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高校更名乱局,师范学院几乎全军覆没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高校掀起了改名风潮,并延续至今。究其根本,职业技术学院在资金投入、专业建设、实验设备、师资力量上的确和综合性大学存在差异。

学院升为综合性大学,平台更大,可以设立硕士点、博士点,获得的资源更多,名誉、声誉、影响力、办学层次可能都会获得提升。

学校改名原则上向更大的地名靠拢,尽量使用大地名,省名、行政区域名、国名,让新校名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中国大陆高校更名乱局,师范学院几乎全军覆没

江苏师范大学

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对于不了解办学历史、现状和实力的人来说,这一更名一下子就将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给比下去了。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按照计划,牡丹江师范学院计划申请更名黑龙江师范大学,这让老牌师范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怎么办。

或者以市为名的高校改成以省为名,如岳阳师范学院更名湖南理工学院;就算不能以省为名,也至少得改成半个省,比如烟台师范学院改名为鲁东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太小,闽南师范大学听起来多大气。

中国大陆高校更名乱局,师范学院几乎全军覆没

鲁东大学

但也有例外,“广西师范学院”改名成“南宁师范大学”看似降级,实则升格。有个主要原因是,已经有“广西师范大学”了。

对于师范院校来说,有这么个规律:一般各地方的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般升格后都称呼:xx学院。

然而很多由师专升起来的学院竟然不一而同的去掉师范二字,尽管校名更改了,专业变多了,但是师范类依旧是这些学校的重点学科,可生怕师范二字会影响学院的发展一样,实际上这就是学院的定位不准了。

比如贵州省的毕节学院,前身为毕节师专和毕节师范学校,2014年经过教育部的批准,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简称为贵州工程学院,从名字上听起来是一所理工类的院校,而贵州省内也有两所院校:贵州工程职业学院、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该校也在更名后在贵州省内排名快速下降。

中国大陆高校更名乱局,师范学院几乎全军覆没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同样在贵州邻省广西拥有三所校名师范类的院校: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分别位于南宁、来宾、崇左,对于外省人来说,这三所院校常常会让人分不清楚。

截至2019年,湖南竟然只有衡阳师范学院这一所本科院校仍旧在使用师范学院这个名字,原益阳师专升格为湖南城市学院,岳阳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南理工学院,娄底师范学校升格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零陵学院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常德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看来湖南的“师范学院”全军覆没指日可待了。

中国大陆高校更名乱局,师范学院几乎全军覆没

湖南理工学院

2017年年初教育部新政:十三五期间,中国现有的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可为时已晚。

教育部为严格管理高校设置工作,规定“新设立的高校校名不冠以“中国”、“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国大学的更名工作,依旧会“轰轰烈烈”开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