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什麼時候追肥合適?

劉文化74877757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籽粒主要用於加工成麵粉,是製作各種食品的原材料,主要供人食用,屬於細糧之一。種植面積僅次於我國的,水稻面積。小麥在山海關以北,大多種植春小麥。山海關以南,種植冬小麥為主。



現在正值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完春節冬閒了一陣的人們,就要開始忙碌起來,到春耕臨近,各地農民用戶都開始購買化肥,對小麥開始陸續的進行施肥管理,那麼在給冬小麥追肥時,為了今年小麥高產,不少農民用戶諮詢小麥春季要不要追肥,怎麼追肥,追什麼肥,追多少肥等相關問題,我們一起來學下吧:



小麥春季要不要追肥

1、根據小麥長勢追肥   年後的小麥長勢,有高有低,不可統一管理,假如小麥長勢較低,追肥的話,促進正常生長,讓其長到適宜的高度,如果本來長勢就旺,這時候在大量追肥的話,會導致旺長,後期易倒伏,造成減產就不好了。

2、根據土壤墒情追肥   經常種地的朋友都知道,肥料追到地裡面後,如果墒情不好,則效果大打折扣,一般都是在土壤墒情還可以的情況下,進行追肥,會使肥料的效果發揮出來,促進小麥的正常生長。

3、根據田間保水保肥能力追肥   每塊地的保水保肥能力是不一樣的,要根據往年的情況進行判斷,如果你這塊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較差,則在年後追肥的時候,要多加量,相反,如果保水保肥能力較強,可以適當的減少追肥量,因為,追肥過多,也會出現燒苗現象,就得不償失了。

4、根據麥苗情況追肥   年後小麥返青期時,可以到地裡看看,有些是綠油油的一片,有的則是一片一片發黃的情況,這種情況下,追肥也是不一樣的,發黃的地塊,追肥自然的要相對多一些,而正常生長的田塊,按照每畝10-12公斤就可以了(這裡說的是追施尿素)。



小麥什麼時候追肥好

針對小麥返青期的正常苗,就在小麥起身期追了一次氮肥,用的是一袋碳銨合每畝50公斤,在施用方法上,採用開溝施肥,復土掩埋結合耬麥並澆水的方法。

其二,山東濱州的一位農民種的8畝早播麥,年前基肥中施氮肥偏多,年後旺苗有少部分死苗現象。 他在春季施了兩次追肥,頭一次是返青期施尿素8公斤/畝,結合耬麥,並扒開凍死的葉片加強土壤通氣,同時少量澆水,促進年後生根分櫱。 第二次追肥是在小麥長到倒二葉時期,施尿素12公斤/畝,並澆水。

其三,種的2畝晚播強筋品種的小麥,開春時為正常苗,在3月底起身期追尿素15公斤/畝,用的是畜力播肥,施入土中2寸深,復土後澆中水,到5月初小麥抽穗揚花初期又追施尿素5公斤/畝,當年獲得了產量較高品質較優的結果。 小麥春季追什麼肥 春季冬小麥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後冬小麥所需的磷鉀肥是靠基肥、種肥和土壤庫供應的。



冬小麥返青後,立即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在氮營養吸收規律上,雖然數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豐富或缺乏的反應卻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氮營養不足,出現根少,苗小尤其分櫱少,群體不夠,難獲高產。 此時如追氮肥過多,造成葉大、櫱多,群體過大,消耗太多,將來必定穗粒少、粒重輕,還貪青晚熟也難獲高產。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況下,追施氮肥的總量應控制在純氮為6—8公斤/畝的範圍內為宜。

小麥春季追幾次肥 至於小麥春季追肥1次還是追肥2次,這既要看當前苗情,又要瞻前顧後。苗情的主要指標是看群體狀態,按群體狀態確定追氮肥的次數和數量。 所謂瞻前顧後先要考慮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長勢,如果基肥中已經氮肥過多,造成冬前麥苗過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則小麥後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會出問題。 反之,晚播小麥、弱苗狀態,就要早追肥,促進分櫱,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畝就可以,而對於強筋小麥,則要在揚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畝,增加小麥中蛋白質含量。



