂公請客時,劉邦身 無分文。但在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 下,他高聲喊出自己的禮是“賀一萬”,這地痞要吃白食!不想這幹雲之豪氣,感染了呂公,覺得這是英雄氣!還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呂雉嫁給了他。他有了美女呂雉,又忘了寡婦曹氏。

2.彭城之戰時,項羽打敗了劉邦。夏侯嬰駕車帶劉邦及其兒女逃命.由於項羽大軍在後邊窮追不捨,劉邦為了減輕車的負荷,居然將自己的一雙親生兒女踹下了馬車。夏侯嬰不忍,重新將他倆抱上馬車,後又被劉邦踹下馬車,如此反覆好幾次。你看看,他是怎樣的父親?

楚漢兩軍鴻溝對峙時,項羽綁了劉邦親爸劉太公,並隔溝向劉邦喊話,要煮了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並當即架起了大鐵鍋,以逼劉邦就範。劉邦說“你把咱父親煮了,別忘了分一杯羹給我喝”,真他媽不孝之子!這樣的無賴,連項羽也拿他沒辦法。

3.酈食其是憑一張嘴就為老劉拿下七十多座城池的主。他初見劉邦時,劉邦正在讓兩個女人伺候自己,為自己洗腳。酈食其看不下去了,才說:“我來這裡,連最起碼的尊重都得不到,怎麼可能效忠於您呢?”,劉邦才趕走了侍女,和酈食其兩人暢談了一宿。這倒🈶點惺惺相惜的意思了。

4.《史記·卷九十七》記載,劉邦平生最恨讀書人。當時,他剛剛拉起一支隊伍,最需要的就是廣納賢才。有個儒生前去拜訪劉邦,希望能為他效力。劉邦看這個人戴著儒生的帽子,心情很不爽。而這個人卻不會察言觀色,面對劉邦侃侃而談,還引經據典。劉邦不耐煩了,就立刻起身,取下他的帽子,然後當眾往帽子裡撒尿。尿完才把帽子擲給他,並將他趕了出去。我還真搞不懂:這素質怎麼能得天下?

5.某日,劉邦正在寢宮跟戚夫人親熱。大臣周昌因為有要事奏報,便闖了進來,自然看到了火辣辣的一幕,又趕緊退了出去。劉邦被周昌敗壞了興致,不依不饒,三步並作兩步走,揪住周昌的脖領子。周昌只好下跪謝罪。

劉邦潑皮無賴的本性盡顯,順勢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他:“你看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是硬漢,挺直了脖子回答到:“恕臣死罪,以今天的行為看來,陛下跟夏桀、商紂一樣,都是暴君。”,劉邦聽後卻哈哈大笑。

你不認為劉邦是流氓皇帝嗎?


希望星晨58298869


未發家起身前

1.出身農家,卻不喜種地,用咱莊稼人的話說就是二流子,整天遊手好閒的,等著讓家裡人養活。

2.後來混了個亭長的小官當,和女子私通。後來去見了個有點名望的長者。憑藉吹牛皮臉皮厚(其實這是人家的優點,一般的人幹不出來。),忽悠來了一個媳婦。

發家致富貴中

3.一次病敗逃跑,為了讓自己跑的再快點,不被敵人捉住,前前後後幾次將自己的親兒子和親閨女推下車。

4.對手拿老爹威脅,輕輕一笑,說什麼咱倆哥倆好啊,我爹即你爹啊,你要是煮了他,也給我來一碗湯喝唄。

5.有個人才來拜會時,老劉正左邊一個美女右邊一個美女伺候著洗腳。(想想那畫面)

發家致富貴後

6.瞧不起讀書人,往儒生的帽子裡撒尿。

7.要接見大臣,結果大臣去時,人家正摟著美人玩戲。大臣尷尬又氣,一擰著脖子走了。老劉追上去,騎在大臣的脖子上挑釁地問什麼,你看老子怎麼樣!

就說這麼些吧,應該夠了吧!





