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慈禧第一反應為何是往西安跑?

夏目歷史君


當年甲午中日戰爭時,日本曾在和談時揚言,若不答應其割地賠款的要求,將揮師進攻北京。當時清廷內部,就有過遷都的辯論,其中一個首要選擇便是西安。

後來張之洞建議,遷都太過大費周章,不如在西安設立行宮,萬一遇到緊急情況,可以作為臨時的陪都使用:“為今之計,似宜擇腹省遠水之地如山西、陝西等處,建設行宮。遇有外警,則暫時巡行。”

西安早已是清朝心目中的陪都,一旦有事早作防備。

慈禧太后支持義和團打擊西方國家外交領事館西交民巷,一怒之下同時向十一個國家宣戰,超級狂人希特勒都沒有這麼牛過。

八國聯軍打過來了,慈禧太后發現義和團的刀槍不入無敵神功擋不住洋槍洋炮,關鍵時候還是自己的腿最管用,帶上光緒皇帝以西狩為名逃離了北京城,留下了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與西方列強談判。

東北是滿人老家,清朝的“龍興之地”,本來是首選,可是今天的東北已經是沙俄的勢力範圍,跑到東北豈不是羊入虎口自取滅亡嗎?

東南地區作為清朝的主要賦稅來源地,人丁興旺,農業商業發達,最為理想。慈禧太后支持義和團,東南地區堅決反對還私下和洋人簽訂和平協議,搞起了“東南互保”。更讓慈禧太后害怕的是,當時流傳東南各地要聯合起來,推舉李鴻章為總統。東南地區早已脫離了慈禧太后的掌控範圍,慈禧不敢拿自己的命去賭。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位於中國之中心,可控制全國。

漢初劉邦定都時,眾人都勸他選在洛陽,惟有婁敬說:“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鬥,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慈禧太后治國無方逃跑有術,御林軍不敢用怕太招搖,天朝的威儀也顧不上了,僱傭保鏢倉皇逃竄,急急若喪家犬一路逃難到西安。

慈禧在西安呆了差不多一年時間,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地位“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不惜出賣國家民族利益,最恥辱的《辛丑條約》換來了慈禧的太平,八國聯軍這才心滿意足離開。1902年,慈禧這次帶著三萬兵卒,威風凜凜回到北京繼續當她的老佛爺。


非常道畢延河



1900年,由於清政府對義和團暴徒的縱容,以及盲目的向世界各國宣戰,導致了由美英法等十一國組成的聯軍攻入了北京城,而此時大清的最高統治者慈禧皇太后和光緒以及隨從和王公貴胄等也倉皇逃出京城。皇帝跑路,首先肯定選擇會安全的地方,其次是還有點供應實力的地方。其實也好想,如果一個地方跑過去,皇帝立馬變成階下囚,皇帝肯定不幹,又或者,跑過去,只能住山洞,吃糠咽菜,那習慣了錦衣玉食的王公貴族們肯定也住不了三天就要嚷著再找地方。


縱觀其時中國形勢,長城以北已盡為沙俄所有,包括東北,正北的蒙古、西北的新疆,都在沙俄的控制下,慈禧向北無路!禍不單行,北方路不通,南方路也不通。義和團南下,英國深恐波及其勢力範圍長江流域,便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和列強合作,商定了《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規定上海租界地區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內地地區歸各省督撫保護。東南互保的根源,是太平天國運動導致大量的漢族官僚崛起,他們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自然也就具備了和清朝叫板的資本。東南互保的省份包括山東、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這些地方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已經是事實上的獨立王國,且有列強勢力的參與,慈禧是萬萬不能去的!向東,更不可能,八國聯軍正自東方來。

向北、向南、向東皆不行,留給慈禧便只有向西一條路。西方的城市,扒拉來扒拉去,也只有西安合適,一是尚在跑路可以考慮的遠近內,二是13朝古都西安雖也積弱積貧,但管下皇族們的吃喝應該問題不大,於是便將跑路的終點選在了西安。


陽海子


清朝末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出名的時期,長時間作為世界上的大國強國的中國在這段時間丟盡了臉面,淪為了半殖民地,成了世界各國的笑柄,而其中最為恥辱的,當數慈禧太后的“西狩”了。