  在選擇給冬小麥追肥時,要根據小麥的不同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不同,分別施用。比如,在小麥苗期,為了能使苗齊苗壯,多分糵,一般在基肥施用不足的情況下,每畝可追施尿素十斤左右,並結合冬灌,同時用0.3%的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進行葉面噴灑,苗過旺的可適當添加多效唑。當底肥施用充足,比如,在耕地之前,每畝施用農家肥3000公斤以上或複合肥50公斤,苗情好的,就可以不施用苗肥,一些丘陵,薄地,苗肥應早施。



臘肥在我國南方普遍有使用,臘肥也叫冬肥,可以在封凍前施入,每畝十斤尿素,結合澆冬水,促苗早發,提苗肥施過後,就不用再專門施用冬肥了,可以葉面噴灑一遍1%的尿素溶液+0.3%的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

小麥什麼時候施肥比較好 1、冬小麥追肥一般以氮肥為主,追肥時間多在來年春天的返青至拔節期。小麥返青後,便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的反應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 2、春小麥:(1)種肥:由於肥料集中在種子附近,小麥發芽長根後即可利用,其具體方法是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做成畦以後,按預定行距開溝,再於溝內撒肥、播種、覆土、鎮壓。如果地干時,可先播種、踏實,然後再撒、覆土、鎮壓。一般每公頃施碳酸氫銨150千克,過磷酸鈣225-375千克,與優質農家肥1500千克混合施用,或者是二元氮磷複合肥150-300千克。近年來,春小麥產區用一次施肥法,全部肥料用作基肥和種肥。一般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每公頃施氨水600-750千克或碳酸氫銨600千克左右,施過磷酸鈣750千克。播種時,結合施少量種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120千克,以後不施追肥。這一方法適合於旱地。 (2)追肥:春小麥是屬於“胎裡富”的作物,發育較早,多數品種在3葉期就開始生長錐的伸長並進行穗軸分化。4葉期開始幼穗分化,要求較多的養分。因此,首次追肥應在3葉期或3葉1心時進行。這次肥稱為分櫱肥,要重施,大約佔追肥量的2/3.每公頃施尿素225-300千克,主要是提高分櫱成穗率,促壯苗早發,為穗大粒多奠定基礎。拔節期進行的第二次追肥,稱為拔節肥,一般輕施,大約佔追施量的1/3,每公頃施尿素105-150千克。在未追施過分櫱肥的地塊,應早施、重施拔節肥。孕穗期酌量施保花增粒肥。絕大部分施了拔節肥後,就不再施肥了,主要進行葉面施肥,與冬小麥相同。


春節後的冬小麥返青期,對於底肥不足的,應重施,每畝溝施尿素15公斤或二銨30公斤,如果苗情好,底肥足,可把這次施肥適當向後推遲幾天至小麥起身期使用,起身期是小麥需氮肥高峰期,但是,如果偏施氮肥,容易使麥苗生長過旺,而易倒伏。在追施尿素後,對於過旺麥苗,可進行噴灑一遍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可明顯降低小麥的高度,提高抗倒伏的能力,比如,用0.3%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15%多效唑20克兌水15公斤,對小麥進行全面噴灑,可增減殺蟲劑噻蟲嗪、螺蟎酯、蘇雲金桿菌,預防蟲害。




 在冬小麥開花前或開花後各噴灑一遍,0.2%的磷酸二氫鉀氫鉀+蕓薹素內酯+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0克+噻蟲嗪2-4克對水30公斤,可增減殺蟲劑螺蟎酯,殺菌劑等。進行葉面噴灑,可起到預防乾熱風的危害和預防多種病蟲害的效果。這也是冬小麥一噴三防的時候。小麥開花後不可以再大量追施氮肥,以防貪青晚熟,給小麥適時收割帶來麻煩。


小樂隨拍


大家好,我是農村4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說說我們家的小麥什麼時間逼肥吧!可能都是一樣的吧?我家追肥都是在過了年知後,也就是我們說的正月初十一後吧!親戚走完了沒事了,也正好是給小麥追肥的好時侯,我們家一直都用尿素的多,用小樓一拉,就行了,還快,我們一般都是追20一30斤尿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化肥,追了這一次也就等著收小麥了,用不在追肥了,我們村上都是這樣追肥的給你們那一樣碼?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農村4姐