若愚說


劉邦的流氓名聲是由他父親叫出來的,在農耕時代不幹農活,整天遊手好閒,和狐朋狗友們喝花酒,嫖娼妓,經常和一個姓曹的女人鬼混,還生下一個兒子。他父親很不喜歡他,覺得他不如哥哥,就是個不會有出息小流氓。

後來劉邦當了個小亭長,黑白道通吃。小地主呂太公為躲避仇人一家搬遷沛縣,很多人帶著賀禮參加喬遷宴。熱鬧的地方少不了劉邦,他嘴裡喊著:“送一萬錢紅包”,其實只帶了一張嘴,典型的地痞流氓做派。可是呂太公一看這人膽肥,肯定是黑白道都吃得開的人。沛縣這地方民風剽悍,我初來乍到,地方上沒個幫手肯定會吃虧,招他當女婿肯定錯不了,於是把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沒想到這小流氓娶了大美女,把之前的曹氏拋到九霄雲外了。

六親不認流氓習氣重

劉邦起兵之後,為了達到他稱王稱帝的目的,六親不認。有一次被項羽的軍隊追擊,劉邦倉皇逃跑,為了加快速度,他把兒子和女兒從車上推了下去,大臣滕公把孩子抱上來,他又推下去,推上推下好幾次,滕公生氣了,才將兩個孩子留在車上。

在打定陶時得了個戰利品戚夫人,就把呂雉忘記了。劉邦的父親和老婆呂雉被項羽活捉當人質,劉邦不聞不問。後來在鴻溝,項羽為了威脅劉邦,支了一口大鍋,把劉邦父親放進大鍋,揚言要煮了。沒想到劉邦根本沒把這當回來,他對項羽說:“我爹就是你爹,你煮咱爹吧,分我口湯喝。”和劉邦玩流氓手段,項羽是徒孫。

政治上的大流氓

劉邦是個大政治流氓。項羽在鴻門設宴準備殺劉邦時,項伯給好朋友張良報信。劉邦知道後,又是稱項伯哥哥,又要將女兒嫁給項伯的兒子。老實人項伯信以為真,在鴻門宴上挺身而出為劉邦擋劍。後來劉邦當了皇帝,當年約為“兒女親家”的事隻字不提,賜給項伯“劉姓”,這不但是讓他忘記兒女親家的事,還要讓他忘記自己的祖宗。

韓信可謂劉邦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為創立漢室江山立正赫赫功勞。可劉邦從來沒信任過他。劉邦自己的部隊被項羽殺光了,直接跑到韓信的營中,理直氣壯的搶了人家的部隊。韓信一點脾氣也沒有,只能重敲鑼鼓另開張。就這樣,打下江山後,劉邦還是借呂后的手,殺了韓信,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社會就是如此,一個人,一旦有了名成了一個大人物,在社會上有所地位,有所成就,那他無論以前做的好事壞事都會被別人一一扒出來,並且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且人們常常更熱衷於談論這些英雄人物的缺點不足之處,劉邦年少時的流氓品性可以成為人們的談資,項羽小時候不愛讀書的行為也可以成為人們的談資。

人們對這些英雄人物的優良品性固然是深表崇拜,不過人們對於英雄人物的缺點卻會更有獵奇心理。從這些英雄人物的缺點不足,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英雄人物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凡人而已。


大海里的方舟


劉邦出生在沛郡豐邑的一戶普通農家,作為一個農民子弟劉邦卻不肯幹農活,因此常被他父親劉太公訓斥,但也是無濟於事,因此在當地人眼中,劉邦就是一個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小流氓!

劉邦同村有個小寡婦,按說尚未婚配的劉邦不應該對個寡婦感興趣,然而事實上劉邦卻沒事就去勾搭這個小寡婦,最後竟令寡婦懷了孕,最終為劉邦生下了的第一個孩子劉肥!



後來劉邦憑著自己的社會關係當上了泗水亭亭長,當時縣裡搬來了逃難而來的呂太公一家,而劉邦憑著自己“不要臉”的精神,騙得呂太公將自己的愛女呂雉以小15歲的年齡許配給了劉邦!


在楚漢爭霸期間,劉邦打下了項羽的老巢彭城。項羽得知彭城被劉邦佔領後,直接帶著騎兵殺回彭城,嚇的劉邦丟下了城中的劉太公和呂雉,自己狼狽而逃。在逃跑的路上,劉邦覺得坐在車上的一對親生兒女礙事,就把自己兩個兒女都推下了車,還好夏侯嬰救了兩個孩子!

劉邦雖然跑了,但是被他丟下的劉太公和呂雉卻被項羽俘虜了。項羽本想用劉太公和呂雉要挾劉邦,併發下狠話說要活煮了劉太公,這個時候劉邦卻對項羽說:當初我們曾對天起誓結為異性兄弟,那麼我爹就是你爹,你煮我爹就是煮你自己的親爹,你如果真的要煮了你爹,一定記得分我一碗湯。把項羽氣得竟無言以對!



拋妻棄子,不顧親爹死活,這就是歷史上的“流氓皇帝”劉邦!


