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廣東梅州大埔縣是一個山川秀美,風光旖旎的地方,雖有有客家香格里拉之稱,卻因為地處偏遠山區,長期交通不便,猶如靜養深閨,鮮為人知。自2019年6月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全球第八個“世界長壽之鄉”,再加上這幾年連接大埔的交通網絡越來越發達,前往大埔旅行的人越來越多。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泰安樓

​大埔縣,建置於東晉義熙九年(413年),隸屬廣東省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梅江、汀江和韓江流經縣境,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陶瓷之鄉、名茶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小吃名縣”美譽。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泰安樓

​來大埔,除了這裡的山水田園,美食小吃外,最值得細細欣賞的就數那些散落於境內的客家圍龍屋古建築了。大埔的圍龍屋設計精美,結構堅固,雖歷經百年風雨,仍保存完好,許多圍龍屋內至今還住有人家。大埔的圍龍屋一直被譽為世界民居建築隗寶。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光祿第

​很少人知道,大埔其實還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其祖先因避戰亂,從中原地區輾轉南遷於此,一直沿襲著重教育、團結、吃苦耐勞的特質。至建置,這裡儒學盛行,人文蔚起,湧出一批批朝廷重臣、翰林、進士、政府首腦、將軍使節、商界鉅子、社會名流。事業有成後,他(她)們紛紛回鄉修葺、重建祖宅、故居。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中翰第

​縣內遍佈名人故居、祖居,其中包括清代按察使楊瓚緒故居、中國首任駐日本公使何如璋故居、中國葡萄酒之父張弼士故居、新加坡父子總理李光耀祖居、大慈善家田家炳故居、富有神秘色彩的鄒魯祖祖居......名人故居遊在大埔也開始悄然興起。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光祿第

​每一座規模宏大的客家建築,其誕生需要最關鍵的三個人:一是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樓主,二是會看風水的先生,三是經驗豐富的泥水師傅,三者缺一不可。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2019年12月27日,走吧網“百車”自駕“探秘世界長壽鄉大埔”,遊山川,逛古居,品美食。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光祿第

​光祿第,位於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達2800畝,是中國葡萄酒之父,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在1908年動工興建的。整屋面朝西北,背靠東南方。分三堂、四橫、一圍,共有99個房間,18個廳,13個天井,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房屋左右皆有花園,其左邊還有一個書齋,在整座光祿第屋後還有大型私家碼頭……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大門上的“蔭遠流長”幾個大字是李鴻章所書,是寓指他對國家的貢獻可使其子孫後代永受皇恩,通俗講祖上積德。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光祿第的“光祿”是官名,是一品官銜,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策顧問。張弼士先商後官的,光祿大夫官銜是他(63)歲那年(即1904年10月),他上書光緒皇帝,提出興辦“農業、水利、路礦”等12條建議,光緒皇帝接納了他的建議後,賞賜張弼士頭品頂戴、光祿大夫。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張弼士17歲離開大埔車龍村,隻身赴南洋印尼雅加達謀生,28歲時財富就達到8000萬兩白銀,比清政府當年的財政收入(7000萬兩白銀)還多1000萬兩白銀,成為了中國和亞洲首富,後回國興建張裕釀酒公司釀造白蘭地葡萄酒,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洛克菲勒”。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跟很多客家古宅一樣,光祿第保存得相當完好,其中一個區域至今還居住著張弼士的親戚。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大埔的客家民居由於採用了先進的抬梁式、穿鬥式混合結構,中國古代建築中的木雕工藝被廣泛應用,梁枋、雀替、掛落、斗拱、屏風等木構件,雕刻內容生動而誇張,是南方木雕的精髓所在。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壁畫、木雕、灰塑、石雕構成了客家民居的建築藝術,走進每一座客家民居,就好比是走進客家民間工藝博物館,一件件、一幅幅,讓人目不暇接。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各門廳間均有一個木門,從主廳到偏廳的這個木門上,既然寫著“兩河公社 畜牧場”,不知是什麼原因?難道當年,光祿第曾經被用於飼養牲畜?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光祿第的後院是用來接待客人用的,後院圍廊分兩層,樓上、樓下設有多間客房,庭院種了多棵楊桃樹,地面鋪設鵝卵石,這是傳統客家建築裡常見材料,除了裝飾、方便排水,還能去到按摩腳底的功能。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其中兩棵楊桃樹是當年張弼士從馬來西亞引種過來,至今已有百年。每年,樹上掛滿果實,主人家會熱情的邀請客人摘食,卻不知為何,哪怕是同一棵樹,有人說,很甜,有人說很酸?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光祿第的後花園裡栽種著各種果樹,8棵百年荔枝樹至今依然枝繁葉茂,年年碩果累累。這些果樹不單單是為了有時令水果吃,它主要的作用是:擋風,所以這些果樹又被稱為風圍樹。光祿第屋後有一條河,後花園裡有個後門,沿著臺階直達河邊的私家碼頭,當年建築用的材料大部分是靠水運來,從這上岸。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在河邊建有一條竹藝長廊休閒驛站,遊客可以在這裡免費品嚐到張裕出品的所有系列葡萄酒,也可以要上一杯茶、一杯咖啡,坐在河邊,吹著山風,在這個充滿著記憶的古宅邊,悠閒、自在。

梅州大埔保留大批名人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一口水塘

​光祿第,氣勢雄偉,建築工藝精良,繪雕並齊,結構嚴謹,典型的客家圍龍屋建築。其規模之大,保存之好,在大埔縣裡實屬罕見。然而,一些有人卻質疑,以張弼士的財力、物力、學力,在“光祿第”前為什麼會少一口“水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