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考更重要的是大學畢業後如何就業,您認可這個觀點嗎?

逍遙自在王老師


現在學歷是一方面,主要看你有沒有能力。無論什麼職業沒能力什麼什麼也做不了


習慣devil


首先,感謝大家能夠仔細閱讀我的觀點。我的觀點:不是很贊同這個觀點。拿我親身經歷來說一下吧,我是2014年大學畢業的,高考那會我總覺得能力比學歷更重要,而且家裡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因為再我們村上,有幾個大專畢業,但是工資倍高的人。所以那會我就覺得隨便考一下,弄個大專就行了,當然我成績也不好,所以更讓我堅定的認為,能力比學歷重要。因為當初喜歡機械,所以就選擇了濟南某大學機械專業。大專是3年,在校2年,實習1年,13年去實習,去的是山東濰坊某農裝事業本部,我們分配到塗裝車間,正好趕上新塗裝車間成立,我就報考了車間的現場管理員一職,幸運的是,被車間錄用了,這樣我就成為那批實習生裡第一個靠自己進入辦公室的學生,滿打滿算,我再車間幹了3個月,待遇比一線好的多的多,14年6月實習期結束,我的工資一個月4-5k,我也就辭職了,理由是,天天開會沒事幹,覺得無聊……後來去了蘇州,找了份工作,算是和自己的專業比較接近了,做模具設計,剛好對我口,我是比較喜歡畫圖的,哦,忘了一段,再濰坊辭職以後,我回自己大學擔任了一段時間實訓老師,也就是留校,說了你們可能不信,留校就是我的專業課老師,覺得我畫圖能力很好,相中了我,所以打電話讓我去,我就這樣稀裡糊塗留校了,留校的那段日子很無聊,每天重複一樣的課程,所以後來辭職了,當然也有一半原因是薪資太低,3k左右……接著說去蘇州,第一次求職,第一次面試,我的想法正好和老闆想一塊了,工資多少都沒談,就這麼入職了,實習期過後3000的工資拿了差不多半年,最後到了7k左右,做了兩年,17年辭職了,原因還是沒事幹……兩年裡做了設計,營業,生產主管,也跟老闆跑了很多地方,參加了不少培訓,辦過幾次展會。回家後就自己創業……回顧整個歷程,為什麼現在我不贊成說後面就業比高考重要,因為我覺得高考也很重要,還是那句話,高考就是個敲門磚,有個好學歷你有資格去競爭好的崗位和待遇,至於能不能競爭上,那才是你的能力問題了。高考就類似考駕照,一般人考個c1夠了,好比大專,如果你有能力就考個A1,好比研究生,你覺得待遇能一樣麼?你說我我是c1我有能力開大客,是,也許你可以開的很好,但是不一定有人錄用你……所以,我們在步入參加工作的階段,還是盡力把自己的學習抓好,爭取考個好學歷。先別輸在學歷上,等你去求職,你就知道學歷的重要了!所以無論什麼時候,請一定放眼未來,做好當下事。這才是最理智的辦法。



大利的農村生活


比高考還重要的當然是大學畢業後的如何就業。


學生參加高考,上大學,其實都是一個目的,為將來走上社會做準備,學習工作的技能。因此,在填志願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到將來的就業問題。甚至不是在高三填志願的時候,而是在高一選科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這些問題了。

比如,很多人會喜歡文科,其實不是喜歡,而是文科比理科好學,但能不能學文科,要看你今後的就業打算的。我今天看到有位家長好像已經很慌張了,說自己家孩子讀的是文科,成績一般,現在高三,快要高考,不知道填什麼志願好。


這種還是好的,有些人到填志願的時候還不知道就業的重要性。比如,985大學好,為了上985大學,調劑到一個類似生物、化學這樣的學科,到找工作的時候,就很後悔,不如讀個差一些的211大學裡的好專業。


志願填得好,能少走很多彎路。

比如,有些人本科畢業是要讀研的,那麼應該儘量讀985、211或者雙一流的學校,因為這些學校的推免保研率比較高。有些雙非學校在高校排行榜上不錯,而且就業也還不錯,但每年升學讀研的人不多的話,也是要慎選。