小麥追肥是春天,也就是小麥返青的時候,那時候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小草偷偷的冒出了綠芽,小花也在忙著開花了,黃的綠的,我和爸媽帶著尿素,扛著小犁子,走在開滿花的小路上,積攢了一冬天的力氣,去麥地裡施展一下,爹扶著犁,我在前面拉,媽在後面提著個小桶,把化肥溜到溝裡,我累了,坐在地頭一休息,爹就去把犁開的溝埋上,在用腳壓實。


茶農相姐


我合作社2017年流轉了380地。百分之八十的地種小麥,澆小麥水,在3月25號至4月10左右,我們這邊澆一次水,用尿素35公斤至40公斤,如,高氮複合肥40公斤。小麥產量在500公斤至600公斤。附!要看地裡的肥力用肥。🍉🍉🍉


惠民建軍瓜菜合作社


小麥追肥是春天,也就是小麥返青的時候,那時候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小草偷偷的冒出了綠芽,小花也在忙著開花了,黃的綠的,我和爸媽帶著尿素,扛著小犁子,走在開滿花的小路上,積攢了一冬天的力氣,去麥地裡施展一下,爹扶著犁,我在前面拉,媽在後面提著個小桶,把化肥溜到溝裡,我累了,坐在地頭一休息,爹就去把犁開的溝埋上,在用腳壓實


一塊二硬幣79471702


還幾天就打春了,隨著氣溫的回升,小麥也會開始反青復甦,反青就意味著小麥將開始生長,將會需要大量的養分,年前播種前施肥底肥就有可能會供應不足,為保證小麥正常的生長髮育,我們就要開始給小麥分期進行追肥了,那麼小麥什麼時候追肥合適呢?

我認為,小麥的追肥要在小麥拔節期、揚花期,分兩次追施最好。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給小麥追肥的種類

給小麥追肥,主要追施氮肥。因為氮元素是組成蛋白質的重要化學元素,據測定,每100千克小麥籽粒含純氮3公斤左右。因此,給小麥追施氮肥對小麥籽粒品質的營養很大,因為小麥蛋白質含量越高越好吃,小麥中蛋白質含量和賴氨酸含量會隨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每畝施純氮10千克以下時,每增加2千克純氮,小麥中蛋白質含量可明顯增加。

另外在給小麥追肥氮肥的同時,也要施適量的磷肥,因為磷肥能促進氮肥的吸收和代謝,磷肥還對小麥蛋白質和賴氨酸含量有很大的影響,對保證小麥高產優質十分重要。

追肥時間

現在很多農明為圖省事,就只在小麥拔節的時候一次追施夠足夠的肥料。其實這樣做不是很好。因為,隨著施氮肥量的增加,小麥籽粒產量會大幅度提高,但是氮白質含量變化不大,這樣的小麥不夠優質。

在施入底肥的量相同的條件下,只施一次拔節肥時,籽粒蛋白質含量會隨拔節日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肥量越多蛋白質的增加幅度會越小。

把小麥生育期需要追肥的量,分兩次,分別在拔節期追施一次,揚花期追施一次,效果是非常好的。因為揚花期追肥氮肥效果非常明顯,隨著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質含量提高幅度比單在拔節期施要大的多。揚花期追施氮肥,這個時候的小麥植株吸收能力還是很強的,小麥這個時候吸收的氮,能直接輸送到籽粒中合成蛋白質,因而使籽粒中的蛋白質含量明顯提高。

追肥的量

  • 氮肥 小麥的整個生長髮育期,在保證400~500千克每畝產量的情況下,需要純氮8~13公斤,相當於施尿素18~30公斤左右。按最大量30公斤來計算,我們可以在施底肥時只施15公斤,另外15公斤在追肥時再施入。可在小麥拔節時追肥10公斤尿素,等小麥揚花期再施5公斤,這樣做可使肥效前後銜接,實現高產優質。
  • 磷肥 另外還要配合氮肥追施6~9公斤的磷肥,促進氮肥的吸收和代謝,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 葉面噴施肥 葉面噴施追肥,由於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對籽粒品質的營響也很大。合理的進行葉面噴施氮肥和磷鉀肥,不僅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而且還可以提高麵粉中麵筋的含量,改善麵粉的品質。噴施氮磷鉀,在小麥長至半仁到乳熟末期時噴施效果最好。可每畝用1公斤0.3%的尿素溶液加0.2%的0.15公斤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

