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嫡系”部队的管理者,容易被歼并


没有“嫡系”部队的管理者,容易被歼并

打造团队标杆

中层管理如何打造打造标杆,这个打造标杆特别重要。我们前面讲过中层管理者的6大痛苦,其中就有一个痛点是无人可用,无将可用。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标杆,标杆就是榜样,有了标杆,有了榜样,一个团队才有真正的风向,才会让大家知道什么是优秀的员工,什么不是优秀的员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标杆不仅会让团队有方向,还会让团队有信心。因此,中层管理者要抓住这个重要的法宝和支点,让自己的团队变得强大。

没有“嫡系”部队的管理者,容易被歼并

团队标杆

打造标杆非常重要。可是为什么很多中层管理者做不到呢?那是因为有3个原因在作怪。

第一个原因叫机制问题

各位你们都知道,可能是因为历史原因或者是其他原因。平均主义在很多企业当中若隐若现。为什么叫若隐若现?因为大多数企业,你问他有没有平均主义,那老大当然不承认,说我们这家公司公平公正,可是实际在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管理者不自觉的会平均主义。今天让张3好,明天可能得照顾一下李四,就是因为这种方式就会让整个团队无标杆,或者叫真正的标杆出不来,这叫平均主义,害死人。

第二个,在中国企业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影响了标杆的诞生,那就叫文化

文化是什么文化呢,那就是尽量的不做出头鸟。所以中国人缴枪打出头鸟,这里边最核心的点在哪儿呢?就是因为如果你争先了,如果你第一了,容易被人造成孤立。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认为很多标杆儿就觉得要低调,要低调。各位如果都低调,一个团队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这是中层管理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万马齐喑,还是真正的叫争先恐后呢?所以这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这是第二个,叫文化上枪打出头鸟,

第三个是认知问题

很多中层管理者呀,我不知道是1是不是因为过去业务太强,或者叫技术太强的原因,脑袋里边总认为潜意识当中自己是团队业务技术最强的,或者更直白的讲,很多管理者认为叫下属能力不如我,这有可能是个事实。但是各位,如果中层管理者总有这种想法在脑袋里边,你怎么可能打造出来优秀的标杆呢?你怎么可能真正发现优秀的人才呢?各位中层管理者还要问自己,难道你作为中层干部的核心就是要跟下属比谁的业务和技术强吗?这才是关键。所以各位中层管理者的脑袋当中,这种潜移默化的认知,认为下属不如他的这种想法,就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标杆打造。所以,无论是平均主义的这种管理机制,还是枪打出头鸟的团队文化,还是管理者自己对于下属的一种定位和认知,都让打造标杆这个动作变得困难。

没有“嫡系”部队的管理者,容易被歼并

梳理标杆

那好,回过头来讲,一个团队到底要不要标杆?当然要,那需要什么标杆呢?我相信接下来中层管理者又会比较痛苦。各位,我给大家推荐一个3大标杆。

什么叫3大标杆?各位我党的同事还记得吗?我们当年有1段曾经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位可以想想看啊,考政治的时候都会考的,当年啊叫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3个非常棒的标准,我用到团队的标杆上,就意味着你的团队也需要3大标杆,第一,先进生产力标杆,第二个先进文化标杆第三个代表最广大客户利益的标杆。因为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我们的对象应该是客户满意,所以我们把根本利益理解为客户的利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给这3个标杆起个名字。第一个包标杆叫先进生产力标杆,也叫业务标杆,第二个叫文化标杆,代表团队的先进文化,第三个叫创新标杆,代表客户的根本利益。所以各位你就会发现忠诚要想打造标杆,最好沿着这3个方向,分别是业务标杆,文化标杆和创新标杆。记住这3个标杆才是最能让整个团队激活,最能够让整个团队发展的更好的3个标杆。有了标杆,有了方向,我们的团队就有希望。

首先来看业务标杆,业务标杆,那就是团队当中业务做得好。就这一个标准叫业务做得好。其他的加班加的多,根本不属于业务标杆。业务标杆唯一的标准就是他的绩效怎么样,业绩怎么样,绩效不好,其他再好都没用。因为我们中层管理者必须旗帜鲜明地告诉团队,什么是我们的业务标杆,

第二是文化标杆,简单地讲就是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话怎么说呢?就是跟公司的战略保持高度一致这句话的用意是说公司的战略指向,那我们就应该做到公司让干的坚决干,公司不让干的坚决不干。公司倡导奋斗者文化,我也要做一个奋斗者公司倡导服务客户的文化,我也要服务客户。总之,我们战略方向指向哪,文化的导向指向哪,我们的行为就指向哪儿。文化标杆最容易让外界或者叫其他部门认识你,这个部门到底是一个什么部门?

