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吃魚吃肉,為什麼血壓居高不下?

有緣常相會


魚肉類與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影響血壓的因素有很多,而吃魚吃肉並不是導致血壓升高或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相反適量的魚類攝入不會對高血壓患者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好處,而肉類,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建議優選雞肉等白肉,它們被證實不會增加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的風險,至於紅肉對於體質虛弱的老年患者,適量吃些利也大於弊。

上述結論是國內外多項流行病學研究調查得出的結論,不論是國際公認的專門為高血壓設計的DASH飲食,還是我們的膳食指南,亦或者是韓國等亞洲的流行病學研究等的結果,都表明,不吃或過少的魚肉類的攝入,不僅對血壓控制不利,反而容易因蛋白質、維生B族等的攝入不足,影響身體的營養狀況和疾病的控制。

很多中老年人一直認為魚肉類是高血壓高血脂等慢病的罪魁禍首,實際上並不是。只有在採取了不恰當的烹調方式和吃的過多才容易產生不利影響,比如烹調時放了過多的鹽或含鈉的調味劑,或者喜歡五花肉、肥肉、肉皮等一起吃,這樣的情況確實對血壓及心血管健康不利。


對於高血壓患者魚肉類該怎麼吃?

當然這裡也不是強調要多吃魚肉類,而是建議適量的攝入。研究發現,每天吃到84克肉的人,高血壓風險最低,而低於26克或高於100克紅肉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亞洲流行病學及歐美研究)

綜合我國的情況來考慮,一般建議高血壓患者肉類的攝入量控制在100克左右為宜,同時肉類的選擇優選順序如下:深海魚、魚類、雞肉等禽類肉、豬肉,牛羊肉建議少吃,因其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於其他肉類,對心血管的影響也高於其他肉。

同時還要強調的是烹調方式!這也是重中之重。不同的烹調方式呈現對健康促進的結果相差很大,比如醃製、燻烤、油炸、醬肉等高油脂高鹽的烹調方式,是不推薦的,建議避免,而清炒、蒸、拌等少油少鹽的方式是比較適合。


總之,魚肉類並不是導致血壓居高不下的元兇,適量吃魚肉是高血壓健康膳食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考慮整體膳食結構和烹調方式等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比如蔬菜吃的很少,鉀鎂元素攝入不足,這樣也不利於血壓的控制/比如平時主食精細米麵為主,很少吃粗糧/比如市面上的隱形鹽有沒有注意到(掛麵、零食、甜品、甜味品等都有鈉的身影)。

同時注意合理用藥、保持心情良好、避免菸酒、適量的運動以及控制合理的體重,這些都有利於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和預防。


謝謝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被寫作耽誤的營養師


我幾乎不吃魚不吃肉,為什麼還發生高血壓了?

門診有位患者這樣問,其實有沒有高血壓跟吃魚吃肉沒有直接關係;很多人吃魚吃肉也不會高血壓,很多人不吃魚不吃肉也會高血壓。



高血壓和飲食有一定關係:

飲食中影響血壓最大的因素是鈉鹽和鉀鹽,啥意思呢?我們飲食中對血壓影響最大的就是鈉鹽,簡單說就是炒菜鹽放多了,每多3g鹽,血壓就可能升高4-5mmHg,目前健康吃鹽的標準是每人每天不超過6g,而實際上我們吃鹽大部分人都超過10g甚至更多。當然鈉鹽不僅僅是炒菜的白沙沙的氯化鈉,還包括醬油、醬豆腐、鹹菜、泡菜、燻肉等等含鹽的食物。所以,吃鹽多的人更容易發生高血壓。和鈉鹽相對的就鉀鹽,簡單說就是以蔬菜水果粗糧雜糧為主的一些食物,這些食物含鉀鹽較多,相對於鈉鹽會引起血壓升高,鉀鹽是利於血壓控制的,所以在我們的飲食中鼓勵低鈉鹽高鉀鹽這種飲食結構。

高血壓除了和鹽關係密切外,間接的確實也和高油高糖有一定關係,因為三高常常聚集發生,也就是說有高血壓的人,其中高血脂糖尿病的風險也相對提高,所以為了降低三高風險,降低心血管風險,我們吃飯的時候,不僅建議低鈉高鉀,還建議低油低糖。

有人就說了那吃魚吃肉不就是高油嗎?

