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人的由來


陝北人的由來


陝北特指,陝西的延安和榆林管轄的地區,東隔黃河與晉西相望。西以子午嶺為界,與甘肅,寧夏相鄰。北與內蒙古相接,南與關中銅川相連,在黃河幾字灣內。

與陝北有過一段緣淵,沈從文有他筆下的湘西,我的心中有生命裡的陝北,陝北的風從我身體裡吹過……

今天生活在陝北那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在那片土地上有過怎樣的前世今生?

陝北人的由來

以考古化石發現為依據,800萬年前,陝北是一片茫茫水域,藍天萬鳥齊飛舞,水底群魚自由的遨遊,由於地殼運動的抬升,大約200多萬年前,黃土高原地貌基本定型了,在大自然的風雨雷電作用下,成為了孕育人類的沃土。

100多萬年前,在黃土高原的腳下,出現了直立行走的古猿人藍田人,20多萬年前又出現了渭南大荔人,是中國人直系祖先的起源,五萬年前左右,陝北洛河上游志丹縣金鼎鄉,就有智人“金鼎人”在這裡生活了。約37000年前在靖邊縣紅柳河流域,生活著“河套人”。約三萬年前,在黃龍縣徐家墳,生活著“黃龍人”。距今7000年至5000年,仰韶文化在陝北的大小河流兩岸的臺地上,山坡上活躍著,距今共發現645處。新石器時代,陝北先民過上了質量較高的生活,石制工具的日臻完善,他們已經吃上小米了,穿上了簡單的麻布粗衣,開始修建半地窖和土窯洞,泥草攪拌抹牆面,火燒土面,開始了一點小講究。5000年至4500年間,陝北是溫潤的季風氣候,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部落,就開始活躍在陝北的土地上。隨著工具的進步,農產品有了剩餘,人們大力馴養家畜,學會鑿石開井取水,居家轉移到向陽的山坡上。出現了窯洞前搭建屋簷的樣式。4000年前,紅銅冶鑄,玉器,象牙雕刻,都出現在了陝北的土地上。陝北的古原住民開始扣響了文明時代的大門。

陝北人的由來

禹王設九州,陝北屬於雍州。夏朝時,陝北神木、府谷、佳縣等地屬雍州白翟人(華夏先民的一支)的領地,延安也屬於雍州的一部分,居住著燻育(葷粥)古簇遊牧部落,清澗居住著黃帝后裔五龍氏族。

夏商之際,一部分鬼方部落從北方草原南下,輾轉至今志丹,安塞、子長、清澗、延川、延長、宜川等地。商朝多次征討鬼方,讓陝北大部分屬於商朝的統治範圍之內。商王武丁曾率5000人以周人為主力攻伐鬼方。

商末周初,鬼方部落又興盛起來,從中亞和貝加爾湖遷徙南下而來,把陝北一部分地方做為了他們的鄰地。西周的275年間,陝北主要居住民就是遊牧民族,各地方遊牧部落活動區域飄忽不定。陝北北部是商時從遙遠的西北遷徙而來的西戎,西周稱為犬戎,以羌人為主。

西周在“踐草為徑”的基礎上,修通了都城鎬京通往陝北的交通道路,最後迎來了犬戎對周幽王的攻打,被迫東遷。

陝北人的由來

春秋時,鬼方在史書上消失了。陝北為白翟,白狄、赤狄、林胡,義渠戎所居住。也開始從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慢慢的過渡,這一時間段白狄等諸族與華夏族漸漸融合,既有戰爭也有交流,如:晉獻公曾娶百狄孤氏女,生公子重耳與夷吾。晉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曾居住在陝北的延安一帶,並娶赤狄女子季隗為妻。至今,陝北子長縣南溝岔鄉有一川名曰“重耳川”。居住在陝北一帶另外一支白狄人走出了黃土高山區,向東度過黃河,在平原地帶建立了中山國,歷代國君姓姬,也有可能是黃帝后裔的一支,後被趙國所滅。

