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宋代女性词人的词表现手法多样,现列举几种主要的与大家分享:情景交融。一首好的词往往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女性的佳作亦不例外。而情景交融的词,又有几种不同的融汇:一种是以景托情,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衬托主人公的感情,如宋恭圣皇后之妹杨妹子的《诉衷情》:“

松院静,竹林深,夜沉沉。清风拂轸,明月当轩,谁会幽心。”写的是深夜万籁无声的寂静环境,衬托出作者难以明言的“幽心”,颇有一种少知音的孤独之感。又如陆放翁妾《生查子》:“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黄昏时雨打芭蕉的凄苦环境,是为了渲染她被夫人驱逐出门的愁苦心境。再如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北方荒凉,人烟稀少的描写,反映出南国水乡女子被掳北去的凄凉。另一种是“景赋人情”,人们常称之为“拟人化手法”。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寂静环境

有些作者在作品中常常将景物赋于人性人情,让它懂得喜怒哀乐。而借助人化的景物渲染某种情绪,可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如吴淑姬《惜分飞·送别》:“惟有多情絮,故来衣上留人住”,朱淑真《菩萨蛮·秋》:“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陈仪《一络索》:“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张淑芳《更漏子·秋》:“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章丽贞《长相思·送汪水云归吴》:“吴山秋,越山秋,吴越两山相对愁。”这里写的絮、月、海棠、红蜡、山都富有人情,絮知留住行人,月能怜悯人的孤独,海棠红蜡都会流泪,吴山越山知相对犯愁。无情的景物尚有悲愁,而人的愁苦就更浓更烈了。还有一种是“景中寓情”,这种抒情方式比较隐蔽,要透过现象才能看到实质,见到情感的所在。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海棠

如刘彤《临江仙》:“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写的是生机勃勃的春日,花香草绿,一派生气但景后表现的却是愁苦之情,在美好的时节不能与丈夫相见、携手赏春,但这景中之情却深藏在后面。又如魏夫人《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黄昏薄暮,鸳鸯飞起,远隔溪水处,见到出墙的红杏花,呈现一片迷人的春色。但这美好的景色并不使她欣喜,而更引起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手法与刘彤的《临江仙》相似此外,还有“以情化景、景又喻情”的手法。如王莹卿《满庭芳》:“空忆当时月色,小窗外,情话绸缪。临风泪,抛成暮雨,犹向楚山头”莹卿回忆与情人申纯在月下恩爱情深的美好日子,后因其父反对这门婚事,致使她伤心落泪,泪变成了雨,洒遍楚山泪如雨多,是情之所至;以雨形容泪,说明愁苦之情极为浓烈,情与景互相转化。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迷人的春色

比喻形象。比喻在诗词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一个成功的比喻,往往能使诗词一举成名,传之不朽。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就获得“压倒须眉”之美誉。有些脍炙人口的好诗词,也往往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唐琬的《钗头凤》是为人喜爱的名篇,其中的比喻用得很好,如“雨送黄昏花易落”,以花被雨摧残喻美满婚姻被婆母拆散;“病魂常似秋千索”,以动荡的秋千喻病体不安。戴复古妻《祝英台近》:“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以千丝万缕的杨柳比喻她此时被戴复古欺骗的愁情之多;再用“抵不住”三字,就更说明愁上加愁了。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以云峰之多喻国破家亡之恨多;以烟波之多喻被掳沦落之愁多形象的比喻能使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生动、可感可触;而夸张的比喻,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使所要渲染的情绪达到极至,产生更感人的艺术效果。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千里云峰

对比鲜明。诗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常见的是在时间上进行今昔对比,这种对比方式很多:或以昔日的欢乐衬托今日的悲哀;或以昔日的年少美貌衬托今日的衰老憔悴;或以昔日的繁荣昌盛衬托今日的衰败凋残。可以是个人的对比,也可以是家国的对比;可以写人,也可以写事写物。对比的目的是突出今日的喜怒哀乐,昔日之事只不过是今日之事的陪衬,通过对比,借以渲染作者的主观情绪。我们看孙氏郑文妻的《忆秦娥》:

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荫。行花荫,闲将柳带,试结同心。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海棠

上阕是写孙氏与郑文昔日恩爱生活,她俩在春光灿烂、花红柳绿的林荫道上漫步,以心相许,结为同心,那是多么甜蜜温馨的时刻!下阕写郑文往太学读书,查无音信:“消息空沉沉

”。孙氏独守空闺,忧愁不已,日日盼望郑文的消息,可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仍无踪影,孙氏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孙氏所写昔日欢乐是衬托今日的愁苦,突出她眼下思夫之苦,通过对比更令人同情她今日孤寂的处境。我们再看舒氏的《点绛唇》: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点绛唇》