有些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覺得自己在數理化方面有天賦,考了物理或者化學,等讀博的時候痛不欲生,壓力巨大,因為家庭沒有力量和耐心來等待你慢慢讀書或者做研究。

有些很不錯學校的畢業生,出來費勁心思考公務員,考進警察的行業。既然如此,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考警校呢?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分比較低,浪費了自己的高分,其實高分學生進去才是如魚得水,拿獎學金,當優秀學員,出來工作隨便找。而如果上了普通大學再去考的話,難度比當年高考的難度還大。

除了填志願,還必須要注意大學的平時學習和實踐。很早以前的一句話: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在現在的時代已經行不通了。最關鍵的就是大學生非常多,每年畢業800多萬大學生去搶就業市場上的飯碗,不足夠優秀找不到好工作。這個優秀就需要在大學裡上好每門課,獲得好的績點,還需要一定量的實踐,全方面鍛鍊自己。


所以,大家考上大學可千萬不能鬆懈啊,這可關係著你能不能找到好工作的關鍵。


五道口的顏學姐


本人是基層行政人員,這幾年孩子也到了就業找工作的時候,也時常為孩子的就業問題而著急上火。因此,借題主的問題,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現在的高考,對於將要參加高考的學子和家長來說,肯定還是感覺是人生第一件大事,這當然是對的。對於爭取考一個好大學、滿意專業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或許是我的孩子早己經過了這個坎吧,現在回過頭來看,高考確實是重要的,要考個好大學依然是很難;在錄取率己到達80%-90%的今天,如果只想有個大學可以上,其實己經是一個極為稀鬆平常的事兒。這時候如果還考不上一個大學,只能說明,本人是標標準準的學渣,根本連一個合格的高中生都算不上。須知,就在前幾年,初中畢業生升高中的比例也僅僅只有50%左右,比考大學難多了。

比高考更重要的是大學畢業後如何就業,這話肯定是對的。記得前幾年有一位地方領導說過:羊皮換碗,饃饃落點。意思是人的一切活動,最終目的還是要落到吃飯穿衣上,是為了生活。大學生當然也不例外。上985、211大學也好,上普通二本、三本大學也罷,甚至是專科學校,最終還是為了以後能找個工作,掙錢養活自己,進而成家立業而已。從這個角度說,如何就業就更為重要,更具有實質性的意義。現在社會生活中的人,都是極為現實的。國考、省考以及大型國有企業招工往往擠破頭,很多人敗下陣來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於是,沒有考取人們心目中的好崗位的大學生們,就只能選擇到私人企業、地方小企業棲身,什麼臨時工、勞務派遣工、外包工也就不再嫌棄,黨政機關招勞務派遣工、輔警之類的非編制人員,依然會比較搶手,甚至還得走一下門路什麼的。

因此,現在的大學生走上社會,其實也就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而己,和沙漠中的沙粒並沒有本質的不同。如果綜合素質不太好,又缺少那麼一點兒運氣的話,大概也就只能在社會這個大系統中苦掙苦熬一輩子了。畢竟現在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太多了,要想每一個人都各得其所、心滿意足,絕對是沒有任何可能性的。

我這麼說,並沒有否認考上好大學,畢業之後通過各種方式可以獲得比較好的就業崗位的意思。毫無疑問,考上好大學,是獲得好的就業崗位的一個基礎條件,但絕對不是充分必要條件。考上不太好的大學,也不是沒有獲得好工作的機會。畢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的、多角度的,數量也是很大的。也就是說:考上好大學,依然還是應該努力追求的人生第一個目標。

如果把考大學看做人生道路的第一個關鍵的話,那就業無疑就是第二個關鍵。就業比考大學更具有實質意義,對人生的影響更大,當然也更為艱難。


水波不興3291


現在就業究竟有多難?我們來看看新增就業數據:

2019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7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6.3%。形勢喜人,但這並不是一個很難的目標。再來看看失業率,2019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與2018年相比,明顯是增加的。

僅從以上數據看,就業形勢並不那麼嚴峻。不過,2013年,中央分析經濟形勢時指出,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如今的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豈不是反著來?GDP增速每減少1個百分點,將造成100多萬崗位的丟失?

