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

經絡循行

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

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出頁),下夾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衝,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足少陽膽經


循行路線:起於眼外角(瞳子 ),向上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風池穴),由頸側,經肩,進入鎖骨上 窩。直行脈再走到腋下,沿胸腹側面,在髖關節與眼外角支脈會合,然後沿下肢外側中線下行。經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側端(竅陰穴)。有三分支;一支從耳(風池穴)穿過耳中,經耳前到眼角外;一支從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與手少陽三焦經會合於目眶下,下經頰車和頸部進入鎖骨上窩,繼續下行胸中,穿過膈肌,絡肝屬膽,沿脅肋到恥骨上緣陰毛邊際(氣衝穴),橫入髖關節(環跳穴);一支從足背(臨泣穴)分出,沿第1~2蹠骨間到大拇指甲後(大敦穴),交與足厥陰肝經。

經絡經氣異常表現: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主要證候:寒熱,口苦,脅痛,偏頭痛,外眼角痛,頸及鎖骨上窩腫痛,腋下淋巴結腫大,股、膝、小腿外側疼痛及第四足趾運動障礙。

足少陽膽經

主治:側頭、眼、耳、鼻、喉、胸脅等部位病症,肝膽、神經系統疾病,發熱病,以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證。

經絡流注

深夜11:00~1:00【膽經,勿熬夜】

足少陽膽經

《子時》血氣流注於膽,稱為「足少陽膽經」,此時天地磁場最強,膽經會引導人體陽氣下降,是身體進入休養及修復的開始;熬夜會致膽火上逆,引發失眠、頭痛、憂愁易思等多種神經症狀,因此宜多休養。

經絡所屬穴位養生

1、瞳子髎(Tóng Zǐ Liáo)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主治]頭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風流淚,遠視不明,內障,目翳。

2、聽會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流膿,齒痛,下頜脫臼,口眼喎斜,面痛,頭痛。

3、上關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耳前,下關直上,當顴弓的上緣凹陷處。

[主治]頭痛,耳鳴,耳聾,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齒痛,驚癇。

4、率谷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角孫直上方。

[主治]頭痛,眩暈,嘔吐,小兒驚風。

5、陽白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頭痛,目眩,目痛,外眥疼痛,雀目。

6、風池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衄,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熱病,感冒。

7、肩井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主治]肩背痺痛,手臂不舉,頸項強痛,中風,諸虛百損。

8、環跳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遍身風疹,挫閃腰疼,膝踝腫痛不能轉側。

​9、風市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膕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麻木,遍身瘙癢。

10、陽陵泉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麻木,膝腫痛,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

拍膽經:

足少陽膽經

雙手輕拍雙側大腿外側膽經循行部位可疏通膽經,清肝膽溼熱,改善情緒,助於睡眠。

如有其他問題可在評論區提問或私信給我,我會盡快回答您的問題。

以上論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足或不同意見之處請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