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廣州禾雀花實拍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禾雀花寫生之一 | 生宣卡板 | 65×45cm | 2019年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禾雀花寫生之二 | 生宣卡板 | 65×45cm | 2019年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禾雀花寫生之三 | 生宣卡板 | 65×45cm | 2019年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禾雀花寫生之四 | 生宣卡板 | 65×45cm | 2019年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禾雀花寫生之五 | 生宣卡板 | 65×45cm | 2019年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禾雀花寫生之六 | 生宣卡板 | 65×45cm | 2019年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局部一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局部二

相關畫冊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禾雀花寫生創作小品之一 | 生宣 | 70×50cm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局部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禾雀花寫生創作小品之二 | 生宣 | 70×50cm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局部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禾雀花寫生創作小品之三 | 生宣 | 70×50cm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局部



芳園已是去年花


進入大自然後,很多時候,才知自己有時候很無知,從事花鳥創作近二十年,以前從未聽說過這種花的名字——禾雀花,也叫白花油麻藤,屬蝶形花科黎豆,畏嚴寒,常綠大型木質藤本。其蔓莖粗壯,枝繁葉茂,莖長可達數十米,生命力頑強,可盤樹纏繞,可越冠飛枝,可攀石穿越。花分深紫、黃白兩種,吊掛成串,每串二、三十朵,串串下垂,酷似無數白中帶翠,如玉溫潤的小鳥棲息在枝頭,煞是好看,而唯花之氣味較難聞,種子有毒,不宜食用。

記得那天好像有雨,天陰沉沉的,我們都在路邊一字排開畫棕櫚,學員李國蓮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明天畫禾雀花吧。我一邊認真的對棕櫚寫生,一邊含糊的應允著,我說,好。其實,我感覺對禾雀花沒什麼興趣。因為第一天踩點時,我們坐上植物園的電瓶車,快經過姜園時,我們遠遠的看到橋邊上一排深紫色的花,花頭很大,葉子好像很少,紫色的花頭偏黑,好像被蟲子吃過,藤條粗大,樣子很奇怪,當時並沒引起我的好感。

後來有一天,我們在路邊畫闊葉蒲濤,傍晚時分,大家收工返回,我趁著天色尚早,提前到各地去踩點,看能不能發現一些可以寫生的地方。當我“誤打誤撞”地進入一片小園子時,被眼前一片紫色的花吸引,我一看,吊掛著紫色和白色兩種花,這不是李國蓮所說的禾雀花嗎?我仔細端詳,裡裡外外的繞著圈看。稍不留神便能發現,這禾雀花很像紫藤花,又有點像綠玉藤花,藤蔓枝莖非常漂亮,葉子比紫藤花葉子大很多。我心裡有數了,雖然這花的氣味不好聞,但明天決定畫禾雀花。當我們第二天在禾雀花圃放下畫具的時候,才想到很想畫禾雀花的學員李國蓮因單位有事,已提前返回四川去了,終歸留下一個小遺憾。

此時春天雖未到,但看這花,已經早早進入春天的角色,所有的花朵開得有些狂野迷離,如果剛好有一輪明月籠罩在這花朵之上,那該是如夢如幻,浪漫詩人的境地了。天下繁花悽草太多,能記得住名字的,真的為數不多。它們遺落在各自的角落,如生命,有的暗自飄零,有的逢緣則妖嬈。無論何種美麗的開花,終究會緣盡則滅,散落泥土之中,化作他人腳下一片靜好。

借得這一方垂吊的繁花,我彷彿也被染上了一身紫色,入花深處,心如磐石,身外幽香漸遠,而畫中的萬物如清秋的風雲,瘦弱的牽掛裡,一紙筆墨竟也揮不動縷縷鄉愁。這蜿蜒盤旋的枝幹以及串串垂吊的容姿,被遊客念成了一首詩,被畫家畫成了一幅畫,統統融入他鄉之春華秋實裡,有多少歡樂就有多少纏綿。

我久久坐在禾雀花下,感覺被一團團紫色的或黃白色的花圍困著。我無法逃逸,任憑那紫色的氣味瀰漫過我的頭頂,任憑那飛翔的蟲子時不時晃動我的雙眼,並無可奈何地任憑它們刺進我的肌膚。我忍住騷擾,選擇了在線條與線條之間,我用毛筆架起層層疊疊的生命軌跡,架起通往啟迪心靈的藝術路橋。那份優雅,那份疊翠,那份呼吸,是什麼人與我分享這“歸去來兮”的疼,是什麼人在為我無數次轉發至藝術的高處。

“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似乎徐青藤還在,那漸行漸遠的背影還在;那寒涼而柔韌的藤條,那真實而高尚的品格,會一直響徹我的心扉嗎?這已經釋然的花兒,不再憂心的老藤,還有這仟仟竹葉,願它們簡單而又熱鬧地永遠開在這片春光裡。