當前,“穩就業”已成為國家頭等大事,比如中央提出“六穩”,其中”穩就業“居於首位。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並列。

2020年研究生考試剛結束沒多久,今年的報考人數簡直爆棚,達到341萬人,可謂是“最難考研年”。

過去十幾年,考研人數基本上是緩緩上漲,而近三年則可以用“漲勢兇猛”來形容,從2018年的238萬竄到了2020年的341萬,兩年時間猛漲103萬。研究生錄取人數沒有大漲,報考人數卻猛漲,這是為何?2019年,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過一項調查,其中71.4%的受訪者承認自己考研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傾向。可見,為了避開“最難就業季”而考研的人並不少。我國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一直是考研主力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考研率超過60%,甚至高達70%、80%,而這些院校的辦學定位本應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和應用型人才。

實際上,不少院校追求考研成功率,將考研演變為應試考研,圍繞考研組織教學,非考研科目課程教學邊緣化,以此來提高就業率(考上研究生人數也作為就業人數)。這導致在這些院校,考研就變為絕大多數學生的選擇。但即使能考上,他們的學術素養也令人擔憂;若考不上研究生,則會遇到就業難的問題。最後,考研熱和就業難在這些院校最為突出。因此,當前的考研熱有諸多不理性成分,考研熱是大學生就業難,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為導向辦學,社會存在的“學歷情結”幾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發展,過去賺錢的機會很多,甚至還有躺賺的機會。如今賺錢更難了,但實際上崗位需求並沒有大幅減少。比如服務業始終缺人,製造業也缺人,只不過缺的是技術性人才。因為現實的工作與大家心中的期許有一定差距,造成不少人寧願待業和觀望,也不願委屈自己去工作。但2020年會有更多人調整心態,直面現實。

而且未來3-5年,就業形勢會發生一些調整。

之前很多人抱怨996,抱怨歸抱怨,但當下的知識付費還是很火熱,我們都知道要通過學習去提升自己。這既有助於個人的躍遷,也有助於填補社會高端崗位的缺口。同時,國家層面對職業教育也很重視,2019年,國家教育部提出高職(大專)院校擴招100萬的政策,中等職業學校將設國家獎學金,許多大學開設了技能教育、職業教育相關課程,包括社會上也開辦了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班。如此種種都有助於提升勞動者素質,相信在未來3-5年,中國會慢慢完成勞動力結構的轉型升級。

此外,新就業形態這方面也很值得關注。雖然互聯網和自動化消滅了一些崗位,但科技發展和新的消費需求也催生了許多新崗位。1月3日,人社部擬發佈包括網約配送員、供應鏈管理員、無人機裝調工等16個新職業。新崗位的誕生將填補舊崗位被取代後產生的空缺,從而更好地保障就業。

這是2019年,人社部第三次發佈新職業信息,此次發佈的網約配送員、人工智能訓練師、全媒體運營師、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等,均為隨著互聯網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應運而生的新職業。


逍遙自在王老師


如果說大學畢業後的就業選擇要重於高考的話,那我寧願說,還不如高中畢業後直接到社會去歷練更好。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最好站在當下和未來發展的角度去探討更為公平。

無論是選擇專業還是選擇職業,跟個人的學習態度和個人規劃離不開的。

但有一點必須說明,無論是考大學還是找工作,人都需要全力以赴才是正道。

我們未來的教育制度和體系會發生一定的變革,這是社會的不斷髮展,和國人對教育的要求更高所導致的。

比起十年前,現在的學生擁有更好的資源,見過更多的世面,擁有更寬的眼界,當然也會有有更多的選擇,未來就更會如此。

高考的激烈競爭是有目共睹的,我們要看重高考,成熟對待高考,這是對我們的學習力,自制力的第一關考核。

高考重要嗎,學歷重要嗎?很多成功人士說:“沒那麼重要。”的確,對於他們那個時代重要也沒那麼重要。他們那個時代,大國企是鐵飯碗,學歷是敲門磚,他們那個時代,可以沒有很高的學歷,可以不是985,211的大學畢業,只要足夠有頭腦,就能獲得一定的成就。