唐古看今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其實司馬遷他的這句話說的沒有錯。劉邦他在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就是被人稱為流氓皇

帝。有一句話叫做“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說的豎子就是劉邦。


劉邦的流氓我認為是因為在他在舉事前是市井裡面的小混混,天天混跡在妓院旁邊,而

且不好的事情樣樣都沾手。

每天什麼正事都不做,舉事後,更加是所有親人都被他利用,為了達成目的不管什麼手

段都能使出來。

劉邦從小就懶,整天的沒有一個正經的營生,而且喜歡喝酒,喜歡女人,在還沒有成親

之前就跟寡婦勾搭上了,還生下了一個兒子,他父親一直認為他就是個小流氓。

後來他花錢謀了個亭長的差事,又多年在樊噲的狗肉鋪賒賬吃肉,後因樊噲不忍其擾,

搬離了地方,他直接沒收了樊噲的刀,不讓他再殺狗賣肉,斷了樊噲的生計來源。

劉邦起兵造反後,大軍攻下彭城,項羽派兵增援,劉邦大軍潰不成軍,劉邦本人差點被

俘,在逃跑的路上,他為了讓馬車跑得更快,劉邦幾次把自己的兒女推到馬車外,不讓

他們在馬車上,幸好車伕夏侯嬰幾次把他們救上馬車。老虎狠毒還不吃兒子了,劉邦這

一舉動,多為世人所詬病。


後來在戰爭中,項羽抓了劉邦的爸爸,並且想用他的父親來讓劉邦投降,說要將劉邦的

父親煮了,劉邦直接回答,煮好了也分他一碗。

這種話,說出來簡直不止是流氓了,簡直連畜生都比不上。

劉邦登基後,因自己學識不夠,所以輕視文人,時長在朝廷上做出侮辱文人的舉動。

據記載,劉邦覺得文臣繁文縟節特別多,說話酸溜溜的,所以劉邦把這些讀書人的帽子

扯下來並且還往裡面拉尿,用這種舉動來表示他對文臣的不滿。

不僅文臣,武將也經常被劉邦侮辱。


江水趣談


古今凡成大事者,必是有特別能力之人,劉邦的特別能力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流氓”,這種流氓精神剛好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所謂時代造就英雄,劉邦剛好就是這樣。至於他究竟有多流氓呢?我下邊通過幾件廣為流傳的事情與大家略談一二。


一、劉邦與村裡曹寡婦的事蹟

劉邦從小就喜歡廣交朋友,而且出手闊綽,深得朋友喜歡,大家也都願意與劉邦在一起相處。可是問題來了,劉邦雖然廣交友,總是遊手好閒,但是他是個無業遊民,家裡沒礦,這就尷尬了。



劉邦每次與朋友去吃喝玩樂,都是賒賬,但是從來不會去結算,因為他確實也沒錢,實在為難。好就好在劉邦沒錢但是有志氣、有抱負,他總覺得自己以後會出人頭地,總相信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這種精神很不錯。

不過即使今天也一樣,你會發現只要誰家孩子成天不務正業,大家就會把這個人與流氓一詞聯繫起來,這是因為人們評價一個人的標準就很膚淺,大多數人評價一個人就是以工作怎麼樣,掙多少錢,但是從來不會考慮這個人心地如何,心胸如何,抱負又如何?

所以大家都覺得劉邦是一個成不了氣候的流氓,甚至他的父親也這樣認為,經常罵劉邦沒有出息,好就好在劉邦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不拘小節,死皮賴臉,不管別人怎麼評價自己,怎麼罵他,他都覺得無所謂,心裡有理想,又何必在乎別人眼光。

就是這些無所事事的日子,他遇到村裡的一個曹姓寡婦,人美心善,於是劉邦就與曹寡婦逐漸來往密切,並在一來二去的過程中讓曹寡婦懷孕,生下劉邦的第一個兒子劉肥,後來擔任齊王,還是很不錯的一個小夥。

也許有人會覺得劉邦與寡婦混在一起,就是一種耍流氓,可是我們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一下,有什麼奇怪呢?兩人情投意合,為什麼要管世俗的眼光,這件事情恰好從側面突出劉邦不在乎世俗眼光的遠見卓識,難道不是麼?


