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歷史劇之《走向共和》;言短意長,值得深思

堂堂華夏,源遠流長,今雖崛起,路還漫長。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永不過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願諸君共勉!

1.這做事也罷,當官也罷,只要有關人事,千萬不能搞一錘子的買賣,不能過河就拆橋。你得老想著還有下一次,只要有能力,就要架橋鋪路。不然,那就是短視

2.豬原本生活在山林裡邊,他很自由,後來貪圖享受了,任憑別人把他們關在豬圈裡,他以為他會很幸福,可結果卻是任人宰割!

3.背叛一個人和背叛自己的政治道德是兩回事,咱們搞的是政治,跟老百姓的道德那是兩碼事,那些個俗人的道德觀念,何足論哉。在政治圈子裡,就沒有個人道德,團體的利益高於一切,對咱們來說,就是國家利益。

4.四書五經,開篇便是中庸,因為高明莫過中庸,那是做人做事的根基呀……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理想,有抱負,要進取不解,但儒家之經典中庸,卻融入了道家的精神,這又是何以然啊?是因為辦事難啊,你光是一個勁的冒進,撞了南牆不回頭,這死了也於事無補。所以還要有點出世的道家精神,所謂,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情。志存高遠,卻又不拘泥於眼前的小事雜事亂事,這才能以坦蕩的胸懷幹成大事,這才是中庸。

5.身懷利器,殺心自起……讓若有了生殺之權,就嗜殺無忌,有了行政之權就作威作福,有了度支之權就為己斂財。甚至有一點小小的權力,比如說縣衙的差役,收稅的小吏,官員的隨從,如果把權力都用的無所不用其極,那真的是國將不國啊……一個當權者有了權力,第一要緊的什麼?不是運用權力,不是濫用權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權力慾啊。

中國四大歷史劇之《走向共和》;言短意長,值得深思


6.財也大,產也大,子孫後代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笑獨行注:此乃醇親王奕譞傳世對聯家訓之上聯,下聯為: 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微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兩國力量相當,外交就是力量;兩國力量懸殊,力量就是外交。

7.做人辦事往往都是公私兼顧,從來就沒有什麼純粹的事情。天下為公,說說罷了,哪裡真有這麼回事?!

8.這法律啊,從來都鬥不過權力。這法呀,是有權人定的。今天定了這個法,明天呢,又定另一個法,用這個法去反對那個法。你說,這是權大還是法大啊?

9.一旦你面向公眾,面向法律,你過去的一個錯誤就會變成一大堆錯誤,過去的一個麻煩就會變成一大堆麻煩。一旦出手,你的一招一式一定要有章有法。

10.沒有什麼人可以不被收買,任何人都有一場大賭局,都有要害。老虎要是餵飽了,比貓還聽話。


中國四大歷史劇之《走向共和》;言短意長,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