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你的“人脈”正在毀掉你!職場中,這種行為很廉價

人脈,非常具有迷惑性的一個詞。

尤其當一個人嘴裡說出“我跟XX是哥們/朋友”時,在這一刻,他就像主角一樣驕傲,像人生贏家一樣自豪。

於是,很多人工作之餘,瘋狂發展人脈,培養關係。

更有甚者,大多數90後剛入職場,就將人脈放在了第一位。

見著好友1000、2000人數增加,彷彿比銀行卡數字都讓人滿足。見著朋友圈裡土豪出國度假,彷彿如自己出國一樣開心快樂。見著集團大佬的節日祝福群發,彷彿自己已經脫離了現有階層。

如果說大多數的心靈雞湯是一碗慢性毒藥,那麼躺在朋友圈的大多數“人脈”便是絕望時給你最後一擊的致命病毒。

90後,你的“人脈”正在毀掉你!職場中,這種行為很廉價

高中時,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

後來天南海北上大學,聯繫慢慢也就不那麼密切。

記得還在上大學時,有一次高中幾個要好的同學聚會,見到他,雖然很熱情,但是感覺卻總是怪怪的。

飯桌上,我們一起聊高中時光,一起聊學校糗事,一起聊未來想法。但唯獨他格格不入,三句話裡總要有兩句帶上他在大學裡如何如何厲害,如何如何呼風喚雨。談起人脈,更是開心地滿臉潮紅,說到興起,喊出了讓飯桌冷場的一句話:在我們大一新生中,就沒有不認識我的人。

已經忘記當天是誰打得圓場,在以後的聚會中,他露面次數也是屈指可數。

90後,你的“人脈”正在毀掉你!職場中,這種行為很廉價

後來工作了一年多,幾個高中好朋友又聚在了一起。大家聊起了他。聽住在他家對門的朋友小原說,他大學畢業就開了一家廣告公司,主要做的就是承接別人的外包項目。比如有一個廣告公司拍攝廣告片的同時還要拍一個簡單的人物採訪,那這個採訪的任務就會交給他們。雖然都是零碎的小項目,甲方結款也比較慢,但自己給自己打工,總得來說還是比較自在。

好像半年前,他接到了一個網大的製作。由於過於樂觀和盲目自信,片子拍砸了。不僅是規定時間沒有製作完成,已經拍好的素材大多數也根本無法使用。最後不僅自己承擔了拍攝近一個月的各項費用,還要賠償給甲方一大筆違約金。這可愁壞了他,就算前面賺了點錢,但跟這些錢比也是杯水車薪。沒辦法,借錢吧。最後除了親戚,那些個“人脈”一共借了不到2萬塊錢,很多人甚至表情都懶得發一個。

90後,你的“人脈”正在毀掉你!職場中,這種行為很廉價

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他沒有跟我們借錢。我們合計了一下,幾個人湊了十萬塊錢讓小原給他,暫時渡過難關。第二天早上,接到了朋友的電話。

他跟我說,“兄弟,這筆錢我記下了,最快年底,保證還給你們。我現在也看開了,什麼圈子,什麼人脈,都是假的。如果你行,那你就是焦點,如果你不行,那你就是瘟神。

90後,你的“人脈”正在毀掉你!職場中,這種行為很廉價

作家哈維麥凱曾說過,建立人脈關係就是一個挖井的過程,付出的是一點點汗水,得到的是源源不斷的財富。

前者沒錯,建立人脈確實是一個挖井的過程,區別在於後者。如果是個水質良好切充沛的地段,你得到的也許是財富。但如果在一個根本不可能有地下水或者地下水已經被汙濁的位置,你再怎麼付出汗水,也都是徒勞。

作為一個剛剛步入職場的萌新,或者僅混過幾年的菜鳥,你連個可以使用的工具都沒有,就盲目的開渠挖井,你打算用什麼挖?怎麼挖?