在那樣的年代,,封建思想束縛嚴重,很多人都深受影響,思想被禁錮,根本沒法做出什麼成就,而劉邦則不同,他的思想從來都沒有侷限,讓人根本無法捉摸得透,這也是後來劉邦取得江山的一個原因,不拘小節,思想開放而沒有束縛。


二、劉邦開空頭支票

劉邦的岳父也就是呂雉的父親,當時是當地縣令的好友,地位與劉邦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呂公舉家遷到沛縣,在家中設宴,招待當地名流。既然是喬遷之喜,去參加宴會之人自然少不了要送禮,負責收禮的人是蕭何,他根據禮金多少來安排座位,送的越多,座位越好,檔次越高。

原本劉邦這樣的角色,沒錢沒地位,自然就要坐級別很低的座位,可是他不走尋常路,在參加宴會送禮時,高聲喊道“賀一萬金”,送這麼多錢,別人都對他刮目相看,讓他坐在上上座。

可是事實上,劉邦一分錢也沒有送,只是開了一張空頭支票,說錢以後傭人會送去,當然事情過後,對方肯定不好意思專門差人去要賀禮,當時人們的思想還是很傳統,沒人想到劉邦居然會這樣幹。



在宴會上,劉邦在上上座,認識的人也都是社會名流,非富即貴,劉邦繼續侃侃而談,一點沒有畏懼的感覺,讓大家感覺這個人器宇不凡,確實是一個成大事之人,於是宴會上賓客都對劉邦刮目相看,這其中就包括宴會的主人呂公,覺得劉邦日後定能成大事,後來還把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讓劉邦搖身一變地位提高。

也許在普通人眼裡,會覺得這是劉邦流氓,或者大言不慚,可是如果經過深入分析,就會徹底否決自己的想法。劉邦的做法完全已經把人性瞭解得足夠透徹,所謂的上流社會,都有一個准入標準,很多人因為這個標準導致無法接觸上流社會,也就無法讓自己認識比自己優秀很多的人。

一個人一旦失去認識更加優秀的人之機會,就會因為認識的侷限性而變得越來越坐井觀天,要是與比自己厲害很多的人交往之後,你會發現你受益頗多。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選擇圈子很重要,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研究,將一個人與一群社會精英放在一起生活,不久後這個人也就成了社會精英,,因為周圍人的耳濡目染以及大力支持,這個人很快脫離原來模樣。

而將一個精英和一群無所事事的人放在一起,這個精英最後也變得不再是精英,因為他一個人的思想很難左右周圍人,反而周圍人的思想左右了他。同樣的道理,劉邦要是繼續與以前的那些混混在一起,他不可能有後來的成就。

但是劉邦明白這個道理,就想方設法攀高枝進入那個圈子,獲取更多的資源。當然,要是你在那個圈子裡是最差的,別人一樣看不上你,所以劉邦假裝自己很有錢的樣子,引起別人注意,這樣一來就可以獲得別人的青睞,以後做事情就順利簡單很多。


這是一種做人的大智慧,也是一般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普通人覺得劉邦是流氓,而劉邦卻在不斷往上爬。這樣的事情在今天一樣普遍存在,有很多專門騙錢的人就靠這種行為在各個圈子混跡。


三、項羽煮劉太公事件

項羽攻克劉邦,劉邦落荒而逃,剩下自己父親被項羽俘虜,並且傳話給劉邦,意思就是說要煮了劉邦的父親,叫劉邦及時出現。結果劉邦不僅不出現,還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項羽聽完劉邦的話,氣得不行,大罵劉邦不是人,居然連自己父親都不救,遂下令要殺掉劉太公,可是項羽手下勸項羽說要是劉邦真的只想要天下,即使項羽殺了他父親也無濟於事,,並且還會落下罵名,又何必呢?最終項羽只能作罷,放過劉太公一馬。


我們來看一下這件事情,單純從表面上看,確實覺得劉邦很不是人,可是深入分析一下,劉邦當時的處境,,他去救父親又能救得了麼?只會讓自己被一鍋端,然而他叫項羽煮了劉太公,這樣一來,所有問題都拋給項羽,項羽要是真煮了劉太公,天下所有人都會覺得項羽不是人,這樣一來項羽的英雄形象不是毀於一旦,所以項羽斷然不敢那樣做。

這裡也說明劉邦對項羽足夠了解,這為他後來戰勝項羽奠定了基礎,而項羽則不僅對劉邦捉摸不透,還自己給自己設限太多。我想這件事情要是角色互換,劉邦肯定會煮了項羽他爹,並且大肆宣傳說項羽不孝,這就是兩個人的差別,在奪取天下這種生死大事上,誰的手段最多,誰就能取得最終勝利,束縛越多,顧及的道義越多,越不可能取得勝利。



結語

其實人的成與敗都是有原因的,並不是一句簡單的成王敗寇就可以總結,幾乎所有成功者都是對人性研究得足夠透徹之人,從而順應人性而為之,這樣才更加容易成功!



