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班的孩子被老師選去學樂器,他跟老師說他不要,像這樣不大合群的小孩該怎麼引導?

a希杭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很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他不想去學樂器,他就直接跟老師說“我不要”。這對孩子來說,是很難得的一種品質。

而且單從這一件事上看,這個孩子很懂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而不是不合群。

如果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比較不合群的話,父母可能要給予適當的引導:

1、瞭解孩子為什麼不想和其他小朋友玩

之前朋友家小孩不和同齡孩子玩,問他問什麼,結果這小子特別拽的說:他們都太幼稚了!

嗯,好吧,別人太幼稚了……

這樣的小孩子,夫妻其實也不用太去強迫他和其他小朋友玩,父母越強迫,他反而越“假裝高冷”。

等周圍都是小朋友的環境時,他自然而然會和別人去玩。

如果性格內向,那麼他很難有勇氣直接跟老師說“我不要”。通常會回家跟父母說“我不要”,再轉述給老師。

2、父母多帶孩子出門做遊戲

有時候不是孩子不想玩,而是父母們都比較宅,不想帶孩子出去玩,就想盡辦法把孩子留在家。

當孩子習慣了窩在家玩手機、看電視、看書、自己玩玩具的時候,再讓孩子出門,孩子會表現出惰性。

所以父母要多帶孩子出去,跟其他小朋友多交流、玩耍,有助於小朋友合群。

在這個不合群的問題中,父母或老師不要從孩子的一個行為就給孩子戴上一個標籤,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而且,當父母給孩子帶了標籤,並且在孩子面前強調這個標籤的時候,可能會讓孩子真的變成不合群!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上大班的孩子被老師選去學樂器,他卻跟老師說不要,像這樣不大合群的孩子應該怎麼引導?家長為什麼說孩子不合群呢?難不成僅僅是因為他不願意去學樂器嗎?這個情況下家長可能說的有點太武斷了。單純地因為孩子不想學樂器就認為孩子不合群理由太牽強了!



所以家長一定要了解合群的意思到底是什麼?而不是說僅僅因為孩子不願意去學樂器,而認為孩子不合群。不合群的孩子其實是兩個極端的孩子。第1種極端就是性格特別內向,從來都是自己一個人在一起玩,不喜歡和別人交往,在幼兒園裡面也是這樣的, 不喜歡參加任何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這樣的孩子我們說他是不合群。

第2種極端就是過於聰明,自以為是的孩子。不要覺得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不太成熟,有很多幼兒園的孩子被家長養成了狂妄自大的壞習慣,他看不起班級裡面的任何小朋友,不喜歡和他們在一起玩,這樣的孩子也屬於不合群的孩子。家長所說的僅僅是因為孩子不想上這個樂器課,而認為孩子不是合群的話,我覺得家長的判斷方法有點太武斷了。

孩子不學老師叫他學的樂器,有可能他真的是不喜歡這個樂器而已,和他合不合群沒有任何關係。女孩子相對來說可能會比較喜歡音樂這方面的知識,但是男孩子性格比較外向,他們喜歡最多的就是足球,跆拳道,所以很多男孩子都不願意去學習樂器的。



孩子不願意去學他不喜歡的這個樂器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他不喜歡就拒絕唄,知道拒絕的孩子總比什麼都不說的孩子要強的多。如果孩子連拒絕都不會說,到時候不知道又會出什麼家長接受不了的問題?所以這種情況下不是說孩子不合群,而是因為孩子明白他不喜歡這個樂器,所以他才不願意去學的。

我覺得孩子應該是屬於一個特別明智的孩子,當然了,如果孩子不參加任何班集體裡的活動,包括學樂器,包括其他的各種各樣的活動他都不願意參加的話,這種情況下說明孩子不合群,那麼針對於不合群的孩子,可能家長要做的就比較少了。

因為孩子主要是在幼兒園裡面參加集體生活,所以這種情況下,家長可能需要尋求老師的幫助,請老師讓班級裡面比較活潑的孩子來主動邀請自己家不合群的孩子參與到集體活動當中,當孩子真正的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之後,不用其他小朋友邀請,孩子就會主動參與到其他小朋友的集體生活當中了,那麼孩子的不合群現象也就改善了。



平時家長要做的也不是說整天把孩子關在家裡不出去,不讓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的小朋友。這樣整天被家長關在家裡的孩子,更容易產生不合群的現象,家長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到公共場合或者是自己家住的小區裡面讓孩子和同齡人在一起玩耍,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孩子如果發現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有非常多玩的樂趣的話,那麼他就會自然而然的參與到集體活動當中了。所以說孩子不合群,家長要解決的話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家長根據孩子性格特點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氛圍來引導孩子就可以了。


最美幼兒緣7


您好。


看到您的提問,不知道您幼兒園選拔孩子去學樂器是怎樣的一件事?是多數都被選到?還是少數?或許您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但是孩子沒有依從您的想法?