未來,高考也是重要或不重要的,我們身邊將會出現更多的優秀者,而高考,會從這些優秀者選拔出一批佼佼者,他們見過了足夠的世面,他們會擁有更多的選擇。

高考也可以是不重要的,他們出生就擁有足夠的資源,他們跟我們一起上課,考試,玩耍,等到高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人家的國籍可以不用高考。

最好不要糾結於哪個選擇更重要,哪個選擇都很重要,我們要著重於自身的思考,你的夢想是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沒有想好,就去充分體驗,多去和身邊那些優秀的人,有一定閱歷的人交流、溝通、學習,決定好了就全力以赴的去執行,不管是什麼樣的選擇相信你都會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


思維研究社


我非常認可這個觀點。高考成績決定了我們以後要讀的大學,我們的專業。大學畢業後的就業決定了我們後半生的事業、發展前途。

01

高考是我們種下的“因”,就業是我們收穫的“果”

我們都相信一句話 : “高考改變命運!”高考是最公平的,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成績好,就能如願考上心儀的大學,選喜歡的專業!而我們所讀的大學和專業決定著我們以後要選擇的工作。

大部分人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都會考慮以後的就業問題,一些冷門、不好找工作的專業家長都不會讓孩子填。

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沒有畢業就已經有很多企業來簽了,而冷門專業的學生則是考慮考研或者跨專業找工作。

大學專業好,學得好,找工作就容易,反之則難,所以我認為大學與就業是因果關係。


02

如今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找工作困難

因為很多大學都擴招,所以有人都說現在的大學越來越好考了,大學生也越來越多。不僅是普通大學的大學生找工作難,名牌大學出來的學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

我覺得找工作比考大學還要難。面對高考,我們只需要好好學習,而找工作就不同了,企業需要我們在學校表現優異,有工作經驗,還要適應職場。

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都在增多,有的崗位招不到人,而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有工作的人是肯定體會不到這種壓力。

我找工作的時候去面試過十幾家企業,大部分都以我沒有工作經驗而拒絕了我,願意僱我的企業,發展前景又不好,我投了很多簡歷,但是都石沉大海。那段時間覺得自己很失敗,那麼多崗位,卻沒有一個適合我,我變得否定自己,不自信。



找工作的那段時間比高考更考驗人,我們所面臨的壓力更多更大。

03

考上大學是第一步,找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到現在還天真的以為考上大學就高枕無憂了,殊不知這才是邁入人生的第一步。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有自己的理念。很多大學生一開始都想進去學生會,認為這對找工作會有所幫助,但是有些企業偏偏就不要在學生會任過職的學生。我們有權利選擇企業,同樣企業也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人才。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去迎合企業的喜好。

找工作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薪資、企業的發展前景,自己的發展前景,自己能否適合這份工作,能不能適應社會,適應與同事之間的競爭。

俗話說 :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需要深思熟慮,畢竟這決定了我們以後的人生。

每個人的第一份工作都很重要,比高考還要重要。

總結 :

大學畢業以後的找工作是對每個大學生的考驗,有的大學生認為“畢業即失業”。我認為畢業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學生大三就實習了,畢業以後就可以正式簽約了,而有的大學生還在迷茫著畢業以後該怎麼就業。

在我看來,畢業以後如何就業確實比高考更加重要。



任任的教育觀


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能力比分數重要和實用的多了。大學生絕對不能紙上談兵,否則是誤國誤民誤己!