嗔痴歷史觀


劉邦最流氓的行為,不是在男女關係上,而是在對自己的親人方面。

楚漢相爭之時,有一次劉邦的父親被項羽捉住,綁在城頭上要挾:我要架起鍋來煮死你爹!(項羽也不知是什麼趣味,特別喜歡煮人。當初有人向他進言獻計,他不接受,進言人生氣說了一句“沐猴而冠”,他就把人煮了)。

劉邦就站在城下看著,說了這麼一番話:“想當初咱們曾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了你爹,請分一杯肉湯給我嚐嚐。”要嚐嚐親爹的肉,還有比他更流氓的嗎?

如果說,這還可以理解為劉邦故意這麼說、打心理戰的話,看看下一個場面吧。

這次又是打了敗仗,帶著一兒一女逃命。車上坐著好幾個人,重量比較大,所以速度有點慢——其實也不一定慢,兒女尚未成年,能有多大重量?但是逃命唯恐跑得慢,劉邦就想減輕馬車的載重,於是——他把兒女推下了馬車。

他的車伕是夏侯嬰,看不慣劉邦的行為,停車把孩子們抱上車來。繼續往前跑,劉邦繼續推——史記中記載如此“三次”。考慮文言文的習慣,“三”往往不是概數,所以劉邦把兒女推下車的次數,可能比三次更多。

虎毒不食子。危險之中,不管自己的兒女,甚至推兒女墜車,還有比他更流氓的嗎?


棲鴻看紅樓


都別搶,我來答。

這麼說吧,呂雉嫁給劉邦的時候,劉邦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即劉肥。而給他生下這個兒子的女人沒名沒分,劉邦也沒有娶人家。這事即便在我們今天看來都是一種道德敗壞,更不用受在那種思想保守的年代了。

一般來說,流氓分為兩種。一種是喜歡調戲女人的流氓,還有一種就是像杜月笙這種專幹違法亂紀之事的流氓。早年的劉邦顯然屬於前一種,屬於那種徘徊在社會邊緣的市井浪蕩子。劉邦娶呂雉的時候已經35歲,這個年紀在任何年代都屬於晚婚了。

估計也是因為劉邦窮,所以沒有找不到一個看得上眼的女人,他看得上的,人家又看不上他。但是劉邦雖然窮,但人家還是有魅力,會找女人,不然也不會有一個未婚先生的兒子。從這一點來看,早年的劉邦應該屬於那種浪子。

《史記》中記載他早年的生活說: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其實這裡面都有一絲美化劉邦的成分,說到底劉邦就是那種不踏實生活,不願意從事勞動的浪蕩子。他更喜歡在社會上混跡,結交朋友,這種人怎麼說呢?如果有機遇的話,再加上自己擅長社交,一般都會混的比較好。

但如果沒遇上這種機遇,那一輩子基本上就等於是一事無成了。所以劉邦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解釋了樊噲、盧綰、蕭何他們,而這些人也成為他後來打江山時的得力助手。但劉邦這個人總體上其實還算是比較正規的。

雖然一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估計要不是老天爺要他當皇帝,他這一輩子也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了。呂雉嫁給他以後,劉邦也是三天兩頭不落屋,基本上就是在外面鬼混,所以那時候呂雉是又要照顧孩子,又要自己找錢生活。

劉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流氓,但他有流氓的氣質。這沒有辦法,是環境造就的。他還沒有娶呂雉之前,呂雉一家為了躲避家鄉的仇人搬到沛縣時,由於和沛縣的縣令關係還不錯,所以當時很多人就去巴結他家。

當時在那場宴會上蕭何專門負責接待這些客人,他立下規定說: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

劉邦的膽子很大,明明身無分文,卻口放狂言說:我出一萬錢賀禮。

結果驚的呂太公親自來迎接他,但最後一個子也沒給人家。但呂太公瞧得起劉邦,覺得他龍行虎步,將來有大出息,還把自己的千金女兒嫁給了一窮二白的劉邦。這種事情要是換在今天,估計早就被人家亂棍打出了。

一方面除了說劉邦運氣好;同時也說明他膽子大,善於社交,這可能也是他贏得呂太公喜歡的原因。而且劉邦雖然有點流氓,但人家好歹是一個維護治安的亭長,說到底還是有官方身份的,是有正式工作的。

