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不要隨便打聽同齡人的工資”,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非常認同!理由如下:

1、覺得這是物質比較,非常反感。現在在的社會,任何東西彷彿都是用錢去衡量,每個人的生活都好像可以用錢來分出個三六九等。我不否認錢的作用,但是這種凡是用錢來衡量論斷的心態我是很不贊同的;

2、別人不一定喜歡與你討論這個問題。有些人對自己的收入能夠泰然處之,願意與別人進行適當的交流,但是並不是所有人對討論這個事情都是持開放態度的。一旦你問了,可能別人心裡就會對你產生反感,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3、自卑心理作祟。會打聽別人工資的人,我覺得心裡都是挺自卑的,或者說是自己的生活並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這個時候去打聽別人的工資,可能出於兩個心態了:第一,想看看別人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滿意;第二,通過比較獲得心理平衡。我覺得這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肯定是不打聽別人的工資要比較好;

4、問他人工資,是對自己現狀不滿,但是問了於事無補。如果別人的工資收入是你所期望的那個水平,但是你只是想問問尋求心理安慰,還不如收起自己眼高手低的心態,想想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讓自己賺到自己想要的工資,而不是陷在羨慕嫉妒恨的狀態中;

總而言之,問同齡人的工資都不是什麼太明智的行為。過好自己的生活,遠遠比和人比來比去要有意義得多!


老年生活大百科


不請自來,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我的觀點是認同,不要隨便打聽同齡人的工資。

我個人感覺打聽同齡人的工資 無非就是尋求心理安慰獲得平衡感。拿我個人來說,一個月就3000元的工資,就特別討厭同齡人打聽我的工資。我要是回答了一個月賺多少錢 ,結果你比我賺的多 ,你心理是獲得了滿足感。可是我呢,就感覺很失敗,這是其一。


第二:你自己賺多少錢你自己心理明白就行了,幹嘛要到處打聽,到處去問別人的呢,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沒有傷害大家還能愉快的玩耍。

第三:打聽別人的工資尤其是同齡人的工資,一般沒幾個人願意正確的回答。各位難道沒有發現嗎?當我們問工資的時候,一般都回答我的工資不到3000 或者不到1萬,又或者不到2萬。對吧我們聽到的都是這樣的回答,為什麼?工資 這屬於個人隱私。有幾個人願意真正的告訴你,具體的工資是多少?

其實工資掙多掙少,都是自己能力的體現,自己心裡明白就行了。如果對自己的工資不滿意那就提升自己的本事。所以千萬別到處打聽別人的工資尤其的同齡人的。容易招人恨!!!


鸚鵡吹哨人阿洋


人生中,錢是重要、工資也重要。

我們這麼辛苦地工作,不就是為了工資、為了錢嗎?

我們都需要用錢養活自己,支撐著家庭的開支。

因此,你更需要了解自身的價值,規劃職場目標。

不要與人比工資,要與人比學識;與人比技術;與人比做事;與人比能力……更重要的,就是你是真的努力了,還是不夠努力!

不要在別人努力時,你卻在電腦刷微博,刷完微博打開手機刷朋友圈,刷完朋友圈去休息區蹭點下午茶,吃飽了發現微信群裡老闆交代了個任務趕緊回個“好的”,磨磨蹭蹭處理完又不知所措了……

就這樣,每份工作幹個一年半載換一家公司。乾的事情差不多,牢騷從來沒斷過。

你抱怨生活不如意的同時卻沒付諸行動去改變,你想獲得更多的優待和報償,憑什麼?


暮然一笑終成夢


贊同的。

這句話的重點,其實是在“同齡人”三個字上。

從某些方面來說,我們的起點是一樣的,而衡量當下一個人的成就或者說成績,收入一定是最直觀的數據。

我記得郭德綱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何證明一個相聲演員是成功的?商演,只能是商演!”

