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小養豬戶主要以這5種模式進行復養

我國中小養豬場戶出欄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生豬,是保障全國豬肉市場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養殖場戶生產恢復怎麼樣,直接關係到全國豬肉市場的有效供給。儘管目前豬肉價格市場行情利好,但是一些中小養殖戶因擔心疫情、資金不足、技術缺乏等原因,復產增養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近期,農業農村部召開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幫帶中小養殖場戶發展座談會,舉辦“龍頭企業帶萬戶生豬產業扶貧項目”集中籤約儀式活動,聚焦中小養殖場(戶)的困難,引導大型養殖企業創新幫帶機制,帶動中小養殖戶加快恢復生豬生產。我們根據各地實踐,總結出五種主要的幫帶模式。

“公司+農戶(家庭農場)”模式。溫氏集團率先提出“公司+農戶”合作經營模式,經過不斷完善利益分配、風險擔當機制,有效解決了中小養殖場(戶)資金短缺、技術缺乏及抗風險能力低的問題,是目前我國主流的相對成熟的帶養模式。該模式主要特點是:公司提供豬苗、飼料、獸藥等流動資本並負責技術應用、產品銷售等,農戶承擔生豬生長育肥期所需土地租賃、豬舍建設、環保等固定投入及人工費用。合作過程中市場風險由公司承擔,農戶獲取固定投入、人工回報,還可獲取超額生產成績的獎勵,也需承擔部分生產性風險。農戶(家庭農場)投入小、風險小、收益高且穩定,解決了農戶不敢養、不想養和養不起等問題。如四川鐵騎力士科技有限公司倡導的“1211”“公司+家庭農場”高效養殖模式,即1個家庭農場,2000頭生豬養殖規模,1年出欄2批,能實現年收入100萬元,有效帶動了農戶穩產增收。該公司通過這種模式建有基地30個,帶動養殖戶2000餘戶,戶均收入12萬元,每年共出欄生豬120萬頭。我國十大養豬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有8家採用這種模式,2019年前11個月生豬出欄3100多萬頭。

“公司+標準化育肥小區”模式。

根據生豬養殖生物安全的需要,選擇天然隔離條件較好的荒山、小丘嶺等地,充分利用農村土地和勞動力,建設生豬標準化育肥小區(多數小區為多農戶合股建設而成),每個小區飼養育肥豬的規模是1200頭的整倍數,比如2400頭,3600頭或4800頭等。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公司負責育肥小區按五統一進行管理(統一規劃選址,統一設計建設豬舍,統一提供的豬苗、飼料、獸藥,統一飼養管理技術方案,統一品牌銷售),並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農戶負責豬舍建設、環保等固定投入及人工費用。該模式同樣可解決農戶資金緊缺、無飼養管理技術及市場風險等問題,農戶可獲取固定投入、人工回報和生產超額獎勵。廣西農墾畜牧集團有限公司通過這種模式,在廣西良圻、梧州等地發展43家標準化育肥小區,帶動農戶181戶,2019年出欄18.3萬頭,年末育肥豬存欄19.63萬頭,戶均創收210多萬元。

如湖南新五豐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推廣應用全封閉、實體圍牆、全漏縫、全自動料線、自動環控、可除臭、可視化監控、保育育肥一體化全進全出的標準化飼養單元,按統一標準設計、統一建設施工、統一供應原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收購結算的五統一原則對新建標準化豬舍進行管理和技術服務,提高其生豬養殖和防疫技術水平,帶動中小規模養殖場的發展。2019年,該公司在湖南貧困地區新建投產7個標準化育肥小區,存欄育肥豬規模6萬頭,實現了生豬穩產保供和產業扶貧雙贏。

“公司+經銷商+農戶(家庭農場)”模式。長期以來,我國飼料、動物保健等產品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經銷商模式聯接規模較小(年出欄500頭左右)的養殖場(戶)。在長期合作過程中,經銷商與養殖場的聯接緊密,相互信任度高。雙胞胎集團公司探討推廣“公司+經銷商+農戶”合作養豬模式,由公司提供技術服務、仔豬和飼料、生物安全防控等整套解決方案,經銷商投入部分流動資金,尋找合適的養豬戶進行合作;農戶負責豬舍建設、環保等固定投入及人工費用。公司對養殖戶的圈舍評估後提出改造升級方案,改造驗收合格後開始飼養仔豬,集團技術人員向養殖戶提供生產管理服務。公司收取服務費,經銷商根據投入資金情況獲得部分養豬利潤,農戶獲得代養費及部分養豬利潤。這個模式充分利用了三方的優點及資源,利益分配基於三方做出的貢獻,較好地調動了養殖戶積極性。如廣西南寧雙胞胎飼料經銷商譚鳳玲通過“公司+經銷商+養戶”模式,發展合作養戶17個,復養生豬存欄2063頭。

參股合作經營帶動模式。針對欄舍條件較好、養殖經驗豐富的養殖場(戶),一些大型公司採用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實現合作經營,帶動養殖場(戶)快速實現增養補欄。通常情況下,養殖場(戶)通過出售固定資產獲取一定現金回報,保留10%-49%的股權,實現參股合作經營,獲取股權紅利。如陝西本香集團有限公司與乾縣森榮合作社、陝西宏潤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採用合股經營實現復產增養,公司提供豬苗、飼料、獸藥疫苗以及技術改造、豬群管理等,養殖戶佔有一定股份的同時,作為管理者或員工參與運營,並獲得勞動報酬。2019年,森榮合作社30餘名參股人員人均分紅1萬元,宏潤生態養殖公司的17個養殖戶每戶分紅6000多元,同時在養殖場工作的合作者每月可獲得4000元左右的工資。雙胞胎、正邦、溫氏等集團化公司均通過參股合作經營帶動了一批中小養殖戶快速恢復生產。如溫氏集團對河南新大牧業增資4.6億元,2019年底新大牧業的母豬存欄達到2.5萬頭,恢復到正常年份存欄水平。

一些地區充分利用當地扶貧資金,結合精準扶貧,通過貧困戶入股方式帶動生豬養殖。如四川鐵騎力士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的“1+8”生豬產業合作經營模式,8戶貧困戶將扶貧資金、金融扶貧貸款打捆量化投入到1個養殖大戶形成一定股份,再由養殖大戶從公司以記賬方式領取豬苗、飼料、藥品、疫苗等所有投入品,並按公司標準進行飼養,最後公司在收購款中扣除生產材料賒賬後將剩餘部分返還養殖大戶,貧困戶按股份分紅脫貧增收。鐵騎力士公司在四川、貴州的多個市縣推廣該模式,培育了30多個生豬養殖大戶,帶動貧困戶200餘戶,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租賃經營”模式。由於技術、資金等原因,許多中小養殖戶出欄後不再繼續飼養,而是通過向大型養殖企業出租養殖圈舍的形式獲取固定回報,租賃期限多為3-10年。正邦集團、雙胞胎集團、新希望六和、廣西揚翔等集團化公司都在使用這種模式。集團公司租賃退養豬場圈舍進行技術改造,提高養殖場設施設備水平,充分利用集團在飼料、仔豬等關鍵要素供給的優勢,迅速擴大產能。該模式既可以節約企業前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縮短擴大產能的週期,又可以充分利用閒置產能,盤活固定資產,為養殖戶帶來一定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