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上二年級,老師說他太老實了,有些內向,我該怎樣讓他活潑些?

李老師的教育日記


父母的性格也會影響孩子性格,多與外界接觸,報興趣班找個活躍的老師,親子活動多互動。


太陽花79710272


內向老實也不一定不好。

最關鍵的可能是,他要有自己的想法,做一個內向有個性的人也不錯。

但是如果老實到被同學欺負,就需要家長引導了。

還有,一個孩子的性格,多半也是跟家庭環境有關,父母是不是性格開朗呢?

我和我老公都是有點內向的人,我孩子就不是那麼的外放。

但是我們在家裡很自由,內向中透著幽默,我們在家,和孩子一起打打鬧鬧,讓孩子充分釋放自己。

她在學校在外面,表現的特別守規矩,很聽老師的話,但她也有很多同學是她的朋友,不必太過張揚,做特別的自己就好。

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內向,尊重他的性格,在家陪孩子一起玩耍釋放,他在家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才有力量面對外界的事物。

一個嚴肅的家長很難培養出活潑的孩子,所以家長先從改變自己做起,去影響孩子。

祝福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成長。[祈禱]



沉默島主


通常,尤其是低年級,老師還是比較喜歡文靜一些的學生。因為他們不會調皮搗蛋、不會影響課堂和校園秩序。

既然老師反映孩子“太老實“”內向”,那麼應該是孩子課堂表現不太積極,或者和同學互動不太活躍,已經超出了“文靜”的範疇。

雖說性格內向並不是什麼壞事,但也不能太過極端,否則是要出問題的。

多帶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吧,鼓勵他參加一些表演性質的活動、遊戲或者特長班。

並且,這事兒得慢慢來,尤其一開始不能因為孩子的抗拒和羞怯而訓斥他——這隻會讓他更加逃避。

對於羞怯的孩子,最好的培養方式還是鼓勵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難免有困惑。歡迎關注@為父筆記 ,一起交流,一起成長。

為父筆記


我認為孩子內向多是父母忙缺少於孩子溝通完成的,或者對孩子命令太多,少不如意就隨意打罵造成的。

改變他的辦法就是父母平時多陪他,與他多交流,多帶他出去走走,如購物,旅遊等,逐漸就改變過來了。有機會鼓勵他多展示自己,如在家弄個卡拉OK,讓他唱唱歌,家庭成員過生日,讓他發言講兩句,等等。記住改變孩子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要自然引導。忌天天把他的缺點掛在嘴上,責罵他,簡單粗暴地要求他改變。簡單來說,多與他聊天。


鄉村樹


內向是一件壞事兒嗎?

內向和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它只代表我們對所處環境的喜好不同。

對於外向者如魚得水的場所,對於內向者來說,並不是他們最自在的環境。

如果就用魚和水這個比喻,把外向者比喻成用腮呼吸的魚 ,他們在水裡是自在快活的。

而內向者,那就好像用肺呼吸的海豹,它也可以游泳,但它總是要去水面上換氣,還要去岸上曬太陽。

外向者在熱鬧的環境中,社交的時候是為了補充自己的心理能量,它們在這樣的環境裡是最開心的。

而內向者在安靜和獨處的時候同樣是為了補充自己的心理能量,它們在家裡思考一些有趣的問題,看看書,畫會畫,跟自己獨處,這是它們最開心的時刻。

1.內向不是孤僻、不合群

他們也喜歡偶爾參加集體活動。只是他們在某些集體環境下會更自在,在另外一些集體環境下,會更不自在。內向者,普遍更喜歡小範圍,尤其是一對一的交流,因為他們覺得一對一才能有機會深入瞭解一個人,才能聊到很意思的話題,所以,內向者在小的群體裡會比較high。

在更大的集體活動中,其實也有內向者比較舒服和擅長的。比如,

如果大家有一個想要共同達成的目標,大家的眼睛都看向目標,每個人都為了這個目標去做貢獻。這個時候,內向者是可以在群體中很自在的。比如參加一個拔河比賽、合唱大賽這種大家一起做事兒的感覺,內向者是非常喜歡的。

內向者享受人群的方式也跟外向者不同。

怎麼享受人群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就像享受奶茶,是要加糖還是加鹽?各人有各人的享受法。

外向者經常會誤會,內向者不愛說話就是不開心,就是不合群。其實不是的。只是我們對合群看法和定義不太一樣。

2.內向者更喜歡聽別人說,是一個積極的傾聽者

內向者更喜歡聽別人說,除非聊到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話題,他會滔滔不絕說個沒完。否則,他都更喜歡在角落裡靜靜的聽大家說什麼,看別人鬧來鬧去,開玩笑,這個是內向者享受群體的方式。