半句是對的,也就是吃肉多了吃油多了,那麼肥胖風險增加,高血脂風險增加,那自然高血壓風險也增加;如果吃油少一點,相對血脂風險血壓風險會降低。但並不是說不吃肉不吃魚就不會高血壓。

吃了飲食影響血壓外,高血壓還和遺傳因素、肥胖、不運動、喝酒、熬夜、壓力大、疲勞等等因素都有一定關係。飲食不健康只是高血壓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並非唯一原因。

高血壓人到底能不能吃魚吃肉?

當然能吃,尤其魚相對來說是健康食物,海魚所含的有效成分,能在一定程度是,利於血脂代謝,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從這一點說吃魚還有利於高血壓人;高血壓當然也能吃肉,相對來說把肥肉、動物內臟、紅肉、油炸食品等等減少,嚴格控制。吃肉多以去皮禽類、魚肉、蝦肉等等為主。但並不是說高血壓人不能吃肉,只是相對控制而已。



總之,吃魚吃肉和高血壓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不吃魚不吃肉照樣會發生高血壓!

但健康飲食是預防和控制三高,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


心血管王醫生


任何疾病的出現都不是絕對的,而且我們都應該聽過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放在疾病的形成上也同樣適用,多種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都可能導致血壓的持續高值,難以下降。

而所謂的吃肉吃魚,只是不良飲食習慣之一,而且這種飲食前還需要增加一個“過量”的標準,否則適量吃魚吃肉不會造成任何威脅,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量的限制”遠比“類的選擇”更重要。

引發高血壓的原因

1.高鈉食物攝入過多

每天食鹽的建議量為6克,我國居民每天鹽的攝入量幾乎快達到建議量的2倍了。過多攝入鹽分,體內水分攝入也會跟著增加,血液循環量也會增多,就會導致血壓升高。

2.過度飲酒吸菸

酒精和尼古丁可以刺激血管收縮,這個就像我們很多人走一條路,同樣的人數,走一條寬些的路就不會擁擠,但是走一條小路,則會比較擁擠。血液和血管也是這個道理,血管收縮變細,通過的血液給血管帶來的壓力就會增加。

3.年齡的增長,家族遺傳

很多患者家族都有高血壓病史,父母有高血壓,子女患高血壓的機率就會偏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出現老化,彈性變小,血管內壁出現斑塊,血液粘稠,都會導致血壓偏高。

4.頸椎、胸椎的病變

這種影響並不是直接的,中間需要藉助神經系統的連接,椎體的器質性病變會持續壓迫神經,使其長期持續興奮紊亂,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導致對應冠脈血管官腔狹窄,使其動脈壓強增加,出現高血壓。

5.其他因素

高血壓的誘發因素還有許多,情緒的過分激動,不良的生活習慣,天氣等因素都能刺激血壓升高。

吃魚吃肉真的會導致血壓升高嗎?

這個說法太過於片面,魚肉,雞肉這類白色肉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牛肉等紅色的肉類中含有豐富的鐵,適量的食用能夠均衡營養吸收,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但是過多的食用含有高脂肪的肉類加上不健康的烹飪方式,會完成血脂升高,身體攝入鹽分過高,從而引發高血壓。

如何預防血壓升高

當發現血壓升高時,要及時就醫,按醫囑用藥,來維持血壓平穩,避免因血壓過高給其他器官帶來的損傷。

平時要改善自身不良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都能改善我們本身的身體機能,達到輔助平穩血壓的效果。

如果按時用藥,血壓仍舊偏高,我們就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對病情綜合分析。如果病灶在脊柱上,就要對神經進行調控,解決神經異常放電來恢復因神經異常放電導致的血管持續痙攣變細。通過對神經的調控能改善我們心臟自身的射血功能,通過心臟的正常射血,來舒張變細的血管,把血流通道變寬來較低血液流通對血管的壓力,從而緩解高血壓。