2019年3月寫於京郊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未君

未君重彩畫講習所導師

湖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副監事長

九三學社湖南省畫院院委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

中國熱帶雨林藝術研究院理事、研究員

湖南省美協工筆畫藝委會委員

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本名彭衛軍,1973年11月出生於湖南益陽市。當代詩人,書畫家,九三學社社員,工筆畫大家林凡先生入室弟子。先後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二年制中國畫碩士研究生班,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曾任教於廣州大學,定居北京後擔任多所高校與藝術機構中國畫高研班導師與特聘教授。

工詩文,擅花鳥、山水,兼及書法篆刻與編輯出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重彩畫花鳥畫和重彩山水畫創作,在學術理論研究方向特別強調堅實的畫史畫論和美學基礎研究,並富有獨到的見解和認識。作品數十次參加國內各類重要美術作品展,舉辦個人畫展多次,出版個人專著畫冊十餘部。多年來,作品被外交部門,中央軍委北戴河辦事處,香港特區政府,廈門美術館,銀川美術館,四川鹽業歷史博物館,四川恐龍博物館,江蘇武進博物館等單位及私人企業廣為收藏。


眾家評說


寫生|未君:芳園已是去年花


★當代工筆畫大家林凡先生:

我從未君的多幅藝術作品看,給我的印象是內蘊、含蓄、優容、圓融,當然還有他必須重視的其他方面的東西。人的修為,應該有多種多樣,不能強為一律。而中國傳統文人特別強調的幾點,特別高看的幾點,仍然是離不開作為學問的這一重要基點。歷代文人對“含蓄”存有特別的解讀,晚唐詩人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中就有專門章節談到這點。《莊子》也說過“含哺而熙”,都是說含而藏,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特別在藝術上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因為有內蘊,才能懷藏未露,優容也有這個意思;因為未君具有這種品質,才能悠哉遊哉,從容不迫。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導郭怡孮先生:

看未君的作品可知他是位廣取博收的畫家,他以傳統工筆、寫意花鳥畫為根基,又從沒骨及海派畫家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兼取民間藝術的樸秀,形成了他多姿多彩的風貌。近年來他又深入生活,從大自然中來,其作品必然煥發出勃勃生機。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導李魁正先生:

未君的花鳥畫將宋人形完意足之美、元人儒雅高逸之格、明人大景闊遠之境以及清人靈動小寫和俊麗沒骨之妙的傳統神髓融於一爐,而確立了造型健美活潑、色彩明麗穩重、意境浩遠幽深、氣象宏闊奇偉的個性風貌。其表現特點在於勾勒中見書寫意韻、皴擦點染中見筆墨性情、衝撞積漬中見斑駁迷幻意趣,難得其工寫兼施而全然不落“匠”“野”“俗”“怪”之老套路。未君在畫面空白處理上有其獨到的審美視角,這是他能駕馭“全息”大景花鳥畫構架的主要環節。

未君深諳,立足乾旋坤轉、黑白互映之“易”理與擇取儒釋道藝術哲思之法理的修煉之道,將是營造“未氏”花鳥畫高妙境界的關鍵所在。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胡勃先生:

未君的工筆花鳥畫,尤其是紫藤孔雀系列,有傳承,有個性,也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其畫面佈局虛實對應,悉心經營,常常以濃墨襯托大面積空白雲氣,知白守黑,頗有現代構成意味。難能可貴之處的是其線條一掃常見花鳥畫柔弱之風,挺拔、勁健、沉穩;且畫面色彩明麗、豐富、飽滿,筆、墨、色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工寫兼融、形神並舉,可謂感人肺腑;讀未君的畫,如聞鳥語,如嗅花香,讓人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也感受到他的人文關懷。

★中國工筆畫學會原常務副會長蕭玉田先生:

在中國畫壇異軍突起的工筆畫界,青年花鳥畫家未君是值得關注的一位新銳。未君作畫,心如禪定,精於體物,造理入神。讀他的畫,既可追尋到清幽典雅的宋人情懷,又可領略明麗恢弘的時尚印跡,傳統與現代,在他的作品中實現了成功的對接。他筆下的一花一卉、一枝一葉、一鳥一蝶,無不閃耀著鮮活的生命光彩,牽引著你的視線、你的心靈,與大自然做親密無間的交流。

未君在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的錘鍊上也進行了開拓性的努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力求做到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他的畫帶有明顯“未式”印記。比方說他畫的孔雀,造型,筆墨,用色,都與其他畫孔雀的名家不一樣,我說是“未家範”式。他的畫用色也很有特色,喜歡用明度比較高,比較鮮豔的大紅大綠大黃大紫。但是,色彩不火不燥,能做到豔而不俗。厚重中透出典雅,就是因為他巧妙的利用了大面積的黑和留白,中和,穩重了色彩關係,在色彩表現上大膽施展而巧妙平衡,技高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