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75歲大爺要製作一種美食,食材卻在地下3米處,看咋回事


再有四天就進入農曆鼠年的春節了,攝影師和幾個影友一起驅車到晉南農村採風,想要拍攝老鄉們置辦年貨的情景。前一週,晉南曾下了兩天大雪,在臨近中條山山腳下的農村,路邊還有不少積雪,攝影師幾個人順著一條清掃出來的小道往村裡走。

這是一座地坑院,窯院頂上的積雪還沒化,院子不是很大。座南向北有三孔窯洞,最當中的窯洞門口掛著門簾,屋裡傳來電視機的聲響,想來應該有人在。

我們找到下去地坑院的路,進了院子,就看到一位拎著竹筐子的大爺正從中間的窯洞裡走出來。上前和大爺打過招呼,才知道大爺正要去紅薯窖裡拾紅薯。紅薯窖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這在晉南一帶的農村可是很常見,尤其在上世紀的農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院子裡或者靠近院子的地裡挖有紅薯窖,就是專門存儲紅薯用的。攝影師小時候,老家的窯洞裡就有一個,算起來到現在至少三十年都沒再下過紅薯窖了。


大爺姓梁,今年75歲了,老人身體看起來相當不錯,走路帶風。他說自己和老伴生育了三兒一女,現在兒女們都早已成家,住的離自己老兩口都不遠,現在就他倆住在這地坑院裡。老伴前幾年得了腦梗,倒沒落下啥大毛病,就是腦子有點糊塗,幹啥都不著調。這馬上就要過年了,梁大爺正在置辦過年的食物,想用紅薯炸點油糕,所以他打算要去紅薯窖裡拾些紅薯。

梁大爺說他家的紅薯窖就在門前的這塊地裡,這塊地現在栽種了不少杏樹, 梁大爺說這些杏樹每年也能給他帶來三兩千塊錢的收入,今年這場雪下的不小,對杏樹的收成應該有很大幫助。

梁大爺的杏樹地邊有道高兩三米的黃土崖,他家的紅薯窖就在土崖的下邊,為了擋風遮雨,窯口還特意往土崖靠裡挖了一些。梁大爺還在窯口上面用釘著窗紗的木框蓋著,防止樹葉和老鼠等東西掉進去。 大爺揭開窖口的木框,用繩子把那個竹筐子繫好先放了下去。

紅薯窖的窖口直徑大約六七十釐米,梁大爺說這紅薯窖有三米多深,到底後再橫向挖出一個貯藏紅薯的小窯洞,梁大爺說完,便很利索的順著紅薯窖兩側挖好的腳蹬窩,往紅薯窖裡去。

梁大爺剛下去,一個從沒下過紅薯窖的影友按捺不住,也跟著下去了,他說自己想看看下面到底是啥樣子的。

不一會功夫,影友就在下面說,這裡面真不小,這橫向的小窯洞進深至少有兩米,而且有一米多高呢。說笑間,梁大爺就把筐子裝滿了,底下的影友又大喊著,趕緊,把紅薯拉上去吧。

攝影師把那筐紅薯拉上地面,然後又幫助影友爬上來。等梁大爺上來時,大爺卻不讓我們伸手拉,他說自己經常上下這紅薯窖,一個人上下沒一點問題。梁大爺說這紅薯窖是自己40多年前挖的,每年收下的紅薯他都儲存在下面,一直能放到第二年的六七月份。大爺說,挖紅薯窖必須先得選好位置,不能是浸水窩子的地方,那樣紅薯泡水也會腐爛,即使沒有爛掉的紅薯,也有一股子漚麻子氣味,不好吃了。而且不能挖的太淺,否則容易腐爛壞掉。


梁大爺說這筐紅薯應該有二十來斤,但老人提著卻很輕鬆,他說畢竟幹了一輩子活,這點分量對他來說,真不算重。梁大爺去年種了六百苗紅薯,去年雨水不錯,紅薯收成不錯,最後收了大約八九百斤紅薯。

我們跟著梁大爺進了他的院子,剛好又碰到大爺的小兒子過來了,大爺說這小兒子住的離他不遠,自小腦子就有點問題,而且身體很不好,也幹不了什麼重活,這段時間小兒媳回了孃家了,小兒子吃飯時候,就過來和他老兩口在一起吃。看著梁大爺欲言又止的樣子,我們也沒再往下問。

盤腿坐在窯洞炕上的大娘就是梁大爺的老伴,她一看到我們,嘴裡就唸叨著,這不是誰誰家的老三嘛!你來幹啥了?看起來,大娘確實不認人,應該是糊里糊塗的。

攝影師看到這些情景,便和影友們商量了下,想把大爺那筐紅薯買下,也算幫下樑大爺。於是我們向梁大爺說明了買他的紅薯,大爺倒是也痛快,便拿了條編織袋,把剛拾回來的紅薯往編織袋裡裝。大爺的小兒子看上去倒不像有什麼問題,幫著老父親往編織袋裡裝紅薯。

裝好紅薯,攝影師從口袋裡掏出一百元給大爺,因為剛剛也沒說好給大爺多少錢買紅薯,所以大爺一看我們拿的百元票,馬上就生了氣,指著院門口讓我們趕緊走,說你們真是把我這老農民看得太低了,就這二十來斤紅薯,我就要賣一百塊?我這心可沒那麼黑啊!眼見梁大爺真動了氣,攝影師幾個人趕緊向老人解釋,說就是看到老人家的情況,就想通過買紅薯,多給老人點錢幫幫他們。


梁大爺聽到這,就長嘆了口氣,說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但無功不受祿,我家情況確實不是很如意,但我現在還能幹得了,按說就這二十斤紅薯白送你們都行,我就怕你們不收,才答應賣給你們,但最多就收二十塊。說著,老人接過那一百元的票子,又從自己口袋裡掏了八十元零錢給了攝影師!說實話,老人實誠忠厚的話語深深感染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這就是咱村裡人,他們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他們活得腳踏實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