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在二戰時期的地中海戰場上,作為海上列強之一的意大利海軍儘管實力不俗,但在與英國地中海艦隊的交鋒中始終居於下風,敗多勝少,尤其是在實力佔優的情況下也經常鎩羽而歸,留下諸多難以理解的慘痛記錄。要說地中海海戰中意大利海軍輸得最快、敗得最慘的一仗,毫無疑問是1941年12月爆發的邦角海戰,2艘意大利輕巡洋艦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裡就被一支英軍驅逐艦分隊徹底消滅,實際上,縱觀整個世界海戰史,恐怕也很難再找到類似的戰例!

一、前線亟需補給

1941年11月18日,經過精心策劃,駐北非的英第八集團軍發起了“十字軍行動”,在英軍陸空力量的猛烈衝擊下,為保存實力,德國非洲軍司令隆美爾元帥被迫將部隊撤往西面的加扎拉防線,同時向意大利方面要求緊急提供油料和彈藥補給。面對岌岌可危的戰局,此前在運輸行動中損失慘重的意大利皇家海軍被迫再次組織力量駛向北非,其中由托斯卡諾海軍中將指揮的意大利皇家海軍第四巡洋艦分隊承擔了緊急向的黎波里輸送燃料的任務。12月8日,艦隊中的核心力量,輕巡洋艦“阿爾貝里科·達·巴比亞諾”號及“阿爾貝託·迪·朱薩諾”號駛入巴勒莫港並開始裝載燃料。

“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十字軍行動”中被擊毀的德軍戰車,油料和彈藥補給的緊缺亟需意大利艦隊承擔“輸血”任務

二、一波三折

實際上,意大利人選擇的運輸方式是非常危險的,首先,二艘輕巡洋艦並無其他船隻提供護航或支援;其次,燃料只是簡單的裝在密封並不嚴密的燃料桶裡;最後,軍艦上的各個角落包括艦橋頂部都堆滿了燃料桶,一旦被哪怕一發炮彈或炸彈擊中,就會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同時,堆積的燃料罐也會影響艦船自身的射擊。但是,危急的局勢已經讓人無法顧及那麼多了,次日17時20分,意艦出港,航向直指的黎波里。現在,意大利人唯一的勝算只剩下祈禱航行過程中不被英軍發現了,但不幸的是,此前英國人憑藉”超級機密“已經破解了意大利皇家海軍使用的C38通訊密碼,對相關運輸計劃可以說是瞭如指掌。9日當晚,英軍就加大了航空偵搜力度,為避免暴露,意第四巡洋艦分隊只能折返回巴勒莫,但矇在鼓裡的意大利人認為英國人只是碰巧加大了搜索力度,並沒有取消行動,也許過上幾天再出航問題就不大了,於是輸送行動被推遲至11月12日進行。

三、第四巡洋艦分隊出擊

12月12日18時許,意第四巡洋艦分隊(除前述的二艘輕巡洋艦外,另有一艘大型魚雷艇“天鵝座”號一同行動)再次啟航,二艘巡洋艦上共搭載了各種燃料計950噸,艦隊出港後以單縱隊航向的黎波里。不過,實現戰場單向透明的英國方面早已有了應對之策,以旗艦“錫克人”號為首的英第四驅逐艦分隊此前正在橫穿地中海駛往亞歷山大港的途中,接到攔截命令後,立即調轉航向並將航速提高至30節,試圖在突尼斯附近海域截住敵人的艦隊。實際上,意大利人也並非沒有避免災難發生的機會,因為在12日16時許,意大利皇家空軍的一架翠鳥式中程轟炸機曾經發現過這支英軍小艦隊,但收到偵察報告的意大利海軍高層卻樂觀地認為英國人無論如何不可能在13日凌晨3時之前抵達突尼斯邦角海域,而以意大利艦隊的航速,到那時早就駛過了邦角。然而,實際的情況是,為了避免被英軍偵察機發現,意第四巡洋艦分隊長時間採取了之字航向路線,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通過邦角的時間已經被大大向後推遲。如此一來,意大利人的悲劇已經很難再避免了。

“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此次海戰中英軍艦隊的旗艦——“錫克人”號驅逐艦

四、意外之喜

提速後趕赴突尼斯海域的英第四驅逐艦分隊始終航行在海岸線與意軍水雷區之間的海域裡,謹慎但目標明確地持續航行。13日凌晨3時許,英國艦隊接近邦角海域,瞭望哨注意到前方有閃爍的燈火和艦船的輪廓,並且迅速消失在了海角背後,英軍判斷那很可能就是要攔截的意大利艦隊。儘管希望非常渺茫

“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邦角海戰”示意圖,紅色為英軍艦隊軌跡,藍色為意軍艦隊軌跡,陰影部分為交戰區