公元前545年,白狄人降歸晉國,晉國在陝北設上郡,陝北淮寧河以南為晉國的領土,以北為趙國的土地。這時的陝北,依然畜牧業的時代。三家分晉後,陝北一部分控制在魏國人手裡。

陝北人的由來

秦惠文王十年,魏國讓秦國打的招架不住了,魏國納上郡15縣,(今陝北宜川延安一帶)予秦國,延安從歷史上第一次開始屬於秦國,秦昭王時期,延安屬上郡(榆林市)管轄,秦在延安一帶設高奴縣,現址在今延安市城東尹家溝,這是延安築城之始,秦統一六國,全國推行郡縣制,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設綏德縣為上郡,治膚施縣(延安)。在黃河幾字灣西部,北部,都是匈奴的勢力範圍。陝北由此開始成為中央王朝的北門戶,邊關要塞。始皇派蒙恬引軍30萬駐上郡,驅趕匈奴至河套以北,修築萬里長城,秦直道。扶蘇因反對始皇焚書坑儒,被貶至上郡給蒙恬做監軍,後二人均被篡位的胡亥賜死,部分軍隊與邊民融合,留在了陝北。秦時陝北南部開始了半牧半農的社會形態。

陝北人的由來

漢高祖元年,項羽封秦朝的降將董翳於上都高奴(延安)為翟王,這貨沒什麼節氣,第二年翟王又降漢高祖,漢又置上郡。這時的陝北依舊是邊塞要衝,塞外的匈奴又在草原上興起了,大漢王朝經過一段送女人,送財物忍聲吞氣的歲月。陝北經常受到匈奴的騷擾,時常深入陝北腹地掠奪,來了一時半會還不走,一直掠奪到漢朝渭河平原上的甘泉宮。招架不住的漢廷派使勸說匈奴頭領稽粥,讓他“勿愛漢物”!直到漢武大帝時,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漢武帝發動三次大規模北擊匈奴,使匈奴分裂,南匈奴人歸降漢朝。漢朝把它一部分安置在陝北北部和河套一帶。東漢又遷甘肅羌人(前西戎的一支)入陝北,大量的移民屯戎是陝北農業空前發展,半牧半農線推移到陝北北部,這時侯的陝北,是從內地遷來的華族和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也有零星北匈奴的騷擾。

陝北人的由來

東漢定都洛陽,陝北失去了北門戶的地位,東漢與匈奴的戰鬥遠遠沒有結束,經過多年實行斷其右臂的政策,聯合羌,鮮卑,烏桓一起攻打匈奴,陝北不再是邊塞,與匈奴的國境向北推進入內蒙古境內。整個陝北成為安置投降匈奴的地方之一,這是漢人與匈奴人的大融合時期,北匈奴政權在西域被漢追打,想和親漢不充,遠逃漠北以西,東漢末年,殘餘北匈奴群龍無首,受到鮮卑人不斷的打壓,先後多批次南下降漢,周邊各民族紛紛湧入中原,陝北的南匈奴大部分也南下,進入關中地區,那時的關中100萬人就有50萬的匈奴人和少數民族,匈奴走了,很多一段時間後,陝北成為羌胡的地盤。

三國時,陝北一直被羌胡佔據,匈奴人和入關的各遊牧民族,參與了中原的混戰,後來曹操平定北方,把漢化的南匈奴分成五個部安置在陝西,山西,河北一帶。山西;汾陽六千戶,祁縣四千戶,忻州三千戶,文水三萬戶,僅安置匈奴等人口二十萬,這些人後來全部漢化。(大明時從山西多次移民入陝北就有他們的後裔)