總的來說,高血壓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和單純的不吃某種食物關係不大。適量的食用魚類,肉類反而對我們身體有好處,能夠讓我們的營養吸收的更加全面。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吃魚吃肉對血壓影響不大。高血壓是遺傳因素、年齡、不良的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高血壓具有遺傳性,父母是高血壓,子女得高血壓的概率大大增加,隨著年齡增加,高血壓發病也增加。因此,年齡和遺傳這兩個高血壓的因素很好理解,下面具體說說不良的生活方式對血壓的影響。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一、高鈉低鉀飲食

高鈉也就是鹽吃的太多了。中國人口味一向比較重。好像鹽不要錢一樣。2012年統計的數據,我國居民每天鹽的攝入是10.5克,比推薦劑量6克高75%。鈉多了,體內為了保持水鈉平衡,體內水也就多了,因此循環血量增多,因此血壓升高。更不幸的是,中國人大多數是鈉敏感性體質。因此,鹽攝入過多是我國高血壓的重要原因。

其次,鉀攝入不足。鉀可以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主要存在新鮮的蔬菜水果裡面。



二、超重或者肥胖

一胖毀所有,胖不但使外表難看。對健康影響也很大,其中之一就是導致高血壓。肥胖和高血壓關聯很大,肥胖的人得高血壓是正常體重的人的1.28倍。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不僅僅是看起來很胖的人才叫胖。還有內臟型肥胖,腹型肥胖。像男性腰圍大於90cm,女性腰圍大於85cm就是腹型肥胖的標準。


三、長期大量飲酒

大量喝酒也會導致血壓升高。有研究表明,酒精攝入減少67%,收縮壓可以下降3.31mmHg,舒張壓下降2.04mmHg。

四、精神緊張的人

精神緊張會使人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身高。精神緊張包括焦慮、擔憂、恐慌、憤怒等等。精神緊張的人的高血壓是正常人的1.5倍。

五、其他因素

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失眠啊,夜裡睡覺睡不好的人,血壓是控制不好的。再比如,環境汙染跟血壓也有關係。再比如,天氣因素,天氣寒冷,血壓也會升高。還有吸菸、缺乏運動啊,都是原因。

綜上所述,題主可以對照著來看看,自己有沒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鹽是不是吃多了,是不是酒喝多了,精神是不是長期緊張。

  • 如果你已經在服用降壓藥了,生活方式上也沒有大問題,建議你找醫生,加強藥物治療。
  • 如果還沒吃藥,生活方式改善後還是血壓降不到正常,那就應該吃藥了。

血壓居高不下,怪吃魚吃肉是沒道理的。它們也表示冤枉啊。再說了,長期不吃魚吃肉,營養也跟不上啊。魚肉可是好東西啊,肉類裡面最健康的應該是魚肉。


石佛山下小醫生


因為高血壓有多重因素,雖然肥胖也算一個,但是吃魚吃肉不一定就能減肥,能降血壓呀。

1,高血壓的因素

高血壓就是血壓異常偏高了,說到高血壓的因素,只要就以下幾個:

(1)基因遺傳:

目前認為高血壓是多基因遺傳所致,約60%高血壓患者有高血壓家族史。

(2)精神和環境:

長期的精神緊張、激動、焦慮,噪聲或不良視覺刺激等因素也會引起高血壓的發生。

(3)飲食:

膳食結構不合理,如過多的鈉鹽、低鉀飲食、大量飲酒、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等。

最明顯的就是肥胖了,估計題主的意思覺得引起肥胖的大魚大肉我不吃了,那就好了呀。但高血壓的因素有上面3個,飲食好了,基因遺傳和精神環境不合理,效果也不太好呀。況且肥胖不一定是吃肉的原因。

2,吃肉不一定肥胖

肥胖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

(1)飲食結構: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南方人吃肉多,北方人吃肉少,但北方的胖子居高不下。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的麵食,饅頭等。因為麵食和饅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一旦吃了就會提升血糖,這時候身體就會增加胰島素降血糖,但是血糖是降了,把葡萄糖轉化成脂肪了呀。加上現在勞動少了,自然脂肪堆積,胖子越來越多。

(2)飲食習慣:

有人說最好的飲食是早餐吃好,中餐吃飽,晚餐不吃最好。這個也是符合現代的勞動方式的,因為上午要工作,下午要工作。晚餐吃了自然堆積,更容易轉化成脂肪。這個可不管你吃的什麼哦。

總的來說。一是高血壓的因素多,不光和吃魚吃肉有關,要確認高血壓原因,才能正確干預。再就是高血壓和肥胖有關,想著不吃吃魚吃肉,就能減肥降血壓,這個做法是錯的,正確的是調整飲食結構,飲食習慣,就算天天吃魚吃肉,也能保持體重,甚至減肥的嗯。


90後聊基因


一、高血壓有原因嗎?

