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了,从零开始创业,这事儿有点“悬”儿

最近一段时间,几位好友关于年后择业的打算与想法谈论得比较多,其中有一位就提出,过完年要准备白手起家开始创业,看到他信誓旦旦的样子,想一想,自己这帮好友都属于没技术、没人脉的选手,总感觉有点儿不靠谱儿。

无论是身处职场还是实现生活,都要尽可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做没把握之事。也就是说要稳中取胜而不要铤而走险。

40岁了,从零开始创业,这事儿有点“悬”儿

一、40岁,一个输不起的年龄

40岁,在家里既做儿女又当父母,下面有孩子要抚养,上面又有父母要赡养,并且中间还要做一名丈夫或者妻子,要滋养着对方。这三份沉甸甸的责任,足以证明自己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已经不允许你在工作打拼上有太大的闪失。

之前看过网络一篇爆款文《40岁失业,我假装在公园上班》讲述的就是一名40岁的员工因失业但却又无法面对家里人而不得不做的违心之举。

现实当中,也会经常看到,公司领导对于40岁以上的员工敢于批评的狠一些,为什么?因为,领导层知道40岁以上的老员工都是求稳然后才求赚,即使多说几句,也不会做太离谱的事情。

而对于20刚出头的新入职员工则谨慎多了,因为,他们知道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员工,劲头足但变化也快,今天还在公司干得好好的,明天就离职,甚至来招呼都不打一下,也是常有的事儿,为此,别说狠批,就是一般性的工作指导,有时也要考虑到语言艺术与对方的心理承受力问题。

40岁了,从零开始创业,这事儿有点“悬”儿

归结起来,已经处于40岁的职场人,工作上的事情,已经不适合用无谓的时间去试错、去挥霍,毕竟,做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一代价对于一般人而言,很难承受得起,所以,既然有了一份较为稳定与体面的工作,轻易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了。

二、离开了工作平台,你可能会失去很多

曾经听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错把平台当本事。事业单位相对于一般的职业,还是具有收入稳定、待遇周到、工作体面等优势的,但在许多人眼里,这些都是自己本应得到的,甚至产生了一种假象,选择其他行业,到其他地方,也会得到如此相应的薪酬甚至会更好,却唯独没有想到,这些都是自己所在的就业平台所带来的,只要离开,一切归零。

曾有一篇文章《离开了单位,你什么都不是》里面很直白指出,不种地却有吃喝,长相一般却有人喜欢,没有才华,依然能够参与社会活动,这一切皆缘于你有一位单位,一个能够将你的身份与地位支撑起来的平台。

而当你离开时,在众人眼里已经不是昔日的某公司总经理、总监,不再是某办事处要员,不再是某局的处长等等,与之相伴的尊重、来往与各种保障都会荡然无存,至于将来如何如何,那到时候再说,这就是现实。

因而,当自己已经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单位得以供职,还是建议不要轻易离开,至少也要在能力、资金与人脉都已经完备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即使离开原单位,自己依然能够活得很好,再考虑辞职的事情也不晚。

如果草率决定,一旦马失前蹄,那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选择生活的主动权。

40岁了,从零开始创业,这事儿有点“悬”儿

三、创业,尽可能不要从零开始

凡事开始最好要热启动而尽可能地避免冷启动,这就如同跑步前要做热身运动一样,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训练伤;电脑开机先接通外接电源,网猫电源、然后显示器再开主机,防止电流冲击,以利于电脑使用寿命的延长。

辞职创业也是如此,如果从零开始,白手起家,不但会额外增加创业难度,更会使得创业之路充满了未知数,成功概率也会受此影响。

创业刚开始就要做对,非常关键,这里面需要具备4个条件:

一是对接市场。对于创业项目要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相一致。正如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说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创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能让自己站风口上,至于能不能飞,飞多远,飞多高,这就是后期经营的问题了。

二是拥有资金。创业地点在哪儿,建工作室还是建公司,用写字楼还是租厂房,第一次用工工资,这些都是需要用钱做保障的,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是不行的。为什么说,有一千万再赚一千万要比一百元再赚一百元容易得多,这就是足够资金积累所带来的效应,人多力量大,钱多胆子大,多投入才会有多产出。

40岁了,从零开始创业,这事儿有点“悬”儿

三是掌握人脉。最主要的就是对内有能为创业出力的员工,对外有接受创业的成果,也就是有较好的客户源,自己所制造出的产品,有人关注,有人购买。在创业遇到困难时,有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你渡过难关。

四是推出“品牌”。这才是竞争优势所在,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创业产品,就需要自己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研发能力与技术,像某品牌空调推出的“XX,掌握核心科技”的广告词,就是通过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品牌来占领市场。

刚开始,就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产品是用来做什么的,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才会有接下来的领域拓展与长期合作。

总之,创业绝非易事,不是确有把握,还是要保守进行。即使要开始,也要做到“万事俱备”,再刮起创业“东风”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