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貸款“老哥”們上岸,是一個好生意嗎?

2019年春節過後不久,一場來自催收行業的監管風暴持續蔓延至今,已經接近一年的時間,但整頓遠遠沒有結束。

有的催收從業者感到迷茫、被迫轉行,但萬億催收市場還在,有市場,便意味著有鼓足幹勁的掘金者,在夾縫中創造了新的“商機”——幫貸款的“老哥”們上岸。

幫貸款“老哥”們上岸,是一個好生意嗎?

幫助用戶還清債務是一種新的催收方式?

近日,新流財經發現,一些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催收公司的第三方平臺在借款人和貸款平臺中間進行調和,通過幫助借款人與借款平臺進行協商,後者給予前者一定的折扣,從而實現借款人還款。

這種模式,之前便已經存在。近期新獲得B輪融資的大數據風控公司排列科技在2018年便有過類似的產品“上岸寶”。

據介紹,出現逾期、多頭貸款等無法正常還款的借款人可以在上岸寶微信公眾號中發起清償債務的請求,上岸寶會集中一定數量的借款人訴求,當拼夠人數之後,與貸款平臺協商,促成雙方最優還款政策。

但是,排列科技官方告訴新流財經,該產品後因絕大多數網貸公司並不願意接受這種方式而停滯。

可見,這類模式的推行並不容易。

但是,近日有從業者反應,最近也有一些公司在做類似的產品,而且有的收益很高。

並且產品不只針對網貸,還會針對銀行信用卡逾期。比如,一款名為“債清輕”的產品宣稱可以協助進行信用卡逾期後二次免息分期。

幫貸款“老哥”們上岸,是一個好生意嗎?

一位接近該模式的從業者認為,這種做法可以說是一種另類催收,第三方平臺獲得佣金,有的佣金來源於借款平臺,有的來源於借款人。對於借款人而言,可以實現減免利息、逾期費,本金折扣還款等優惠,不用再受催收;對於借款平臺來說,通過評估催收的成本與收益,減少損失。

與直接的催收行為相比,不具有催收性質的第三方平臺,更容易獲得借款人的信任,並且又會給予一定的優惠,對於還款困難的用戶來說,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但也有業內從業者認為,在這看似公益性質的表面背後,實際上更多的是隱患。

用戶使用該類平臺的前提是提供詳細的個人信息、債務信息、負債原因等,以供平臺進行協商,這也意味著中間平臺直接掌握了大量的用戶信息。“既從中獲得了平臺佣金,又掌握了大量用戶數據,一舉兩得,至於掌握數據之後是否還有接下來的行動,就不得而知了。”

幫貸款“老哥”們上岸,是一個好生意嗎?

催收行業的“尷尬”

這種另類催收模式出現的背後,更多地折射出當下金融機構催收的尷尬處境。

“現在基本上都是電催,公司內部制定了很嚴格的標準,一切工作都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合規。”一位持牌消金融貸後人士關曉林表示。

不管是內催還是委外催收,都要求合規,“有的甚至加強相關法律知識培訓,如果是委外催收,金融機構也會嚴格要求催收的方式方法,如果出現違規操作,可能會直接終止合作。”

雖然不再簡單的以催回債務為標準了,但一些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會在合規的前提下,為了降低不良率、儘可能實現更多利益,針對外包都做了一些原結算點之外的激勵方案。

甚至,現在有的互金平臺,直接將希望寄託在法催上。雖然有從業者認為,以後法催肯定會是大趨勢。但是目前來看,法催的效果並不理想。“不僅成本高、回款時間長,最關鍵的是執行起來困難。”

關曉林表示,目前這種方式存在,但用的並不多,只針對高危大額的客戶提起法律訴訟。

與催收行業的掙扎與試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反催收卻熱火朝天。

“反催收一直都在,但是最近異常地大膽和活躍。”有催收從業者認為,這與現在的整個互金大環境有關係。

近幾年,追求暴利的網貸平臺野蠻生長,貸後需求高漲,也催生了一批暴利的催收公司。在監管整頓下,暴力催收得到了有效的整治,但也讓老賴們瞅準了催收機構所有的弱點,愈發猖狂。

新流財經隨手一搜反催收,就出現41個該類公眾號,會教大家哪些平臺的費用不用還,哪些產品搭售保險,如何退保;手把手教導如何激怒催收員;甚至有的已經精確到每家產品如何投訴最有效。

幫貸款“老哥”們上岸,是一個好生意嗎?

而金融機構對反催收更是無奈至極,對於惡意行為只能規避,“遇到敏感客戶直接只要本金不要利息,或者直接放棄。”某機構從業者表示。

當一直被作為’後勤保障’的催收環節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互金平臺在前端流量、產品把控上也亂了陣腳。

一位來自小貸公司的風控從業者表示,“由於貸後不能確保,回款率都受到影響,為了降低風險,其所在公司前端也不得不縮量。”

而單就商業銀行而言,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不良貸款餘額就高達2.37萬億元,僅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達919.16億元。但這個萬億級市場規模的行業,目前仍然處於懸空狀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

某銀行貸後經理認為,要改變催收現狀,一是要有監管,二是有法律,這樣做既約束催收也約束債務人。

“很多朋友覺得,現在這個關頭我轉型做催收挺不可思議的。”之前一位做貸超的從業者近期剛轉型到催收,現在他的催收事業剛起步,近期剛接到一個新客戶。在他看來,現在各個領域的生存空間都很小,但是催收行業還有前景。

野蠻生長結束後,催收行業這一金融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也將迎來新生,2019年過去,消費金融的其他環節開始慢慢走向正軌,催收業也在等待屬於它的正確軌跡。

(應受訪者要求,以上人名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