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CT和核磁增強所用的造影劑一樣嗎?增強CT時過敏還能做增強核磁的檢查嗎?

國破山河在不只伽馬刀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CT和磁共振檢查都有平掃和增強,增強CT和磁共振所用的造影劑不一樣,兩者的成像方式不同,所以用的造影劑,也就是打針的那個藥水都是不一樣的。增強CT的用藥比磁共振增強的量完多,出現的過敏反應也更常見一些。對CT碘對比劑過敏,不建議做增強磁共振。但是磁共振增強的過敏更少見,如果非得做,做之前一定要告知醫生,讓醫生做好搶救的措施。

增強CT和磁共振增強所用的對比劑不一樣

CT和磁共振檢查都屬於影像科兩大重要的檢查,兩者都有平掃和增強兩種方式,增強會比平掃看得更加清晰,對病變的顯示更加明顯。所以一般做了增強,無法顯示病變或者想看得更加清晰,就建議做增強掃描。

如果做了平掃發現長東西了,基本上都要做個增強,評估腫瘤的性質、侵犯範圍等等。

增強CT所用的對比劑(造影劑)是含有碘的藥水,用量為60-10ml,通過腎臟排洩。碘對比劑分為離子型對比劑和非離子型對比劑,目前常用的是非離子型對比劑,過敏反應更少一些。如果對碘過敏的,不能做CT增強掃描。

磁共振用的對比劑是含有釓的順磁性物質,釓噴酸葡胺,用量為20ml左右。用量比CT增強的碘對比劑少很多。對磁共振增強過敏的人也比對碘對比劑的要少。

輕度的過敏反應表現為蕁麻疹、噁心嘔吐等,一般不用特別處理,多喝水,放鬆放鬆,一般可以沒什麼大問題。

中重度過敏反應表現為劇烈嘔吐、喉頭水腫、暈厥、休克、血壓下降、心臟驟停等等,需要馬上及時搶救。出現心臟驟停的非常罕見,我們主任工作幾十年,僅僅見過3例。

無論是碘對比劑和含有釓的對比劑,都是通過靜脈打入,隨著血液循環,通過腎臟排出體外,2個小時95%的對比劑差不多都已經排出去了。做之前,也都不需要做皮試。為了減少對比劑過敏的發生,在做檢查前,要多喝水,做完檢查後,也要多喝水,儘量儘快的讓對比劑排出去。所以醫生叫你多喝水,是有好處的。


CT增強過敏,還能做磁共振增強嗎?

CT和增強所用的對比劑不一樣,所以對CT增強過敏的,不一定會對磁共振增強過敏。發生CT增強過敏的,如果沒有磁共振檢查禁忌症,也是可以做磁共振增強掃描。磁共振增強的過敏反應比CT增強的要低很多很多。但是做之前,一定要告知醫生,你有碘對比劑過敏,讓醫生有個全面的判斷,並且做好搶救的準備。如果能不做,也建議不做增強,畢竟也是有風險的。有些醫院,有 CT增強過敏的,不讓做增強磁共振,就是怕萬一出事。

CT檢查和磁共振檢查各有優缺點,不能取點,要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最適合的檢查,有時候兩種檢查都需要做,有時做一個即可。


小影大夫


增強CT和增強MR的造影劑是不一樣的,CT造影劑(非離子型碘造影劑)與MR造影劑(順磁性釓類造影劑)是完全不同的。CT碘造影劑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比如胃腸反應、嘔吐、尋麻疹、休克。一般醫院都行碘造影劑過敏試驗,但作為一個已經應用了幾十年的產品而言,臨床使用是安全的,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如休克的比例大概為千分之一,醫院認為發生過敏概率高時會在檢查前要求患者先做過敏實驗的。磁共振造影劑的不良反應顯著低於CT碘造影劑,發生過敏反應的幾率極低,臨床上都不用行過敏試驗而直接就注射後掃描,目前除了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病等腎疾患者可能導致腎源性系統纖維化(NSF)的風險不能應用外,核磁共振釓造影劑被認為是安全的。增強CT和增強MR檢查的原理不一樣,增強CT是注射造影劑,利用了造影劑密度高的特性,側重對血管的顯示,由此來判斷器官及佔位的病情,特別是對於造影劑在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各期的不同顯示。核磁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現象所產生的信號而重建圖像的成像技術。對於CT增強時過敏的,可能與患者是過敏體質有關,建議您在做核磁之前告知醫生您曾在做CT時有出現過過敏現象,這樣醫生可以特別關注一下,出現不適及時處理。

您不必緊張,聽取醫生的建議即可。現在的放射科都有相應的搶救藥品和設備,即使出現了過敏反應,也可以及時救治,出現嚴重危險的很少。回想起來,我20年經歷中,出現過敏的確實有幾十例了,真正休克了,需要做心肺復甦的只有一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