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在小學階段,老師一直跟班走好,還是每學年更換老師好?

易啟遊Xinjiang


我女兒今年上小學,孩子和我們的切身體會:老師從一年級帶孩子到小學畢業,對孩子和老師來說都更好些。

女兒今年上小學,很幸運遇到兩位好老師,非常有經驗又認真負責。一年級這學期,說實話老師真的很操心,孩子們剛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剛開學時,生活上老師要提醒孩子喝水,組織孩子認教室、認操場、認音樂課教室,上廁所都要排隊去排隊回。

一年級孩子小,怕高年級的哥哥碰了撞了,給孩子劃定玩的區域,讓孩子別到危險的地方玩耍;教孩子遇到意外磕碰時如何處理。

學習上,一直鼓勵孩子,做的好的獎勵表揚,小貼畫、好吃的,有些吃的甚至是老師從自己家裡拿來的獎勵給孩子們。可以說,老師為了孩子能愛學習,真的想盡一切辦法。

另外一年級怕孩子來早教室沒人不安全,我們語文老師每天中午都是要提前半個多小時來教室,看著孩子,帶孩子閱讀。細想想,一年級老師真不容易。

因為老師對孩子們的付出,孩子們都也特別喜歡老師。記得今年學校組織給老師測評,讓孩子選出5位喜愛的老師,女兒拿到表格第一個就說把她的老師們寫上,第二天早早的趕到學校門口,一定要投老師們一票。

雖然才半年時間,但老師和孩子們有了深厚的感情,若二年級或三年級更換老師,相信孩子們一定不適應,而且老師們也從一年帶的娃,在孩心目中建立起威信,孩子熱愛擁護老師,老師的教導孩子們會聽。而且老師熟悉孩子,也會因材施教,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我女兒的親身經歷,希望老師在他們人生的啟蒙階段,陪著他們一起走過小學生涯。因此,我認為老師一直跟班走更好些。很喜歡的一句話:

世上有種情超越了親情和友情,這便是老師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之情,對我們的細心教導之情。教誨如春風,恩師似海深。感恩辛勤的老師們!


格桑花談育兒


我是一名老師,我有親身的體會。

如果每年都換老師對老師不好肯定對學生也不好。因為,老師對學生和學生對老師要有一定的時間才能適應。比如,學生剛剛適應了老師的教法習慣,卻又要換老師了。反之,老師剛剛熟悉了學生的行為習慣,卻又要換班了也不好。

如果小學階段老師從一年級一直帶到六年級不好。因為,老師每年都換新教材對老師來說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摸索教材,肯定也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對於長時間都是一個熟悉的老師會沒有新鮮感。更重要的是如果遇到一個不好的老師更會擔耽誤一生。

所以,很多學校都會讓老師小循環上課,就是說讓老師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或者從四年級教到六年級。這樣對學生和老師都會比較好。

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討論、交流。








饞貓小軍


請問在小學階段老師一直跟班走好,還是每學年更換老師好?

 

從我小學三四十年的教學生涯來看,在小學階段,老師分成兩段比較好,比如一二年級為一段,三至六年級再分一段。

 

這是因為,老師和學生的適應性問題。一般一二年級的老師,對初入學的學生,不僅要給予知識上的教學,還要有生活上的照顧;既要有幼兒園老師般的耐心,又要能讓學生很快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而三到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上適應了小學的學習規律和生活環境,學習和生活節奏也會加快,老師的教學速度也會增強。由於學生理解力的提高,老師要緊跟進度,因材施教,課內和課外的知識都要皆顧,做到教學相長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成績和效果。此時低段和高段老師的教學節奏和知識結構是有明顯差異的,為了更加適應孩子的學習,老師分為低段和高段兩段更好。

 

如果年年換老師,由於在教學當中,師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情,頻繁換老師會對孩子形成感情落差,影響孩子的心理,不願意接納新的老師,形成牴觸情緒,對於孩子的學習不利。如果一直不換老師,從一年級一直教到六年級,孩子也一直沒有新鮮感,低年級老師也容易不適應高年級老師的教學節奏和速度,因此我認為折中的分兩段為好。



