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美女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

昨天在悟空問答上論述一箇中西文化差異的問題。當時有一個看法就是西方文化重物質,東方文化重道德。今天早上讀韓愈的《師說》,又得到了印證。這位道濟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學家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他這句話,明顯的是看不起手工作業者和技術能手。這句話就證明了中國古代士大夫重道德思想重做人道理,但是不重物質不重自然科學的一個生動的表述。

一句話,就是咱中國人喜歡治心之術,西方人喜歡手工活。

在《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裡,清末宰相徐桐搖晃著他那顆理學大師的頭顱,洋洋得意的說,:“讀書就是人才,讀好書是俊才,讀好書做人功夫又是一流的,那就是大才”。坐在下首即將赴任的主考官們,滿眼崇拜地瞧著這位頭髮鬍鬚純白的帝師的高談闊論。

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徐桐的這些話代表了當時的潮流,甚至代表著我們漫長的封建社會的主流。用這樣的思想去引導發掘人才,真不能想象那個世界是什麼樣的。

幾百年前西方文藝復興的餘韻仍在,轟轟烈烈的明治維新加速推進日本的經濟發展,卯足了勁的歐洲列強正在咬著牙奔跑。而我們,那個老大帝國裡,學生搖頭晃腦之乎者也,老師正襟危坐恪守道德。當然了,我們也有祖沖之,也有沈括,但卻構不成主流。

走在街上,見一個面容姣好,身材修長,打扮入時的少婦就著手機屏幕攬鏡自照,以檢查儀容是否完好。我當時剛剛悟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心中難免有點沾沾自喜,看到她這個樣子,我就心中好笑,同時覺得我內心之富足比之於她的外表好看更勝一籌,便不自覺感覺很高大起來了。但我突然又想,我這種想法是不是和徐桐那樣的想法是一樣的——只是過份重視內在修為,而不考慮和外邊的世界如何保持聯繫。而這位女子的行為是不是就像西方列強初起時的樣子呢?她也許是找到了一個好工作,所以才想著把形象弄的好一點,能獲得面試官的認可?也許她是準備去送孩子,給老師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想到此處,我又茫然了。之前的沾沾自喜已經不翼而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