而這些肯定都是他在社會上活動的結果。當然,隨著劉邦慢慢有了權勢,開始參與到角逐天下的爭奪中,他也開始變得殘忍無情。譬如彭城之戰中劉邦輸給了項羽,在逃命的過程中他為了讓身子減輕重量。

竟然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踹下馬車,即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幸虧夏侯嬰多次搭救,因為這事劉邦當時很生氣,認為夏侯嬰拖累了自己,還打算把夏侯嬰殺掉。但劉邦的妻子呂雉和家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都被項羽俘虜,後來楚漢對峙的時候,項羽還說要煮掉劉邦的父親,以此要挾他。劉邦也是一個狠人,叫項羽煮好以後分一碗給自己,“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漢朝建立後,劉邦大殺功臣這些事都不說了。這時候其實已經是權力鬥爭了,事情雖然做的很流氓,但是仔細想想其實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誰不想讓江山永遠都是自家人來享受。

劉邦這個人總體來說還算比較正派,雖然早年遊手好閒,但也不是那種專幹偷雞摸狗,調戲良家婦女的市井無賴。雖然他在社會上四處遊蕩,但還是幹出了成績,譬如當了亭長,娶了一個漂亮老婆,關鍵老丈人家有錢,而且人家還看得起他。

就這一點來說,即便他將來不當皇帝,其實在普通人當中也算是有能力的表現了。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圍爐談史


題主這個“流氓皇帝”的引號加得特別巧妙,既說明了劉邦的某些“流氓”行徑,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些“流氓”並非真流氓。

“流氓”娶妻

當年漢高祖劉邦能娶到呂雉這等如意嬌妻正是靠著他的“流氓”行徑,剛剛來到沛縣的大戶人家呂公宴會,縣長是座上賓,主薄蕭何負責接待,可是送賀禮的人太多,所以蕭主薄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可高祖劉邦豈是常人,當堂喊出“賀錢一萬”,直挺挺地就衝進去了,沒等蕭何阻攔,裡面的呂太公已經迎接出來,一見劉邦,便覺儀表不凡,當場決定,我女兒非劉邦不嫁了。

烹翁分羹

如果說做亭長的劉邦“流氓”一些也就罷了,可做了漢王以後的劉邦卻絲毫未改。

楚漢戰爭中,項羽抓住了劉邦的爹劉太公和妻子呂雉,威脅劉邦,如若不降,就把他的老爹給煮了。正在此時,劉邦發表了他一生當中最流氓的一段話:“咱們倆都是楚懷王的臣子,曾經相約做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你要是真的把你爹給煮了,那就分哥哥一碗湯吧。”

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這段話流氓確實是夠流氓的了,不過從後面劉邦對劉太公的種種所作所為,卻一點也不流氓,相反非常的孝順。不但把他的爹封為了太上皇,讓他的爹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而且看著爹悶悶不樂,還特意造了一座“新豐城”,把老街坊都找來,陪老爹蹴鞠、鬥雞取樂,讓劉太公度過了一個開心愉悅的晚年。

泡腳迎賓

劉邦的“流氓”行徑很多時候主要還是他的不拘小節,其中體現最明顯的就是一邊泡腳一邊迎貴客。

當初“高陽酒徒”酈食其與劉邦初次見面之時,劉邦正坐在床邊大喇喇地讓兩個女人為他洗腳,根本不覺得有絲毫的尷尬。兩個人的對話也是互相都非常地不客氣。

酈食其連拜都沒拜,只是作了個揖,就對劉邦說:“你這是想要幫秦國打諸侯,還是想帶著諸侯伐暴秦?”劉邦一聽就火了,“你個死奴才,臭酸儒,天下人都吃了這麼久秦朝的苦頭了,如今這麼多諸侯站出來反抗暴秦,你還在這裡說幫秦國打諸侯?”

酈食其不禁一陣冷笑,“就你這樣的態度,來迎接長者,還想誅暴秦?”劉邦聽酈食其這麼說,才覺得此人不凡,當即停止泡腳,穿好衣服,將酈食其拜為上賓,連聲道歉。

劉邦是不懂自己是不是無禮麼?顯然不是,只是他不在意而已,他知道如何尊重該尊重的人。

被撞破好事

別說做了漢王的劉邦“流氓”,做了皇帝以後的劉邦也沒改。

有一回,大臣周昌進宮奏事,一不小心就撞見劉邦正和戚夫人兩個摟摟抱抱、卿卿我我,周昌一見,掉頭就跑。這時候,劉邦也發現周昌來了,也三步並作兩步趕了上去,久經沙場的劉邦,自然速度驚人,畢竟逃跑經驗豐富,很快就追上了周昌,一下把周昌推倒,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這皇帝做得咋樣?”

