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中华文史论丛》目录

目 录

说《老子》中的“无为”和“为”——兼论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 / 裘锡圭

孔子与天命 / 邬可晶

论唐康文通墓的“僭越” / 卢亚辉

墓有重开之日:从萧遇墓志看唐代士人的权厝与迁葬 / 仇鹿鸣

试论南宋王质《论镇盗疏》之产生及其弭盗方略 / 王媛媛

迷雾中的变迁——省思宋代医学知识的历史图景 / 陈昊

关于元末一场内讧的直笔和曲笔 / 万德敬

中国传统和战观之现代诠释——陈焕章著《孔教经世法》的国际观发凡 / 欧阳哲生

潘锡恩与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 / 戚学民

杜集宋本编次源流考论——兼论《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成书渊源及意义 / 曾祥波

蒋金式“少陵号知心”诗学研究之考察 / 杨旭辉

《新唐书·宪宗纪》安南兵乱时间 / 董文阳

宋理宗继立系衔身分小考(上,中,下) / 古丽巍

2019-4《中华文史论丛》目录

提 要

说《老子》中的“无为”和“为”——兼论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

裘锡圭

提要:《老子》书中的“为”有一种专指老子所反对的不合“道”的行为的特殊用法,这种“为”与以“圣人”为行为主体的合“道”的“为”义正相对。对《老子》中的“圣人”而言,“无为”之义已由“天道无为”说的“不见其为之之迹”变为“没有不合‘道’的行为”了。根据《老子》用韵之文等线索,《老子》书中专指老子所反对的行为的“为”和“无为”之“为”原来应该是读去声的。从老子主张圣人应“为”之事来看,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主要是消极、落后的。

关键词:《老子》 为 无为 自然 无为而无不为

孔子与天命

邬可晶

提要:《论语》中孔子对“命”与“天命”的使用大体上是有分别的,前者指人力不可违抗的命运,后者指体现儒家道德法则(即合乎“仁义”)的“人生一切当然之道义与职责”(钱穆语)。孔子在不同场合所说的“天命”,都有其具体所指。如君子“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的“天命”,可从刘宝楠说解为“知有仁义礼智之道,奉而行之”。孔子自述“五十而知天命”,结合其一生行事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所收《子羔》篇等有关材料来看,当指孔子五十五岁左右在鲁国从政失败出逃、体悟到上天所赋予他的真正使命是“传斯文”——整理传承记载着古代圣贤之道的典章文献、礼乐文化。孔子为了推行他的“仁义”,赋予传统“天命”以新的内涵;但他对传统的“天命”说和“天”的观念,虽有所怀疑或否定,却并不明确反对,甚至仍有相当大的继承。孔子对于“性与天道”的态度也与此相近。

关键词:孔子 天命 命 “五十而知天命” 上博简《子羔》

论唐康文通墓的“僭越”

卢亚辉

提要:2002年在西安发掘的康文通墓,葬于神功元年(697)。墓主康文通作为处士,却采用双室砖墓,随葬描金彩绘三彩天王俑、镇墓兽和文武官俑等高等级墓葬的丧葬元素。在系统梳理唐墓中出土的描金(贴金)彩绘(三彩)器物的基础上,结合隋末唐初渭北地区的政治动向,推定出土描金(贴金)彩绘(三彩)器物的墓主多是李唐宗室外戚、唐初建国元从及其后裔,以及武周至玄宗时期的墓主。康文通家族作为地方豪族,可能在义宁初归附李唐。正是在“首膺义旗”、“地方势力”、“武周时期”多重因素的角力中,呈现出随葬描金彩绘三彩天王俑、镇墓兽和武官俑,且以双室砖墓下葬的面貌,可以说康文通墓是李唐武周百年政治的缩影。

关键词:康文通 描金(贴金) 彩绘(三彩) 李唐元从 武周时期 双室砖墓

墓有重开之日:从萧遇墓志看唐代士人的权厝与迁葬

仇鹿鸣

提要:萧遇墓志记载了他起初寻访生母陆氏葬地未获,误掘他人坟茔,最终得异人指点完成迁葬的传奇经历。这则故事此前已被《通幽记》收录。既往文学史的研究者从西方现代小说的观念出发,建构起了从六朝志怪到唐传奇虚构性逐渐增强的线索,而唐人本身多将此类故事视为可能发生的真实事件。比较墓志与《通幽记》两个文本,反映出唐人丧葬仪式中的买地信仰。唐人墓地地面上能标识墓地范围和墓主身分的要素有墓田、封土、神道碑碣、石兽等,但除了封土和墓树,其他都与官员品级有关。对萧遇母亲陆氏这样的权厝者而言,除了木质墓表,并无明显标识身分的物品,因此迁葬中旧茔难觅的现象并不罕见。萧遇误掘他人坟茔亦牵涉相关的法律问题。萧晋、萧遇父子皆多娶,与哪一任妻子合祔,涉及前妻与后妻及嫡子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唐传奇 迁葬 墓上建筑