總之,小麥追肥要分期在拔節期和揚花期分別追肥一次肥料,因為分期追肥對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比只在拔節時只追施一次效果更好。


逸風三農


小麥在什麼時候施追肥合適呢?這要根據小麥在一生中幾個不同的需肥期來確定。

一、倒扦肥:小麥出麥後不久,分生出葉片,由針狀生長轉為散狀生長,此時施肥稱為“倒扦肥”。每畝可用尿素10一15千克,或碳酸氫銨15一20千克,兌水澆灌。

二、分櫱肥:小麥苗生長到4一6片葉時,就開始進入分櫱期。為了使小麥在立春前分櫱出有效的基本苗數,有必要猛施分櫱肥。每畝可用尿素20一25千克,或者碳酸氫銨30一40千克,加入清糞水,兌水澆灌。

三、拔節肥:小麥在立春後,停止分櫱,由散狀生長轉為直立生長。隨著溫度的升高,小麥的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速度加快。緊接著,小麥就進入了孕穗並抽穗揚花與結實。由於小麥在生長的中後期需肥量大,為了有充足的肥料供應,必須在立春前,重施拔節肥。每畝可用尿素20一25千克,或者碳酸氫銨30一40千克,加入清糞水,兌水澆灌。

另外,在立春後,隨著氣溫的升高,小麥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量大,如果田間土壤含水量不足,可放水對麥田進行灌溉,以保證小麥在生長的中後期有充足的水分供應。


慶雙


過幾天就立春了,立春過後,春暖花開,氣溫回升,大地復甦,土壤解凍。小麥也隨之返青了。

小麥返青前後追肥最適宜。

記得大集體時代,生產隊長都是安排部分社員,在小麥返青前後(大約是正月底三月初),追施一次氨水,那時候化肥,只有氨水,碳氨都很少。小麥年年獲得豐收,當然是在風調雨順的前提下,如果遇上自然災害,就另當別論了。

這一追肥模式,一直衍用到分田單之後,不過給小麥追肥用的已經不是氨水了,而是碳酸氫氨了。

現在我們種小麥,一直延用這種追肥模式,給小麥追肥,返青前後,,現在化肥多了,一般是用尿素和複合肥,比例是1:1,溝施,施後洗水,如果遇上施肥後下雨,那真是兩全齊美,既節省了人功,又節省了水錢。

如果小麥抽穗以後,有點發黃,後勁不足,可以撒點尿素,畝撒20斤左右就可以。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小麥十拿九穩獲得豐收。


落英鄉間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籽粒主要用於加工成麵粉,是製作各種食品的原材料,主要供人食用,屬於細糧之一。種植面積僅次於我國的,水稻面積。小麥在山海關以北,大多種植春小麥。山海關以南,種植冬小麥為主。

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臨近,過完春節冬閒了一陣的人們,就要開始忙碌起來,春節過後,對小麥開始陸續的進行施肥管理,那麼在給冬小麥追肥時。是選用尿素,好呢,還是選用複合肥好呢,尿素速效性好,複合肥肥效穩而長,全面,這有許多的農民朋友拿不定主意,到底該怎麼對小麥追肥呢?

在選擇給冬小麥追肥時,要根據小麥的不同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不同,分別使用。比如,在小麥苗期,為了能使苗齊苗壯,多分糵,一般在基肥施用不足的情況下,每畝可追施尿素十斤左右,並結合冬灌,同時用0.3%的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進行葉面噴灑,苗過旺的可適當添加多效唑。當底肥施用充足,比如,在耕地之前,每畝施用農家肥3000公斤以上或複合肥50公斤,苗情好的,就可以不施用苗肥,一些丘陵,薄地,苗肥應早施。

臘肥在我國南方普遍有使用,臘肥也叫冬肥,可以在封凍前施入,每畝十斤尿素,結合澆冬水,促苗早發,提苗肥施過後,就不用再專門施用冬肥了,可以葉面噴灑一遍1%的尿素溶液+0.3%的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