陝北人的由來

魏晉南北朝時,氣候進入到一個很長的寒冷期,農耕遊牧線急劇南移,漢人放棄郡縣,向南逃亡,陝北羌胡在西晉統一全國後,曾與北方草原崛起的鮮卑歸於西晉,西晉八王之亂後又不再聽從中原王朝差事遣,在這個中國歷史的大動盪大分裂時期,陝北先後建立的政權有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秦(氐)、後秦(羌)等少數民族政權。公元407年,匈奴與羌的混血兒赫連勃勃稱王,建都統萬城(今靖邊白城子),國號大夏。勃勃同志投靠後秦皇帝姚興,姚興把三城等地三萬兵馬交給勃勃管理,三城就是現在的延安。勃勃統治地區包括陝北今天的榆林和延安兩市,在吳堡築“吳兒城”,安置從關中俘來的軍民(吳兒)。後打入長安稱帝去了。而後又被北魏抄了老窩,攻破了統萬城,財物,牛羊,戰馬,女人全歸了北魏、再後來西魏、北周都統治過陝北,這時期的陝北漢人所剩無幾。

陝北人的由來

隋王朝的統一,結束了國家300多年的分裂,陝北迴歸中原王朝,這時候陝北北方草原興起的是突厥人。公元582隋軍挫敗了入侵陝北的突厥軍,三年後東突厥歸附隋朝,遷居內蒙古。陝北得以安寧,隋王朝重新修築長城,重修膚施,直羅城,開始發展人口。

大唐盛世時期,李世民把之前趁亂造次的北方的突厥,給打廢了。陝北邊關基本安定,延安寶塔在唐代建成,刻有一匾曰;“俯視紅塵”。只有大唐盛世才有這樣的氣魄。這時的陝北成為中央王朝的積極管轄區,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繁榮時期。在強大的中央王朝統治下,雜居於陝北地區的部分突厥、稽胡等各族基本上都能與漢族友好往來,和睦相處。唐中葉,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與唐王朝打了多年的仗以後,公元786年入侵陝北,大肆掠奪,唐王朝內亂。無力顧及。吐蕃軍隊在陝北水土不服,糧草供給不足,後毀壞城池,掠攜百姓,退出陝北。

陝北人的由來

五代十國,党項人拓跋氏在陝北趁機崛起,党項人是原居松潘高原羌人的一支,因受吐番侵襲,遷入陝北橫山縣,唐末因平亂黃巢起義有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史,賜李姓。建立被中原王朝認可的軍事潘鎮,因此走上歷史舞臺。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與宋。北宋吞併夏州割據政權。党項人李繼遷不願投降宋朝而出走創業,佔領河西走廊。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西夏,佔據陝北延安以北大部分地區。長達200年。

北宋時陝北設延州、富州、丹州、坊州。這一時期的陝北延安,成為北宋王朝,抗擊西夏保衛中原的前沿陣地,宋與西夏党項人,戰事頻繁,党項人在今吳堡設吳堡寨。宋代名臣韓琦、范仲淹,沈括,等在此禦敵,家喻戶曉的楊家將就在這片土地上征戰過,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延州改稱延安府, 綏州、宥州被西夏佔據,公元1070年收復。1096年後,得失無常,宋高宗南渡。陝北淪為金國女真人的地盤。

陝北人的由來

元代疆域遼闊,陝北成為元朝的腹地,陝北南部屬於純農業區,北部依舊半農半牧,元朝給陝北的社會文化留下了極大的影響,蒙古人的統治,讓北方漢人淪為三等人,連新娘的初夜權都歸蒙古人。蒙古人在文化上,在習俗上,可勁的作賤漢人。其餘的少數民族,社會地位也高於漢族,也騎在漢人頭上拉屎拉尿。陝北其實是漢化和胡化相互撕扯的地方,現在在陝北人的方言裡,在諸多的地方名稱上,生活習俗上,姓氏裡也能找到一些民族融合的影子。