第三个标杆叫创新标杆,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你记住光有业务和文化这个团队啊,有可能他还是。不能达成一个持续的迭代和更新,而因为有创新标杆的体现,就意味着这个团队所有人,甚至标,包括标杆本身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真正的不断创新,不断思考不断发展。

没有“嫡系”部队的管理者,容易被歼并

筛选标杆

中层管理者如果有了这3大标杆,那管理起来得多简单呀,你的业务标杆告诉你我们的团队业绩方向,你的文化标杆告诉你我们团队的文化方向,你的创新标杆告诉你我们团队下一步该怎么发展。我觉得这3个标杆就构成了中层管理者在转型当中最需要的3个关键点。

有的中层管理者会告诉杨老师说,我也在打造标杆,可是怎么样就没有杨老师讲的这么透彻呢?或者说我打造标杆的时候,也是希望真正的去打造业绩标杆,文化标杆和创新标杆。可是我的打造标杆总出问题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在打造标杆的时候,有可能陷入到3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所谓的标杆请记住,不能搞全能标杆。什么叫全能标杆?就是你团队当中啊,假设是张3,这哥们儿啊,什么都好,无论什么事儿,最后评选的标杆都是他。各位想想看,对张3可能挺好,但是你知道对团队意味着什么吗?就意味着其他人无论怎么样都会觉得,哎呀,我和张3的差距过大。各位全能标杆有吗?现实当中有,但是要避免多样的这种全能标杆,因为这种人有的时候在现实当中叫可遇不可求。一旦有了全能标杆,标杆的价值就不大了。为什么?因为所有的我们的团队普通员工都觉得太远了,我们离他太远了。不要把标杆搞成了造神运动,不要让一个人觉得他什么都10项全能,在企业当中,这种情况要值得警惕。

第二个叫垄断标杆。什么叫垄断呢,跟全能还有点侧重点不一样,全能是指的技能,垄断是指的时间。有的团队1说标杆就是某个人啊,1说标杆就是某个人,说多了大家会觉得哎呀,无论评选啥标杆,基本上跟我都没啥关系,那可能这对我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各位要尽量避免垄断标杆,就是一个垄断性标杆,如果出现了,至少证明你的团队啊这种争先恐后的作风没有起来,你的团队在这一点上是缺乏效果的,所以要避免垄断标杆。

第三,中层管理者还要谨记1点,那就是逆向标杆。什么叫印象标杆呢?就是凭印象来打标杆,有的管理者经常看到某人加班的晚,经常在朋友圈里边看到他回家特别晚,哎呀,就觉得这个人特别辛苦。可是我告诉你哦,真正的真相有可能是他就那几天加班了,唯恐自己的领导不知道,然后在朋友圈里面发张照片,写着凌晨3点,北京上空的月亮好圆啊,那背后就是发给你看的。所以各位一定要警惕,我们看待一个人,不是看表面现象,而是看他真正的结果和真正的我们的表现。所以从这个意义出发,不要凭印象来选标杆,这也是我们中层管理者要谨记的地方。所以我们中层管理者要真正警惕打造标杆的3大误区,分别是不要搞全能标杆,不要搞垄断标杆,不要搞意向性标杆。

没有“嫡系”部队的管理者,容易被歼并

正向引导

接下来那我们来看一下优秀企业是怎么打造标杆的呢?为什么有的公司榜样标杆层出不穷,有的公司好多年都没有,就如1潭死水一样呢?原因是很多企业不懂得怎么打造标杆。而优秀企业是怎么打造标杆的呢?

它一般有3个方法,

第一,它有一套产生标杆的机制。什么叫机制?就是这个标杆啊自动的去涌现出来,当企业把标杆的标准定得很清楚的时候,一个阶段1个阶段来评选的时候,让标杆不断去涌现的时候,这个团队就会有一种标杆层出不穷的这种现象。各位标杆如果层出不穷,那对企业而言绝对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你的团队当中比学赶,帮超就真正起来了,大家都愿意做优秀的标杆,你就不用担心什么全能标杆垄断标杆以及印象标杆了。所以管理者要思考怎么样搞一套产生标杆的机制,这个里面会涉及到标准问题,会涉及到我们的选拔问题。所以这两个点是我们未来中层管理者要考虑的。

第二个,有了标杆啊,假设你有了怎么办?

