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發生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李愛琴營養師


癌症不是從外來的,它是正常細胞發生異變而來的,癌症的發生,簡單地說,就是在各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基因發生了某種突變,從而導致正常細胞發生異變,變成了異型細胞(癌細胞)。癌細胞不斷分裂,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呈指數性生長,最後長成擁有10個9次方個癌細胞的細胞團,大小約為1cm,這個時候通常臨床可以診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癌症。

癌症是如何發展的?癌症當然不是一夜之間就長起來的,需要相當長的過程,通常經歷了從癌前病變,原位癌,到浸潤癌的過程,而浸潤癌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癌症,浸潤癌具有侵襲擴散轉移的特性,從早期一路發展到中期,到晚期,也就是從沒有轉移,到有區域淋巴結轉移,再到遠處轉移,用TNM分期系統來表示,就是從Tis(原位癌),到T(原發腫瘤,T從T1到T2,到T3,至T4),至N(區域淋巴結轉移,N從N1,至N2或N3),到M(遠處轉移,用M1表示,有時區分不同的遠處轉移,也會有M1,M2等表示)。

癌症是惡性腫瘤,一旦生成,就不會停下生長髮展的腳步,直至最終全身多臟器轉移衰竭而病人死亡。瞭解了這一點,癌症治療當然要儘早干預治療,一旦發展到遠處轉移,則預後就很差。當然,有的癌症生物學行為惰性,即便不治療,也可能多年無變化,但最終也仍然是會生長,只是相對來說,生長髮展較慢一些。


腫瘤專科醫生


第一步驟:正常細胞發生突變。實際上我們身體細胞每天都必須進行新陳代謝,即衰老細胞凋亡,新細胞取代老細胞。這一過程往往通過細胞分裂才能完成,在分裂過程中,細胞難免出現複製錯誤,這就是突變。

第二步驟:突變細胞發生癌變。細胞突變不代表一定癌變。大多數突變細胞或被身體免疫系統清除,或連續分裂50-60次後失去分裂能力凋亡,只有極少數突變細胞失去身體控制,獲得無限分裂能力才困難轉變為癌細胞。

第三步驟:癌細胞變為癌腫。事實上,我們每個人身體中每天都會產生3000-4000個癌細胞,但一般無法形成癌腫。形成癌腫還必須具備自身獲得營養的能力,使之形成癌腫,同時癌腫還具備不被免疫系統消滅的能力。

只有在經過上述3個步驟後,癌腫才逐漸形成。當聚集成團的癌細胞達100萬左右時,癌腫約1MM左右,當達到10億數量級時,約為1CM大小。



據我所學的瞭解,癌症的形成過程是這樣的,以胃癌為例,開始時可能是受了風寒,也就是說身體進了寒氣,身體就著涼就感冒了,如果此時用正確的中醫方式把寒氣趕出體外,那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此時去醫院打點滴或吃點感冒藥之類的治療方法,注意,西醫治病是治標不治本的,可能症狀會減輕了,但是病根還在體內,而隨著日子的增加,病根會越來越大而且會沿著體內到處移動,當病根去到胃經時,就會堵塞胃經,然後形成胃病,時間長了,胃病就可能變成胃癌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時間長了,小病會變大病,而在自然界中,春天和冬天的特點是風大和低溫,特別是冬天,一不小心就著涼了,所以這兩個季節特別多人生病目症狀主要是感冒為主,原因就是寒氣的種子在體內,到春天就發芽了,中醫有一句話叫冬兵秋治,意思是說冬天發作的病要秋天治,因為冬季是不適合進行刮痧拔罐的治療方法的,容易著涼,而秋天溫度適宜,適合刮痧拔罐,只有在秋天把寒氣祛掉,冬天才不容易感冒,我每年都會拔罐刮痧,所以很少有感冒之類的疾病,以上是我對中醫養生治病的粗淺認識,不喜勿噴


用戶1187點


癌症從一粒“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大家認識比較統一的觀點是癌症發生與基因關係密切,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造就了癌細胞形成、原位癌形成、浸潤癌形成。