高血壓有原發的和繼發的兩大類,繼發的是指由一些明確的疾病引起的,原發的就是找不到明確的病因。

絕大部分高血壓都是原發的,雖然沒有明確的病因,但是還是有很多危險因素。

二、吃魚吃肉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嗎?

吃魚吃肉並不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飲食上跟高血壓最相關的是鈉鹽攝入過多,也就是說:吃的太鹹。其次,飲酒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動物脂肪攝入過多有可能影響血脂。而深海魚類是比較健康的食物,可以適當多吃一點。

三、高血壓不好控制會有什麼原因?

有沒有吃魚吃肉和高血壓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高血壓控制不好一般是生活方式不願意改善,不願意配合口服降壓藥藥物。

四、怎樣才能把血壓控制好?

首先要改善生活習慣。包括少吃鈉鹽,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魚等,不吸菸不喝酒;控制體重;少焦慮少發脾氣,多做運動。

在改善飲食習慣的基礎上,再配合口服降血壓藥物,絕大部分人的血壓都能控制的很好。

五、以上都做到了,血壓還是控制不好怎麼辦?

如果生活習慣已經梗死的很好,降壓藥也同時服用了三種了,血壓還是控制不下來,要想到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可以查查有沒有引起高血壓的疾病,如雙側腎動脈狹窄,腎上腺疾病等。如果是這樣的原因,就要先治療這些原發病。一般原發病治療好了,血壓也就恢復了。

希望題主不僅通過少吃動物脂肪來控制血壓,其他生活習慣的改善才更重要,也不要抗拒口服藥物,把血壓正常好才更重要。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飲食是誘發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主要以高鈉鹽飲食為主,鈉鹽攝入量與血壓明顯相關,而單純說吃魚吃肉對血壓的影響,相對並不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高血壓是以持續性動脈血壓水平升高超過正常範圍,並可伴有心腦腎等靶器官併發症發生的綜合徵。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減少鈉鹽的攝入,每日宜低於6g為宜,積極少吃鹹菜、鹹魚、煙燻食品、醃製食品、火腿等高鈉鹽食物,少用醬油、味精等高鈉鹽調味品。

在減少鈉鹽攝入的同時,大家也應儘量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和高糖食物,這些食物的攝入會增加高血脂、肥胖的發生,瞭解影響血壓水平,大家應少吃肥肉、禽皮、動物內臟、魚子、肉湯、巧克力、奶油等。鼓勵高血壓患者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蘑菇、土豆等富含維生素、纖維素、鉀的食物,鼓勵進食瘦肉、禽肉、魚肉、無脂奶粉、豆類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


所以,進食肉類、魚肉,並不是誘發高血壓發生的直接飲食危險因素。同時,大家還需注意戒菸限酒、適當運動、控制體重、規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態,並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同時注意監測血壓水平變化和定期複查,以穩定控制病情。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全科掃地僧


可能有不少朋友都覺得高血壓和大魚大肉有絕對關係,其實我們日常適當肉類的攝入並不影響血壓,而且動物性食物能提供很多植物性食物無法提供的營養價值,例如豐富的優質蛋白,膽固醇(適當的膽固醇對人體意義重大,如它們能合成細胞膜,維持體內正常物質交換),維生素B族,血紅素等。

肉類中油脂含量較高是誘發高血壓的因素嗎?

這也是一個誤會,紅瘦肉中的脂肪含量確實不高,熱量也適宜,比起很多加工食物,烹飪方式不合理的食物來說熱量要低多了,例如100g瘦牛肉熱量才104大卡,和兩個蘋果差不多,我們每日攝入肉類月45~70g,連100大卡都不到。另外,肉類中的脂肪也並非對人體不利的成分,如飽和脂肪,它們能夠提供飽腹感、能儲存能量、潤滑腸道、關節,給予大腦滿足感,適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對健康無害。



為什麼常說大魚大肉吃,容易誘發高血壓?

