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一句話能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相媲美?

mingri2


漢武帝時期,崇尚擴張,本來漢朝的領土,只有黃河與長江流域,甚至連河套草原、河西走廊還有嶺南區域都不是我們的。然而經過幾十年戰爭,東至朝鮮,南至交趾,西至鹹海,北至貝加爾湖,盡入漢朝勢力範圍。

詳情我們來看著這幅臺灣版的漢朝地圖,這虛線內總計有2560萬平方公里


所以漢朝對於他的屬國一向是強勢外交,比如班超,他以三十六人橫行諸國,出入二十二年,莫不賓從。取其君,欲殺則殺,欲擒則擒,前後更立六國國主,奇智神勇層出不窮,終得遠夷之和,同異俗之心,而烏合一幫多民族雜牌軍,轉戰北道,最終克定萬里,征服西域五十餘邦,致天誅,雪宿恥。後來還挫中、南亞第一大國貴霜,使之誠服,同時溝通西亞列國直至地中海沿岸。

所以,漢朝的各屬國,都要派太子在長安長期為人質的,以使其回國即位後能乖乖聽話。

班超那麼牛,也是西漢打下的基礎。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春,漢武帝遣蘇武攜重禮祝賀匈奴新單于且鞮侯繼位,畢竟雙方打了太久的仗了,需要休息一下。

出雁門,越雄關,別父老,辭長安,驅駿馬,跨雕鞍,為國家,求平安,手持一根節杖,胸懷萬里江山,終於,蘇武來到匈奴王庭。

不料,且鞮侯心懷不軌,竟然想盡誅漢使者,有大臣建議不如迫降漢使,讓漢天子丟人又丟面,豈不更妙?

於是單于連派人勸降蘇武,蘇武大罵道:“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汝此舉徒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漢宣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漢使傅介子攜帶金銀財寶,出使樓蘭。當時樓蘭王正在匈奴和漢朝之間搖擺,但又貪圖漢朝的財物,仍然還是接見了傅介子。在宴會上大家喝的正開心,傅介子對樓蘭王說:“天子使我私報王。”樓蘭王還以為有啥秘密寶貝,趕緊支開隨從,跟著傅介子進了後賬。說時遲、那時快,突然從帳後竄出兩個壯士,兩把尖刀一起從背後刺向樓蘭王,利刃穿胸相交,樓蘭王當場斃命。

傅介子鎮定的砍下樓蘭王的頭顱,大搖大擺的走出來,對著宮外幾百劍拔弩張的衛士說道:“王負漢罪,天子遣我來誅王,當更立前太子質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衛士們聽說,果然不敢動,於是改立太子為王,樓蘭從此親附漢朝,不敢再叛。

還有就是西漢與東漢之交,王莽施政不當,導致北方大飢,人相食。有大臣建議乾脆解散邊郡軍隊,與匈奴議和。校尉韓威卻反對,他表示:“以我國之威而吞胡虜,無異口中之蝨。臣願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齎鬥糧,飢食虜肉,渴飲其血,可以橫行!”

韓威雖然是誇誇其談之輩,但言語頗為豪壯。千載之後,北宋名將岳飛乃因其典而作詞道:“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