这首词上下两阕中同时采用对比手法,上阕中写舒氏被父亲强迫与丈夫王彦龄离婚后回到娘家的忧愁,她独自临池,旧愁新恨萦绕于心,她失去了当年与彦龄临池赏景的兴致。下阕写她独自仁立在如镜的池水边,憔悴消瘦,水中再也没有她昔日婷婷袅袅的倩影了。词中突出昔日夫妻恩爱生活,是为了衬托她今日行单影只的凄凉。盼盼的《惜花容》:

少年看花双鬓绿,走马章台管弦逐。而今老更惜花深,终日看花看不足。坐中美女颜如玉,为我一歌金缕曲。归时压得帽檐攲,头上春风红簌簌。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词中唯美意象

这位泸南(今四川泸州)妓,昔日年轻貌美,走马章台,颇感春风得意;而今衰老,但对生活的热爱不减当年。而坐中颜如玉的歌女与自己对照,便生自惭形秽之感,不敢抬头视人。作品写盼盼豆蔻年华时的欢乐,是为了突出一个老妓女的悲苦情状。以上三首都是通过今昔对比写个人昔欢今悲的情绪变化。现举徐君宝妻反映国事变化的《满庭芳》上阕: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古城繁华场面

这首词的上阕,开端五句极写宋代的繁华,南宋时汉水至长江一带是当时的商业重地,襄阳、鄂州(今武昌)都是大城市。“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写出大都市一派灿烂辉煌的景象。可是自元兵南侵,有似凶猛的野兽践踏国土,又似风卷落花,把歌楼舞榭摧毁罄尽。作者借此喻南宋朝廷迅速崩溃写昔日繁华被毁,是对宋王朝灭亡的深情惋惜,没有昔盛今衰的对比描写,难以调动对宋朝覆灭的伤恸之情,所以“

对比手法”是诗词创作中调动某种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落花意象

宛曲回环。词中有话不直说,而通过宛曲的手法来表现,往往能增加艺术感染力,使之韵味悠深。而女性又独具缠绵哀怨的情感与一唱三叹的细腻笔法,因而形成回环往复的艺术风格。试举孙夫人《风中柳·闺情》:

销减芳容,端的为郎烦恼。鬓慵梳,宫妆草草。别离情绪,待归来都告;怕伤郎,又还休道。利锁名缰,几阻当年欢笑;更那堪、鳞鸿信杳。蟾枝高折,愿从今须早。莫辜负、凤帏人老。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别离情绪意境

作者开篇说自己消瘦憔悴,是为丈夫求取功名、久别不归因烦恼而造成的。丈夫不在家,她懒得梳妆打扮,并常生怨恨之情。待丈夫归来,她要把这一腔恼怒发泄在他身上;但转念一想,又怕伤害了他的感情,还是不说了吧!这种欲说又止、回环宛曲的描写,反映了妻子的思想矛盾及对丈夫的深情体贴。但眼下独守空闺的痛苦无法解决,她认为这是丈夫追名逐利的结果,所以她诅咒功名是“利锁名缰”。又因丈夫一去毫无音信,进一步造成她悬念的痛苦,故忧愁难泯。可是词并未就此戛然而止,以反对功名利禄作结。词末又忽生一层波澜,尽管她怨恨功名造成夫妻的分离,但她却又希望丈夫早日获取功名,光宗耀祖,夫荣妻贵,切盼丈夫不要辜负了她的衷心期待。词以怨恨求取功名始,以希望求取功名作结,顿起顿落,波澜曲折,把孙夫人的思想矛盾、期求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词颇为士大夫称赞,影响极大。陆昶《历朝名媛诗词》记载:“

妻孙氏寄此词一时传播都下,酒楼伎馆皆歌之。”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悲凉的意象

这除了因孙夫人这个贤妻良母的典型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外,还因这首词具有宛曲回环的艺术魅力。再看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宋代女词人才华横溢,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思念的意境

这首词是朱淑真思念情人,写得很曲折,开篇三句是从眼前的孤苦回忆昔日两人情意绸缪的恩爱生活,再进而追忆离别时的悲伤,上阕就包含了昔日与今日从欢乐到悲伤的情绪变化。下阕写她因相思至极而入梦中与情人欢会,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无以言喻可是醒来才知是一场空梦,所以词人忽又从喜入悲,情绪跌宕起伏。最后在衾裯中辗转不寐,哀叹见伊人之难,又使她陷入失望、惆怅、痛苦的深渊之中。全词从眼前追忆到往昔,从今天倒叙到昨天,从梦中写到梦后,从实到虚,又从虚回到实,波澜起伏,宛曲缠绵,把思情、愁情和怨情表达得缱绻不尽。以上我们简略地概括了宋代女性词的几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比喻形象、对比鲜明、宛曲回环等。当然她们词中的表现手法并不止这些,我只不过就其中几种主要方法作了概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