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应及时降息以稳定经济预期


央行应及时降息以稳定经济预期

受房地产以及通胀等因素影响,国内央行在很长一段周期内都没有采用降息手段,主要担心房地产泡沫问题严重化以及在动用价格工具之后会刺激通胀。

国内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以来长期维持不变,保持在1.50%,不仅是为了国内经济调结构服务,同时还有预防外围经济风险的原因,为未来应对外围经济风险而保留一定的降息空间。由于我国央行的存款利率可调整空间比较小,所以近几年来央行主要通过数量工具与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保持国内流动性的稳定。

另外,国内采用的是强制性结汇制度,所以准备金率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又比较紧密,为了对冲资本的跨境流动,显然动用准备金率更为便利,因此国内长期以来主要通过提准与降准等手段来稳定市场流动性,但是这也导致国内市场的实际利率长期偏高,对实体经济以及个人负债等压力较大,不利于经济走出逆周期。

去年央行通过一些利率改革手段,力图弥合利率双轨制给市场带来的一些问题,以降低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但是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地方、企业与个人负债的快速增长,社会负债压力逐步变重,给实体经济的运营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同时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始终难以解决,所以市场需要央行进一步降息,但是由于去年通胀上行比较快,所以国内缺乏降息的契机。

关键问题是发达国家当前处于降息与货币增量周期,美联储高速扩表、欧央行与日央行长期实施负利率+QE政策,这使主要国际货币纷纷转向套利货币,新兴国家的偏高利率给美欧日等带来了长期的套利机会,这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的债务转移过程,对于新兴国家不利,不仅会造成新兴国家金融利益上的损失,还会带来新兴国家本币的不合理升值,会影响出口,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国内是需要适当降息的,不仅可以解决社会的债务压力,同时还可以调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关系。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不可抗的原因,当前的疫情对今年的经济乃至金融市场等会形成一些明显的影响,因此建议央行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可以适度降息或增加流动性来引导LPR下行,积极应对疫情对国内生产经营的影响,进一步减轻企业与经营者的负担,进一步减缓房贷等压力,为2020年的经济增速托底,同时也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风控与稳定,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另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也需要同步协调,应在年初早发力,早解决问题,也利于全年经济政策的综合调整,这样才能稳定市场,稳定金融,为全年的经济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头条号馨月说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