要說清朝統治者出逃紫禁城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兩次慈禧都參與在內。咸豐皇帝活著的時候,英法聯軍來了,咸豐逃往承德避暑山莊,慈禧跟著咸豐逃跑,想必是有了一定的經驗,於是第二次她就帶著光緒跑的更遠了,這叫“暫避之計”

1900年8月14日,慈禧接連五次召見軍機大臣,決定出宮作“暫避之計”到了8月15號,慈禧太后見八國聯軍即將攻城,於是打扮成小老太太,讓光緒打扮成漢人的模樣,於是,大清朝的朝廷在一夜之間就徹底失蹤了。

大清朝“西狩”之行

在這位頗具逃跑才能的老太后帶領下,清廷為了掩人耳目,盡走偏僻小道,由於沿途城市都知道洋人打過來,朝廷跑了,於是到處都是亂兵匪徒,官員們也都棄衙逃命去了,慈禧等人無奈搞的十分狼狽,到她跑到西邊之後,才安定了下來,於是這位有逃跑天賦的老太太又恢復了雍容華貴的模樣,開始接受供奉,凡是給逃難的慈禧供奉的都被加官進爵,兩個月後,慈禧到達西安。

西安當地的官員知道慈禧要來,雞飛狗跳的折騰了一陣子,搞了各臨時行宮給慈禧住,慈禧剛從顛沛流離的狀態過來,覺得非常舒服,大力褒獎了官員們,但住了一陣子之後又覺得太小,配不上自己的身份於是又開始折騰裝修行宮,徵加稅收,改造了行宮,這才算滿意。

逃難的大清朝朝廷雖然落魄,但身份依然沒有丟掉,燕窩海參應有盡有一頓飯折騰二百兩銀子,大清朝的生母皇太后把她對世界宣戰時候的霸氣宣洩在了吃和玩上面,為了滿足沒有牛奶睡不著的慈禧,地方官在整個陝西搜出了6頭奶牛,給慈禧供奶。

此時的北京城又是另外一幅景象,八國聯軍在無數老百姓的踴躍幫忙之下,很快淪陷,享國兩百年,號稱無昏君皆盛世的大清朝首都就這樣落在了列強的手裡。

為什麼慈禧要去西安

對此,被後世有些人稱作大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著名女政治家的慈禧是怎麼想的呢?

首先作為當時清朝的實際話事人來說,慈禧是個玩陰謀的好手,但在政治上卻實在是缺乏水平,我們看到的慈禧大多數都是經過藝術加工後的形象,歷史上的慈禧實際上對中國的危害遠遠大於人們的想象,對她來說,將國家治理成這樣,主要就是缺乏眼界和能力問題,慈禧最主要的想法就是當時清朝一代統治者的想法,那就是國家是我的,洋人不尊重我,我就打他,洋人尊重我,把我當回事,那我就願意和他們一起剝削老百姓,這從慈禧對義和團的態度也能看得出來,感覺你有用就讓你出來扶清滅洋,一旦沒用了就成了拳匪,更悲哀的是,所謂無昏君,經歷了盛世的大清朝,竟然在全世界都走向科學和技術大發展的時代卻依然相信神鬼之說,他們不信任朝廷裡拿槍的漢人,他們所信任的只有自己。

所以慈禧跑到西安也就不足為奇了。

畢竟西安作為深處內陸的城市,對踏海而來的列強們來說,想打過來還是比較難的,此外,西安作為當時滿人聚集比較多的城市來說也是很讓慈禧放心的,所以她就跑向了西安,把一攤爛賬丟給了李鴻章。

清廷是清廷,百姓是百姓

朝廷跑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卻還要繼續,他們並不是眼裡沒有這個國,眼裡有國,可國眼裡可沒有他們,朝廷只是把他們當做一種叫做奴隸的工具,是可以拿來和列強們做交易的,所以他們並不在意這個朝廷,他們被愚弄了幾百年,面對這個騎在頭上作威作福的朝廷被另一個勢力打跑,怎能不歡欣鼓舞呢?要知道,八國聯軍來了,受害最大的是清廷,卻不是他們。八國聯軍打滿清朝廷,燒滿清朝廷,那是打百姓所想打,燒百姓所想燒,腐朽的統治者被百姓視為仇寇,如今,滅仇寇的時候來了。

時隔沒多久,賣國條約簽署後,倉皇奔逃“西狩”的慈禧太后又帶著皇帝迴鑾了,他們沒想到的是,清朝的命運,也即將終結。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