试论南宋王质《论镇盗疏》之产生及其弭盗方略

王媛媛

提要:南宋王质所撰《论镇盗疏》详细介绍了江西“食菜事魔”的情况,一一记录了该等秘密会社所行用之经文名,是后世研究宋代民间会社的宝贵资料。《论镇盗疏》似为响应朝廷号召,针对时弊而上。王质详述其在江西的亲身见闻,就“盗贼”形势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解决办法。从疏文内容可见,当时的民间会社并非真正的盗贼,故王质行文虽持强硬立场,但也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关键词:王质 镇盗 “食菜事魔”

迷雾中的变迁

——省思宋代医学知识的历史图景

陈昊

提要:宋代向来被视为中国医学变迁的时代,在十五年前,席文呼吁对宋代医学的诸种变化作一个综合性的分析。在近年宋代医学史的研究中,疾疫的影响、皇帝的知识兴趣、士大夫与医学的关系、写本到印本的转化以及医学与宗教性医疗的互动都被纳入了宋代医学变迁的叙事当中。但如果仔细审视这些叙事,会发现关于变迁的“综合性”叙事依然在迷雾之中,而讨论这个时代知识论及其可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与社会文化的变化相关联,应该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宋代 医学史 变迁

关于元末一场内讧的直笔和曲笔

万德敬

提要:元至正二十四年发生了地方军阀孛罗帖木儿提兵犯阙事,第二年孛氏被顺帝诛杀。这是元朝末年一次非常惨重的内讧,它大大加速了元朝的灭亡,因为彼时南方的朱元璋已经呈现出横扫天下的态势。这次内讧的深层原因是川系军阀与豫系军阀之间、元顺帝与奇后及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之间一系列复杂矛盾的终极爆发。对于这个历史事件,文学家与史学家均有记录,但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他们并没有完全秉笔直书,而是使用了不同程度的曲笔。解读这些材料,可以发现当时士子对元朝命运的忧虑与期待。

关键词:袁凯 张翥 孛罗帖木儿 元顺帝 爱猷识理达腊 奇后

中国传统和战观之现代诠释

———陈焕章著《孔教经世法》的国际观发凡

欧阳哲生

提要:1914 年美国公使芮恩施代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约请陈焕章就“中国人对于和战之学说”主题撰写一著,《孔教经世法》一书即应此约而作。该著全面介绍孔教教义,系统阐释儒家的和平观、战争观和睦谊外交之道,并结合中国历代和平论、诸子和平论说明中国人历来是热爱和平之人种。《孔教经世法》对中国传统和战观现代意义的创造性发掘,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思想价值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陈焕章 孔教 战争 和平 国际观

潘锡恩与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

戚学民

提要:纂修官潘锡恩对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有重大贡献,但以前学界未有关注。潘锡恩在道光二年至三年间,纂辑了清史《文苑传》的十四个正传,几达该书第一次稿正传数量的三分之一,对该稿的成书意义重大。潘锡恩对《文苑传》的论述也有重要贡献,本文讨论了他在诗学史和史学两方面工作。潘氏帮助书写了《文苑传》诗学主干,确立了以王士祯为中心的顺康诗学史论述主线,确定了《文苑传》的诗学史记载开端,并延伸到雍正乾隆朝。在此过程中他强化了《文苑传》所记清朝诗学特色,记载了崇宋诗潮流的兴起。潘锡恩通过纂辑《谷应泰传》等几个传记,建立了《文苑传》的史学板块,以《明史》纂修为线索,凸显了清代史学的特色。

关键词:清史《文苑传》 潘锡恩 诗学史 史学

杜集宋本编次源流考论

——兼论《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成书渊源及意义

曾祥波

提要:杜集宋本从编次上可分为分体本(按体裁)、编年本(按时间)与分类本(按内容)三种系统。今存杜集的祖本王洙本是分体本,但王洙本的源头是大致按时间顺序编纂的唐代“旧蜀本”。此后宋代杜集编纂一方面以王洙分体本为祖本,另一方面又顺应杜诗“诗史”性质,将分体本重新编纂为编年形态,这就形成了“唐人‘以时为序’之本——宋人分体本——宋人编年本”的否定与否定之否定。这种编次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调和,出现以分体本为框架、又对每首诗加以“题下系年”的《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体例甚奇”的“海内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实际上正是以《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为底本,既保留每诗“题下系年”,又进一步以“体下再分体”方式编纂而成,成为宋代杜集分体、编年调和的最终、也是最典型的文本形态。研究杜集,相对于宏观的“卷帙分合”与微观的“异文校勘”两个层次,中观层次的“篇目编次”研究具有合法性、合目的性与便于操作三点优势。这对唐人别集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旧蜀本 王洙本 篇目编次 分体本 编年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蒋金式“少陵号知心”诗学研究之考察

杨旭辉

提要:蒋金式(号弱六)的杜诗之论,是杨伦《杜诗镜铨》重要的参考。通过文献稽核、梳理,厘清蒋氏之生平、著述,以及他对杨伦杜诗学术研究上的影响,可知其批注以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为底本,其研究性情、诗法并重,尤其注重结合自我人生阅历和感悟去深化诗歌文本研究,此特色在杨伦《杜诗镜铨》中得到延续。

关键词:蒋金式 杜工部诗集辑注 杨伦 杜诗镜铨 朱鹤龄

上海古籍出版社

传播千年文明 奉献传世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