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合作意向,90%的人第一步就失敗了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孔子

名目、名氣、名望,考驗的是交流者的資歷和背後的企業實力。商業交流的第一步,就是相互認識,交換名片。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名片這東西,企業資本家交流得多了就有了。”

談合作意向,90%的人第一步就失敗了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每個人及其單位就是一個“IP”。要宣傳IP,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在社交圈子上不斷交互名片。

然而這樣的方式並不很靠譜,有時候你看到別人遞過來的名片寫著“XXXX科技公司”,辦公地點在“XXX電子商務園”,心想著對方的辦公樓應該是這樣:

談合作意向,90%的人第一步就失敗了

或者是這樣:

談合作意向,90%的人第一步就失敗了

但實際上是這樣:

談合作意向,90%的人第一步就失敗了

當然啦,這是比較誇張又不正常的現象。通常商界內的交流,都是正兒八經。但在確定合作意向之前,總會磕磕碰碰,先來看兩個案例:

1、談不懂

某家乙方公司的領導帶團隊去佛山市,對某個傢俱行業的上市公司做首次拜訪,並探討合作意向。

第一次親密接觸,交換名片,商業互吹,坐而論道,三杯兩盞淡茶自然都是標配!

談合作意向,90%的人第一步就失敗了

上市公司的總經理歐總負責接待,他是一位中年健(you)碩(ni)大叔,穿淡藍色襯衣,黝黑又紋線分明的臉看起來非常社會,但就算他身上紋了小豬佩奇,那待人接物的真誠卻非常有感染力。

談合作意向,90%的人第一步就失敗了

歐總一邊沏茶,一邊認真傾聽乙方公司的陳述,似乎在不斷咀嚼談話內容。等到乙方公司侃侃而談2小時以後,歐總拿起對方的名片,緩緩問道:“其實聽了那麼久,我還是不太懂你們的業務方向。所謂隔行如隔山.......”

當時乙方公司的領導幾乎是把公司所有履歷都背了一遍。

2、談不攏

溫晨是某美妝企業的創始人,她在電商+美妝行業打拼了十年,目前旗下有好幾個自產自銷的品牌,發展到現在擁有上萬個一級代理商,還有幾百個合夥人。

最近溫晨又成立了一個業務部門,專攻微商市場。然而一個月的撒網布局,溫晨發現業務部門出去市場交流的口徑總是不那麼統一,尤其是不懂得如何口頭包裝自己的企業。

跑業務最關鍵就是快速精準又全面地展現自己的優勢。現實是,遞交名片後,每個業務員的表達水平參差不齊,而且一個說不好,就可能給客戶留下負面印象,以為是不正規的企業。

談合作意向,90%的人第一步就失敗了

記憶力強的業務員,把公司所有產品以及專利說一遍,但時間精力成本投入會比較大。溫晨在想,究竟有沒有可以一步到位,快速讓客戶容易瞭解自己的平臺優勢呢?

以上的2個故事,本質只有1個:信息不對稱。

第一個案例,兩家企業領導談合作意向,雙方都要知根知底,可偏偏談了幾個小時,收效甚微。第二個案例,小晨的潛在客戶不瞭解小晨的公司產品,還有正規的產權認證,業務員需有可靠的方式加強客戶的正面印象。

當下的社會並不缺乏交流,尤其是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但是“篩選可靠信息,完美解決信息不對稱,有效地進行交流”仍然是待解決的課題。

從前科技不發達,第一印象全靠交換紙質名片,但對於雙方來說,會有大量信息缺失。例如同樣是電子商務,有些人是走微商城,有些人是電商城,紙質名片上未必能體現。

再往後電腦普及,企業相互瞭解通過發送公司簡介的PPT等格式的文件,但體驗卻很一般,有時候100多頁PPT,把公司包裝得再完美,很可能對方只看重其中一兩頁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