你记住在公司里边,团队里边要做故事传播,讲故事听故事是我们人类的天性,有的时候打动我们的不是这个人说人怎么样,而是这个人有没有什么传奇的故事。故事在公司里传播开来,就最容易让大家知道哦,原来标杆是这样做的,通过故事来影响团队,这是标杆真正能为整个团队起价值的地方。所以中层管理者要想办法总结在企业当中优秀标杆的故事,让他们多分享,让很多员工都知道标杆的故事,这才能真正的学习标杆。

第三个部分,优秀企业不光会产生标杆,不光会整个用故事去传播标杆,还会复制标杆,这是真正的高手的团队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该干的事儿。为什么叫复制标杆呢?我们知道,出现一个标杆不容易,既有主观因素还有客观因素,作为管理者就应该牢牢地。抓住这个现象,然后刨根问底儿,一定要找到为什么他能成为标杆,有什么可学习的地方。然后再把这些点变成整个团队可以标准化可复制的一些行为方式,供其他团队成员学习。

没有“嫡系”部队的管理者,容易被歼并

协助管理

你看,这才叫一个标杆带动一个团队。当一个标杆带动一个团队的时候,整个团队的风气,整个团队的文化以及整个团队的面貌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这就是跟大家讲的打造标杆的3个做法,分别是产生标杆的机制,故事传播的方式和复制推广标杆。好优秀企业既然这么做,那有没有什么方案,我们所有的中层管理者可以学到呢?

我给大家几个建议啊,我们总结一下中层管理者该如何打造标杆呢?

第一叫以身作则做引领。你记住,很多情况之下,标杆很难自动自发,作为部门的管理者和团队的管理者,必须得学会以身作则。你要自己先给大家带个方向,所以以身作则特别重要。你只有给到大家具体的方向,大家才能把标杆真正做好。

第二个,我们中层管理者还要学会叫发现榜样讲故事。我们前面讲过,你需要找一双发现的眼睛标杆。既然很多情况下不是自动自发的,那管理者就要非常敏锐,发现标杆。还记得杨老师刚才给中层管理者说,要选拔和打造什么标杆吗?对,你没想出啊,分别是我们的业务标杆,我们的文化标杆,还有创新的标杆。所以中层管理者一定要及时放发现身边这3者不同的标杆,更好的把他们发现出来,更好的整理和传播他们的故事,整个团队才能形成真正学习标杆的氛围。所以各位,这就引申到另外一个话题,我特别的提醒我们的中层,那就是要有敏感度,当然敏感不要过敏,我是让你敏感,但你不要过敏。意思是你必须对管理的目前团队当中出现的问题要极其敏感,你必须得知道目前团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而且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发现,叫见微知著。你需要通过某几个细节来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可能找到合适的标杆,解决真正的问题。这就是给大家讲的,叫发现标杆,发现榜样,去讲故事。

第三个叫激励团队成风气。激励团队成风气的意思就是鼓励大家向标杆学习,向标杆学习难道只是喊一句口号吗?未必。如果只是喊口号,恐怕效果并不好。所以该怎么办?你需要通过机制层面,让大家愿意向标杆学习。比如说你的奖励机制,比如说好人好事能不能上墙,比如说我们在微信体系里边可不可以把它们用起来?总之,中层管理者要通过多种媒介,多种方式和多种奖励形式来真正激励团队向标杆学习,让那些真正愿意学习标杆的人,最后拿到应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我们的标杆才能真正做好。

没有“嫡系”部队的管理者,容易被歼并

达成目标

所以我给大家再回顾杨老师给的中层管理者打造标杆的3部曲解决方案分别是

第一叫以身作则做引领,就是中层管理者要做好自己的事儿,给大家引发方向。第二个叫发现榜样讲故事,那就是你要发现身边的榜样,而之所以能发现,就是要有敏感度,而发现什么样的榜样和标杆,就是刚才的3个,那就是业务标杆文化标杆和创新标杆。最后一步叫激励团队成风气,不要让标杆寂寞,也不要让标杆痛苦,要让标杆成为整个团队是最受敬的人。所以这个时候要激励团队向标杆学习,激励团队真正能做好。有了这3条线,有了这3个做法,我们在标杆打造上就能很好地做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