周昌也沒好氣,昂著脖子,怒道:“我看你啊,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昏君。”劉邦一聽,哈哈大笑,不但沒處置周昌,反而對他更加敬畏了。

劉邦在征戰天下的這些年,最對不起的也許就是他的父親、妻子、孩子,尤其是兩個孩子,曾經在逃跑途中幾次將孩子推下車,可他確實是個好君主,不管他有多“流氓”。劉邦對楚漢戰爭中的眾多功臣論功行賞之時,一共封了145個侯,其中只有6個是他的親屬,足見其有多麼懂得分享勝利的果實。可能也正是他身上的這股子“流氓”習氣,才讓他能在48歲“高齡”在7年的時間裡便統一天下了吧。


水一白聊歷史


評價劉邦的人品,讓我想起了一句廣告語:七匹狼,男人不止一面!

劉邦,堪稱男人中的七匹狼——

時而狂浪,時而莊重;

時而猥瑣,時而大氣;

時而溫和,時而陰絕;

時而可憐,時而可恨!

劉邦七面之“輕浮”

《史記》中對於早期劉邦描述的關鍵詞是: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劉邦作為根兒紅苗兒正的農民二代,卻不事生產、不喜阡陌、不好農桑、不專稼穡,只愛遊手好閒,追貓逗狗,言行輕浮,是個“喝雉呼盧”的酒色之徒,成色十足的草根兒加盲流!

首先,劉邦與寡婦有染,居然還未婚生了個兒子,還給兒子取了個特別暴漏性格和體型的名字——劉肥,聽起來就傻乎乎!

其次,劉邦屬於手比較欠的人!有一次開玩笑誤傷了好朋友夏侯嬰,史書中沒有記載是如何傷到夏侯嬰的,我猜測是劉邦拿著劍等利器瞎比劃,自吹自擂如何英勇,結果一不小心劃傷了夏侯嬰。屬於東北人講的“鬧著玩兒下死手”!

按照當時的秦律,傷害同僚是重罪,劉邦被抓走問罪,遭鞭撻數百下,差點下了大獄,幸虧受傷的夏侯嬰宅心仁厚,主動為劉邦開脫,向官府說明劉邦是在和他開玩笑,劉邦才被關了一年放出來!

試想,如果不是夏侯嬰的厚道義氣,按照秦國的嚴刑酷法,劉邦就算不斬首,也得判個三五年徒刑,等刑滿釋放的時候,項羽都已經登基了,哪還有什麼楚漢相爭的歷史。所以,可以說夏侯嬰用自己的仁慈挽救了西漢!

劉邦七面之“粗鄙”

劉邦認為“每一個不曾喝酒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所以,當別人寒窗苦讀的時候,劉邦卻在沉醉、或者沉睡!

劉邦自己不學習也就罷了,還十分憎惡讀書人,而且舉止粗鄙!

曾經有“陳留狂生、高陽酒徒”酈食其(li yi ji)在拜見劉邦之前,曾經跟劉邦的手下騎士有過這樣有趣的對話:

騎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史記·卷九十七》

也就是說,劉邦鄙視那些誇誇其談的腐儒,往他們的腦子裡尿尿,可謂粗鄙,可謂搞笑!

劉邦七面之“深謀”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唐章碣》

貌似劉邦、項羽都是文盲!

實則不然!劉邦的發小盧綰可以用童年起誓:劉邦小時候是讀過書的,只是讀的有點“吊兒郎當”。

劉邦讀書少,被世人詬病,彷彿不配一朝人王帝主。但是劉邦懂兵法,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少年張良在橋上樂於助人,幫一個老頭撿鞋,得黃石公賜《太公兵法》,日夜推演,俯仰天下,待學成出世,悉數講解給劉邦,劉邦深以為然,張良感嘆道:沛公殆天授。意思是說,劉邦乃上天賜給蒼生的一代大略雄才,足見劉邦對於兵法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劉邦在得天下之後,曾經對這場千古帝師對決,給了精準的打分: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取也。”

劉邦對張良等謀事的畫策言聽計從,所以在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抉擇上,都做出了精準的選擇!

如果沒有張良七出奇計,劉邦早就死一萬多次了!

1、如果沒有張良“財帛動人心”之計,重金賄賂嶢關守將,劉邦怎能兵不血刃,先入咸陽?