到了元末明初,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因為他是從蒙元手裡奪取的江山,所以特別害怕蒙古人的反攻。陝北成為大明王朝的防禦重地,一開始在延安,後來又北移到榆林。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見於史料,陝北為明王朝從遼東到寧夏設九邊軍事重地之一邊,修兩道長城,和眾多烽火臺。那時候的陝北經歷了元朝末年的戰亂,災荒。廣大田地荒蕪,人民流亡,村莊殘破。明朝大移民——也就是我們民間常說的“大槐樹移民”,在這個時間段開始了,當時許多晉地的老百姓都被遷往陝北,大大擴充了陝北地區的人口數量。所以,我們如今聽到的陝北方言與山西話十分相似。(晉地也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地方)當然,陝北不光有山西人遷移過來,還有許多我國其他地區如河南河北等地的百姓遷移至陝北。

陝北人的由來

陝北較大的村莊都始建於明洪武或永樂時期,在陝北的米脂、綏德、吳堡、橫山縣、子洲,洛川、延安、神木的各個村莊家族族譜裡,都有記載。

陝北北部與蒙古草原相連,蒙古人每到秋天就來掠奪,大明在榆林設有重兵,來抵擋蒙古人的侵略。大明王朝在陝北屯兵十萬,這十萬人都需要陝北人來供養,陝北土地貧瘠養不起,明末氣候進入一個小冰河時期。陝北風沙壅積,寒流旱災不斷,明朝天啟年間,面對塞外皇太極的威脅,朝廷節省開支,加重了陝北的賦稅和徭役,陝北出現大饑荒,就演變出了陝北的農民起義,党項人李繼遷的後人李自成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在大明軍隊的剿滅中俞發強大,曾短暫的統治過陝北,順治二年,清將阿濟格從陝西北部,紮起筏子渡過黃河,經綏德,攻克延安。一路向南打去。陝北從此歸入大清的管轄。

陝北人的由來

清朝建立,蒙古歸降清朝,康熙平定葛爾丹,陝北幾乎成為清帝國的中心腹地,經歷明末的大動盪,人口銳減,自然環境惡化,清初延安府人口,全陝西最少。清王朝延續明朝策略從山西遷人口入陝北,從晉,豫,魯,燕,抽調兵將往陝北屯墾,去軍籍墾田為民,人口增多,現代村莊由此基本定型,清朝中期後,陝北社會安定。

陝北人的由來

清朝1862年開始陝甘回民暴亂,這次叛亂也給後世的陝北留下了永遠的傷痛,原住漢民幾乎消失殆盡。現在陝北很多地方還以殺人溝,殺人卯來命名。它給漢族人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由最初的民族矛盾,演變成立志在關中的黃河以北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後被左宗棠鎮壓,一部分遠逃,一部分回民漢化。鎮壓回民起義後,清政府安撫抵抗回民的義軍,數萬人,安置在膚施,延長,宜川,洛川,發給籽種,令其墾荒。人口又開始發展。

西方傳教士開始進入陝北,在陝北各處建立起教堂,通過各種手段收購土地,吸引群眾入教,又對當地居民進行租地剝削。同時干預地方行政。偏袒教民,天災人禍不斷。土匪又開始在陝北這塊土地上,四處蜂起。佔山頭,搶劫財物,殺人放火,陝北人口開始下降。人口小範圍的遷徙。

陝北人的由來

民國初年,軍閥井嶽秀統治陝北,他沒有參與軍閥混戰,陝北度過了短暫的一段穩定期。而後匪患加劇,多雲集在榆林一帶。南京政府統治時期,是陝北匪患的全盛時期。1935年,中央紅軍來到陝北,陝北的天空被點亮,毛主席在延安窯洞住了13年,全國的有志青年向陝北湧來,陝北人口臨時急劇增長,陝北供養不了這麼多人,毛主席開始提倡搞大生產運動……延安這13年的紅色光芒,讓它名揚四海。而陝北的歷史卻遠不止這13年。

新中國成立後,58年大躍進,後來爆發全國性大饑荒,河南,安徽,山東,各地饑民逃荒到達陝北,那是一次為了生存的長征,陝北的土地讓他們活了下來。他們在宗族村落的邊緣地帶,建立了小小村莊。也是現代陝北最後一次遷入的人口。

陝北人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