3.內向者並不是不受歡迎

內向的人是不是就不容易受歡迎?內向的人跟外向的人一樣,也可能受歡迎,也可能不受歡迎。受歡迎與否與內向性格還是外向性格沒有關係。

我這個人從小就很內向,也不說話,也不主動交朋友。但是每次都有人過來,要跟我做最好的朋友。

一個人的心態越是開放,就越容易受歡迎。我們都討厭只顧自己的自私鬼。一個內向者可以很善於傾聽,很歡迎別人講他們的故事,並他朋友的故事放進心裡,這樣內向者也可以很受歡迎。

同樣,外向者如果願意去了解自己的好朋友最喜歡玩兒什麼遊戲,然後陪他一起玩兒,一起鬧,這樣的人也當然很受歡迎。

所以說受歡迎與否,並不是看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而是要看他的心是開放的還是關閉的,是隻想著自己,還是會替別人考慮。

如何讓孩子更外向一些呢?

1.無條件的接納,積極認可肯定孩子的內向性格

別讓錯誤的養育把內向孩子的優勢變成問題。

2.幫助內向孩子尋找更多的舒適圈子

可以幫孩子多報名參加一些興趣小組,把他放在對的圈子裡,沒準兒有一個圈子,就是你的內向孩子更適合更享受的圈子。

3.讓內向孩子跟比他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接觸

內向者的朋友通常都比自己年齡大一些,這樣他們可以從 長者身上吸取到很多能量,會比較開心。

總之,內向有內向的優勢,外向有外向的特點,最關鍵的是幫助內向孩子做自己,順其自然,而不是要求他們變得外向。


易彤A


說孩子老實,其實是說孩子太安靜!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不要刻意去改變,去改變反而是害孩子。安靜有安靜的優點,安靜的孩子會主動、自我去思考。好動所謂活潑的孩子反而做事情粗枝大葉,不能夠去思考。



龍龍的爸爸


這種情況你得多方面下手,趁他還小,你多陪陪孩子,嘗試著和他做朋友,不要和他喊叫,時間常了,你會發現他會和你說心裡話,你根據他的想法,針對性的和他溝通,解開他心裡的各種顧慮,帶他學學語言方面的鍛鍊,比如口才課就很好,聲樂課,不建議學樂器,你試試吧!希望能幫到你!


70後的我的生活


給孩子報體育特長班,那些競技類的項目可以培養孩子的膽量和毅力。

強壯的身體會給孩子帶來自信和無所畏懼的精神!

這是人和動物都具有的本能!運動~

會讓孩子身體靈活,頭腦聰明。

平時家長要多肯定,適當的表揚孩子的一些行為。


美術程老師


孩子內向有遺傳因素也有環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無法改變遺傳基因,但可以改善環境,轉變教育方式。

首先說說環境,內向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家庭氛圍比較緊張,如父母過於嚴厲,對孩子容易呵斥;父母過於忙碌,無暇顧及孩子;家裡人少,孩子缺少玩伴;周邊與其同齡孩子少,無人與他玩耍或者父母根本不愛將孩子帶出去玩等等。如果屬於這裡面的某一類,父母就要有意去改變,幫孩子多往外面帶一帶,如人多的商場、超市、遊樂場等,讓孩子與其他同齡人交流,或者多去朋友家做客,與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等,當然如果最初孩子做不到這些,也可以找孩子喜歡的小夥伴,讓他們到自家玩,在熟悉的地方,您的孩子更能放的開。

其次說說教育方式,父母管束過於嚴厲或者父母放手不管都可能讓孩子覺得缺乏關愛而變得內向,所以父母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愛,多與孩子交流,互通內心想法,讓孩子感受到愛。充分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表揚孩子,要不吝惜讚美之詞;多和孩子談心,滿足他的合理要求,讓孩子體驗到被尊重被認可的感覺;鼓勵孩子幫父母做點家務,做得好給孩子物質獎勵或精神上的回報,因為孩子是二年級學生,還可以和老師交流,請老師配合一起教育。

總之,關愛、讚美會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與人交流會讓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有了這些,孩子會慢慢從內向走向外向,趕快試試吧!😊


清清老師教數學


鼓勵他出頭露面,主要是膽子小。在眾人面前講話,表演先練膽。多往公共場合帶領見世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