2、如果不是項伯念及張良舊情,在鴻門宴上從中作梗,劉邦早就被項莊一劍封喉了!

3、因為有張良和樊噲的力諫,劉邦才從關中溫柔鄉里甦醒,厚待秦王子嬰、不取關中財寶、看護秦陵遺冢、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為日後“東出函谷關、還定三秦、定都關中”奠定了堅實群眾基礎

4、如果沒有張良“火燒棧道”之計,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失去照耀古今的光輝!

5、劉邦採用了張良的“下邑之謀”,才成功策反項羽分封的九江王英布和游擊戰神彭越,此二者後來與韓信並列“漢初三將”。

6、如果沒有張良的直諫,劉邦將按照酈食其之計分封六國後人為王,那麼漢軍將士將失去職業軍人的理想和目標,悲催無望,分崩離析!

7、因為聽取了張良和婁敬的建議,劉邦才定都關中,進可攻、退可守,百姓擁戴、固若金湯!

關中左餚、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劉邦七面之“致遠”

《史記》說: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史記·高祖本紀》

《史記》中說劉邦“常鰩”,而“鰩”這個字的讀音,接近於“遊”,所以有人誤認為是劉邦是在旅遊途中。實則不然,“鰩”音yao,意思是“徭役”,而不是旅遊。彼時,劉邦還屬於秦國的苦力,能發出這樣的慨嘆,已經是大大超出其社會身份地位了,與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遙相呼應,皆為苦力大眾中“有文化、有理想、有志向”之魁首!但劉邦也只能是羨慕、嫉妒,陳勝也只能是恨!

一個文盲、草根、盲流、苦力能跳出自己的身份地位,發出這樣的讚歎,想常人所不敢想,足見劉邦放浪形骸的內心深處藏著一個巨大的夢——家國天下!

劉邦七面之“玲瓏”

劉邦是個非常圓滑的人,從一開始沒錢裝大爺,去呂公家赴宴,捎帶手順走呂雉開始,劉邦的情商就一路高歌猛進!

1、在鴻門宴之前,項羽的敗家二叔項伯,因為曾經欠過張良人情,所以給張良通風報信,洩漏軍機,張良急報劉邦。劉邦立刻問張良:您跟項伯說年紀大?張良說項伯打一下錢,劉邦立刻對項伯行兄長之禮,並結為兒女親家!好親家項伯在鴻門宴救劉邦去;幫劉邦向項羽討回漢中之地;勸說項羽不要烹殺劉邦的老父親,救了劉邦很多次!劉邦登基後,也厚待相比起,封其為侯爵!

2、劉邦吃透了項羽高大上的性格弱點,在自己的父親即將被項羽垮燉之際,呵呵一笑:吾與若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這並非劉邦無情,而是他算準了項羽這樣的大英雄,不屑於幹拿人質要挾敵人這樣的齷齪之事,所以故作鎮定。果然,項羽釋放了劉邦的父母和妻子!

3、如果沒有劉邦,原來項羽賬下的“執戟郎”韓信如何能登壇拜將?如果沒有劉邦,韓信將一輩子都在“胯下之辱、漂母飯信”的流言中苟活!劉邦、蕭何、夏侯嬰,都對韓信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可是韓信卻似乎並不感恩,還在劉邦被困滎陽的危難之際,向劉邦隔空喊話,要齊王爵位,此時此景,此種要求,對於劉邦而言,無異於“城下之盟”,幸虧張良、陳平從中提醒,劉邦才熄滅怒火,封韓信為齊王,避免韓信在楚漢之間,再立門戶,成三國鼎立!

劉邦七面之“狠絕”

劉邦登基後,先是默許呂雉殺死邯下去,再聽取呂雉之言,把本來判流放的彭越剁成肉醬,分給各諸侯品嚐,再然後御駕親征,滅了叛亂的英布!

至此,在垓下合圍項羽的“漢初三將”屠戮殆盡!

不過,劉邦也有溫暖的一毛錢,那就是對他的老司機夏侯嬰!

因為這名老司機在年輕的時候被劉邦誤傷,但依然為劉邦開拖免罪,夠義氣!

而且老司機夏侯嬰在駕車帶劉邦逃命的時候,偶遇劉邦的兒女——魯元公主和漢惠帝,劉邦狠心把孩子推下車,而夏侯嬰則幾次再把孩子抱上車,救了孩子的命,也得到了劉邦和呂雉的感恩,是劉邦和呂雉陰霾世界裡的一道亮光和暖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