1

高分考上大學的孩子不會擠自己牙膏和洗襪子。當你看見這樣的新聞報道時候,心情一定是不平靜的吧。確確實實我們的孩子是考上理想的大學了,但是他的生活能力是讓人堪憂了,將來作為一個成年人,連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好,如何開展自己的工作?父母也不可能跟他一輩子吧。

對策:

父母不應該對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顧得面面俱到,實際上,他獨立的洗漱(包括自己洗衣服)並不會耽誤幾分鐘的學習時間,分數不會是萬能鑰匙🔑的,在要求分數的同時,家長們更應該早早地鍛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因為分數不可能變成他生活的技能。

2

大學畢業了,成績優秀,可就是沒有單位肯接收他。

這樣的局面一定是孩子的書呆子氣太濃了,他一肚子的知識,無法及時轉變成工作的能力,看來是被自己的學識給耽誤了。

上大學當然要珍惜時間,好好鑽研自己的專業,但是我們再也不能像中學時代那樣,一心投地的學習了,我們要去參加社團活動,要早一點、多一點去體驗社會生活,去做個促銷,去當個家教,一方面,可以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在畢業之前真實的體會到社會生活,真實的環境是怎麼樣的?從而反省:我當下最應該做什麼才能在未來更好的適應它。用自己真實的體驗來確定,在不久的未來,自己必須要做出的改變,這是一種主動地以自己的轉變來適應實實在在的生活的萬變,無論是對自己對家人還是對工作的單位都是極其有益處的成長。

策略:

從大一一入學,就選自己夢寐以求的社團積極參與其中,一來圓夢,大學裡不像高中,有的是時間和機會,二來走進夢想內裡,看看它是不是全部是你想象。我想每個人都一定會有驚喜的新認識和隨之而來的正向轉變的。

如果你願意挑戰自己,試一試看,自己可否能解決自己的生活費?去校園裡的超市或食堂勤工儉學吧,不要羨慕其他同學吃喝玩樂,四年後你的收穫和成長,是他們根本沒法比的哦!

3

上大學前,多聽聽家中長輩、老師們和過來人的大學生們的意見和建議,關於如何正確而有意義地度過自己的大學時光,你能做到心中有數,絲毫不偏離正確的大方向。

在大學生活中遇到了困惑,能及時跟高中老師或大學老師細緻溝通,做到不盲目跟風,保持自我,還不荒廢學業。

實際工作崗位,肯定跟學習專業之間是有所不同的,學習的過程中要多注意專業的實操性。

反正,不論如何,我們作為大學生,必須心中有一個信念:當下所學一定要在將來學以致用!無論工作與專業對不對口,都需要保證學以致用。


Julia平常心


非常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分析這個問題所涵蓋的內在邏輯關係,高考是為了能上大學,上完大學是為了找工作就業,說到這裡就要一分為二啦,高考考的不好,意味著大學畢業起點稍差,能找到的工作相對就不太理想。高考考的好,比如985,211院校,就業基本不愁,只是看你這麼選擇!

到這裡只是一半,接著往下看!

再一個就是“如何就業”這個問法,涵蓋的東西比較豐富,字面上看,怎麼找工作並不難,其次就是,怎麼樣就好業,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如何讓自己快速成長!這才是比較難的。

問題分析清楚了,再去做一個選擇就很簡單了,沒有高考是不行的,但是大學畢業以後就業不好也就否定了高考的價值。

站在我的角度來講,高考是最起碼的,是基礎,沒有高考何談就業!只不過說在上大學期間就要逐步做好人生規劃,認清楚自己,發掘自己的優勢!


薰燻老師


同意觀點,人,不能只看眼前的一步,要看到人生的後面好幾步,以為考上好大學就高枕無憂了?畢業時會有一批單位求這你上班,醒醒吧,大學裡學的東西只是基礎,再優秀的學校裡也是隻有理論,老師帶著實習的那點工作真的是開玩笑一樣,所以,工作才是決定你今後生活質量的事情,決定你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盡孝道的事情,所以,高考只是你人生的敲門磚,好大學畢業,你的就業門檻會高些,不至於只能找一些不入流的公司,大學畢業的那一刻起,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