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武漢老照片:長江中木筏相接而成的筏船;武昌石條鋪就的路面


長江上的船與筏。江面上的船隻,升起了風帆,乘風破浪而行,江中順流而下,很多木筏相接,連成一條長長的筏船,上面建有簡易的窩棚,可能是一家人,養有雞豬和貓狗,儼然一個水上民居。

漢口街市,街道兩旁西式建築林立,道路不寬,商家的門招店旗掛滿了街心上空,迎面而來的是“江浙泰豐永莊粗細皮綢緞呢絨“字樣,應是實力很強的商號,後面有”保康參燕號“,可能是銷售人參燕窩的保健品商號,再後有”世界書局春季大“字樣的廣告,還有”元泰呢絨綢緞“”中華書局“,街上行人身穿長袍馬褂,來來往往,街頭跳擔的小販正臨街售賣,前方三樓陽臺出現兩位男子,是商號員工,正欲掛廣告旗。可見漢口那時就已繁華異常。

漢口埠頭,武漢自古便是九省通衢的要地,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明確漢口為通商口岸,至此漢口開埠,外國列強紛至沓來,建碼頭,開航線,照片拍攝時漢口港在全國吞吐量居第三位,片中蒸汽輪船與小舢板同在一江之中。


漢口的大街。街道兩邊,左側是一座氣勢恢弘的歐式臨街大樓,兩邊裙樓拱衛中間的高樓,樓頂處有”大長城“字樣的霓虹燈,底層店鋪均搭建了遮陽棚,以防暴曬,裙樓上有”甲子大旅館“招牌,大街中心有小轎車駛過,兩旁人力車和行人,秩序井然。拍攝地下方有一”夜花園“招牌,可能是舞場的所在。

武漢三鎮,圖中為漢口俯瞰,傳統的深宅大院,緊緊挨在一起,直達江邊,高大的煙囪聳立其間,江對面是武昌。

遙看對面黃鶴樓遺址。拍攝處應在龜山上,江中舟船,高懸船帆,江對面便是著名的黃鶴樓遺址,公元730年,李白與孟浩然相約於黃鶴樓,留下了那首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此詩寫的是黃鶴樓之景,但詩中第二句卻讓揚州名揚千古,也算是一樁人文趣事。

漢陽城舊址,漢陽作為古城都,可以追溯到大禹時代,《尚書·禹貢》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於海。嶓冢導漾,東流為漢,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漢陽之名便得之於大禹治水,“漢”為漢水,而古人將江河的北岸稱之為“陽”,漢陽城位於漢水入長江的北岸,便是“漢陽”的由來。辛亥革命時期黃興就在此段城牆處與北洋軍激戰。

武昌的街巷,石條鋪就的路面,不甚寬闊,很是潔淨,行人多是男人,幾乎不見女子,人力車分成兩列,各走一邊,交錯而行,民國士兵三三兩兩混雜在人群中,商鋪眾多,看得清招牌的有“文華樓紙莊”和鐘錶行,還有民國的青天白日旗懸掛在店鋪二樓,熙熙攘攘的人流,熱鬧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