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高的人,素質和教養就一定高嗎?

用戶744427962140


學歷從來就不等同於素養和教養。人都有五商:情商、逆商、智商、財商、德商。我覺得五商都高的人,才是一個有全面素養和教養的人。一個人學歷高,頂多智商可能會高一些,但可能其他的情商逆商財商德商都很差,那麼他一定不是一個高素養和教養的人。社會上面高學歷低能力或者高學歷低德行的人多的是,相反有一些學歷不高,但是,在進入社會之後,依然保持一個終身學習的態度,通過社會實踐學習而是自己成為一個有素養有教養的人,數不勝數。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這樣的例子。

所以作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定不能唯分數論,否則孩子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分數固然重要,但是人格、性格、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能力更重要,而一個孩子如果這些能力都具備,那他的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差。作為家長一定不能顛倒本末。


鄔太狼新家庭教育


客觀來講,形成高的素質和教養可能性更高一些,這並不是全部高學歷人都可以,人本身的性格脾氣和所處的環境影響更多一些,其他理論不說,說例子:我表弟和弟媳,都是重點大學畢業,畢業一年,結婚後女的選擇生孩子,自己帶孩子,表弟和我建議過可以出來工作,孩子家人帶,座標廣州,天天可以回家的,表弟本身家庭環境還行,孩子現在四歲,沒有出去工作過,五六年了,弟妹現在的談吐間還是以自己重點大學畢業為榮,說話想法都要比家裡其他親戚高一截,買東西用的吃的都要好的,除了這些,在處理事情和言談舉止已經跟鄰居的幾個40.50歲的阿姨差不多了,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有預想的那麼理想,4歲男孩動不動就哭,去逗別人就笑,別人逗會他就哭,看到父母就哭的更兇,父母怎麼哄都不停下來。不過弟妹還是覺得自己的孩子非常優秀。我跟表弟一起長大關係很好,對他的孩子也最親,心裡有時候有點當成自己孩子來要求了


Dy76


說不清楚呀,學歷高的人,和有點初級文化的人很多地方,很多時候表現不一樣的。我們自己都是揣著糊塗裝明白,我兄弟姐妹六人,家家都有個大學生,從工農兵推薦的開始,小中專以上的五人,有兩個是老師,兩個公務員,一個護士,兄弟四家,我的父母都在,即他們對他們的爺爺奶奶孝道上表現各異,對當莊三老四少叔伯大爺上更是千差萬別,前幾年沒有私家車,有的在村口下車,知道問一下鄰居,有的根本不知道什麼禮道,有的一年來家看看,忘不了爺爺奶奶,而有的這些年就不認識他爺爺奶奶,有的來家後幫父母乾點事,而有的就是闊少爺。這是我們家的。


摩天嶺松


我父親出身工商兼地主家庭(當時政府定性),衛校畢業後無法升學,以後是靠自學成才的,做到付主任醫師,做過縣醫院的業務院長,內科主任,這個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待人有親和力,朋友多,大概是這樣,我們家庭才在49年後能夠挺過來,渡過各種難關。


雷家林書畫


不一定!我身邊的人.研究生,現在國外,今年回家,想吃螃蟹,很晚買了回來!家裡飯菜都已做好,媽媽說:明天吃吧,飯菜都做好了!其人立刻瘋子似地大吼一聲,並猛踹房門幾腳,轉身走了,到了電梯口,又猛踹電梯門幾腳。這還不算!幾分鐘後發來一條微信-大意從此不來往,等你們死後我來收房子!沒文化的人會這樣嗎?


w1w0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學歷真的不能決定素質,學歷高的人素質和教養不一定高,這個我覺得可以用我身邊的事例來說,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歷是本科,我身邊的人也都是本科生,本科生學歷可以說是有一定高度了,但是我住過的宿舍的廁所門沒有好的,都是腳印,宿舍廁所門這屬於公共物品,沒有人去愛護,不關水龍頭,宿舍樓道大聲喊叫,這些現象比比皆是,本科生有了高學歷,但是素質很低,同樣之前網上報道的高材生高鐵佔座事件,足以證明學歷和素質沒有關係。


宋小成談萬事


可以肯定地講:學歷高的人,素質和教養不一定就高。

先讓我們來看看素質教養這兩個詞的含義,就容易理解有何不同了。

一、素質

1、素質分類

從廣義角度來講,素質可分為自然素質心理素質社會素質

再進一步細劃,上述三類素質又可分為8種: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

審美素質勞技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

2、素質從哪裡來?

