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之前介紹傳統手工藝時提到過傳統螺鈿鑲嵌工藝,有著獨特光澤的鮑魚殼,珍珠母貝,能隨著角度和光線的不同變換出彩虹般的斑斕色彩。


堅硬的貝殼,通過切割打磨,變成顆粒或者薄片通過鑲嵌技術固定在各種器皿物品中作為裝飾。


那能不能將貝殼變成面料,穿在身上呢?


在漫長的手工藝發展過程中,這個問題一定被提出過,然而在許多年後才被能工巧匠們實踐出來。


1977年,日本京丹後的紡織工匠Shoichiro Tamiya(民谷螺鈿 / tamiya raden)就做出了嘗試,經過兩年的潛心研究,螺鈿織物被順利製作出來。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京丹後地區作為傳統的絲織物中心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也是和服布料的中心產地。作為近日本海的京丹後地區,除了自然環境和氣候是紡織生產所必需的,也有大量的母貝作為原材料。

當地的歷史、環境和大師們傳統手藝的融合,將海貝和布料纖維結合在一起,共同研發了這項技術。然而到現在從事這項技藝的人也極為有限,民谷螺鈿是我能找到的唯一一家。


在“螺鈿”一詞中,“螺”是指“海貝殼”,“鈿”則是一種工藝。螺鈿工藝從古代中國傳播到日本後,在日本作為漆器裝飾技法一直留存到現在。這種技術和傳統紡織技術相結合,產生了螺鈿織這個新的技藝。


如何把貝殼織成面料?既能夠保留珍珠母貝赫鮑魚殼的天然紋理,又能變成柔軟的布料?


說起來和我國的傳統工藝有些淵源,螺鈿織取法於唐代的引箔緙絲,引箔緙絲是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按照經線和緯線編織成的平紋織物。 螺鈿緙絲則是將本來作為緙絲織法中的彩色熟絲的緯線現在變成了螺鈿絲。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用來製作螺鈿織物的貝殼片需要打磨至0.1mm左右的厚度,薄薄的貝殼片需要貼在和紙上,再將其切割成細細的絲狀,採用通經斷緯的工藝織入緯線中。 打破固有的概念,堅硬的貝殼通過柔軟的新形態展現海的光輝。


在Guo Pei 2019春夏巴黎高定大秀,設計師就把這種螺鈿面料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在這次走秀中,設計師為我們展現了螺鈿織物的獨特魅力,通過這種獨特的技藝,用柔美變幻的色澤將東方文化表現的淋漓盡致。


撰文:諼弋(kinii App特約撰稿人)

鏈接:https://www.kiinii.com/blog/101961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螺鈿織:讓堅硬貝殼化為“繞指柔”

關於

kiinii App - 手工叫醒生活

聯絡

[email protected] 反饋/廣告/投稿/合作請發送郵件

APP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 kiinii 下載官方APP,或直接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