首先是食物的烹飪方式問題,瘦肉類或適當帶一點肥肉的肉類適當食用並不威脅健康,但如果長期都是油炸、燒烤、多油紅燒、爆炒等方式則很容易增加食物的油脂、熱量,讓我們攝入過剩的能量而引起肥胖,則更容易誘發三高。另外是攝入量的問題,膳食指南推薦每日禽畜肉攝入量45~70g為宜,但很多“愛肉”的朋友可能會吃更多肉類,過多肉類的攝入自然可能攝入更多熱量、膽固醇、脂肪、而過剩的油脂、膽固醇則對健康就不太友好了。



誘發高血壓的原因也有不少,雖然頻繁高油高脂的大量攝入會增加誘發高血脂的可能性,但高血脂還和遺傳因素、年齡、血管的健康程度,生活習慣、運動習慣密切相關。家族遺傳史對三高疾病的影響都較大;年齡增加血管的老化程度增加,血管更容易堆積斑塊,誘發血栓而阻塞血管;久坐久躺、生活習慣不良的人群也更容易誘發三高。總之,想要預防和改善高血壓我們要做的事情有不少。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保持適當的鍛鍊習慣,食物多樣化,肉類控制攝入量,但不要完全不吃,注意食物的烹飪方式,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服藥,很多高血壓患者拒絕服藥,但藥物的輔助治療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袁欣營養師


按照西方現代醫學解釋,血壓升高是由於血液循環通路狹窄,血液運行受阻擁擠,血管壁受壓加大的現象反應。至於由哪些因素促成這種現象,學術上有多種解釋。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攝入鈉份過多有關係,與攝入其它食物關聯未有明確一致的說法。吃入魚肉引起血壓升高沒有直接證據。不過凡事有度,吃不要過是最好的。血壓升高,要按照醫學引導去處置,服用有效自身的降壓藥。


鄧廣烈


我國高血壓發病率為27.9%,也就是說每3-4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高血壓。近幾年高血壓引發腦卒中和心梗的案例明顯上升,高血壓能引起心腦腎等靶器官受損。研究表明,我國的高血壓控制率很低,只有15.3%,這就要求我們要積極防控高血壓。

不吃魚不吃肉,血壓還居高不下是為什麼呢?首先要知道,儘管飲食因素對於高血壓患者管控血壓很重要,但是不吃魚不吃肉實際上並不會對血壓產生多大的影響,對血壓影響最大的是高鹽、高脂等飲食,反而高血壓患者適量的吃一些魚肉對血壓是有好處的,正確的攝取一些肉類也不會導致血壓上升。

因此血壓居高不下要積極尋找其他原因,血壓降不下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患者自身因素

高血壓的控制,和患者自身的飲食習慣、服藥依從性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患者肥胖、高鹽飲食、過量飲酒、抽菸、濫用藥物等情況存在,需要進行合理的干預以使得血壓達標。因為以上這些因素,都是難治性高血壓的常見的原因,如果不加以注意,恐怕血壓仍然很難達標。

患者的藥物是否聯用合理,是否足量按時按療程服用,有沒有錯誤的測量血壓,有沒有患者合併其他疾病時服用的藥物影響了降壓藥的療效,這是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不下來的一個常見原因,有些患者血壓高了就吃藥,血壓降了就停藥,這是不對的,要嚴格按照醫生知道定時定量吃藥。

三、心理情緒因素

過度的應激、緊張、焦慮、憤怒、恐懼、抑鬱等,都會導致血壓難以控制或者波動頻繁。

四、繼發性高血壓

如果高血壓反覆難以控制,就要去醫院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是否是由於其它疾病誘發的高血壓,一定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可能。

治療高血壓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患者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非藥物療法的重要性。首先是飲食上要注意低鹽低脂,補充優質蛋白,多吃蔬菜水果,戒菸限酒;其次是注意適量運動,有氧運動可以幫助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等;高血壓患者還需要注意情緒的控制,保持情緒的平穩;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定期監測血壓,出現問題及時就醫。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高血壓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