我心永恆121057776


這個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吧!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我女兒現在四年級,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時候,因為班級人數都超了,學校就採取抽籤的方式每一班抽取幾個學生組成一個新的班級!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我感覺自己心態都崩了,因為我女兒是內向型慢熱型,適應能力不太好,如果抽到她,我擔心她不知道又要花多長時間來適應新班級的老師和同學,畢竟原班級的班主任還有老師已經摸清了她的性格,老師也很負責,每次都想方設法調動她的積極性參與性,對比以前她的性格大方了很多,儘管還是內向慢熱!後邊真的是越擔心什麼越來什麼,她被抽到了新班級,她當時也很抗拒,但沒辦法!以為她會不習慣不適應,其實沒多久就完完全全習慣適應了,新的老師也負責也很細心,也是摸熟她的性格後在班上給她分配些小任務什麼的,成績也穩定沒有下滑!有時候我覺得小孩子的適應能力超乎想象,當然如果老師認真負責有方法,能一直帶下去最好!


我在凡間晃


本回答已被採用。

說說我上世紀90年代的小學經歷:

一二年級時,記得只有一位老師,語數體育都是他教(沒有別的科目了)。而且是複式教學。

三年級開始,去了鄉鎮中心小學,科目多了一些,老師也多,各科都有了任課老師。年輕貌美的班主任只帶了我們一年回家結婚去了。

四年級,幾乎所有老師都換了,班主任同樣年輕漂亮,只帶了我們一年。

五六年級,又換了大部分老師,班主任是剛修完產假復工的漂亮女老師,帶著我們直到畢業。

我們可以看到,低中年級的小學生更有好奇心,不管出現多少老師,都能很快適應,記憶也持久。高年級時,初感了升學的壓力,對老師的教法有了特定的選擇性,粘固性。應試教育的那些年,無疑非常必要和重要。

回到21世紀實行新課改,顯然就沒有那麼必要了。少年時代就該是快樂的生活和學習。老師的重心也是放在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上來了。優秀的教師們不會太苛責你們的孩子,只會發現每個孩子都在閃閃發光。


LeoWin


毫無疑問,肯定是老師一直跟班走好,當然這個得建立在老師的教學並不算差的前提下,同一個老師,學生熟悉他的教學模式只用一次,從而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用來學習,試想一下,若是每一學年都更換一個老師,其實在換老師之後的前一個月都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磨合,所以他在這期間的教學質量是無法保證的,從而學生的學習也得不到保證。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高中三年換了三個物理老師,第一個物理老師有口頭禪,並且口音很嚴重,我們聽起來比較吃力,所以物理成績並不算好;到高二換了一個女老師,教的條理清晰又非常仔細,班上很多同學都喜歡她,我們的物理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到了高三,換了一個碩士畢業的物理男老師,但我們感覺聽起來還是很吃力,因為上他的課真的有一種和他不在同一頻道的感覺,所以我覺得我物理成績不好除了自身原因,這應該也算一個導火索吧。


詩經夭夭


在小學階段,老師是一直跟班上好,還是經常更換老師好,對於這個問題,不可以一概而論,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才好說。

一般來說,更換老師不要太頻繁。在小學階段,兩年換一次老師比較好。具體來說,就是一二年級由一個老師教,三四年級換一個老師教,五六年級再換一個老師教,這樣比較好。因為有的老師,適合教低年級。有的老師,適合教中年級。有的老師適合教高年級。這樣就發揮了老師的所長。兩年換一個老師,學生也比較好適應。所以我覺得,小學階段,兩年換一個老師比較好。

每個老師有每個老師的長處,有他的特色。相比六年都由一個老師教,年年就是這個老師的面孔,這樣就缺乏新鮮感。相反,如果更換老師太頻繁,一年或者一個學期,就更換一個老師,學生很難適應。老師對學生不大瞭解,對教學也不利。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覺得,兩年換一次老師比較好。


老橋說


老師跟班走是小學階段的普遍現象,一方面學校可以讓老師涉獵各個年級的知識,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家長的訴求。

對於利弊,個人觀點如下:

1.老師跟班走,有利於孩子的學習。

小段的孩子普遍比較有依賴感,與一個老師相處久了就會有深厚的感情,一旦換老師,會有很長的適應期,這個階段會導致聽課質量下降,學習成績下降。

有些小朋友會覺得老師拋棄了他們,影響身心健康。

2.老師跟班走,有利於老師的教學。

孩子一直跟著一個老師學習,老師會對孩子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比如,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因材施教,更有助於幫助老師提高班級的整體成績,也更有利於對班級紀律的管控。

不好的地方是學生長期面對一個老師無法拓展視野,不能吸收更多新鮮的知識,不利於後期的進一步學習。整體來看是利大於弊的,如果能夠在跟班走的情況下,有規劃的對某些章節或單元進行教師調整就更完美了[玫瑰]






教育仨倆事


在小學階段,我認為還是每年更換老師好!理由有三:

第一,每年更換老師,能接觸不同的教法,能碰撞不同的思想。這對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能起到互相比較的作用。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每個教師的教法,語言風格,處理事情的方式都各有特點,學生跟隨不同的教師,各方面的特點都能接觸瞭解,腦海裡會自動刷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價值觀。

這種隱形和長期形成的價值觀很容易被家長忽略,卻是非常重要。

古人不但老師要選擇弟子,弟子也會選擇老師。優秀的和適合自己的老師對一名學生非常重要。

如果漫長的六年,這個老師不適合你,但是肯定適合另外一個學生。那麼從宏觀角度來說,這對兩個學生是不公平的。每年更換能避免這種現象產生。

第二,長期跟一個老師學習,時間達六年之久,學生的性格會越來越像這個老師,而且會認準這個老師,排斥其他老師。就像你睡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個硬要跟你擠同一張床一樣,你本能是抗拒的。

我們學校就有過這樣的例子。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年輕貌美,性格溫柔,深受同學們喜歡。從一年級教一個班教到六年級。

這期間,這個班成績,紀律都是全校最優秀的。直到六年級時,女老師結婚了,生孩子去了。結果這個班馬上亂套了,打架鬥毆,層出不窮。

最嚴重的是,一位男老師去代班主任,被學生用石頭扔在頭上。隨後不久,該班一位男同學把門衛大爺用鐵棍敲破頭。

這個班的學生就一個要求,要求她們的女老師回來教他們!

但這不可能,所以這個班的學生也就廢掉了,非常可惜。

也許,他們都會對這個女老師心裡懷有怨恨吧。

第三,學生們對初中老師的印象要比小學老師深刻得多。

昨天我寫的微頭條,那名女學生一開始是把我認作初中老師。

學生們青春懵懂時,對他們產生重要影響的是中學老師,所以小學老師沒必要六年都教一個班。初中的話倒是很有必要同個班主任,因為初中生的心理,價值觀已經有了選擇感,這名老師適不適合他,學生自己心裡有數,都會自動揚長避短選擇學習老師的優缺點。

說個最簡單,最現實的,長期跟一個老師,可能他的課還沒講完,學生就已經知道將來一個星期的作業是什麼了,這對學生的成績的提高是沒什麼幫助的。


窗花幽禁落霞


在小學階段,老師是一直跟班走好還是每學年輪換好呢?對待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下面就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老師一直跟班走,有利於教師的教。

教學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老師跟班走,有利於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利於教師深入全面瞭解學生的身心特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知識基礎等等。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這樣更有利於對個別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二.老師一直跟班走,有利於學生的學。

小學階段是人生中身體和心理發展最關鍵時期。老師的長期培伴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平穩發展,學生有老師的長期陪伴,熟悉老師的教法,學習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三.教師一直跟班走,有利於學校的教學管理。

教師跟班走,有利於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學校對教師教學成績的考核。有利於學校對班級的考核評比等等。

四.老師一直跟班走,有利於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有利於家校結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每學年更換老師,學生要對新老師的個性和教學方法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適應不好還可能產生隔閡,弄不好會給教學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教師一直跟班走也是有弊端的。長期跟班走不利於開拓學生的眼界,也不利於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研究和挖掘等。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老師一直跟班走還是利大於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