找到領導加個好友就算是人脈了?找到客戶混個臉熟就是人脈了?

你千辛萬苦換來的聯繫方式,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他刪你,或者你刪他。你費盡力氣換來的名片,最後也都是自己或他人垃圾桶裡的一堆廢紙。

90後,你的“人脈”正在毀掉你!職場中,這種行為很廉價

在你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的情況下,你得到這些對你毫無幫助。要說用處也就是能夠安撫你那卑微的自尊心和滿足感,僅此而已。

萬丈高樓平地起,不打好地基,就不要想象著自己能夠變成空中樓閣。

那地基是什麼?怎麼打好地基?

我們先來明白一個道理。工作的目的是賺錢,賺錢的根本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你的價值。

你有了價值,有了資本,自然會有人找到你,也自然會有人願意和你合作,願意和你共事,願意和你產生聯繫。

容易被人踐踏的,是泛泛之輩。無數人想巴結的,才是優秀的人。

獲得人脈的核心,就是你的價值,也是你的地基。

當你沒有價值時,你就是個nobody,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你。

當你價值連城時,你就是焦點,任何人都想要奉承你。

90後,你的“人脈”正在毀掉你!職場中,這種行為很廉價

人脈,說白了就是你的利益鏈,每一個人都是上面的一個節點。

除了情感外,只有主節點和其他節點之前能夠產生互相滿足的反饋和足夠的利益交換時,才可以稱為一條優秀的人脈。

當你身處食品行業,你的節點中有一個農牧行業的大佬,雖然實力相當,但卻始終無法產生交集與合作。那麼最終,這個節點的人脈也只會淪為消亡。

所以,人脈不僅要有實力背書,也要講究“門當戶對”。

朋友與朋友之間,除了感情的維繫,利益上面的糾葛也必不可少。這個社會是逐利的,缺少了利益上的牽扯,多強的情感紐帶,也都禁不住時間的侵蝕。

說到這裡,我來問個問題,看文章的你:

是否還留著兒時好友的聯繫方式,還在時時聯絡維繫感情?

是否與以前無話不談的校園好友漸漸變成了一年見一次面,甚至多年一次?

是否身邊的朋友換了一撥又一撥,最開始的朋友早已經丟失?

每個人都在成長,利益鏈條也隨之改變。節點不可能是一成不變。

不要幻想著“君子之交淡如水”,你想淡如水無非就是不想別人來麻煩你。但你能做到有事情時不去麻煩別人嗎?

90後,你的“人脈”正在毀掉你!職場中,這種行為很廉價

在職場中,維護無意義的社交成了常態。最明顯的,在公司里加過的好友,換工作時都慢慢變成了點贊之交。

這並非是他人冷血無情,而是從根本上,你和他們就從未在一條利益鏈上。你們產生的交集,無非就是脆弱的同事之情和公司必要的工作。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前同事聯繫你,只有兩件事,借錢和結婚。

其實還有第三件事,就是找你幫忙。

你是設計大神,他會找你幫忙設計。

你是編程大神,他會找你請教代碼。

你是資源大神,他會找你尋求幫助。

你是銷售大神,他會找你交換心得。

......

但前提是,你是個XX大神,你要有實力,他才會有償(錢、人脈、資源等等)請你幫忙,重新審視並維護彼此,形成工作之外的利益鏈。

如果沒有實力,抱歉,借錢、結婚二選一吧。

職場新人,尤其是90後,千萬不要迷信“人脈”,這是一把雙刃劍。

在你沒有能力使用他之前,就不要嘗試把他刻意的撿起來,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多花心思在自己的技能和工作中,多把精力放在維護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愛人身上。每個人精力都有限,當你在無意義人群上浪費情感時,你反而是在冷落你最親近的人。

“斷舍離”無用的社交,才是職場中最應該做好的一門功課。

90後,你的“人脈”正在毀掉你!職場中,這種行為很廉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