人體由億萬個細胞組成,其中某些細胞中就含有原癌基因,細胞不斷地增殖、代謝,原癌基因也隨之不斷地代謝。基因反覆的凋亡、新生過程中,代謝次數越多基因突變的幾率越大,也就是癌症是老年性疾病以基因層面的認識。

有些基因具有明顯的突變傾向,這也就是某些癌症具有遺傳傾向的原因。比如乳腺癌大約有10%的患者是由於存在BRCA1、BRCA2基因突變,而存在這兩種基因的一級親屬患乳腺癌的風險是80%。

基因突變過程中其外因的刺激是癌症發生的重要因素,大多也是人為可干預的因素。比如乙肝病毒是原發性肝癌的高危因素,沒有感染的人群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避免乙肝,若感染了,我們可以採用抗病毒、保肝治療,使病毒含量降低減少對肝臟的損傷。戒菸、不吸二手菸是肺癌最有效的預防辦法。改變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保持體重,適當鍛鍊是減少結直腸癌的措施。

原癌基因突變至癌細胞的時間有短有長,多認為一般需要20年,在這過程中,如果我們改變了某些不利的因素,已發生的癌細胞可能被機體免疫掉恢復正常,也可以停滯,如果刺激持續存在,癌細胞有可能加速增殖,迅速到原位癌、浸潤癌。

癌症發展是多因素下的結果,許多高危因素我們能改變,預防不得癌當然是最好的了。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有人說,只要人類壽命足夠長,就一定會得癌症!因為細胞長年不斷分裂增殖,難免會發生異常裂變,比如一些藥物損傷、毒素、輻射等,會造成基因異常,產生癌細胞。

比如國家癌症中心就有統計,癌症的發病人群從40歲以後開始明顯增加,30歲以前相對比較穩定。

那麼癌症的發生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我們以肺鱗癌為例來說明:

一位男性從十幾歲開始抽菸,氣道黏膜常年受煙霧刺激,逐漸發生鱗化、不典型增生,假如不能及時去除不良因素(戒菸),就會形成原位鱗癌。


就像這位61歲的男人,抽菸幾十年,最近反覆乾咳,CT發現右上肺尖段支氣管局部增厚,進一步支氣管鏡檢查找到鱗癌細胞。很幸運,這個時候癌細胞不會轉移,已經手術治癒!

有些病人沒有症狀,或者自己不重視,原位癌就會沿著支氣管壁浸潤生長,並逐漸向腔內隆起,形成菜花狀、結節狀小腫瘤:

這個階段症狀也不明顯,或者有輕微咳嗽,如果能夠及時做個CT,手術效果也很好!

假如沒有重視,癌細胞繼續增長,就會堵塞支氣管,引起遠側阻塞性肺炎,甚至侵犯重要血管和大支氣管:

這個時候就不能著急做手術,需要評估是否具備手術條件。如果已經發生遠處轉移,或者侵犯心包內段大血管,就只能選擇其他保守治療方法了。這個病人比較幸運,癌細胞是高分化,做了左肺下葉完整切除,已經一年半了:

如果這個時期依久不積極治療,或者依久在家裡扛著,不到醫院去,癌細胞就會四處擴散,從而失去手術機會:

總結來說,癌症的發展大致需要這個過程:

(本圖片來自浙江,王兆宇教授教學課件)

癌症的早期階段,有的很長,可長達十幾年,可以通過體檢發現手術切除解除隱患。但有些癌症的早期階段很短,只有幾十天,比如小細胞肺癌,稍微不注意就會錯過。

所以在醫院觀察到的癌症病人並不相同,有些拖的時間比較長,依然有手術機會;有些剛感覺不舒服一個周,卻已經是晚期了。

為了應對這種不同的發展速度,我們推薦40歲以上人群重視健康體檢,在沒有症狀的時候做篩查,有助於更早發現隱患。


影像科豪大夫


癌症是心理疾病,病因主要是不健康的心理。經歷挫折,心情壓抑,性格內向,胡思亂想的人易患癌症。癌症的可怕在於醫學定性為不治之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