倒不是說老郭現實或是膚淺,而是在相聲這個行當裡,天津和北京一直都是傳統相聲賴以生存的兩個地方,不會有任何一個成功的相聲演員可以脫離這兩個地方。

但如今,偶不會有任何一個相聲演員沒事去問老郭的收入,為什麼?因為很清楚沒法比。更何況,同齡人之間問收入,其實最想聽到的是比自己低,或者和自己差不多的答案,不會想聽到比自己高的答案。

01:比收入,就是尋求心理平衡

這麼說吧,願意主動提及“工資”、“收入”的人,一定是自我感覺不錯,或是感覺在同齡人當中屬於中上水平的人。

不可能都快30歲了,拿著3000的工資,還到處問別人拿多少,這不是找虐嗎?除了給自己製造不平衡之外,也就是提升他人的成就感了。

所以,比收入,就是尋求心理平衡。

人都有個通病,見不得身邊的人比自己過得好。不一定是出言不遜,但心裡會感覺失落,感覺難受。但奇怪的是,雖然失落是因為自己的收入比較低,但難受卻是因為別人的收入比自己高。

而這樣的結果,很明顯就是心裡不平衡了。

也有一些人,明明很清楚自己的收入很低,但還是喜歡到處打聽別人的收入,然後就開始“賣慘”,各種說明、解釋自己的不容易,沒有“出路”,沒有“一技之長”等等。

“賣慘”是為了博取同情,期望達到讓別人理解自己的目的。但成年人的世界,慢慢的就不會有人聽你的理由和藉口了,人們關注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只會選擇性地看結果,過程如何就會變得不那麼重要。

所以,如果你是習慣性“賣慘”的人,那麼從現在開始,請停下你的嘴巴,試著提升自己。

成年人,不要試圖打聽別人的工資,比你拿得多的人,是因為付出的比你多,同樣的,比你拿的少,就是付出得比你少,你沒什麼值得失落和高興的。

02:在你開口的那一刻,就是挑戰你們之間關係的那一刻

個人收入,屬於每個人的隱私,一般都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家人才會知道。當你問出這句話時,如果你認真感受,就會發現,你們之間的氛圍會突然變得不一樣,對方會一瞬間變得不自然。

為什麼?

因為這個問題太敏感了,但如果拒絕,心裡就會有種負罪感,並且擔心拒絕會使得雙方的關係出現隔閡,影響正常的交往。

但不拒絕,就意味著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對方。

心理學家說:我們除了在身體上有“安全距離”,在心理上也有一個“安全距離”,如果別人企圖越過這條安全線,我們心裡就會非常不舒服,會有想要逃離的衝動。

不要總覺得雙方的關係好,就隨意打聽別人的收入。

有時候別人模稜兩可的回答,就是不想正面回答你這個問題,然而很多人還是會“刨根問底”,弄到最後大家都不愉快,何必呢?

成年人的世界,要學會理解和換位思考,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隨便打聽別人的隱私,就是將自己置於“被孤立”的邊緣,隨時都會被別人“拋棄”。

很多人覺得,類似這樣的問題,和一個人的情商有關,其實不盡然,從某些角度來說,也能說明一個人的心智不夠成熟,換言之,就是缺少社會的“磨鍊”,將別人置於尷尬境地的同時,也將自己同樣置於尷尬的邊緣。

結尾

不隨便打聽別人的工資,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為自己留下一份尊嚴。

如果你對自己的工資滿意,那麼你可以繼續安於現狀,等著別人超過你。如果你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那就努力提升自己,改變這一窘境,提高自己的收入。

而不是在那些比自己收入低的人身上,尋求成就感和滿足感。

那不過是你,自甘墮落的藉口罷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一本情感簿

-End-


一本情感簿


完全同意這句話。

我覺得生活過來過去,還是自己感覺幸福最重要。

你打聽同齡人的工資是為了什麼呢?看別人掙的多,掙得少?無非就是想看一下你的同齡人目前都到什麼地步了。工資,本身就是一個很敏感和隱私的問題。如果別人工資比你高了,你心裡肯定會好奇和失落,好奇的是他現在做什麼工作的?工資為什麼比我高?失落的是我現在連他工資高都沒有。反過來也是,別人工資如果比你低,肯定會不好意思開口,以為你在嘲笑他,最後傷了朋友間的感情!

所以說,別人工資多少那是別人的本事,千萬別隨意打聽。生活過自己的就足夠了。




大海留美生活錄


現在收入差距非常大。有些低收入的人。本身就有些自卑。問起來就很尷尬。


志成看世界


希望說的能幫助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834a0870a434f37abc46fcf5b06ee74\

紹興馬仔


我認同這句話,因為隨便打聽別人的工資,本來是就人家的隱私,所以咱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df9000eaf4c41a1186e\

啊翔vlog


不要那麼直接的去問,可以從側面打聽。


A金山上的來客A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530009de8a1aabcf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