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類面對災難時的“恐慌情緒”?它是人類情緒的正常輸出嗎?

gzye


災難面前的恐慌情緒,是人類及生物心理活動的一種狀態;也是人類正常的一種情緒輸出,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不確定情境下,自身對事物的未知性、不確定性,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的情緒體驗。也是人體對自身個體保護的應激反應。保護著讓你產生恐懼,從而進行遠離遇事沒有恐慌,無所畏懼,就會讓自己面臨的危險指數加大,對事物的越不確定就會越加大恐慌。嚴重性恐慌會出現焦慮,睡眠障礙。還常伴有胸悶氣短,心慌出汗,尿頻,手抖等自主神經症狀。


燚坤心理1314


面對人類災難的恐慌情緒,是所有人正常反應,特別是現在媒體發達,網絡信息更新很快,推送到我們面前的消息比比皆是,面臨這樣的突發性災難,不恐慌才怪呢,現在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幾個朋友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所談論的話題都是新型肺炎 ,在這樣的氛圍下能不害怕嗎?所以我認為,面對災難時恐慌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人不能只以恐慌而不知所措,害怕歸害怕,但是還要正確的去面對它。專家不是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和意見,那我們不妨就按照專家的建議和給的方法去做。就像當下的肺炎傳播一樣,正確面對,減少出門,減少聚會,減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做好防護性的措施,保證自己安全度過這一段危險期,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應該去想的。


雪鄉心靈驛站


“恐懼”是人的本性,是安身立命的基礎條件。

無條件地包容恐懼的存在而不抗拒,帶著不安的心為所當為,就是最佳的生活策略。此所謂“臨事而懼,好謀以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