素質一定是來自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

從上面8種素質內容來看,家庭教育幾乎貫穿全部,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父母都要對孩子進行教育。而學校教育大家都知道,是指每個人在學校讀書時所接受的教育,但時間長短不一。社會教育則屬於無形教育,但對一個人又有很深的影響,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影響,尤其受社會風氣影響非常大。而自我教育則更為複雜,與個人悟性與學習能力有關係。

3、素質習得

既然素質與所受到的教育有關,就不得不提個體接受教育過程中的習得性。因為只有個體願意接受教育,才能從教育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不斷提升個人能力。但是習慣養成又受環境負面影響,好習慣養成需要家長長期連續培養,這就給對家長提出了嚴峻考驗。一來很多家長不懂家庭教育,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二來孩子又極容易受負面環境和風氣的影響。因此,對於素質教育而言,習得性成了未知數,這也恰是我們能看到很多人素質參差不齊的根本原因所在。

從素質習得來看,學歷高的人如果從小沒有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個人素質肯定無法從學校教育得到彌補,更不可能靠社會教育來彌補,自我教育更是微不足道。

二、教養

教養從教育的類別來看,明顯趨向於家庭教育為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指父母教養態度、行為、非語言表達的集合。

二是指父母在日常撫養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對孩子的固定行為模式。三是指反映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習慣、氣質與修養。

如果把學歷與教養兩者聯繫起來,我們得出結論,家長越重視家庭教育,從小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品質與習慣,反而能提升孩子的學業能力,從而讓孩子在學業這條路上走的更遠。但是這屬於理想化模型,因為智力水平高的人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想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並不難,因此,才會看到有些高學歷的人教養並不一定好。

結束語

:學歷與教養兩者之間的關係,學歷是結果,教養是過程。一個人從小到大,如果沒有得過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素質就沒有辦法得到根本性提高。儘管有高學歷,但是素質和教養如果很差,其行為照樣招人厭。


寒石冷月


學例高是教條的課本知識的認可,素質和教養多半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父母對老人不孝順,不和睦鄰里,這樣的孩子多半長大了自私無視他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反之家庭和睦鄰里親善,孩子無型中學到了做人的品行,將來步入社會善常與他人交往,這樣事業上成功率也就越高!只有有信的過的人品才是有教養高素質的人!



靜守蓮臺


不能說學歷高的人素質和教養就一定會高。君不見有學歷高如博士者,有在高鐵上強佔他人座位的,有在機場強闖關的;而低學歷甚至文盲者,助人為樂者有之、見義勇為者有之、拾金不昧者有之……。所以說,學歷高低與素質、教養商低是不一定能成正比的。

素質,是指思想、文化、身體,即代表德、智、體三個方面。 素質的高低不以人種而劃分,任何地方、群體都有素質高的人和素質低的人。素質提高代表著著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教養,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而所謂修養,一般是指個人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習慣的修煉和涵養。即每個人心靈深處經歷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後所達成的境界。這種境界的具體表現就是"美德"。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歷史,經過無數代人的傳承、充實並賦予新的內涵,"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悌慎廉,勤正剛直勇"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任何一個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自覺地遵循社會道德體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個人的社會義務,並不斷地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養成良好的內在素質,即所謂個人修養高尚,才會被人們所尊重。


好歌老哥


學歷高的人,素質和教養就一定高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一定!因為學歷高並不代表著素質高和教養好,否則也就不會存在高智商和高學歷違法犯罪了。社會現實往往是,如果一個人素質不高、教養不好,其越是具有高智商、高學歷,其社會危害性也就會反而越大!


學歷高,既不能代表高智商,也不能代表高情商,只能說明很會考試。在過去應試教育的高考“指揮棒”引領下,我們的基礎教育培養了一大批“考試機器”,通過對考點的深耕不輟和精雕細琢,以至於應對高考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這個方面的傑出代表,就是河北衡水中學和安徽毛坦廠中學。我們以河北衡水中學為例:在2018年高考中,9人進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7人進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17人進入河北省文科前20名,12人進入河北省理科前20名。在2019年高考中,理科700分以上的考生,全省一共27人,衡中就佔了23人;703分以上18人,衡中就佔了16人;文科678分以上13人,衡中8人。這些特別會考試的學生必定都是名牌大學高學歷,要說他們的素質和教養有多好,筆者真的不敢苟同!


素質是指一個人在政治、思想、作風、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經過長期鍛鍊、學習所達到的一定水平。素質是人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屬性,能對人的各種行為起到長期的、持續的影響甚至決定作用。人的素質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八種:三類素質是指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八種素質是指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我們今天學校教育中強調的核心教育理念“素質教育”,就是突出人的綜合素質,亦即指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而學歷恐怕連五育之一的智育都不能完全代表,更別說代表學生全部的素質和教養了,所以學歷高的人,還真的未必素質與教養就高了!


教養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屬於他律教化的在外顯現,是個人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教養的形成,是受到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等的綜合作用結果;有教養的核心是對人的關懷,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要有愛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比較善解人意、溫文爾雅、注重細節、關心他人、心胸寬闊併發自內心、正派真誠、光明磊落等。從教養的內涵和外延來看,它跟學歷存在一定聯繫,但不是必然關係,換句話來說,高學歷的人未必一定比低學歷的人教養好,一個高學歷的人有可能還不如沒學歷的人教養好;因為教養代表的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準,缺乏教養的高學歷者,比比皆是!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學歷高的人,素質和教養就一定高嗎”,非常明顯,這可不一定。一般說來,有知識、有文化,就應該更有高素質和好教養;但是,在應試教育下,人們急功近利“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也是常乾的,孩子只會學習考試了,而做人一塌糊塗的卻也並不少見;這也是我們今天特別要突出“素質教育”的重要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