(敵艦隊航速很快),但英軍依然決定以旗艦“錫克人”號為首,率領“軍團”號、“毛利人”號及“伊薩克·斯維爾斯”號追蹤不明艦隊。英國人的努力很快換來了回報,3時20分,“錫克人”號雷達屏幕上顯示有2艘大型艦正向英軍艦隊駛來,這正是意軍巡洋艦。原來,此前已經轉過邦角的意第四巡洋艦分隊突然聽到艦隊上空有轟炸機引擎傳來的聲音,神經高度緊繃的托斯卡諾中將立即下令艦隊反轉,然而先導艦“天鵝座”號大型魚雷艇並沒有接到命令,繼續向南航行,這也就是為何英艦雷達屏幕上只出現二個亮點的原因。

“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海戰中“掉隊”的意大利海軍“天鵝座”號大型魚雷艇

五、暗夜突襲戰

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英國人當然不會放過,英軍指揮官斯托克斯中校一面下令降低航速,以減小航跡,同時緊貼海岸航行以便充分利用暗夜和海岸背景發動奇襲。在向後續艦隻發送了戰鬥信號後,“錫克人”號於3時23分在1350米距離上向位於艦艏左前方的“阿爾貝里科·達·巴比亞諾”號連射4條魚雷,同時使用速射炮向“阿爾貝託·迪·朱薩諾”號猛烈射擊,邦角海戰正式打響。近在咫尺的危機讓意大利人猛醒過來,他們不顧燃料桶的影響立即展開反擊,然而區區幾千米的距離對於魚雷來說幾分鐘就跑完了,“阿爾貝里科·達·巴比亞諾”號還沒來得及發揚火力就被“錫克人”號的2枚魚雷命中,由於“傭兵隊

“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此次海戰中意軍艦隊旗艦——“阿爾貝里科·達·巴比亞諾”號巡洋艦

長”級的防護極差,因此意艦的船體很快被撕裂並燃起大火,上甲板的燃料桶也很快被點燃,火光沖天。3時24分,位於“錫克人”號身後的“軍團”號也向“阿爾貝里科·達·巴比亞諾”號發射了二枚魚雷,其中一枚命中了意艦,托斯卡諾中將的旗艦徹底喪失了戰鬥力。在解決了意軍旗艦後,“錫克人”號又指揮其餘驅逐艦將火力轉移至“阿爾貝託·迪·朱薩諾”號。3時27分,一枚魚雷命中了“阿爾貝託·迪·朱薩諾”號艦

“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本次海戰中被英軍擊沉的另一艘意大利巡洋艦——“阿爾貝託·迪·朱薩諾”號

體中部,其餘命中彈還包括數發120毫米艦炮炮彈和大量的機關炮炮彈及機槍子彈。“阿爾貝託·迪·朱薩諾”號發生了大爆炸並燃起大火,艦體左傾15度並且開始失速,在喪失戰鬥力前,意艦曾打出了三輪齊射,但面對艦影很小且得到暗夜和海岸背景庇護的英國驅逐艦,意艦的炮彈全部失的,飛向了海灘。面對已經燒成廢鐵的二艘意艦,英艦在“錫克人”號的帶領下使用速射炮持續進行射擊以加速其沉沒(最終二艘意艦分別於3時35分及4時20分沉沒)。看到沖天火光後趕來的“天鵝座”號曾短暫與英艦發生了交火,但斯托克斯中校沒有戀戰,已經取得大戰果的英國艦隊隨後調轉船頭駛往馬耳他並於次日拂曉時分安全抵達,港內的所有艦船均向其鳴笛致敬。

“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海戰次日返回馬耳他大港的英第四驅逐艦分隊,先導艦是“毛利人”號

六、海戰得失

邦角海戰自打響至意艦徹底喪失戰鬥力前後不到5分鐘時間,英第四驅逐艦分隊發動了一次完美的突襲,英軍依靠嫻熟的戰術配合及雷達的性能,在無損的情況下擊沉意軍二艘輕巡洋艦,擊斃意艦隊指揮官托斯卡諾海軍中將,堪稱世界海戰史上的奇蹟。反觀意大利方面則在戰略和戰術上都出現了重大失誤,首先是戰略上,在已經被英軍巡邏機發現的情況下依然沒有增加輸送兵力和警戒兵力,讓二艘巡洋艦在只有一艘大型魚雷艇護航的情況下就冒出擊,甚至主觀臆測只是碰巧加大了搜索力度而已,意軍艦隊出擊後,意空軍曾經發現過英軍的驅逐艦分隊,但高層再次主觀認為英軍不可能趕在意軍之前駛抵邦角,這一系列戰略誤判為後續戰鬥的失利埋下了伏筆。其次是戰術上,在聽到轟炸機引擎傳來的聲音後,神經高度緊繃的托斯卡諾中將立即下令全艦隊反轉,而不是依次轉舵,導致先導艦“天鵝座”號脫離隊伍繼續向南航行,進而造成陣型脫節,海戰中齊整的陣型對於交戰雙方來說意義都非常重大,自亂陣腳的意大利海軍艦隊最終失敗也就成了必然。

“火燒邦角”——1941年地中海上的閃電突襲

勝利者的合影——參加“邦角海戰”的四位英軍艦長,左三是分隊指揮官斯托克斯中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