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之師才有真正的勇敢

首先祝大家春節快樂,闔家幸福平安。在廣大醫護人員奮戰在抗擊肺炎疫情第一線忘我工作時,多數人宅在家裡自覺隔離也是為抗擊疫情做貢獻。閒來無事,不妨靜下心來研讀《老子》。

今天我要討論的內容是《老子》“三寶”。

對《老子》“三寶”的傳統解釋

《老子》三寶之“慈”|仁義之師才有真正的勇敢

敦煌寫本P.2255《老子》片段(圖片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網站)

《老子》“三寶”出現在傳世本第67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其中的加粗字為老子對“三寶”的概述。對於“三寶”中的“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任繼愈先生分別解釋為“寬容”“嗇儉”“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陳鼓應先生則解釋為“慈愛”“儉嗇”“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

任繼愈先生認為:“這一章是‘道’在政治軍事上的具體應用。老子提出‘三寶’,其根本精神是以退為進,不出頭,不搶先……老子把柔弱、謙退看作最高原則,重視退讓,輕視進取,把對立統一的關係看死了,終於損害了辯證法。”(任繼愈:《老子繹讀》,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第149頁)

然而,實際上是任老自己沒有系統、全面地看《老子》,從而把具有豐富內涵的《老子》“三寶”看簡單了。

陳鼓應先生認為,這章內容主要在說“慈”。可是他同樣沒有把“慈”在這裡的意思說透徹,不清楚《老子》“三寶”用來闡述什麼重大課題。

可見,一般人閱讀文字錯誤、文本錯亂的傳世本《老子》,是不容易搞明白的。

也有非一般的人物。同樣是看傳世本《老子》,國文功底深厚、熟讀《老子》並把《老子》看作兵書的毛主席卻參透了《老子》“三寶”的微妙,並“批判地”提出了“有理、有利、有節”的對蔣鬥爭策略,可謂對老子“三寶”的絕佳註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追根溯源見真章

《老子》三寶之“慈”|仁義之師才有真正的勇敢

敦煌寫本P.3237 《老子道德經李榮注》片段(圖片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網站)

傳世本的文字錯誤是造成眾人理解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東漢之前的《老子》版本中前面的黑體字部分是這樣的:

“我恆有三寶:之一曰慈,二曰檢,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慈且勇,舍其檢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

傳世本中的“儉”,在東漢之前作“檢”;傳世本中的“故能成事長”在東漢之前作“故能為成事長”。可見文字變化之大。

檢者,節也,有節制,檢束有度。當然可以把“儉”看作“檢”的通假字。但問題是,除了毛主席外,還有誰能洞察到這一點?

“故能為成事長”的意思是“所以能夠圖謀成功並且治理長久”。而傳世本中缺少了“為”字後的“故能成事長”則不好解釋。

這段話是老子對用兵策略“三寶”的概述,接下來老子對每一寶都有詳略不一的闡釋。今天只講《老子》“三寶”中的第一寶。

《老子》“三寶”之“慈”——仁義之師

《老子》三寶之“慈”|仁義之師才有真正的勇敢

敦煌寫本P.2599《老子》片段(圖片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網站)

在經過還原後形成的《老子真經》中,老子對“慈”的闡述對應傳世本第67章和第69章中部分文字:“67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69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只是傳世本中的文字還是不夠準確。在馬王堆漢墓帛書本中這段話是這樣的:

“67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69故稱兵相若,哀者勝矣。”

把這兩章中的相關文字結合在一起後,就容易正確理解了。這就是《老子》文本還原的必要性所在。

慈者,仁愛也,悲憫也。建者,健也。垣者,護衛也。若者,爭也(取其古義)。

搞清楚了這些文字的字義,就可以準確地把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了:

“悲憫,用來進攻則能夠取勝,用來守衛則能穩固。老天要強健它,就用悲憫來護衛它。所以實力相當的軍隊相爭,悲哀的一方會勝利。”

悲哀的一方,也就是有理的一方,為正義而戰的一方,是仁義之師。仁義之師,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出師有名。老子在對“三寶”的概述中提到“夫慈,故能勇”,就是說,只有仁義之師才能同仇敵愾,從而勇敢無畏,意志堅定,在雙方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哀兵必勝。

反過來,“舍其慈,且勇……則必死矣”。就是說,師出無名的軍隊,他們的勇只是蠻勇,缺乏堅忍不拔的戰鬥意志,與旗鼓相當但眾志成城的哀兵作戰,只能是死路一條。

可見,有仁慈才有真勇敢。那些望文生義、嘲笑老子“不敢”的人可以休矣。

那麼,老子為什麼又多次說“不敢”呢?我將在下一講解釋老子“三寶”中的第三寶:“不敢為天下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