春節後的冬小麥返青期,對於底肥不足的,應重施,每畝溝施尿素15公斤或二銨30公斤,如果苗情好,底肥足,可把這次施肥適當向後推遲幾天至小麥起身期使用,起身期是小麥需氮肥高峰期,但是,如果偏施氮肥,容易使麥苗生長過旺,而易倒伏。在追施尿素後,對於過旺麥苗,可進行噴灑一遍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可明顯降低小麥的高度,提高抗倒伏的能力,比如,用0.3%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15%多效唑20克兌水15公斤,對小麥進行全面噴灑,可增減殺蟲劑噻蟲嗪、螺蟎酯、蘇雲金桿菌,預防蟲害。

在冬小麥開花前或開花後各噴灑一遍,0.2%的磷酸二氫鉀氫鉀+蕓薹素內酯+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0克+噻蟲嗪2-4克對水30公斤,可增減殺蟲劑螺蟎酯,殺菌劑等。進行葉面噴灑,可起到預防乾熱風的危害和預防多種病蟲害的效果。這也是冬小麥一噴三防的時候。小麥開花後不可以再大量追施氮肥,以防貪青晚熟,給小麥適時收割帶來麻煩。





鄉村阿滿


小麥什麼時候施肥比較好?

1、冬小麥追肥一般以氮肥為主,追肥時間多在來年春天的返青至拔節期。小麥返青後,便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的反應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

2、春小麥:

(1)種肥:由於肥料集中在種子附近,小麥發芽長根後即可利用,其具體方法是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做成畦以後,按預定行距開溝,再於溝內撒肥、播種、覆土、鎮壓。如果地干時,可先播種、踏實,然後再撒、覆土、鎮壓。一般每公頃施碳酸氫銨150千克,過磷酸鈣225-375千克,與優質農家肥1500千克混合施用,或者是二元氮磷複合肥150-300千克。近年來,春小麥產區用一次施肥法,全部肥料用作基肥和種肥。一般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每公頃施氨水600-750千克或碳酸氫銨600千克左右,施過磷酸鈣750千克。播種時,結合施少量種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120千克,以後不施追肥。這一方法適合於旱地。

(2)追肥:春小麥是屬於“胎裡富”的作物,發育較早,多數品種在3葉期就開始生長錐的伸長並進行穗軸分化。4葉期開始幼穗分化,要求較多的養分。因此,第一次追肥應在3葉期或3葉1心時進行。這次肥稱為分櫱肥,要重施,大約佔追肥量的2/3.每公頃施尿素225-300千克,主要是提高分櫱成穗率,促壯苗早發,為穗大粒多奠定基礎。拔節期進行的第二次追肥,稱為拔節肥,一般輕施,大約佔追施量的1/3,每公頃施尿素105-150千克。在未追施過分櫱肥的地塊,應早施、重施拔節肥。孕穗期酌量施保花增粒肥。絕大部分施了拔節肥後,就不再施肥了,主要進行葉面施肥,與冬小麥相同。

小麥施肥技術要點:

小麥正常生長髮育需氮、磷、鉀、鐵、鋅、銅、錳等多種元素。在氮磷鉀三要素中相對需氮鉀較多,需磷較少。根據研究資料,小麥每形成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純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鉀2.4公斤,需肥量隨產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一般麥田全生育期需要施純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配施鉀肥(氧化鉀)5-6公斤,鋅、硼、錳等元素根據土壤養分供應狀況,因缺補缺,針對性使用。在分期使用上,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的原則,合理調劑。

1、基肥

“麥喜胎裡富,底肥是基礎”。在整地前,一般畝施農家肥1-1.5噸,同時將30-50%的氮肥,全部磷肥、20%的鉀肥基施。建議配施鋅肥3公斤,硼肥2公斤。施用時建議最好在耕地前均勻撒於地表,及時耕翻入土。

2、追肥

追肥一般在拔節期進行,以氮肥為主。氮肥追施量佔總施量的50-70%。小麥分櫱多,苗情好,長勢旺盛,可適當晚施,並減少施用量。孕穗期追肥2次。磷鉀肥基施不足的,也要通過追肥補充,但追施磷鉀肥應儘量提前到分櫱期,最好選用複合肥。追肥後要及時澆水,澆水量40m3左右,不要大水漫灌。

葉面噴肥也是追肥的一種形式。在後期根系吸收能力差時,葉面追肥更直接有效,同時能有效防治乾熱風危害。葉面噴肥品種主要是尿素、磷酸二氫鉀、微肥等,濃度在0.5-2%之間。噴施一般在上午10點前、下午5點後或陰天進行,遇到噴後降雨要重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