我倒很想分享一下我對您問題的感受。講真,如果是我的孩子,能夠跟老師直接表達他的想法,我會感到很高興,並不會認為這樣是“不合群”。一個能有自己的主見,還能敢於表達出來,這是多麼可貴的品質!


在中國,從眾的安全感可能也是家長脆弱焦慮的寫照。一個孩子與眾不同,就會被批不合群。一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會被批不合群。而美國孩子的教育觀念裡,有個性才是被推崇的。這固然有文化背景的不同,但是迴歸到教育的本質上,孩子是他獨立的個體,並不是我們家長的附屬,孩子應該得到尊重,並按照他自己內在的意願得到很好的成長。


多元智能理論創始人加德納所崇尚的教育就是個體的個性的教育。每個孩子生來獨一無二,每個生命之所以高貴,也就是因為獨一無二。




具體到您的提問,對孩子的引導一定要在尊重孩子自身條件和內在需求的基礎上再來討論。可以先從回答以下的問題開始:


1. 老師選擇您家孩子去學習樂器的原因是什麼?你對此樂器是否瞭解過?您希望您家孩子可以去學習這個樂器的原因是什麼?


2.在您對學習該樂器做過功課之後,請問您覺得您家孩子是否真的具有學習這個樂器的天賦?


3.您有跟孩子交流過他拒絕老師的原因是什麼?


我記得我家孩子小學時,我收到一個電話,是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打來的,說是有一位教練去孩子學校選拔人才,他們發現我家孩子很有這方面的潛能。我也瞭解了一下,如果報名學習需要交很多的費用。但是從側面瞭解了一下,班裡好多孩子的家長都說收到過電話。仔細研究了這項運動的學習要求,還有我所知道的被選中的孩子的身體條件,我對這件事也有了大概判斷。當然,本著尊重孩子的原則,我仍然很平靜地問過孩子自己的意願,孩子告訴了我他的角度看這件事,包括老師如何去選拔,我們於是遵從孩子的選擇,拒絕了老師。



總之,多聽孩子表達想法,尊重孩子表達個人意願。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對您有所幫助。



夢田的稻草人


在教育小孩,尤其是幼兒的時候,你務必尊重他,就像尊重成人一樣尊重他,他說不要,你都不想知道原因,就想引導他去學。如果你小孩是另外一個成人,你會怎麼做?

如果是我小孩,我會這樣做。

第一步,瞭解原因

為什麼說不?

你務必搞清楚,是真的不喜歡,還是單純的說不。

因為小孩有時候為了顯示自己獨立,經常對大人說不。就像我現在的小孩子,四歲多,就是不字當頭,不要吃飯、不要睡覺、不要回家、不要洗澡等等,但凡要求他做什麼,都說不;當然,遇到正直不想做的事情,他也說不,有時候還不好意思說不。

其實這是小孩在爭取獨立,至少是人格的獨立,作為家長應該尊重小孩子的成長,如果小孩只是希望爭取獨立的話,不是不喜歡,那就尊重他的獨立,同時引導讓他自己選擇的方式去參加樂器學習,而不是不經過商量和同意就直接安排。

第二步,針對原因採取措施

當原因明白後,措施不就是已經顯而易見了嗎。

如果是單純在說不的,上面我已經給出措施了。

如果小孩真不希望,更應該尊重他的想法,不去學了,向老師說明就行。

在教育小孩過程中,區分哪些應該做和哪些喜歡做的事情,兩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以,困難的是當兩者衝突的時候,該如何決擇。


紙拉風


首先,你不要界定孩子這樣就是不合群

孩子學樂器,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徵得孩子同意後才開始學習,一旦開始,就不要放棄。學習的過程枯燥無味還伴隨著苦惱,特別是有困難時,要有家長的鼓勵和陪伴,還要有堅持。

一般來說,一個孩子學樂器如果學成功,我認為家長有至少百分之四十的功勞,包括其中跟孩子的“鬥智鬥勇”


胡小元


就算是個小孩也得尊重,那麼小自己不喜歡的可以說NO,作為老師或者家長不能一下就否定小孩的問題,應該詳細的瞭解小孩的想法。現在的小孩很聰明,不像我們以前了,父母拿些東西給你玩,我們估計要不是肚子餓了能玩一整天。

不要說小孩子小不懂,正因為小孩子的不懂才需要我們教,我們也是從不懂到現在,有時候估計還沒一個小孩想法通透呢。小孩的心性很單純,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我們得學會了解,理解小孩的內心。才能教導孩子。



攝影紀錄美好


老師選他去學什麼樂器?是孩子喜歡的嗎?您有沒有和老師聊一聊瞭解一下情況,建議也可以和孩子聊聊,看看他是不喜歡還是因為覺得有壓力?


零點學苑


這叫敢於說不,難能可貴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